11月6日,日军主力渡过黄浦江,分几路向松江挺进。中**队还未来得及布防,便与敌军遭遇,日军将中**队分割包围,逐一击溃。8日,日军攻占松江县城。
同日,日军第10军和上海派遣军南北对进,对中**队迅速形成了战略大包围之势。中国数十万大军已陷入腹背受敌之险境!统帅部总参谋长何应钦和副总参谋长白崇禧,面视着墙上的淞沪战区巨幅地图,标志出日军的进攻方向,发现呈南北对接之势,上海已成为一座孤城,中**队被几路日军紧紧围住。这时,他们才感到万分危急!
何应钦说:“撤退,赶快撤退!救出国民政府几十万精锐大军,这是未来抗
战的血本!”
“我去向委员长报请!”白崇禧夹起公文包,钻进小汽车,直奔蒋介石住地。
白崇禧再次来到蒋介石官邸,请求他下达撤军令。蒋介石仍然不为所能。
白崇禧急了,拿起电话往蒋介石手里塞:“委座如果不信,可以直接与前线联系,看他们还能不能守?”
蒋介石说:“我几十万大军,难道再守三日五日就办不到?我不相信!”
白崇禧焦急地说:“委员长,如果十天前,你说这话我绝对赞成。但是今天已非昔日,前线指挥官已无法掌握部队,委座如果再不下令撤退,就要全线崩溃了,几十万部队就要毁于一旦呀!”
蒋介石一怔:“有这么严重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白崇禧说:“委员长,现在我**队精锐大部分集中在淞沪战场,这些是我们未来抗战的本钱。我们为了多打几天,把这几十万精锐部队丢掉,这等于做了一笔赔本的买卖。我们要翻本就没有机会了。为了几天,丢掉几十万部队,这笔账实在不划算呀!”
白崇禧这一锤子,击中蒋介石心窝子。蒋介石沉思片刻,终于说:“好吧,撤军。撤到吴福、锡澄线。”万危时刻,蒋介石于11月8日夜,终于下达撤军令。
第085章 撤退途中伤亡惨重()
11月9日,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接到撤退令时,部队已陷于极端混乱状态,各级司令部已很难掌握部队了。有的部队未接到撤退命令,看到友军撤退也随之撤退。命令规定的逐次掩护,占领阵地,根本未遵守,形成各自溃退的局面。
8日夜下达撤退令时,左翼军奉令仍固守原阵地以掩护右翼军撤退。10日12时,左翼军总司令薛岳接到撤退令后,即令各部队从11日20时开始,逐次向吴福线转移。至12日,中**队全部撤离了淞沪地区。
原计划淞沪军队分两路转移:一路向杭州、一路向南京。但因松江、枫泾于8日失陷,沪杭路已被遮断,苏州河南岸部队只有向昆山、苏州一带撤退。几十万人拥挤在一两条公路上,上有日机轰炸,下有日军追击,官兵伤亡惨重,其争先恐后之状可想而知。
因撤退令下达较迟,各部队准备不周,秩序极为混乱,自相拥挤践踏。部队未尽通过以前,即将桥梁破坏,马匹大炮无法运走。看到中**队这些弱点,日军则乘机大胆追击,飞机疯狂轰炸扫射,中**队受到极大伤亡和损失!
11月9日,按照蒋介石撤退令,被日军大包围的中**队开始突围撤退。坚守在苏州河南岸的胡宗南第17集团军第78师,奉命向青浦转移,从姚家宅出发,来到沪青公路上,只见挤满了黑压压的败兵,马匹、大炮和装载行李军械的汽车,把公路塞得水泄不通。
9日7时,三架日机低空飞来,沿着沪青公路来回轰炸,投掷30多枚炸弹后,又用机枪向密集的部队疯狂扫射!顿时公路上留下一堆堆尸体和一滩滩鲜血。
9时许,50多架日军轰炸机雷鸣般冲下来,铺天盖地的炸弹炸毁了桥梁、村庄,公路上又倒下一片片荷枪实弹的中国官兵!
9日晚,教导总队奉命向昆山转移,到达安亭附近的黄渡天刚黎明。安亭公路大桥的桥身已被敌机炸坏,日军在桥头火力封锁了败军通路。九死一生之时,人群潮水般猛冲过去。许多士兵被机枪打倒掉到桥下,被波涛滚滚的吴淞江吞没。
从沪西经青浦,从南翔到昆山,都要通过安亭公路大桥。11月10日,第19集团军总司令薛岳命令黄维率第67师扼守安亭公路大桥,掩护大军撤退。11日黄维赶到安亭车站。这里聚满了东从南翔来的,南从青浦来的,西往昆山去的撤退部队,争先恐后混乱不堪。
这时第19集团军工兵部队已在桥头埋好炸药,只要电钮一按,公路大桥就会断成几截。黄维立即要通薛岳的电话,汇报了情况并要求部队掩护,否则完不成任务。正在通话,电话断了。日军袭击了黄维的指挥所。他立即乘上汽车从南翔往昆山赶去。日机跟踪追击轰炸扫射。车翻了,司令和一名卫士中弹毙命。黄维跳到河沟里幸免于死。
第17集团军总司令胡宗南的指挥所,也遭到日军偷袭,司令部人员和警卫伤亡殆尽。胡宗南只身逃出虎口。
第19集团军撤到南翔至昆山公路上,部队拥挤不堪行进困难。日军追击机枪扫射,总司令薛岳轿车被击中起火,司机和卫士全部被击毙,薛岳跳入小河沟里,得以只身逃亡南京。
第14师奉命经青阳港向昆山转移。到达青阳港公路桥时,第87师要炸掉这座桥,以防日军追击。新任师长陈烈上前制止:“我们后面还有部队,炸了桥怎么撤退?”
他打电话给第4军军长吴奇伟,说明了情况后,愿调第14师工兵营来,等部队过桥后负责炸桥。吴奇伟同意了。第14师工兵营在桥头埋好炸药,又派部队占领了桥头堡,掩护部队过桥。正在等最后的伤员时,混在队伍中的日本兵突然发起攻击,将守桥头堡的连队冲垮了。陈烈师长立即命令炸桥,但点火装置出了毛病,无法引爆。日军蜂拥冲击,抢占了桥头堡阵地。第14师向守桥日军发起多次冲锋,均被日军猛烈炮火击退。
陈烈命令留下三门山炮继续炸桥,其余部队撤走。三门炮打了上百发炮弹,公路桥仍然没有炸断。日军乘胜追击。公路上挤满了败兵和难民。日机不断地轰炸扫射。奔命的士兵和难民继续前进,他们把生命交给了命运。
突然一阵炸弹和枪弹犹如暴雨般袭来,士兵又倒下一大片,一个孕妇和四个孩子全被炸得血肉模糊,脑浆崩裂,肢体分离……其悲惨之状,令人触目惊心,不堪忍睹!……
蒋介石说:“上海的失败,不是作战的失败,乃是退却的失败。”
中国官兵浴血奋战三个月的淞沪抗战,竟以“自相践踏”、“秩序混乱”的大溃败而告终,何其悲惨啊!
第086章《告上海同胞书》()
大军西撤,第8集团军李崧山第55师及警察总队奉命坚守南市。11月9日,日军由苏州河西岸绕道沪西攻击南市。中国守军奋勇抗击,致敌于重创。而后,敌以飞机重炮猛轰。守军阵地大部被毁,南市民房宅舍成为一片焦土。
11月11日,日军突破枫林桥附近的平阴桥、康衢桥之间守军阵地。中**队边打边撤,主动放弃南市。至此沪战最后一仗结束。
当天,上海市长俞鸿钧发表了《告别上海市民书》:“……以酷爱和平之民族,被迫与黩武之强敌抗战,所持者唯此坚忍不拔之志愿,沉毅敏果之行为,但使尺寸土地之进出,胥有代价可言,则目前之小胜小负,胥无与于最后得失之衡量,此长期抗战之精神意义,所以必须洞彻了解,无所用其彷徨顾瞻也。……”
枪炮声离上海越来越远了,血战三个月的大上海一片沉寂,大上海成为孤岛。
11月12日,日军耀武扬威地开进了大上海。在腥风血雨中,大上海沦陷了!
当天,国民政府军委会发表了如泣如诉的《告上海同胞书》,每个字都浸透着血和泪:“亲爱的上海同胞们,我军这次撤退,是战略上有计划的撤退,绝不是战争的失败,而且真正的抗日战争,实际上从这时候才开始。我们军队和上海同胞告别了,回想到三个月的抗战,我上海同胞不避危险,不分昼夜地努力协助前线,前线一切需要,都能如响斯应。战区附近,牺牲非常惨烈,而军民合作抗敌的精神,愈久愈坚,这种义勇和热情,是我全体官兵所刻骨铭心,终生不忘的。……
“我们竭诚盼望上海同胞们始终抱着牺牲到底的精神,互相扶助,互相勉励,人人当自己是战场的士兵一样,誓死抗日到底。上海同胞们一定不会忘却,三个月中间军民死伤的惨烈情景,而继续发扬先烈的精神,上海,我们民族精神所集中发扬的中心,上海的同胞们,要立志做国家精神上的长城。……
“我们虽然离开了上海,但我军在嘉定、南翔的阵地上,仍然望得见上海,我们殉国烈士的灵魂,也仍寄托在上海,我们热烈抗战全国一致的一颗心,也始终离不开上海的同胞。我们和各位同胞的精神,永远相互的联系着,我们结成一条心,合成一个力,抗战一定胜利,复兴一定成功,我们军队一定在最短期内收复淞沪,来报答我们同胞,我们决不辜负上海同胞的热望。军事委员会政训处11月12日。”
11月13日,日军第16师团在白茆口、浒浦登陆,京沪铁路方向日军已向昆山逼近,第三战区逐下令各部队撤至乍浦、嘉善、苏州、福山、一线。此时,上海地区大雨如注,道路泥泞;日军追击,人心惶惶。
11月14日,由陈诚、薛岳指挥的左翼军,除一部占领昆山支线阵地外,主力移至吴福线。撤到吴福线、国防工事破烂不堪,机枪掩体大门紧闭,铁锁把门。几经换防,钥匙不知去向,官兵怨声载道。敌兵紧跟追击,无奈继续撤退。可惜费时三年,耗资数百万构筑的国防工事,未经一战却落入敌手。
由张发奎、黄琪翔、香翰屏、刘建绪指挥的右翼军,11月9日,向乍平嘉国防线撤退时,即遭到日军第6、第18师团追击,与敌激战至14日,嘉善失守。
11月19日,苏嘉线与沪杭线交汇点嘉兴被日军攻陷,乍平嘉国防线即被突破,右翼军只好继续西撤。
这时传来消息:11月6日,九国公约会议通过致日邀请书,预定10日复会。但日本拒绝接受邀请,首相近卫公开宣称“不接受第三国调停”。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公然支持纵容日本的行径,而蒋介石寄予极大希望的英、美列强,则表示“中立”和“不介入战争”。法国代表说:“我们实在无能为力。”
蒋介石期望已久的国联调停成为泡影。铁的事实再次证明,指望别国来为本国主持公道,拯救自己民族,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罢了。
20日,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21日,各集团军主力均已到达指定位置。
同日,日军第10军第6师团、第18师团、第114师团和第9旅团,向太湖南岸的湖州推进。22日,日本大本营收到华中方面军和第10军的呈报:“为使事态迅速解决,乘现在敌人的劣势,必须攻占南京。”
松井石根命令:日军向南京进发!南京遥遥在望!
第087章 血战90天震惊中外()
11月12日,日军占领大上海的消息传到东京。日本天皇裕仁大喜:“上海失陷了,我皇军到底是战无不胜呀!”日本本土太阳旗铺天盖地,鞭炮声昼夜不息,“君之代”响彻云霄;“皇军无敌!”“天皇万岁!”的口号此起彼伏。
参谋本部军令部部长西原莞尔却长叹一声,说出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日本从此陷入泥坑而不能自拔,虽胜尤忧;中**队拼死奋斗,血战不退,虽败犹尤荣啊!”
淞沪抗战是中日战争中第一次规模最大、具有决战性质的战略性战役。历时三个月,中日双方随着战局的发展,均不断增加兵力。至战役结束时,日方投入兵力30余万,中方投入兵力70余万。据日本参谋本部统计,日军共伤亡4万余人(约九万人);据中**事当局统计,中**队伤亡25万余人。
淞沪抗战的结果,在战役上中**队是失败者,但在战略上日本军队是失败者。中**苦战三个月,打破了日军“速战速胜、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为沿海工业内迁赢得了宝贵时间。更重要的是,淞沪抗战使中国人民达到空前的团结,振奋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反抗侵略的伟大精神,鼓舞了全**民抗日斗志和信心,并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为全面持久抗战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同时,在国际上树立了中**队的新形象:姚子青营死守宝山全部战死;蔡炳炎旅坚守罗店构筑“血肉磨坊”;朱耀华将军失守大场自杀殉国;吴克仁将军掩护主力喋血沙场;沈崇海驾机自撞日本军舰;谢晋元八百壮士坚守四行四天四夜……
在民族危亡的最后关头,英勇无畏的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为中华民族筑起了巍峨长城,中**队以伤亡约30万人的代价,消灭了日军近10万精兵,使日本陆、海、空军遭到从未有过的打击和损失。淞沪抗战中,中国官兵浴血奋战,不怕牺牲,顽强战斗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战绩,永远是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史上的光辉篇章!
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社论说:“中日之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雄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一般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又说:“上海血战十周,将有一日证明,中国已安置从来未有的兵力之基础矣。华军现已从滑稽故事迷雾中,脱颖而出。”
蒋介石对淞沪抗战评论说:“淞沪一隅,抗战旦历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临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而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对淞沪抗战评论说:“一、现在的抗日战争,是自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以来所没有的,它在地域上是真正的全国战争。这个战争的性质是革命的。二、战争使全国分崩离析的局面变成了比较团结的局面。国共合作是这个团结的基础。三、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四、给日寇以很大的消耗。中国的抗战不但是为了自救,而且在世界反法西斯阵线中尽了伟大责任。五、从战争中取得了教训。这是用土地和血肉换来的。”
第088章 日军乘势进攻南京()
1937年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后乘胜西进,企图一举攻占南京,迫使中国政府屈服。11月15日,“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向军部提议,强烈要求攻占南京。
他认为“现在敌之抵抗在各阵地均极端微弱,很难断定有彻底保卫南京的意图。在此之际,我军若停留在苏州、嘉兴一线,不仅会失去战机,而且将使敌人恢复斗志、重整战斗力量,其结果要彻底挫伤其战斗意志将很困难,从而事变的解决越发推迟……为此,利用目前形势攻占南京,当在华中方面结束作战。”“为了解决事变,攻占中国政府首都具有最大价值。”
关于兵力问题,松井石根认为,“第10军伤亡甚少,可继续跃进,上海派遣军经过十天休整,即可向南京攻击。凭现有兵力不惜最大牺牲,估计最迟在两个月内可达到目的。”
11月17日,日本军部召开对华作战会议。陆相杉山元、参谋总长闲院宫、海相米内光政,同意松井石根建议,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