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肉弹攻击”,就是由工兵队头戴钢盔,全身**潜入河中,以人柱架成一座桥让渡河队通过。工兵队和渡河队都是敢死队。
11月4日夜,日军第3师团主力从北新泾镇方向,采用“肉弹攻击”法强渡苏州河。最初几次强渡都失败了。大部分日军未到中途就受到猛烈射击,中弹掉落河中。
师团长藤田进训话说:“不论失败几次,必须连续做到成功为止。以军人的尸体填满苏州河,让部队踏着渡过!这是日本军人对天皇的忠诚!对大和民族的忠诚!……”
敢死队出发前,由队长举杯向每位队员饮诀别酒,尔后说:“各位的生命已经交给我,希望和我一起成仁。如今你们应该知道,这里是日本男儿的葬身之地!”
随即,日军敢死队就出发了。
苏州河南岸堡垒中的中国士兵早已持枪以待。
当工兵队头戴钢盔,以全身**的“肉弹”潜入河中,架起一座人桥时,渡河敢死队员便争先恐后地冲上人桥,发疯似地向前奔跑。这时河对岸中国士兵猛烈射击,敢死队员还未跑到一半,就被枪弹击中,跌落河水中,有的是被机枪打死,有的是被手榴弹炸死。无数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在苏州河的浊流中。即使有极少数冲上岸者,也被中国士兵彻底消灭了。
从4日深夜10时至5日拂晓,经过七个多小时“肉弹攻击”,十余次失败,伤亡数千人,尸血满河水变赤色!日军仍然未能突破华军坚守的要塞苏州河。
这时日军司令官松井石根,调来了日军第3师团主力部队,一部兵力在苏州河北岸以猛烈炮灰掩护敢死队渡河,敢死队员一边射击,一边向对岸冲锋。如此连续冲击几次,天亮后,终于突破了中国守军的最后一道防线——苏州河!
第081章 日军从杭州湾登陆()
大场和闸北失守后,按照指挥官顾祝同、陈诚的意见,中**队直接退入吴福线和锡澄线国防阵地整补,以保全部队实力并保卫南京安全。蒋介石已同意此建议并开始实施,但至10月底,他突然改变主意,命令处在强弩之末的中**队,继续与不断增援的日军苦战。
11月1日晚,蒋介石、顾祝同、白崇禧等由南京来到南翔召开第三战区军事将领会议。听完前敌总指挥陈诚战况汇报,蒋介石很激动。
他说:“战争开始时,日军扬言要三个月灭亡中国,现在,仅上海战区就打了将近三个月,而且现在还不能说,上海已经被他们全部占领了。我们还有几十万大军在,还有诸位将军、国之栋梁在,就不能说上海已经失陷了。
各位将军率领部队,在此国难存亡之际,不惜以壮烈牺牲,给倭寇以绝大的打击,挫败了倭寇速战速决的企图,刹住了倭寇的凶焰,此种为国家拼死抗战的精神,已经充分显示出来了。面对强敌数十万人马的攻击,我军左翼仍能维持原有阵地,右翼阵地只是按计划作战略移动。这种奋勇超绝的战绩,无论中外人士,对于中**队无不刮目相看,表示出非常的赞叹和钦佩。
近三个月来,我们虽然没有得到大的胜利,但在预定的消耗和持久战策略之下,已使敌人受到意外大的打击,在精神上,我们已经实实在在地打败了举世共弃的倭寇!”
蒋介石顿了顿,接着说:“据外交部的意见,九国公约会议将于11月3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会上将讨论远东问题,对我国命运关系甚大。鉴于此,我要求你们尽最大努力,在上海再坚持一个时期,至少十天到两个星期,以便得到国际支持。为了便于指挥,改变撤退路线,苏州河以北的军队主力守南翔、嘉定,胡宗南第17集团军及第61师、第67师等,撤至苏州河以南沪西地区,归张发奎、黄琪翔指挥。诸位有什么意见?”
大家面面相觑,默然无语。于是撤退计划落空,又重新调整军事部署。
11月4日深夜,日军第10军乘坐百余艘大型舰船进入杭州湾,然后换乘155艘小汽船,编成三个登陆队,在以金山卫为中心的东西长约十公里沿海偷袭登陆。
第10军司令官柳川平助命令:“第18师团为主力,在金山卫以西金丝娘桥、全公亭间登陆,而后向金山县城和嘉善前进。第6师团及第9旅团在金山卫及以东金山嘴登陆,尔后直插松江。第114师团是第10军后续部队,在金从卫登陆后,向西往平望镇、嘉兴前进。5日拂晓开始登陆。”
11月5日拂晓,杭州湾一带海域水雾茫茫。日军以百余门舰炮和几十架飞机,对杭州湾北岸金山卫东西守军阵地猛烈轰炸四个多小时,守军工事变成一片废墟,官兵死伤累累,海岸上硝烟滚滚。在硝烟和水雾掩护下,大批日军潮水般向岸上涌来,敌人开始登陆了。
当时,守卫金山卫东西几十公里的海岸线的,仅有刚接替第62师防务的第63师之一部及少数地方武装,而面对登陆日军的中**队只有第63师两个连,当然不可能抗击日军登陆。当日上午,即有约两个联队日军在金山卫两侧登陆。
第63师师长陈光中得悉日军由金丝娘桥、金山卫一线登陆,立即向集团军总司令张发奎报告,并和副师长亲赴前线指挥。陈光中命令第378**2营、李参谋长率特务连驰援金山卫,并调海宁的工兵连速用汽车送至前线。又派副官刘俊乘车去金山卫至拓林一线,传达命令:“敌人如在拓林登陆,则浦东不保,足以影响东战场全局。命令373团团长李伯蛟死守金山嘴、金山卫一线,务与阵地共存亡!”
不料,车到半路被炮弹击中,刘副官和司机当场牺牲。日军潮水般向全公亭至金丝娘桥冲上来。守军奋勇抗击。第62师留守部队击毙80多名日兵后,官兵全部壮烈牺牲。12名盐警也投入战斗,只幸存一人。陈光中师长亲率373团2营在金丝娘桥一线反击。在日军炮火猛烈轰击下,2营官兵伤亡殆尽,9连全部阵亡。
全公亭一线虽有特务连和工兵连增援,守军同样伤亡惨重。特务连与登陆之敌拼杀两个小时,击毙日军160多人。连长杨泽馨阵亡,士兵伤亡20多人。
奉陈师长之命,增援全公亭的378团2营冒雨跋涉,途中与登陆之敌搏杀多次,下午2时赶到时,沿岸守军已伤亡殆尽。2营官兵与日军激战,营长王至杰受重伤,两名连长阵亡,一名连长重伤,全营伤亡殆尽。
守卫金丝娘桥以东至拓林的373团1营和3营,与七八千登陆日军激战,毙敌数百,团长李伯蛟阵亡,两营长重伤,3营9连全部阵亡,7连、8连伤亡殆尽,全营仅剩20余人。1营两名连长阵亡,全营仅剩30余人。
当日深夜,1营凌岳峰营长和3营罗营长带伤冲出重围,率残部向闵行方向转进。
第082章 日军实施大包围()
第8集团军总司令张发奎和副总司令黄琪翔,得知日军从金山卫一线登陆,即令第62师迅速回防金山卫反攻,又令独立第45旅及新到枫泾的第78师前往阻击,并令在青浦的第67师向松江转移。
这时大部分日军已经上陆,与海空协同向中国守军猛攻。奉命回防金山卫的第62师两个团,与登陆日军激战四小时,371团团长朱再生、372团营长王子龙阵亡,两团官兵伤亡过半,终因寡不敌众,黄昏时择路撤退。
在各部队尚未到达之前,当夜日军第18师团已进至亭林镇、松隐镇之线,第6师团国崎支队(第9旅团)已进至金山县城,主力正向沪杭铁路方向前进中。
11月5日,蒋介石接到顾祝同急电:“本日敌由金山卫一带登陆,企图与苏州河沿沪杭线南下之敌主力相呼应,以切断我军与上海之交通。”他急忙走到巨幅地图前,察看从金山亭到乍浦几十公里长的海岸线,只有第63师两个连和地方民团防守,怎么能行啊!
蒋介石马上要通第8集团军总司令张发奎的电话,让他速派部队增防金山卫。并亲自命令第28军军长陶广率第62师回防金山卫。其实,这时张发奎已派部队增防金山卫,但为时已晚。此时,蒋介石又用电话征求陈诚的意见。陈诚主张迅速后撤,调整战线,但最后蒋介石决定让第一线各集团军,再坚持三天。
6日午前,日军先头部队已进抵米市渡附近,黄昏时强度黄浦江,击退正面少数守军后,向松江方向前进。其左翼支队也已进至广陈镇附近,与前来阻击的第63师1个团及第62师1个营发生战斗。7日,第62师、第79师曾向金山县城及亭林镇日军反击,但很快被击退。黄琪翔鉴于日军主力已进至黄浦江南岸,为避免被日军各个击破,决定将黄浦江南岸部队全部转进至北岸,并急令第108师阻击渡江的日军。
11月6日,第10军从杭州湾登陆成功。7日,其主力渡过黄浦江向松江挺进;8日,攻占松江县城。同日,第18师团占领枫泾,向西直指嘉兴、平望,沪杭铁路被切断。北市区日军“上海派遣军”也突破苏州河防线。至此,日军第10军和上海派遣军南北呼应,对中**队实施战略大包围态势终于形成,中国数十万大军已陷入腹背受敌之险境!
第10军登陆成功后,为统一指挥,日军参谋本部下达“临参命”第138号令,将派遣军和第10军临时组成“华中方面军”,由松井石根任司令官(仍兼“上海派遣军”司令官),并赋予“以挫伤敌之战斗意志、获得结束战局的机会为目的,与海军协同,消灭上海附近敌人”的作战任务;同时规定“作战地域为苏州—嘉兴一线以东”。
松井石根兵力更强了!他面对着墙上的巨幅中国地图,野心勃勃地遐想:六年前,白川义率兵从浏河登陆,将中国第19路军击败,迫使蒋介石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大日本帝国狠捞了一笔。今天,第10军从金山卫登陆,我要做一篇比白川义更宏大、更漂亮的文章。我的目标不仅仅是上海,而是南京,是整个中国!到那时,哈哈哈……
第083章 吴克仁将军喋血沙场()
日军第10军登陆后,松井石根令第6师团和第9旅团攻占松江,而后向青浦和昆山推进,从南面及西面对上海实行迂回包抄,切断中国守军退路。令第18师团和第114师团向嘉兴推进,控制杭州湾至太湖的战略要地,切断京沪和沪杭铁路,控制淞沪水陆交通线。
松江是沪浙之咽喉,攻占松江,就切断了中**队向西和向南的退路。松江只有川军第40军郭汝槐残部几百人和松江保安队防守。11月6日,第8集团军副总司令黄琪翔赶到松江,向松江专员兼保安司令王公屿面交手令:“着该保安司令协同第40军郭军长汝槐、第67军吴军长克仁,死守松江县城三日,违即军法严惩。”
此时,日军已到黄浦江南岸米市渡,离松江只有五公里,正在搭浮桥向松江开进。第40军已在松江县境,四城门派好了守兵。当晚,吴克仁率第67军也赶到了松江。第67军是从东北来沪参战的部队,装备优良人员整齐,辖107和108两个师。
王公屿和郭汝槐立即出门迎接。吴克仁军长英姿勃发,两师长金奎璧、张文清也精神昂然。进了指挥所,吴克仁军长听了敌情报告后,立即命令:“第107师金奎璧部迎击城南北进之敌;第108师张文清部防堵城西敌寇流窜。”
王专员见吴军长刚毅果断,感到松江“死守三日”是有希望的。
7日晨,飞机大炮向松江狂轰滥炸后,大批日军包围了县城。吴克仁身着戎装,手握短枪率领官兵反击,将进攻西门的日军击退。午饭后,日军增援部队已到,又开始疯狂地冲锋。城南战况最烈。吴军长亲上战场指挥。保安队和40军与67军一起上阵,打退日军多次猛攻。日军源源而来,守军四面与敌搏斗。血战一昼夜,守军伤亡惨重,打得艰苦悲壮!
8日下午,守军每一战线都在告急。张文清师长率部在松江城西与敌血战,官兵伤亡惨重。644团第2、第3两营仅剩几个连排长,士兵全部伤亡。团长王熙瑞重整残部亲率冲锋,未能挽救危局,即举枪自杀。肉搏中,旅长刘启文壮烈殉国,营长邵玉田阵亡,上校参谋谢景堂重伤。战至傍晚,枪声渐渐稀落。
王公屿正在南门督战,突然看见从城墙上跳下一个人,他手里握着一支枪,满身是泥污和血污。王专员仔细一看大吃一惊:“吴军长!你这是……”
“王老弟,你可以作证,你见过一位将官在第一线打冲锋的吗?不这样怎么办?好在我活着回来了!敌人也被我赶退了一大段路!”
第67军在城南浴血苦战,为执行“死守三日”之令,掩护大部队撤退,阻击部队以生命换取时间,每分每秒都是血肉的代价!
保安司令王公屿两眼热泪盈眶。是的!有哪一位将军,是在第一线和士兵一起冲锋的?松江守军,终于坚持到午夜12点以后,完成了“死守三日”的任务。
第67军伤亡过半。吴克仁军长命令突围,并让第40军先撤。郭汝槐紧握着吴克仁的手,挥泪撤退。随后,吴克仁和王公屿也率部撤退。
这时城外四周陈尸累累,血迹斑斑,腥风习习!日军已围住了松江城东、西、北门,只有南门仍由守军把守。守军在机枪掩护下突出城南门,向着白鹤港方向疾进。日机跟踪扫射。
正在架设浮桥时,日军追兵赶到,日机低空扫射。吴克仁军长中弹牺牲了;时年44岁。又一颗将星陨落了!浴血奋战死守三天的松江县城,于11月8日陷入敌手。
第084章 蒋介石下达撤军令()
11月5日,日军在杭州湾登陆时,白崇禧就向蒋介石报告说:“委座,上海不能再守了,日军从金山卫登陆,已从松江打过来,对我军形成合围之势。若不及早撤军,一旦日军合围形成,再撤就晚了!”
蒋介石说:“我已令第28军陶军长率第62师回防金山卫。倭寇上岸也不可能这么快。健生,九国公约会议10号就结束了,我们若在10号前撤军,上海陷落就成事实,国际友邦就不好说话了;我们若顶着打,美英等国就可逼迫日本撤军。现在离13号就几天了,两个多月都顶了,就再顶几天吧!松江方面不是派黄琪翔去了嘛。”
白崇禧沉默良久,无奈地说:“好吧。”随即夹着公文包怏怏退出。命令又下达到前线,战士继续顽强地与日军殊死拼杀。对此,前线指挥作战的将领们颇有微词。
张发奎对陈诚说:“我军苦战两个月,以劣等装备、血肉之躯抗击敌军钢铁火器,已损失惨重,精疲力竭,一战必伤亡数千官兵。用精锐部队苦撑一两天,实在没有必要。”
陈诚说:“我也深有同感,应当赶快撤军。我们不便向委员长直言,只有抓住白崇禧,请他向委员长进言,促其下达撤军命令。”
张发奎赞同。陈诚和张发奎联名电报,便到白崇禧手中。
当天,白崇禧来到蒋介石官邸,匆匆打开公文包,拿出一份电报交给蒋介石:“委座,这是陈诚、张发奎的电报,请您阅示。”
蒋介石看完电报说:“谁说的也不行,必须坚持,起码打到10号以后!”
白崇禧顿时怒火烧起,心想:“委员长纯粹是意气用事,拿几十万部队的命运赌气!”
但他敢怒不敢言,只好忍气吞声,夹起公文包,悻悻告辞。走出大门,他仰天长叹:“前线危矣!”前线已经混乱,部队已经失控,又坚持打了一天。
11月6日,日军主力渡过黄浦江,分几路向松江挺进。中**队还未来得及布防,便与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