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小包,听程璐说起过她姐姐告诉她的:从县城坐长途大巴车;转2路公交车,下车走几百米远。晓晓来到了梦寐以求的省师范大学。
------题外话------
感谢我的责编老师!竹子的文改名了,换了一个封面!走过路过的亲请多支持!
正文 第八十九节
大学生活与中学时截然不同。悠闲的人太多,匆忙的人也多。穿梭于硕大的校园内,晓晓俨然四点一线,寝室、教室、图书馆、食堂。侧身看这些手挽手走过的情侣,晓晓觉得自己都有免疫力了。记得刚到校那会儿,看男女同学牵手走过,她还不好意思,主动红着脸避让。现在想起来,牵手的都不怕,自己脸红个什么劲。
“嗨,晓晓,你又在埋头写信了,写给谁的,情哥哥?”同学张琳一把扯过晓晓桌上的纸,失望的发现顶头称呼是“爸爸妈妈”,丝毫没有兴趣的还给了她。“你才离开你爸妈一个月,信都写了好几封了。”
“呵呵,以前在县里读中学,隔个一两周的还能回去看看他们,现在这么远,没办法,只能写信问候了。”晓晓想父母,想晓林,想宿舍那几个大朋友,这一切的相思,都只能靠书信来传递。除了努力的学习,晓晓最大的快乐就是收信回信。
“咦,晓林,今天太阳是不是从西边出来的?”同学邓凯看着手里拿着一包外卖早点匆匆从校门口跑回教室的晓林,惊讶的问道。
“什么意思?”晓林边吃着妈妈做的泡粑,早自习后跑出去看父母的早点摊生意和想象中的一样火爆,他高兴极了,一边奇怪的想知道有什么意外的事发生了而他不知道。
“我和你同学一年多了,可重来没见你在外面吃过一点零食。今天居然舍得买外卖了?”邓凯刚才也去那个新出现的早摊点买了泡粑,一股清香,吃起来又有点酸有点甜,关键不上火,不起热,软软的、糯糯的,一元钱三个,自己忍不住吃了两元钱,把肚子都撑胀了。没想到,这个平时节约得要命的小子也被吸引出去了。
“呵呵,没事,偶尔换换口味也是允许的,是吧。对了,你要不要吃一个,我觉得味道不错的。”当晓林明白意外来自手上的泡粑了时,主动向邓凯推荐道。
“不了,我才吃了六个进来,现在还撑得慌。”邓凯连忙摇头“是好吃,你看他们比外面那些早点生意都好得多。”
“嗯。”晓林吃完了最后一个,满意的打着饱嗝。今天是爸爸妈妈第一次摆摊,自己上个早自习都心不在焉的。想到好不容易把他们说动了,农闲时来校门口卖泡粑,要是生意不好,他们灰心不说,置办那些家什租房这些花掉了近两千元钱非得心疼死妈不可。今天这开头炮打响了,也就不怕以后没市场了。
“晓林坚持喊我们来摆摊,没想到,这生意还真的可以做。”在低矮的出租房里,卫东一边把今晚要推的米淘干净用水泡起,一边高兴的说道。
“呵呵,就是,看来,真的是树挪死,人挪活。我们真应该早点出来的。”叶英坐在床边数着从围裙口袋里掏出的一把一把的零钱。“卫东,你猜我们今天卖了多少钱?”
“呵呵,你还考起我了。我今天凌晨起来蒸时就算过了。一元钱三个,我蒸了两次,共四百个,除了我们自己吃的几个,都卖完了,得一百多元钱呢。”因为是第一天卖,怕生意不好,只蒸了四百个,没想到,自己会是那一群卖早点的摊子最早收工的人。明天,打算蒸六百个。卫东想到这儿,干劲十足。这不用挑担,只是早起晚睡而已,自己身体也适合摆摊设点卖东西。
“嗯,卖了一百三十多,我算算能净挣多少钱。”叶英就在那儿扳着指头算米、白糖、黄豆、鸡蛋、猪油等原材料钱是多少,余下的还有“是不是还要算房租、水电、燃烧的蜂窝煤钱呢?”算了半天,叶英快败下阵来,真算不清能挣多少了。
“看看你,算那么清楚干什么。来之前卫方就帮我们算过了,这东西毛利润预计在百分之二十左右。照这样算,我们今天应该挣了差不多三十块钱。”晓林为了说服父母来摆早点摊,拉了很少回家的阿爸卫方做说客,卫方也帮忙算了下成本,对经营方向和前途做了一个分析,这才鼓动他们下定了决心来县里摆摊。
“啊,三十块?天,我喂一个鸡,得喂几个月,也才卖十来块钱。这钱当真好挣”叶英一下子高兴起来了。照这样下去,自己也能很快挣钱还清欠帐了。虽然说晓晓读书的钱都是两边的弟弟妹妹主动给的。但夫妻俩依旧一笔笔的记在了记帐本上。想着以后等他们姐弟俩工作了再还,现在看来,还钱计划可以提前了。
“是啊,怪不得现在的年轻人都爱往城里跑,还说城头遍地黄金,这样看起来,确实不假啊。”卫东想的是自己还只是闲时摆摊,农忙就回家种地。看卫红这些年轻的,几乎没人愿意留家里,土地里挣的那点还真没办法留下他们啊。
“晓晓,你的信。”张琳走进寝室里,把两封信往她床上一丢“你呀,天天都泡在书里,最大的乐趣可能就是盼信、回信了。这周末放假这些也和我们一起去逛逛街啊!”太不能理解这个李晓晓了,整个一书呆子。你说老土缺钱吧,看她夏天的穿的裙子和凉鞋款式新颖,现在的运动服和大衣面料也好。说有钱吧,没见她逛过一次商场,哪怕是街上的夜市。这女孩,太老实。张琳在心里下了这个定论。
“真好,妈妈他们摆摊卖早点。爸爸身体也能吃得消。收入还不错。这样看来,以后,家里就应该好过些了。”晓晓先拆了晓林的来信看了,心里特别高兴。想着自己除了读书,好像,也可以勤工俭学,挣点生活费零用钱。
“晓晓乖妹妹、、、、”再拆另一封,是王欢那个傻大妞写来的。信中除了诉苦,就是诉苦。她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一上大学,大家都懒散了,恋爱的人满校园;她不能理解,为什么她要进一个学生会或社团的,人事都这么复杂;她怀念着中学时期的纯洁无瑕的友谊,她疯狂的想念着宿舍里的几个好友。
“听说你还好点,和李晓峰相隔不远,你有空还可以找你哥哥玩。而我们,都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没有依靠,没有熟悉的味道,感觉曾经所有的都抛弃了我。”这,还是那个理性的王欢吗?怎么一下子变得多愁善感了,晓晓看完信,内心悲凉无比。这,或许就是成长的代价。
周末安静的宿舍,正适合自己回信。晓晓趴在被窝上,把自己在学校的所看、所想、所感向家里汇报着。也写了一封内容大致相同的给王欢,准备下午发出去。
“李晓晓,又有你的信,我都快成你的专职邮递员了。”张琳从外面提了几个水果回来,又丢了一封信给她。
正文 第二章 果 第九十节
“又是谁给我写的啊?”晓晓暗自猜想,该收到的回信已陆续收了。自己一直信奉‘君子之交淡如水’除了宿舍里王欢、凌月她们几个,和班上的其他的同学交往都不深。
“医大?”正准备拿起信封,张琳哧哧的笑着。“这医大到师大,一个城内一个城外,摇公交顶天就两个小时,还用得着邮递员叔叔三五天的跑吗?”随后带着研究的眼神看着晓晓“你确定这也不是你情哥哥写的信,花一元钱约到公园里,花园里树林边,这艳阳高照的秋天最是谈情说爱的好时节,居然选择这么老土的写信,真受不了你们!”一边摇头,一边哈哈的笑得肆无忌惮。
“医大的还真不是我情哥哥,是我堂哥,你看名字。”晓晓好笑的看着张琳,这看似娇小的女生却长了一张八卦的嘴。老是想从她嘴里打听点新闻,没去读广播新闻专业真是可惜了。
张琳探头看去,信封右下方龙飞凤舞赫然写着“李晓峰”三字。这字写得不错,原来真不是亲哥哥,没意思,张琳转身又出了寝室。
“晓妹,你好,见字如面、、、、”撕开信口,出现在晓晓面前的几个字一下子就把她打蒙了。“晓妹,晓妹”这称呼怎么怪怪的感觉。
晓晓不知道的是,这是李晓峰进大学校门以后写的第一封信。铺开纸写抬头,从最初的“晓晓、妹妹、”到“晓妹”他足足思考了十多分钟。为了写好这封信,他揉了七八页纸,惹得寝室里打游戏的马军都忍不住行注目礼“那家伙不会失恋了吧。”
“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伤科学、医古文、温病学、金匮要略、伤寒论、内经、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原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临床医技课、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课程多得数不胜数,忙得我现在打篮球的时间都没有了,不过我不怕,我一定要当一名优秀的中医医师!”晓晓看着来信,和自己写回家里、写给王欢她们几个的信内容大同小异,大学生活仅此而已。但,如果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怎么样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有着这么一个目标,想来也不会虚度就是了。是了,他是临床医学7年制,想要混过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吧。
而自已呢,晓晓觉得,除了正常的学习外,她有着更多空闲时间。家里的经济条件决定了要勤工俭学,所以,待这一切稳定下来后。晓晓决定给自己做一个规划,准备下周出去看看有些什么兼职适合自己做。
“唉哟哟,累死我了。”傍晚时分,寝室里的刘连和叶秀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两人高呼着累奔进来一头扎在床上不打算起来了。
“怎么了啊,你们这是?做体育锻炼了?”在晓晓的心里,除了军训就数做体育锻炼最累人。自己是想起这些脚都打颤的人。
“没有,我和刘连去城中心商场路边发宣传单了,站了八个小时,天啊,我真佩服自己,八个小时噢。”叶秀抬头看着晓晓,一手举着“八”的手势,“你想想,累不累?”
“啊,八个小时,发宣传单?”晓晓不解。
“嗯,就是发宣传单,八个小时算一天班,50元钱工钱。”叶秀一手捶着纤细的腰部,一手拿着五十元的纸币在晓晓眼前晃着。“这是我自己凭汗水换来的第一笔钱,我决定了,我不花掉,我要拿到照相馆去塑封一下,放进我的日记本里,做永久的纪念。”
“哈哈,你这主意好。”突然窜进寝室的张琳一手夺过叶秀的钞票认真的看了又看,煞有其事说道“瞧瞧,这上面,还带着的汗味,这里面蕴含着你今天的辛劳。叶秀,这带着里程碑纪念意义的珍贵的钞票,你一定得当传家宝一样一代代传承下去。”
“扑哧”声响,晓晓和刘连,甚至张琳自己都忍不住笑出了声。叶秀见大家笑话她,却不反驳,从张琳手上抽回自己的钱,默默的装进日记本里,连同今日的经历,一同锁进了年轻的历史。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家庭条件一向优越的叶秀心里深深的赞同这句话,从来没有吃过苦头的她今天一时心血来潮和刘连去外面做促销挣零花钱,经历了挣钱的酸甜苦辣,于她,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发宣传单一天能挣50元钱?”笑过后,晓晓突然问道“刘连,下周你还去不,把我也带上吧。”
“你,晓晓,你确定你能吃得下那个苦?站八个小时”刘连对晓晓不是太了解,但看她的穿着打扮,不像是和自己一样是农村里出来的苦孩子。“还有来自路人不屑的眼神,以及冷漠的,甚至于夹着嘲讽的言语。”
“没事,看叶秀都能坚持下来,我肯定也行。”晓晓心想自己运气不错。刚想睡觉,就有人递枕头,这刚刚想下周去找兼职,这不,现成的工作就来了。“何况一周只发一天,还有一天休息,又能挣点零花钱,我愿意去!”
“那好,下周我带你去。”见她坚持,刘连同意了。
其实,师大的学生最理想的兼职就是和自己专业挂钩的家教。只是,像她们这类才出来的大一学生,愿意花钱请回去的主家太少。人们都喜欢大三大四的,这些学生在家教领域混的时间长,经验也够足,更能教好自己的孩子。如果请个大一的回去,不像家教,更像是保姆。所以,大一学生的兼职大部分都选择超市促销或者这种发宣传单的站街工作。这恰恰都需要有足够的厚脸皮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又没有我的信啊。”李晓峰从人群中退出,失望的自言自语。发给晓晓的信都两周了,就算是龟速也早该到了啊。这同一个城市,信难不成还得绕全国旅游一圈才能到。看来,要么是信遗失了,要么是晓晓不愿意给自己回信。
想起那个瘦弱的女孩,从小到大,总是那么聪明懂事,温柔可爱,哪怕自己惹毛了她,也没见她发过脾气。十八年多的相处,从家里到学校,从学校到家里,每时每刻都能见着她的影子。到今天为止,没心没肺的自己没想过奶奶,没念过妈妈,更没有思念爸爸,却独独对她牵挂不已。她,军训时受得了吗?她,在城外的学校还好吗?她,在这多事之秋又犯过病吗?有时候,恨不能立即坐公交车过去看她一眼,但,硕大的校园,茫茫几千人,如果真的找到了,站在她面前,自己,又能对她说点什么,李晓峰实在找不到什么理由和借口出现在她面前。
“我想你了,晓晓!”李晓峰站在发黄的银杏树下,望着远处坐在石凳上含情脉脉,低声偶语的情侣们,他在心底说道,并,第一次感到心跳加剧。
“我这是怎么啦?难道爱上她了?是什么时候的事?”李晓峰目光随着落叶飞舞,是小学落水那一次的后怕;是中学家里见她犯病的内疚;是偷了樱桃第一个想到要给她带回去时;还是发现她喜欢黄角兰无力购买时,自己悄悄的放在她桌上的那一次、、、、剪不断,理还乱,李晓峰自嘲的笑笑,抬脚踩在地上的黄叶上,“吱喀吱喀”声响,踩碎了这个少年的一腔相思。
“李晓峰,明天星期天,我要去商场配一台电脑,要不和我一起去玩玩?”同学林海迎面走来,见漫无目的李晓峰无聊至极,建议道。
“行。”林海哥哥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现在是IT行业的佼佼者,据说工资高得吓人。而有一个免费老师的林海,都赶得上一个专业人士了,人家不是去买品牌机,说是自己配,买零配件自己组装,软件都要自己安。电脑这玩意儿,从中学时老师们就在说“英语、驾驶、电脑”是二十一世纪的三项必学本领。像自己这农村来的孩子,电脑还是高中时在学校见过,连摸都没摸过。看别人城里的孩子,都开始用电脑玩游戏了,自己这起跑线,差了别人十万八千里远了。
“我告诉你,其实电脑很简单,像你这样聪明的人多看两遍就知道怎么用了。”市中心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林海和李晓峰两人健步而来。
“好,到时你电脑买回去了,有时间我也学学。”李晓峰也从来不认为自己笨。从小学时的“天才”到中学时的“天才”,同样的两个字,截然不同的反应,震惊了李家沟的人,也成就了钟老师的教育生涯。所以,他很自信,自己肯定能学会,而且,不久的将来,也会和林海一样专业。
“这是什么?”接过路旁穿红色工装女子的宣传单,李晓峰问林海。
“呵呵,广告而已,你想看就看,不想看,”林海指着不远处的垃圾桶“扔进去就是了。”
李晓峰顺着手势看去,不仅仅看到了垃圾桶,还看到了那边一手托着一叠宣传单,同样穿着红工装的女孩,这一个身影是他日思夜想的,是她,是她,李晓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