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再回大宋-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董宋臣也不多说,只是笑眯眯的望着丁大全和丁韦两人。

    他笑起来的样子很是慈祥,只是此刻他内心中的想法,就未必如此了。

    半晌,丁大全从太师椅上将身子向前倾了起来,他将头靠向董宋臣所在的一侧,轻轻的问道:“那依董内侍之见,我们又该如何替官家分忧呢?”

    “我听人说,那董槐回到家中之后,大骂官家是一个昏君,又与他那一帮家臣家将,一干门生故吏,不知在商议着一些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呢“

    董宋臣说完,又端起桌上的茶杯,将杯盖移开,轻轻吹了吹,这才微微抿了一口。

    “好,那我这便上奏官家,参那个董槐以权谋私,图谋不轨之罪!“丁大全从太师椅上站了起来。

    “好“董宋臣拍手道:”丁御史这边写好了,我那边便呈给官家。不过,丁御史的奏本要写两份,第一份是参他董槐的,第二份是请罪的。因他董槐欲图谋不轨,事出紧急,所以,丁御史便“先斩后奏“了,先拘他去大理寺问罪。”

    “只是丁御史还需记得一条,我大宋不杀士大夫,丁御史可千万要保住那董槐的性命。”

    丁韦再次插嘴问道:“那万一官家后面追查起来,董槐并没有谋反之事,又当如何?”

    董宋臣冷笑了几声,道:“不管他有没有犯罪,只要他进了大理寺,并且朝野上下都知道了,那么,他这个宰相又还如何当呢?官家只是需要人来帮他下这个决心而已。”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三章 风起() 
这一夜的临安城注定不会平静。

    然而,至少在此刻,临安城还是平静的。

    街上依然车水马龙,人流熙熙攘攘。临安城夜市的生意一直都很不错,在那个时代,能在晚上出去逛夜市,参与丰富多彩的夜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特权,一种只有临安城的市民才能享受到的特权。

    临安城的市民是享受的,也是极为自豪的,在这个时代,这里是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全世界最繁华,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其它任何城市都无法与之比肩。

    南宋虽然还不和现在一样,每天都有大量的情侣手牵手出来秀恩爱,但也有不少夫妇一起出来逛夜市的,虽然不像现代人那般亲嘴拥抱,旁若无人的秀恩爱,但仅仅是走在一起的样子和女子们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就足以羡煞旁人。

    更多的还有年龄半大不小,最为淘气的小子们,在夜市里乱窜着。

    汉子们或者去了书馆茶楼听说书人说书,讲那些市面上的新奇事儿,边关的热血战士如何奋勇杀敌;或者去勾栏里看新鲜出炉的姑娘们唱歌跳舞,风流快活;再或者,找个酒楼一起喝酒吹牛聊天。

    聊的自然是岳元帅大破金兀术,斩获金狗人头千千万万;包王拯阎罗殿审奇案,书生沉冤十年终于昭雪;穆桂英挂帅出征,女子英雄更胜过男儿好汉

    哦,当然还有最近大火大热大红大紫的状元郎文天祥,以及宰相之子董天赐西湖杀人案。

    南宋已经有小报,专门讲一些政坛秘闻,八卦消息。

    至于靠谱不靠谱嘛?反正在小报上面,宰相隔三差五就“被死亡”“被下台”了,其它各种新奇怪异的事情,更是车载斗量,数不胜数。

    反正临安市民喜欢看,在那个纸张还极度昂贵,书籍还是天价的时代,能偶尔有这么一份报纸看看,殊为不易。

    这可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是汉子们在酒楼喝完酒后,聚在一起吹牛的话题和本钱。

    至于小报非法合法,官府是否来查封,呵呵,谁会当会事,谁会在乎呢?

    那些朝廷大官,皇亲国戚,谁家不看呢?谁让这个时代的科技文明还是如此落后,娱乐生活仍然极其缺乏呢?

    文天祥仍然在府抵中写着东西,融合两世记忆,再次回到这个时代以后,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将自已所知道的消息,所拥有的特长,都一步步的整合起来。

    记忆有些混乱,很多都变得稍显模糊了一些,因此,他努力的回忆,然后用笔将其记下来。

    毕竟,一个好记性不如一支烂笔头。

    再者,在写这些东西的同时,他也可以借机思考自已应该如何做,才能拯救大宋,这件事情远比后世那些在论坛上指点江山的人想象中要复杂许多倍。

    这一夜,皎月当空,繁星点点,那时还没有什么污染,白天的天空格外蓝,晚上的天空又格外幽远,使得月亮和星星都明亮了许多。

    街上没有电灯,虽然街道两旁的商铺酒楼前面都点着灯,那烛火油灯的光辉远远不能与后世的电灯相比,因此还不足以掩盖天空中的繁星。

    若是一个现代人来在这里,一定会赞叹这里的夜色真美。

    丁韦有些不安,毕竟今晚要做的事情非同小可,所以,哪怕已经决定了,他仍是忍不住再问了一次:“爹爹,真的要如此孤掷一注吗?”

    丁大全的神情显得镇定得多,一张老脸上看不到任何慌乱的情绪,见丁韦发问,便开口说道:“这是唯一的机会,若是现在还不行动,错过了这次机会,恐怕以后爹爹便再也没有为相的机会了。董槐必然开始全面的反击,官家纵然不信他,但只要他还是宰相,官家便不得不认真考虑他的意见。那么,爹爹恐怕也只能回乡下老家去享清福了。”

    丁韦没有再说什么,他想起了远走他乡的大哥丁寿翁,想起那个千娇百媚的郑翠娟,虽然只是远远望上一眼,丁韦却再也忘不了她的身姿背影。

    然而,此刻郑翠娟被丁大全养在后院之中,不见天日,自已想见亦是不可能。

    每到夜深人静,丁韦想到郑翠娟这朵娇嫩的鲜花,正被自已父亲那鹤发鸡皮的身体压在下面婉转承欢的时候,丁韦的心中便充满了无处发泄的欲火,还有深深的无奈。

    丁韦不是丁大全的嫡子,她的母亲只是丁大全众多小妾中的一位。

    小时候生活在母亲身边时,他便只记得丁大全对自已母亲的折磨,丁大全在官场上被上司欺压,却不得不捧着笑脸相迎。回到家中,丁大全便向众多的小妾们泄火。

    再长大一点,丁韦便离开了后院。丁大全不许其他男子踏入后院一步,即使他这个儿子也不行。偶尔见见母亲,也是在后院与前院相连的走廊中。

    丁大全每年都会迎娶新的小妾,也因此而生育了众多的子女,丁韦这样一个庶子根本受不到任何的重视。直到丁大全看上了嫡子丁寿翁的未婚妻,将其抢来做自已的小妾。

    从此,丁大全与丁寿翁两人形同陌路。

    丁寿翁离开临安,远走他乡,丁韦抓住这个机会,趁势而起,成为了最受丁大全重视的儿子。

    “丁寿翁那个懦夫,那个连自已妻子都不能保护的懦夫”丁韦在心中暗暗骂道。

    尽管在心中对自己的父亲丁大全恨之入骨,丁韦还是希望父亲能在官场上爬得更高,走得更远。

    父亲的前程也是他自己的前程,他需要有一个当高官的父亲来扶持自己。

    至于郑翠娟,老头子总是要死的,到时候,郑翠娟这个美人儿终归是自己的,一想到郑翠娟,丁韦的热血又开始奔腾。

    “总有一天,我丁韦的羽翼丰满了,老头子若是还不死,那便送他一程。说不定官家见他死了,怜惜老臣,还要再奖赏他的儿子呢。他也算用自己的死,来为儿子做一些好事。到那时,我再将郑翠娟弄到自已的身体下压一压。”

    正当丁韦浮想翩翩的时候,却听丁大全说道:“时间也差不多了,你拿着我签字的台檄去北城找刘林刘指挥使。“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四章 密奏() 
几缕浮云,从夜空中飘过,给绝美的月姑娘披上了一层轻纱。

    只是,似乎也将月姑娘那倾世的容颜遮掩了几分,却并没有盖住月姑娘的美丽,反而给她增添几分颜色。

    今晚的月色是如此之美,可惜在今晚有心赏月的人却没有几个。

    而且,在这美丽的月色之下的人世间并不美,有很多丑陋的事情正在发生着。

    仁明殿中,阎贵妃对镜梳妆。

    “贵妃娘娘,官家的銮驾已经起程来仁明殿了。”董宋臣用他那独特的鸭公喉,尖着嗓子说道。

    “知道了!”阎贵妃望着镜子中的自己,微微皱了皱眉,叹道:“老了,不服老不行啊,这眉角里都有皱纹了。“

    “贵妃娘娘正值青春,哪有什么老啊?贵妃娘娘如今的模样儿,看起来也不过二十余岁的样子。“董宋臣谀媚道。

    阎贵妃拿起一个凤钗,钗在头上。她一向不喜欢婢女帮自己梳妆,宁愿自己动手。

    “你也不必尽挑些好听的话儿来奉承我。我自己心里有数,我这皮肤啊,是不如年轻的时候那么滑腻了。”阎贵妃站了起来,离开梳妆台,向着床塌上走去。

    “宋臣啊,你随我进宫,有十七个年头了吧?”阎贵妃轻声问道。

    董宋臣原本是阎家的一名家奴,阎贵妃阎婉容入宫之时,他被家主看中,被净了身,也跟着入宫了。

    后来,贾贵妃死后,阎婉容受封阎贵妃,成为最受宋理宗宠爱的妃子。董宋臣的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再加上他为人处世圆滑,办事谨慎,很快便步步高升。

    再后来,他在阎贵妃的授意下,物色了临安城名妓唐安安,进献给宋理宗。宋理宗龙颜大悦,他也因此而进一步被提升为都都知,已是南宋宦官的极品官阶。

    有宋一朝,不禁宦官娶妻纳妾,董宋臣也在临安城置办了房产,娶了一个老婆十几房小妾。

    作为一名阉人,他没有那一方面的能力,但越是如此,他越想着娶更多的小妾,平日回家了,便以折磨她们为乐。

    为了讨好董宋臣,丁大全便挑了一些年轻漂亮的女子进献给他。

    听得阎贵妃发问,董宋臣连忙轻声回答道:“回贵妃娘娘的话,算起来,今年已是第十八个年头了。“

    “原来十八年了!“阎贵妃一脸落寂之色,叹道:”十八年前,我也如同那唐安安一般,水灵灵的,可如今啊“

    她虽然指使董宋臣进献唐安安给宋理宗,以邀恩固宠,但心中的滋味,那便只有自己才知道了。

    “宋臣,你可得给我看紧了,万万不能让那唐安安有个一儿半女的。“

    董宋臣笑着应道:“贵妃娘娘放心好了,给那唐安安喝的药都是经过几名御医仔细斟酌过的,绝不会出任何差错。“

    “本宫不许那唐安安怀孕,也不许这后宫之中,除了本宫之外,再有一人怀孕!“

    夜风轻轻的吹过仁明殿,可惜,这风并不会将她此刻的言语吹送至宋理宗的耳中。

    “奴才一定会帮贵妃娘娘好生注意的。“董宋臣说完这话,却走到外头,随即,他双手捧着一个托盘,走了进来。

    “贵妃娘娘,丁大全丁御史托老奴给您送了一些礼物过来。都是海外进来的稀奇玩意儿,是丁御史费了一番苦心挑选出来的,娘娘要不要看一下?“

    托盘不大,上面也只放着几样东西,却都是珍贵至极的稀世之物。

    阎贵妃看了看,说道:“难为他有这份孝心了!我这里也不缺什么,你待会儿将这些东西给瑞国公主送去,让她拿去吧!这孩子,这段时间也不知道是怎么啦,总是闷闷不乐的。我这个做娘的,也是为她操碎了心啊。”

    “贵妃娘娘对瑞国公主,那可是真好啊!”

    阎贵妃笑道:“这孩子虽不是我亲生的,但从小就在我身旁由我一手养大,我一直是视若己出的。我不对她好,还能对谁好呢?我也没有生育孩儿,这婧儿啊,也就是我唯一的孩子了。”

    “陛下可是费了很大的心思,给贵妃娘娘在西湖边上建了一座功德寺,日日诵经礼佛,为贵妃娘娘祈福。这贵妃娘娘的福气,自然是越聚越多的,总有一日,也会怀上龙子的。”

    “就你这嘴会说。”阎贵妃脸上露出了极为向往之色,道:“本宫也盼着那一天啊!”

    “贵妃娘娘,官家马上就到了,奴才先将这些东西给瑞国公主送过去了。“

    “去吧!“阎贵妃挥了挥手。

    董宋臣便退了下来。

    今夜的事极为紧要,在丁大全的第一份奏本送进来之前,他还得先避一避,看看官家的风向,再作打算。

    在帝王面前呆久了,不管做什么事情,他都是小心翼翼的,今日可算得上是殊死一搏,但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沉得住气。

    “臣妾参见陛下!”

    董宋臣刚刚离开,宋理宗的銮驾便到了。

    瑞国公主也住在这仁明殿中,公主所住的偏殿,距离阎贵妃住的正殿,不过几十米远。所以,宋理宗在这里的一举一动,董宋臣马上便能知道。

    南宋的皇宫远比其它朝代要小得多,因而住房也要紧张许多。甚至连太子也没有修建专门的太子府,而是住在皇宫中。

    当然,此时的宋理宗并没有立太子。

    “陛下,奴才有要事禀告陛下!”正当阎贵妃服侍宋理宗脱衣之时,一名内侍从外面慌里慌张的跑进来,跪拜在地。

    此人便是卢允升,乃是内侍省右班都知,在宦官中排行第二,是仅次于董宋臣这个都都知的宠宦。

    “允升啊,什么事这么着急啊?”宋理宗坐在床塌上,说道:“你先起来吧。”

    “是”

    卢允许站起身来,恭恭敬敬的递过一个奏本,说道:“殿中侍御史丁大全密奏,右丞相兼枢密使董槐以权谋私,图谋不轨。”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密奏制度,具体怎么向皇帝进递密奏,各个朝代有所不同,还有一些帝王也有自己特殊的渠道。

    有宋一朝,密奏一般都是通过内侍送递的。

    “你说什么?”宋理宗的脸色蓦然一变。

    “陛下,殿中侍御史丁大全密奏,右丞相兼枢密使董槐以权谋私,图谋不轨。”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五章 犹豫() 
后世之人说到宋代兵制的时候,往往会说禁军的庞大,以及“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弊端。

    但宋代的禁军并非全部如此,禁军有系将禁军和不系将禁军。系将禁军是编制在一起的,随营调动。只有不系将禁军才实行兵将分离。

    禁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只是不归地方统帅。

    今天现代社会实行的,都是这种兵制。地方上不管军队,军队由中央直接管辖。

    靖康之变时,禁军溃散,不但无力抵抗金军,很多禁军还成为了盗贼,杀烧抢掠,为害地方。因此,到了南宋,禁军的力量大大削弱。再加上边关战事吃紧,很多禁军也划归地方指挥了。

    南宋的正规军,主要是屯驻大军。

    同时,系将禁军的数量也大大增加。

    宋代对武将实行的是“厚其禄而薄其礼”。即国家用高额的薪水养着武将,但不允许武将参与朝政。

    宋代对武将的赏赐也是非常丰厚的,以致于鄂州之战后,朝廷一算帐,全年的财政收入还不够赏赐武将的战功,不得不实行“打算法”,克扣武将的战功——因为实在没钱赏赐了!

    刘林便是系将禁军的一名指挥使,领着五都五百人马驻扎临安城。

    当然,说是五百人,实际也就三百多人,南宋的军队,大多数都不是满编的。

    不过,这三百多人,都是刘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