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领主- 第5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后皇太子勇武开始接过张强关注的一些事情,比如有线电报的推广和建设,无限电报的研究。

    无线电报的研究是很难的,别看就两个按钮,一条电线,但对于华夏帝国刚刚开始普及这种科学几十年的底蕴还是不够看的,西方倒是不错,科学家太多,不过他们不知道啊,科技的飞速发展,是在1800年以后的近代19世纪,真正发展起来却是二十世纪之初的几十年,有了二战德国的那种黑科技加成和推动,世界科技才蓬勃发展起来。

    但他们却是积累了几百年时间才最终从黑暗的中世纪慢慢发展到近代二十世纪初的爆发。

    一行三人,躲躲藏藏,闪闪烁烁,在乡间小路行走,不时走上已经铺就石子,并且在石子上面浇灌了一层土石灰糯米糕等混合的土法水泥。

    这使得的道路有了水泥的模样,也有了石子的坚硬,虽然不是太美观,可走起大车来,平稳结实,还不咯脚,关键是加速了行人奔走在道路上的速度,远比土路要快很多,比土路要干净了很多,因为大明没有后世那种重达几十吨的汽车,即便有运输的马车,也绝对不会超过几吨的重量,这点重量对于这种低级的道路来说,绰绰有余,这就是张强带给这个时代的改变。

    不能说有多高级,多先进,但绝对便利。

    而且随着研发人员的增多,主要是华夏军在科举考试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的行业考试,三百六十行,各行各业都有考试,低级的人员可以拿到一份官府认证的行业资格证书,拥有这些证书,你可以从事相关行业的研究,并且把研究的成果卖给官府,官府支付一定的金钱买下的研究成果。

    这是行业全民认证资格证书,拥有这份证书就像读书人考上了童生一样,是一份荣耀,在村里也能获得村长或者保长,乡长的接待,并且让大家高看你一眼,在这些低级别的行政岗位上,你还能获得一份不菲的收入,还有一份基本的月奉工资。

    村里面人读个书信,认个字,或者打造个什么,找个权威认证一下,就找你,或者你拿出来的东西要比大家没有得到认证的人卖的价钱高一些,算个帐,和官府打交道都得找你。

    张煌言就一路走,经过乡村就通过带路的向导小伙子的嘴了解到这些东西。

    低级认证并不需要你识字或者读过书,只要你在行业里面能弄个拿出手的东西,并且获得官府认可就行。

    并且能获得免费上成人夜校的资格,如果再夜校里面获得毕业,也就是说认识了十个阿拉伯数字,并且认识百字以上的字,就可以参加资格认证二级的考试。

    这些考试都集中在行业翘楚上,农活能说出个头头道道,并且在别人的辅助下记录下来,自己还能看懂一些,你就能获得二级的资格认证了。

    这些人都被官府征用,帮助解决比如下乡统计农田多少,出产多少,铁多少,一天能打多少铁,木匠打造的一些东西是否符合官府规定的标准,帮助官府解决同这些行业的人接触的任务。

    当然这些人是不用领工资的,征用的时候给你酬劳,不征用的时候你还是干自己的老本行,官府优先使用你的东西。提拔金麟带领第11野战旅,马三立带领第12野战旅,杜歌带领第三野战旅,贺锦率领第6野战旅,剩余的一个野战旅第十三野战旅调往西南广州府一带,马汉接任第十三野战旅,再调锋无羽的第二野战旅去西南防线,锋无羽跟随去西南防线,主持哪里的工作。

    轩辕龙飞调往武昌府,第五野战旅仍然跟随而去。

    阮进接任马惟兴的第八野战旅,驻防安庆府,将军调换,但第八野战旅的士兵不动,驻地不动。

    第九野战旅不动,主将更换为巴格雅鲁,第三骑兵旅调往中枢金华府,由魏无忌亲自掌握。

    第九野战旅旅长马惟仁去接任第十八野战旅,驻防汉阳府。

    第二十六野战旅从湖北战场调离,广东韶关去防守南明军。

    当你想要更近一步的时候,官府推出了三级资格认证,这些人就必须能说会道,并且能算会写了,这些人一般都是一些老兵或者商人的伙计,官府老吏,或者成名很久的行业领先的人,他们有人被官府直接征用,给个办事员,这些办事员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在官府上班的,称为官府的底层办事员。

    他们没有升为官府公务员的可能,但能辅助官府办事情,甚至是提出一些好的建议,研发出好的东西,官府一旅高价马下他们的建议和研发的东西,这就是官府的政绩,上面的公务员想要升级为更高级别的科员就得依靠他们。

    第四级的往往是那些读过书,并且在行业内有很深造诣的人,他们还有一颗当官的心,他们一般都会先安排为办事员,通过官府考试,成为官府办公吏员,吏员能升官,能升为书吏,文办,书簿等职位,相当于是乡长,镇长的辅助人员。

    尤海波吏部,张煌言户部,学政部李光地,刑部肖大壮,礼部钱秉镫,农业部张名振,工商部朱盼盼,兵部李过,工部万思元,外交部张亮,民情部黄韬,国防部魏无忌,监察部杜歌,军情部米林,各部算是配齐了。

    另:新兵训练总监,田显,军情部副部长田斌

    各方大员,浙江州张名振,福建州李光熊,广西州金声,江西州米淳,湖广州唐殿风,湖北州古月笙,河南州方以智,云贵州钱秉镫,安徽州蔺养成,云南州刘良佐,宝岛总督朱大有。

    这些即会读书,又会研究各行业的技巧的人最终会成为副乡长,副镇长,或者研究远,官员方面这就到头了,研究员就能被选入各个行业的官府研究机构,成为更高级的官员,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然后进入更高的研究机构。

    这是张强为自己手里没有多少聪明的科学人员培养人才。

    总不能老让塞巴斯蒂安和弗朗索瓦去研究吧,他们需要帮手,靠他们培养一些学徒实在太慢,对华夏军的科技发展不好,所以张强要把华夏的那些民间人才找出来,送入他们的研究院,让他们一边学习,一边对两个人进行帮助和启发,这样才能加快发展。

    新式马车,就是在张强的启发下,在老的木匠和铁匠的帮助下,制造了出来。

    同时在商人伙计或者掌柜出身的研究员的建议和推广下迅速的进入了华夏军的军队和民间的,获得了商业利益和国家利益。

    让社会自己推动自己发展,张强只做一个旁观者,引导者,要不然以他的知识结构,以他的见识,以他的历史知识,用一百年也达不到人家别的穿越者的几年的发展水平。

    本章完

第1153章 窥视电报系统() 
“戴森,知道华夏帝国研究的是什么东西吗?”埋伏在华夏帝国已经近十年的查理丁询问一个他最近新搭上的一名以前被俘的一个西班牙士兵的后裔,如今在华夏帝国研究院工作的研究员,也是华夏帝国允许的不是汉人面孔的拥有汉人身份的,并且被汉人认同的西班牙裔华夏人。

    戴森这个人差不多和他祖父一个德行,醺酒,作风放荡,不会安心工作,但比较不错的是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高,也许汉语学的不咋地,汉学学的不咋地,但对于科学技术的灵感和研究比较在行,在帝国的研究员里面属于前列的那种,可他这个人对于汉人认同感不一样,同时对于他祖父被迫为华夏帝国服务相当的不满。

    但身在华夏帝国他接触的都是以前被迫留下来的西班牙后裔或者是葡萄牙后裔,亦或者是意大利后裔或者更多的荷兰后裔更多,大部分人死心塌地的为华夏帝国卖命,或者认同自己是华夏人,不过也是有一部分人在华夏帝国这个讲究纯粹的汉人或者其他民族融合过来的华夏人身份不满,天生的排斥汉人或者华夏人,天生的从骨子里面的感觉到他们应该是西方百人,比较优异的民族,哪里才是他们的祖国,因此在没有机会的时候,他只能整天醺酒,打闹,或者发泄不满,但酒醒以后还得老老实实的工作,为华夏帝国添砖加瓦。

    不过在认识了查理丁这个英国人以后,他们都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加上华夏帝国开始开放了,让外国人,西方人进来经商了,他们开始接触这些人,希望能回到西方,回到他们认为的西方社会去。

    “知道,最近研究的是有关无线传播消息的电报系统,电报系统知道吧?”他抓着酒瓶子,小声问查理丁。

    这个查理丁知道,华夏帝国现在正在如火如荼的铺开电报线路的建设和升级改造工作,从十年前他就发现了这个东西,虽然刚开始比较简陋,铺设起来成本比较大,但一旦完工,带来的效益不是能用一般的经济理论能解释的来的。

    就说他在华夏帝国经商十年,在这上面获得的便利相当的高,一件商品,在南面是一个价格,你要知道北面的价格,那么你得快马加鞭至少十来天知道哪里的价格,然后备货,一个月之后拉到北方,但你发现哪里的价格可能已经涨起来了,比你进货的价格和运输的费用差不了多少,很多人都载在这个通讯不便上。

    然而有了电报系统还有铁路系统,海运系统,一份电报过去,知道了价格,备货几天,通过铁路拉过去也就半个月时间,然后他能赚取至少抛去运费的近一半的价格差异。

    不过现在的电报是固定的地方,小地方还没有,必须跑去大的县城或者府城去,道台衙门去,而且跑去了不一定能及时发,还必须等,因为发的人多啊,现在华夏帝国的商人还是官府,还是一些达官贵人也需要发报啊,这可是比写信快多了。

    等的时间就是两三天,必须有专人在电报房附近值守,而且电报在路上转的时间也得两三天,这是最快的了,有的转七八天都有的,不是很方便,开头电报房是不对外开放的,只为官府服务,后来这几年才对外开放,但实际效果就是他提到的慢,等待。

    因为电报系统是主要为官府和军队服务的,能够给普通人和商人开放的线路有限,就那么两三条,现在官府的线路也就五六条而已,一个小地方不过一条单线,稍微大的道台他们才有十来条线路,也只有府城才会给一般人开通两条线路,道台城给开通三条,最多时候五条。

    专用线路是大官们联络的,一般线路是衙门之间互相联络的,特种线路是军队联络的,普通线路是民间联络用的,商业线路是专供商人们联络用的,华夏帝国有一点不好就是什么东西都分的特别细,不能越界。

    普通线路绝对不会给你发商业信息,专用线路绝对不会给衙门之间发信息用,只有大官们专门联络此才用,如果私自改变线路性质,那是要坐牢的。

    这几年华夏帝国的有线电报系统普及的越来越快,从当初的一条实验线路交替发报,到后来的两条线路并行发报,直到后来的十几条线路交替使用,规范使用,发展越来越快,电报信号越来越清晰,快捷,使得商人们受益,不过费用也很高。

    华夏帝国并没有说是开通更多的线路,只是在原来的沿线电线杆上挂电线,扩容,他们做的更多的是向没有线路的总督区架设线路,扩容线路,就这些线路耗资巨大,纠纷不断,华夏帝国用了十年的时间推广和建设。

    很多地方还在架设,不过都是偏倚的穷乡僻壤和一些重要的关隘,军事驻军基地,还有一些山涧,山间线路,主要顾及的是华夏帝国每个地方都应该拥有线路,但不会重复的建设一条偏离线路的地方,其他在线路附近的没有架设县或者府,一律不理。

    这些地方只能通过快马,通信,这些原始的手段进行交流,或者向京师,其他地方联络,就使用最近的架设了线路地方的官衙的线路。

    时间长了他知道这些弊端,但在西方,或者他的国家里面看华夏帝国,却觉得不可思议,华夏帝国太强大了,强大到他们不可理解。

    因为这代表华夏帝国文明比他们的文明发展更加快,更加高,上升到了另外一个高度,很多西方的学者或者科学家都来华夏帝国学习和交流。

    但能学到的东西都是华夏帝国公开的东西,学不到神韵,于是国内就要求他尽快拿到华夏帝国更新的成果。

    于是他在把铁路系统成功的引入英国以后,又想要把电报系统引入英国,促进英国的发展,却不想华夏帝国根本不愿意他们引入电报系统,开头还有官员响应,但后来这些官员都被处理了,家被抄了,他给他们的那些礼物都被华夏帝国存入国库了。

    华夏帝国不动他是因为这几年英国给华夏帝国带来至少百亿,千亿的商业贸易的好处,但据他了解,一旦他触动到华夏帝国最为直接的利益或者机密,他可能活不过明天。

    本章完

第1154章 泄密者该死() 
于是他小心翼翼的接近华夏帝国的秘密,用了一年的时间接触这个戴森,当然其他地方他也会接近,也会打探,但不会像戴森这个这么用心,因为身份不同,戴森最近酒醉终于让他知道了华夏帝国最新科技研究成果。

    这让他幸喜又惊讶,华夏帝国的科技竟然发展这么快了,英国人也又有人提出了这样的构想,但现在还在有线电报哪里转圈,很多人都没有弄懂里面的电学原理,而华夏帝国竟然已经开始研制无线电报了,这让查理丁很是吃惊。

    这更加坚定了他弄到这些研究成果的决心,他不是一个英国爱国者,但他知道如果能弄到这些,他将成为英国人的富豪,贵族,甚至能得到国王陛下的嘉奖,成为一名拥有爵位的贵族。

    现在他也很有钱,但他的商业王国比他的资产要大的多,这里面绝大部分的钱不是他的钱,是贵族们和商人们的,以及一些其他的投资者的,他现在拥有的资产不过一百万英镑,一百万英镑在英国也算有钱了,不过在他投资了以后,他的钱可不算多了,十万英镑差不多了。

    虽然十万英镑也是一个普通的英国人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花销,现在的英国人还在一便士一便士的掰开了钱花,1几尼等于1。05英镑,一磅等于21先令,1先令等于12便士。

    1便士等于中国后世的七八十年代,很值钱的,中国七八十年代1分钱至少能买两块普通的糖,一毛钱能买十块糖或者三到五根起火儿,起火儿就是年下放的那种,一点刺溜一声,就跑天上的那种鞭炮,1便士等于那种购买力。

    一家人一个月一磅或者两三磅就能生活,能在几个月之内积攒几磅或者十几磅的人家过得也就相当的不错了,能拥有一百磅的年收入也不错了,而他的年收入,在英国也不过几千磅而已,在华夏帝国几年时间才积攒下一百万磅,这就是在华夏帝国经商获得的,所以他一直呆在华夏帝国。

    一行三人,躲躲藏藏,闪闪烁烁,在乡间小路行走,不时走上已经铺就石子,并且在石子上面浇灌了一层土石灰糯米糕等混合的土法水泥。

    这使得的道路有了水泥的模样,也有了石子的坚硬,虽然不是太美观,可走起大车来,平稳结实,还不咯脚,关键是加速了行人奔走在道路上的速度,远比土路要快很多,比土路要干净了很多,因为大明没有后世那种重达几十吨的汽车,即便有运输的马车,也绝对不会超过几吨的重量,这点重量对于这种低级的道路来说,绰绰有余,这就是张强带给这个时代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