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领主- 第4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使得现在全是高句丽人和日本人仆从军,以及俘虏兵坚守的防线又增加了一些人手,而大清的兵马,除了基廉斯克城的五十万人,其他分散防线上的不过是每个点三千,两千的监军队伍,原先还有三十万人的监军队伍,现在防线被迫后撤,放弃了,或者被俄罗斯人攻克了,现在只有不到八万的监视队伍在城外防线上。

    八万人监督大约八十万人的兵马和百姓,同时有大清国汉民二十万人负责给这些工事和战壕,防线补给,一万骑兵负责保护他们,大清国在这里的兵马加上炮灰,百姓,不过一百五十万了,这是因为不需要那么多人了,这么寒冷的冬天,如果不主动放弃一些防线,所有人都会冻死,饿死。

    相比他们,俄罗斯人那边情况更加恶劣,更加侦查的到的情报,那边派遣了二百万人,有波兰远征军,英国远征军,法国远征军,奥斯曼远征军,黑森雇佣军,还有俄罗斯军役,冒险者,远征军,民夫,全部转移到这边,至于奥匈帝国的远征军则去东伯利亚去找日本人的霉气了。

    突入中伯利亚的日本人十五万人兵马被迫退回了中伯利亚边境,他们携带的三十万民夫全被奥匈帝国俘获或者打死了,奥匈帝国追着他们一路行进千里,双方在边境线上厮杀,在冬天来临前,日本人已经岌岌可危了,提出要继续撤退,随后日本人带着百姓向奥缪明斯克撤退。

    十二月到来的时候,同日本人的联系中断了,因为道路还没有修道哪里,虽然有定居点,但从定居点到城池之间,从定居点到定居点之间,要在这样的天气里面通行,简直是自杀,温度已经到了零下二十多度了。

    纷纷扬扬的大雪让所有的战事停止了,已经储存了一冬天的物资的大清国让大部分兵马都缩了回来,百姓寻找后方的定居点过冬,只留下十几个人,五六十个人的前沿兵力驻守工事或者战壕里面,监视敌人。

    一月份的时候,大雪纷飞,刚开始只是淹没脚踝,到后来直接没过膝盖,连后方运输物资和通行的人员都无法前进了。

    每天都有冻死的人,开始是几个人,几天以后是十几个人,再几天以后,当大雪听了,稍微暖和一点,人数却多了起来,每天上百人,还有生病的,冻伤的,越来越多。

    有的地方已经零下三十多度到四五十度了,人连出房子步行百米都是一种忍受,信息要传达到防线的各个地方,需要极大的耐心,还有人手,大清国把百姓接到了城里面,放弃了一些较远的定居点,防线也撤退了三十余里,收缩到城池周边来。

    二月份,即便是周边的防线也不得不撤退了,温度普通为零下四十度,即便是呆在物资不缺的城里面,也是每天有人冻死,一百五十万人,加上后方来的没有走的人,以及华夏帝国的两个旅的兵力,使得基廉斯克城人满为患。

    天气稍微好一点,派出去巡查防线的人员发现,外围那些小据点里面大部分人都冻死或者失踪了,一些边远的离城远的的定居点,几百人一起冻死,饿死,失踪的大有人在,城池周边的百姓也大量的冻死,这场战斗不是和俄罗斯人打,他们要面对的是严寒和疾病。

    三月份冻死的人有十一万人,饿死的人有一万人,失踪了四千多人,天气依然寒冷,而且有的地方零下五十度,有的地方零下二十多度,而且多有变动。

    除了这些因为讨要物资,因为民族矛盾,因为兵种之间的矛盾,打架斗殴死亡的人数为一万五千人,被处罚的人数死亡的人有三千人。

    被大雪压死的人数和弄失踪的人数为五千人,也就是说整个冬天,总共有大约二十万左右的人死亡。

    这时候天气稍微好一些,俄罗斯人开始进攻,他们一下乘机占领了城池周边的放弃的防线,并且向城池周边十里地佐佑的防线进攻,突袭后方的定居点,俄罗斯人来的很多,就像蝗虫一样,基廉斯克城周边一下犹如沸腾的热水,突然间又热闹开了。

    四月份的时候天气再次暖和一些,变得只有零下十来度了,一些道路也能开始行军了,俄罗斯人将大量的兵力用来包围基廉斯克城。

    基廉斯克城周边突然人满为患,俄罗斯人兵马和百姓将基廉斯克城完全包围了,基廉斯克的清军只能依托城外的十来里地的防线抵抗敌人,到了五月份,城外防线被放弃了,因为伤亡太大,俄罗斯人像发疯一样进攻他们,每天死亡的百姓和兵马让人非常心疼。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大清国损失了十万百姓,十万炮灰,但依然有一百二十万人和兵马,物资不缺,因此他们就收缩回了城池防守,等待解冻的时候,后方来的兵马和百姓会报俄罗斯人包围在城池周围的。

    如果俄罗斯人到时候不撤退的话。

    (本章完)

第九百八十四章 被毁灭的日本人() 
    战斗依然在继续,凭借着城池守卫的大清国兵马损失小一些,每天死亡不过一万左右,消耗的弹药,物资依然在安全线以上。

    天气在好转,温度已经回升到了十度,或者以上,冰雪开始消融,俄罗斯人的进攻突然有力了起来,在短短一个星期之内俄罗斯人三次突破到了城池内,双方的死伤开始多了起来。

    可以看到俄罗斯人几乎全部到达了城池周边,从城池最高处看过去,远远的,黑压压的都是俄罗斯人的兵马和百姓,以及运输物资的民夫。

    各色的旗帜和衣服穿戴,可以看出来是俄罗斯人和他们的西方联军,都开始往这里移动了。

    战斗又进行了一个星期,俄罗斯人和西方联军有一次杀到了城池里面,双方在街道上展开了残酷的巷战,死亡开始变得很平常了,现在没有人会心疼什么了。

    城池里面原先有一百五十万人,经过一个冬天冻死饿死,失踪三十万人,战斗死亡二十万人,大清国现在只有一百万人了,一百万人在这个只有东西十五里地,南北三里地的城池里面被俄罗斯人的炮火覆盖,那死伤就不是一丁点了。

    同时由于俄罗斯人占据了一些物资仓库,使得大清国的物资和弹药开始变得奇缺,防守起来非常吃力了,敌人可是有二三百万兵力,四五百万人口。

    代表人口和兵力的数字一天天在下降,一百万人,八十二万人,七十五万人,六十六万人,华夏军的两个旅也损失不少,两个旅已经减员一个旅了,有六千人冻死,战死在这里。

    人口减少代表着物资越来越够用了,在一次反击把俄罗斯人驱逐出城以后,大清国就再也没有让俄罗斯人占据城池。

    六月份,天气上升到零上四五度的时候,原野上由雪白变成了苍黄,俄罗斯人的进攻更加猛烈了,而后方的援兵和百姓也开始慢慢的开过来,不过由于俄罗斯人的阻击,使得不能会和在这里。

    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倒春寒,使得情况变得诡异了。

    倒春寒来的突然,一个晚上,突然降雪,连续三天的大雪,之后是十来天的阴雪天气,雪小了,但温度却下降的很快,零上两三度,晚上就是零下十几度,第二天,零上一两度,晚上零下二十度,白天零下十几度,晚上零下三十度,最后,零下四十度,一直持续了一个星期时间。

    突然零下五十多度,这下城外的俄罗斯人要吃亏了,他们突然撤退,但厚厚的积雪埋没在腰间,最浅的也是膝盖,使得他们只能原地不动。

    六月中旬过去,下旬来临的时候这段时间,双方都在躲寒冷,没有战争,七月前几天,天气好转,温度回升的很快,不久就是零上十来度,虽然依然有些冷,不过已经能忍受了。

    大清国的士兵被派出去侦查,但走遍了周边百里地,没有一个俄罗斯人,应该说每一个活着的俄罗斯人。

    这场寒冷使得城外主要担负进攻的俄罗斯人和百姓,冒险者,民夫,农奴,几乎全部冻死,没有冻死的也匆匆撤退了。

    七月中旬的时候,统计数字出来了,城内大清国冻死了二十一万人,战死三千人,人口下降到了四十一万人,城外定居点,主要是远处的冻死一万人,或者的不过三万人,方圆百里之内的定居点,能抵抗过这场寒冷的只有寥寥几个。

    而俄罗斯人为他们的匆忙付出了代价,两百一十万冻死,战死,被俘三十五万人,其他的人都撤退了,斥候骑兵寻找了三百里方圆内,在几个大型定居点还有城池里面找到了大约三十万人口和三十万兵马。

    “在这里作战,寒冷才是我们主要的敌人,”祁三升将数据递给舒万思,舒万思感叹一声,“我们的两个旅一万三千人,现在只剩下了五千人多一点,看来还是准备不足啊。”

    祁三升微微点头,“是啊,倒春寒连在这里打过十年战争的大清国和日本人都没有想到,我们又怎么能想到呢,以后我们移民到这里来,以及作战,要想到,我们以后占领这里,每个定居点不能人多,最多五百人,大的城池最多三万人,要不然没有足够的物资储备,这个冬天会饿死的,冻死的。”

    就在两个说话的时候,军情部跟随的行动组的人员走了进来,“提督大人,有个不好的情报,东伯利亚的日本人覆灭了,上百万百姓和士兵,全部覆灭了,奥匈帝国的人马把东伯利亚几乎全部屠灭了,连哪里的两百万高句丽百姓和人马都屠灭了,他们没有抵抗的住奥匈帝国的一百来万人的进攻。”

    舒万思走过去,拿过情报看了起来,一边随口问道,“怎么回事,日本人不会这么不堪吧?如果东伯利亚被奥匈帝国人占领,那么西伯利亚的总体情况将会对大清国不利,对他们不利就是对我们不利,还有梅林鱼他们怎么了,那可是一个野战旅的兵力。”

    “梅林鱼他们没有什么,也恰好,皇上招他们回去,因此他们就在十二月份,艰难的返程了,在一月份的时候被堵在半路上,雪停了以后,他们继续返回,现在已经到达了黑龙江境内休整了,折损了一些兵马,死伤一千多人,倒是我们派去哪里的两百情报员,能力联络到,知道活着的不过三十人,这是哪里的情报员送来的消息。”

    “奥匈帝国的人也不好受,日本人的抵抗使得他们损失了五十万人百姓,五十万兵马,高句丽的反抗,使得他们损失了十一万兵马,开春以后,日本人剩余的在赤塔和海参崴的兵马收到消息,三十万剩余的兵马星夜兼程,带了三十万人高句丽兵马,二十万民夫,冲到了东伯利亚,夺回了奥缪明斯克城,消灭了哪里的十万驻守的奥匈帝国和俄罗斯远征军的兵马。

    还有三十万百姓,同时在一千公里的东伯利亚寻找奥匈帝国和俄罗斯远征军,双方杀的兴起,结果倒春寒来了以后,双方谁都没有准备好,东伯利亚哪里的寒冷更胜这里,零下七十多度,结果等驻守奥缪明斯克城的大清国派出蒙古骑兵联络他们的时候,两家全部冻死在原野上,能找的人不过两三万人。”

    “这么说日本兵马全灭,百姓也不多了,就剩下了赤塔和海参崴一代的人了?”舒万思道。

    军情部的人道:“差不多,奥缪明斯克城内还有一万日本人,一万高句丽人,一万大清国驻军,三万百姓民夫,其他的都死在了原野上,奥匈帝国也几乎全军覆灭,只有大约五万人马和十万百姓退回了中伯利亚俄罗斯人现在的地方。”

    (本章完)

第九百八十五章 华夏帝国的毛皮交易旺季() 
    随着六月到七月的天气回暖,西伯利亚荒原上又活跃着不少冒险者和捕捉野兽的猎人,战争仍然在继续,但这一点也不影响他们的生意。

    从华夏帝国来的毛皮商人成群结队的来到这里,一边从大清国这里收购没有抵押给华夏帝国的毛皮,一边自己动手捕捉野兽,打鱼,捉鸟,任何可以找到的野兽都是他们的猎物。

    这些人不可避免的要同流落在荒原上的大清国和日本,高句丽的野人们打交道,战斗或者合作,厮杀一点也不比正规的战场上来的更加缓和一些。

    华夏帝国虽然移民了很多人,可还是有不少人被商人们雇佣,并且成为商人们的保镖,那些退役的老兵们,那些精力旺盛的不想当兵的年轻人们,奔着财富而去的年轻人们,就这么跟随着商队来到这片荒原上,寻找财富。

    这里面当然也包括民情部和军情部,甚至是秘密的军情司的人马,自从郑家解散,澳洲被华夏帝国占领以后,那些澳洲的汉人们也被纳入了华夏帝国,对于核心区的汉人,华夏帝国是精益求精,对于海外和边缘地区的汉人,只要你拥有汉人血统,或者曾经祖上是汉人,华夏帝国也没有要求的那么苛刻,因此一些托庇军情司的南洋汉人,还是有不少生存下来的。

    他们这些在澳洲,南洋没有什么可以让他们生存下去的工作,因此只能跟随商人们,来到这里,一边干着军情司的侦查工作,一边争取自己的一份财富。

    这些人同这里的为数不多的同他们交往的大清国汉人交易,并且从他们口中套取消息,同时争取他们倒向华夏帝国,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三四年,有的七八年,如果连上他们在东北大地生活的年月,他们有十年时间了,如果连上他们在燕京附近几个州生存的年月,就是十七八年了。

    这些汉人虽然想着回到自己的故乡,但大局不会允许他们,现在军情司的人带来了华夏帝国放开他们身份的消息,他们如何能不激动,根据军情司的统计,这些有这样心思的汉人大约有三四百万人,大都是分布在赤塔,海参崴,尼布楚,贝尔加湖等地的一些穷苦人。

    越是穷苦人,越思念故乡,越爱国,越是读书人,越是富裕的人,越不想回到自己的故乡,故国,那些人都想着大清国能在这里生存下去,能站稳脚跟,能有一天打回华夏,重新统治华夏,当然统治的一定不会是汉人,一定是大清国的,他们已经以大清国满人自居了。

    对于这些人,商人们一般只是和他们做生意,并没有同他们交流,这些的下场,已经注定了,不是在西伯利亚战死,或者投降敌人,就是被敌人俘虏,要不就是最后被华夏帝国投入俘虏营,死在修路,开矿,探索荒原的各种苦难和困苦的工作中。

    商人们一路走来,不断建立自己的补给站,商站,运输线路,替后方的施工队探索道路,探索各地的地理环境,同时用马队将购买到的物资运输回华夏帝国,在自己开的工厂里面加工毛皮,制成各种毛皮商品。

    官方的毛皮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官方的工厂制造成一些粗糙的毛皮衣物,物品,发给军队,平民,或者卖给商人,一种是精加工以后高价卖出,谁买不重要,重要是能收回钱,补贴财政。

    同时要应付澳洲开发,西域开发,战争,还要开发高句丽,东北,蒙古,支援大清国同西方人的战争,不仅仅是有人就行,还得钱财到位,这么庞大的开支,华夏帝国即便再赚钱,也不能填补这个漏洞,从原先的盈利,到现在的亏损,巨耗国力,即便有巨大的金银储量,古董,物资储量,粮食储量,华夏帝国也有捉襟见肘,钱不够花,甚至亏损严重的时候。

    内阁首相米淳已经三年三次召开内阁各部大会,并且发行了达到了三十亿华夏元的债券,用来筹款,支持各地的建设和大清国同西方人的战争。

    六位副首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