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领主- 第2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四山州的事情了,云贵虽然离得哪里近,但只要对方不攻击自己,不攻击华夏军,张强也暂时由着他们了。

    而且他们在哪里还能牵制吴三桂,牵制四山的何腾蛟等人。

    (本章完)

第578章 精神控制改造文安之() 
大都督府大堂内,犹如官员上朝一样,众人按照武将和文官分列左右。

    张强坐在大堂高台上的座位上,下面是周粥,高台再下一个台阶是左侧坐的是朱大典,稍微错开半个身位,坐的是朱聿健。

    南明国原先的皇帝隆武皇帝,如今他归降华夏军,华夏军给予他厚待,以副首相职位接待他。

    他身侧是米淳,米淳奉命归来继续履职副首相的职责。

    三位首相坐在文官这边,面朝百官。

    台阶下面一步是吏部尚书尤海波,第二名是户部尚书张煌言,第三名是刑部尚书肖大壮,第四名是礼部钱秉镫,第五名是工部尚书万思元,第六名是兵部尚书李过。

    这是第一波,隔着一个柱子,第一名是农业部尚书张名振,第二名是工商部尚书朱盼盼,第三名是学政部尚书李光地,他们之后是各部按照排名先后的副部长,侍郎官员。一直排到大殿门口一些的地方,门口里面是左右各有四名身着华夏军蓝色军服的亲卫营亲兵士兵,人人手持一杆后装单打一线膛燧发枪。

    长长的枪身,足有一米五长,枪头上挂着寒光闪闪的刺刀,腰间挂着刀鞘,刀鞘旁边是尺八长的短剑,另一侧腰间挂着弹药袋,身上穿着轻便的胸铠,头顶上顶着一顶黑色的明军制式的头盔,看起来有点中不中,洋不洋的味道。

    另一侧,从台阶下面,略微少各部部长尚书一行,第一名是魏无忌这个国防部尚书,第二名是外交部尚书张亮,第三名是军情部部长米林,第四名是监察部尚书陈函辉,第五名是民情部尚书黄韬。

    下面是各部侍郎,然后是能到堂的各军将领,胡奎,萧飞,轩辕龙飞,朱哥,锋无羽,金麒,马三立,等等,将领们到的不是很完全,按照华夏军的规矩,凡是参将旅长的武将都能位列朝会,大朝会就要求守备团长也位列朝会了,守备司令这些更能位列了,但守备司令一般都不回归,因为他们都有领地内的各项事务要处理,除非是特备要求,一般不位列朝会,大朝会有时候要求的时候会回来。

    今天开这个朝会一个是要解决最近的一些事情,比如往云贵和安南,缅甸,老挝,继续输送物资和迁移百姓,同时对遗留下来的那些四个地方的少数民族和归附的百姓如何处置。

    毕竟就算再少,四个地方的人口起码也有两三千万人,杀死杀不尽的,最后还得处置他们。

    各部官员的意见就是将原先的汉人们都迁移到核心地区安置,起码能安置百万人,但很多人不同意,因为历朝历代有这样的先例,这些人往往成为造反的源头和不安定因素。

    而武将们则觉得既然两百万俘虏营的俘虏都迁移到这些地方了,那么这些地方的百姓就来俘虏营当俘虏吧,调集到内地前线,比如河南州,两百万在河南州这样的土地上几乎也不显,河南州需要大量的人口,因为双方的战争使得很多百姓流离失所,就把这两百万和这些流离失所的百姓混合在一起,安置三十万人,再添加核心地区已经接受了华夏军十年统治的意志坚定,忠诚的百姓去河南州,作为监管,三个看着一个,很容易的事情。

    安徽州三十万,安徽州半个州经过七八年的统治,百姓都已经安定了,苏州州三十万,再往浙江州扔五十万,江西州三十万,差不多两百万就分完了,其余的还是在原先的地方安置,两三年以后再逐步迁移到湖北和湖广州两百万人,以后可以往更多的地方迁移,每两年解决两百万人,差不多十年以后就能解决一千万人的迁移工作。

    华夏人口太多,如今统治的地区,华夏军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五千万人,南明国原先统治的地方已经有一千万人了,广西州也可以接受百万的移民。

    随着这一千两百万的移民迁移,大约有一千两百五十万人迁移到这四个地方,然后等解放全国,往这四个地方移民一千四百万人口,东南亚等地就有两千五百万汉人了,那时候华夏军驻扎军队,建设民兵队伍,守备营,就能牢牢的控制这四个地方了。

    而不会到时候闹出,东南亚是东南亚人的地方这样的事情了,看看宝岛,后世的宝岛经过日本五十年的统治,已经全面日化了,张强穿越过来的时候,宝岛的政权就是由日本后裔所掌握,无论是宝岛原先的汉人,还是原先的民族,还是老将带去的几十万百姓和几十万军队,在人家的政治手段面前,全面败退,根本打不过人家。

    不能说这不是汉文化的一个悲哀,一个令人警醒的问题。

    整天吹嘘泱泱大国,居然被人家文化入侵,武力方面被人家打的满地找牙,全面YY几十年,结果还是我不打你是因为我不想打你,我要打你,顷刻间打的你满地找牙,我厉害着呢,但从来不说,我不亮剑是因为我其实是一只纸老虎。

    所以,张强在这些边陲地区一定要全面汉化,全面为汉人掌握,全面为中华掌握,中枢等地区安置这些野蛮人,经过数十年的教育,也许能让他们也变成没有牙的老虎,整天生活在醉生梦死之间。

    说是两千万人,其实李成栋,刘良佐从来不是好相与的人,他们至少已经解决了几百万这些地区的野蛮人,也许到时候有八百万甚至更低的五百人会被迁移进来。

    这点人口对于汉民族来说一亿的人口基数更本不够看,而且大明根本不只一个亿的人口,历年来隐瞒的人口即便因为战争,饥饿死去四五千万人口,也至少有一亿五千万人口。

    汉民族的生育速度是不可想象的,一家七八口人,只要生活好了,十来年时间就能翻几倍,空旷的地方人口会迅速的填满。

    随着生活的好转,生育速度会下降,一家会只有四五口人,这样到华夏全部统一,至少要迎接三亿人左右的人口,张强感到肩膀上的压力好大。

    正在张强听着众人讨论问题胡思乱想的时候,就听殿外有人高喊,“大明督师文安之觐见。”

    终于来了,众人转头看向大殿门口,已经老的不能再老的永历大明的代天子行事主持国内反抗大清的文安之蹒跚的走来。

    他比陈函辉还老,陈函辉是文官,同时也是武将,身体还好一些,他已经老的需要人搀扶了。

    (本章完)

第579章 精神改造文安之2() 
“微臣文安之叩见陛下,”文安之一进入大殿,就对朱聿健叩首,他的话一出,大殿内百官的脸色俱都变得苍白无血色,有高座而上的张强不叩拜,却以君臣之礼见朱聿健,这是不服气新朝啊,想要为旧朝找回一些脸面,故意羞辱新朝。

    华夏军虽然宣布独立,但没有称帝,也没有称王,只是宣布为华夏国,华夏国大都督是最高首领,就算不是王,却胜似王者,叫一声陛下也过得去,殿下也行,但你在人家面前叫别人陛下,这倒地是华夏国还是南明国或者是永历大明国,这就耐人寻味了。

    朱聿健年约四十来岁,此时脸上的胡须都在颤抖,他同张强见过面,甚至谈论过不少事情,两个人感叹一番以后,朱聿健认命了,当初要不是张强救下他,他早就死在李成栋,博洛贝勒手里了,而且是三番两次的营救,之所以出于这番情谊和交情,知道张强的为人,他才投降张强,想要苟延残喘活下名来,反正他前半生二十四年时间都在牢里,寄人篱下,如今后半生当一个蒸蒸日上的华夏国的副首相也未尝不可,相当于是其他王朝的宰相,位极人臣,也不算给朱家太丢脸。

    而文安之的这句话却让他有一种被陷害的感觉,陷害他的人就是文安之,也许文安之心里有一些对他,或者对他们朱家的不满,一个躲在异国他乡,最后被人家异国他乡的藩属国给杀了,一个在南方苟延残喘,没有光复江山,反而躲在别人的羽翼之下,当了别人的官,这对于一辈子忠诚于大明的文安之来说肯定是一种耻辱了。

    老年人一般脑子转动的都比较慢,或者对于以往事物比较忠诚,所以看到朱聿健要羞辱或者故意陷害一下,不惜拿自己陪葬。

    当然,他陪葬肯定是值得的,他都八十多岁了,而朱聿健才不过四十多岁,还有大好人生要过的啊。

    张强也觉得今天文安之是有些过了,好像吃了呛药一样,愣是想要找麻烦的感觉。

    所以他没有说话,而是用深沉如水的目光看着这位抵抗满清的老将,老官僚什么意思。

    朱聿健却忍不了,他以前贵为皇帝,虽然这皇帝当的有点憋屈,有点胆战心惊,有点如履薄冰,可他好歹是皇帝,你一个臣子,即便有些薄功也不能这样羞辱自己吧,要不是看他老迈,早就一脚踹上去了,也许华夏军里面他还没有什么威压,可他有根底。

    华夏军里面好多官员都曾经是他南明国的官员,都把他当皇上,他的话在这些官员中还是好使的,而且来了一个别的团体,原先团体的官员以前不管有什么矛盾,都会抱团取暖,所以他的话就更加顶用了,因为他是这个团体的领头人。

    按照他的想法,这样的臣子一般都是贬官的下场,打发的远远的不再看到这个人,这个人的官位算是当到头了,永远都是一个小官,在哪个位置上终老吧。

    可看看文安之这个人目前的状况,别说贬官了,人家都已经是大明督师,代天子行事,即便投奔到他朝廷上,当初也是太子少保的职位,太傅等等,算是把官当道了顶峰了,而且年龄大了,无欲无求了,还要这么惩罚他呢?

    以现在这个年代人的寿命,能活到八十的算是寿星了,寿星还会嫌自己命长?

    不过申斥两句还是要的,他要不表态,那么这个副首相一天也当不下去,说不定明天就得去蹲大牢,这可是大事而非的问题,决不能有丝毫的拖延和迟待。

    “汝止,你怎能如此说话?我已经不是天子,如今华夏军也没有天子,只有大都督,进的殿来不先拜见大都督,却反而先拜见吾等,你怎能如此失了规矩?”朱聿健站起来,朝着跪在地上的文安之略带怒气的问道。

    “陛下,臣生是大明的臣子,死也是大明的臣子,却从来不知有华夏,今知道陛下投了这些华夏贼人,老臣也无可奈何,只能随侍左右,以表忠心,忠臣不事二主,请陛下成全我的心意吧。”

    张强的脸色铁青,你表忠心背转身子表去,即便有我民情部探子,知道了我也不会怪你,但你在我的文武官员之前向朱聿健表忠心,这是想要向华夏军示威,好显示你的忠诚之名啊。

    把我们做你流芳千古的垫脚石,我张强却没有那么大度,我最恨的就是别人把我当凯子利用了,既然如此,我就成全你。

    “来呀,既然文大人不想效忠新朝,那么就叫他陪着旧朝一起被历史埋葬吧,送到李成栋军营里面去,什么时候找到永历皇帝的墓地,什么时候再旁边挖个坑,给这位老臣子送葬吧,他的家人发配缅甸,永世不得做官,经商,从军,只能务农,只要有华夏朝一代,他家时代家族不得抬头。”

    张强冷冷的掷地有声的宣布了文安之的处置办法。

    “哼,屠夫啊,你张强出兵缅甸屠杀了多少人,还知道礼义廉耻吗?还知道儒家文化吗?还知道华夏乃礼仪之邦吗?那些人只不过是穷的有些蛮夷罢了,但怎么说都是我等汉人后代,你这样残杀他们,不是屠夫是什么?”文安之吼道。

    张强冷冷的看着他。

    文安之甩开身边扶持的人,继续道:“自古以来起兵祸者比妖孽,比亡国也,你这华夏国也必不长久,我等着看你被其他的反叛者砍头,灭族,你这报应肯定不会很久的。”

    张强看了一眼米林,米林马上悄悄起身,退到阴影里面去,黄韬也赶紧走出去,他是搞情报的,心思和米林等一个样,那是七巧都透着心思。

    那会不明白这什么事情,肯定是这个文安之受到了什么蛊惑要不然不会再大殿上倚老卖老的,这事情要查清楚。

    侍卫的亲兵很快上来按住文安之,然后不管他老迈,拖着就走,咆哮大殿,按照以往是要拖出去砍头的,如今华夏军不用砍头了,都是在大殿外枪决,但张强觉得在自己大都督府之内枪决犯人,有点不好,会睡不着觉的,所以一般人都被拖出去找个荒山野岭枪决,然后验明正身,有人回来汇报。

    但张强不会这么放过文安之,不论他出于什么心思。

    (本章完)

第580章 八个名人了() 
不马上枪决,意思就是关押了,文安之被亲卫带到了大都督府地牢关起来了。

    朝会继续进行,有了文安之的搅局,朝会开的并不惹恼,气氛全让他搞没有了,南明国一系,甚至是大明一系的官员全都沉默寡言,心不在焉,想要下来理顺心情,梳理一下当下的形势,头绪,看看今后自己应该怎么办才好?

    各怀心思。

    而朱聿健也闷闷不乐,整个朝会之间都在偷偷观察张强的言行,他做皇帝不长,但做臣子久了,学会了下面官员一样察言观色,也懂得审时度势,很是精明。

    只是他水平也就是一般有为的官员的能耐,而不是能像苏观生那样上看上司,下管百官,还能把一个南明国残缺的朝廷经营处一点水平来,这比张煌言每天就研究行军打仗,调拨钱款,和朝臣内斗,却从来不会受到其他官员掣肘不一样,要高明厉害的多,但这些人和朱大典比起来,朱大典更加识人善用,更加会理财,更加会看风色,懂得趋炎附势。

    这些人各有各的能耐,但这些能耐却对挽救大明畏惧无用,只能当做一般的才能表现的比其他人出众一些罢了,令自己的名声更加响亮一些罢了。

    要比起张居正来,他们就连提鞋都不配,张居正就是能把大明带上一些正确道路的全能的人。

    一行三人,躲躲藏藏,闪闪烁烁,在乡间小路行走,不时走上已经铺就石子,并且在石子上面浇灌了一层土石灰糯米糕等混合的土法水泥。

    这使得的道路有了水泥的模样,也有了石子的坚硬,虽然不是太美观,可走起大车来,平稳结实,还不咯脚,关键是加速了行人奔走在道路上的速度,远比土路要快很多,比土路要干净了很多,因为大明没有后世那种重达几十吨的汽车,即便有运输的马车,也绝对不会超过几吨的重量,这点重量对于这种低级的道路来说,绰绰有余,这就是张强带给这个时代的改变。

    不能说有多高级,多先进,但绝对便利。

    而且随着研发人员的增多,主要是华夏军在科举考试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的行业考试,三百六十行,各行各业都有考试,低级的人员可以拿到一份官府认证的行业资格证书,拥有这些证书,你可以从事相关行业的研究,并且把研究的成果卖给官府,官府支付一定的金钱买下的研究成果。

    这是行业全民认证资格证书,拥有这份证书就像读书人考上了童生一样,是一份荣耀,在村里也能获得村长或者保长,乡长的接待,并且让大家高看你一眼,在这些低级别的行政岗位上,你还能获得一份不菲的收入,还有一份基本的月奉工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