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领主- 第1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和来金华府述职的陈函辉一顿寒暄,忆往昔,君臣谈笑一番,张强暗杀几句,陈函辉感激涕零,张强笑着让他好好干,这次以后先去礼部担任个副部长,等定下来以后再升任别的空缺的部长。

    之后,张强派他去接触南明国的官员,同南明国的交涉以后就由他负责了。

    然而,没等张强休闲几天,陈函辉跑过来,“大都督啊,微臣应付不来啊。”

    “为何?”

    “你应付不来,还有周粥首相呢?”

    张强十分不解的问道。

    陈函辉苦笑道:“来的那个太大牌了,也太难伺候了,微臣以前也只不过是个府城守备武将,他可是南明国的首辅,周粥首相应付不来啊。”

    张强一拍脑袋,也是,肯定周粥也应付不来,他以前是个家丁,而南明国的首辅可是苏观生,那个十分强势的南明隆武朝的首辅,无论从学识上还是从人生阅历上,官职上,在这个时代,人家都是大拿,还是个名人,周粥也是没有底气啊。

    张强只能让人把苏观生请来,自己亲自应付。

    苏观生对于张强这个人倒是很规矩,好言好语,完全没有以前的那种傲骨,两人寒暄过后,苏观生道:“大都督,此次奉皇上的差遣,请大都督对南明国再加强一些支援,葡萄牙人哪里实在太厉害了。我军打生打死也无法突破他们的防线,本来以为葡萄牙人没有多少兵力,谁知道他们竟然拥有三万多兵力。”

    “什么?”

    “三万多兵力?”

    “哪里来的这么多兵?”

    张强也被吓一跳,历史不是这么写的啊,那次,那本书上不是说葡萄牙人兵不过千,顶多有个两千人足以,就算是穿越小说,张强看了无数本,也没有这么多兵力,难道自己来了以后,进入的是噩梦级别的副本?葡萄牙人这个副本增加了难度?

    “细细道来!”张强收起轻视之心坐正身体对苏观生道。

    苏观生躬身拜了拜,一拢马蹄袖,清了清嗓子,“我国军队同葡萄牙人大小战斗打了十五场,先前几次皆以我军胜利结束,”

    “后来,葡萄牙人组织了全城的乡兵,游勇,大概也就几千人,这样我军还可以应付,派遣一得力将领,率领乡勇,团勇,驻地衙役,捕快,加上将领亲军就可以应付,不算什么。”

    张强点点头,的确,冷兵器的战斗,人多,敢战,就能取胜,不算什么。

    苏观生继续说道:“可后来葡萄牙人把水兵都上岸了,很多都是一些大明原先的海盗,那些泰西水兵加上原先被大都督剿灭的海盗余孽们,全都有火枪,火炮,这就得黄斌卿带领我军上阵了,双方打生打死,几次战斗下来,我军毕竟兵力占优势,胜多败少。”

    这也不算什么,张强如是想,但还有一个疑惑,葡萄牙人的正兵,那些专门打战的雇佣兵没有出动,是什么让他们如此镇定,还是他们正规军人数少,不敢出战,得守卫城堡。

    张强知道历史上这些人几百人就能凭着葡萄牙人的城堡守卫个几年,等待援军或者大明的人不想打下去求和,最终取得不是胜利的胜利。

    “后来,我们发现,敌人的军地越打越多,围城几个月时间,敌人的军队越打越强,是何缘由?微臣派人查了一番。”苏观生还以为在隆武南明的朝堂上对着隆武奏对,不自觉的对张强使用了微臣,或许他以为他面对的是一位君主。

    “有人在广东,广西一地招募乡勇,那些人为了钱,为了主家的生意,竟然为葡萄牙人卖命,这还不算什么,我们总有对付的办法,一旦发现这样的大明人,我们皆抄家灭族对之,但葡萄牙人从海上又运来不少人,有马来土著,有文莱猴子,有西班牙人,有马六甲汉人,还有那些土著人,甚至一些黑不溜秋的昆仑奴。”

    张强不淡定了,这是要干什么,打国战的节奏啊。

    葡萄牙人看来和他们的那个什么公司倾尽全力也要保全这个在大明的桥头堡了。

    张强一拍桌子,站起来,“打,打葡萄牙人,我军全力支持你们,要枪给枪,要钱给钱,我派人去训练你的军队,一定要把葡萄牙人灭掉,还我河山!”

    (本章完)

第383章 香山收复() 
“大都督,你看能不能让华夏军也出兵帮助南明国打葡萄牙人?葡萄牙人实在是太厉害了,起码和华夏军是一个级别的,我南明国无法应付啊。”

    尽管张强又是给枪,又是给炮,还派人帮助他们训练军队,可到最后张强才知道,才醒悟,原来如此,怪不得苏观生亲自跑过来一趟,是要华夏军出兵帮他们打战啊。

    张强反应过来,看着苏观生的眼神就不对了,“你们真的不想自己解决,要我们帮你打?”说完,张强就笑眯眯的看着苏观生。

    苏观生看着张强的那眼神,猛地打了一个寒颤,“这,还是不要了吧,华夏军派出一些人手帮助训练一下士兵们就可以了。”苏观生迟疑了一下,马上改变主意,前车之鉴,华夏军太坑人了,坑的隆武南明几次灭国,弱小不堪,每一次隆武南明搞到的地盘都归了华夏军,这不能不让人警惕。

    “算了,我亲自去前线看看,了解一下吧,看看你们和葡萄牙人倒地是怎么打仗的,刚才说的都一切照旧,华夏军答应的不会改变。”张强挥挥手。

    “谢大都督,苏某代我朝皇帝陛下感谢大都督的深明大义,救民于水火之中。”

    张强和他结束了谈话,一切物资调动通过内阁下达到兵部,然后张强和周粥交代了一下守好家门,料理好同清军的谈判事宜,自己带着警卫团赶往香山,哪里贺锦正指挥着部队对哪里的葡萄牙人围攻,命令下达肯定比张强的警卫团出动要快的多。

    华夏军从金华义军时代就开始修建驿站,驿站只供传递情报和情报人员,传令兵,以及部级以上的官员出行办公使用,一般没有公事,任何一级官员都不能使用驿站,要保证驿站的资源用在情报传递,中枢和地方的命令传递快捷便利。

    另外驿站另外一个功能就是收发转递各个地方和中枢的官员信件,后来又加入了民间信件的功能。

    驿站有专门的两车道驿马,驿车行走的道路,一般人不能上道行走,驿道上有专门的清洁和护理的百姓和民夫,还有驿站派出的巡查线路的驿站守备兵马,一旦发现破坏驿站的行为,当下抵抗的格杀勿论,被抓住的,送到当地的工部衙门接受审讯,然后交给监察部官员审讯,定罪,定罪以后,死刑犯一律送进当地的俘虏营改造,公文送到中枢监察部备案。

    一般的违反规则上道的百姓或者军兵,罚款1华夏元到200华夏元,同时送到当地的驿站清洁维护的部门去义务劳动一到七天。

    有这样严厉的制度,从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大部分人的恶意破坏或者无意冲撞驿站驿马,传令兵,以及情报人员的行为,为华夏军的政令通达四方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驿站这些都是免费的,由公款拨款三分之二支出,其他的由驿站送信这个功能产生的收入支付,地方上不得收取费用,不得在驿道上设卡收费。

    当然这些并不能保证驿站的收支平衡,所以他们里面清洁维护部门所使用的都是低工资的附近的百姓,由民兵,部队退下来的士兵担当管理人员,同时把一些俘虏营里面表现好的,快要刑满出狱的人员送到这里来让他们在这个部门改造,一般都是最后一年,表现老实的人员,审查没有反对华夏军的历史,只是由于被迫,或者胁从对抗华夏军的俘虏才能来到这里来,而且这些俘虏大都是想要成为华夏军领地上的百姓的人员。

    从中枢金华府到海边,过海,到达宝中市,唐殿风的防区传达消息,最慢的也就七天,最快的也就三天多一些,到达广州府的时间也不过是四天时间,也就是说政令在路上走的时间最长不过七天,华夏军的行政效率大概在八天左右。

    这已经是很快的速度了。

    驿道旁边隔着一道绿化带,一道通水壕沟,是大道,华夏军修道路都是用俘虏干活,所以成本上可以说是很低很低的,几乎没有动用多少财政资金,地方上一道道的传递解决,只需要提供给住宿的地方,提供给这些人粮食就可以了。

    一般都是不至于死刑或者重大要犯才会被派到这里来,要犯们都在苦役营劳作呢,那些人都被收押在守备严密的地方,劳作的地方是河滩下面,山谷里面,矿坑里面,哪里危险,带他们去哪里,死了不论。

    华夏军目前关押着五十万这样的俘虏,苦役营里面也关押着近十万这样的俘虏,所以才能让几年的时间内把道路修的四通八达,把各个水道挖的水流通畅,修造起一座座造船厂,一座座码头,甚至把有些府城的城墙拆了,扩大几公里重新用石头修造,挖掘了新的护城河,改造了府城的防御。

    一条条穿山隧道被打通,一条条就近的道路被修出来,一条条环山公路被修出来。

    后世用了那么多钱,那么多民脂民膏修造的隧道,桥梁,道路,华夏军用了几十万人,一手一手的修造出来,根本没有花多少钱,多少资金,这点张强学的是老美,老美用华工修造一条条铁路出来,可以说每条铁路,每一公里下面的枕木下,都埋这几个华工的尸体,而华夏军也是如此,每条道路下面,每一公里道路下面埋的起码也有几个俘虏的性命。

    对于这些人,张强不会说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也不会说他们是中国人,因为现在是大明明末,是民族融合还没有达到顶峰,还没有停止的时候,大家还都各自是各自民族的人,都各自是各自国家的人,就是说是敌国了。

    对于敌国的人,也只能说是人类,现在又没有什么******罪,那是强盗为了不被别人压迫,反过来残骸自己定的罪,有点圣母了。

    为了大明,为了华夏,张强觉得这样牺牲是值得的。

    驿道四通八达,大道齐整宽阔,张强的警卫团也速度飞快,走陆路也行,走水道也行,走水道是快点,不过还要把物资转上船,就有点磨叽了,张强就带领全是骑兵的警卫团走陆路,也不过是十来天的事情。

    (本章完)

第384章 了解情况() 
张强的警卫团是新的编制,以前是亲卫队,营级编制,八百多人,后来改为了一千五百人,增加了一些附属部队。

    一个百户工兵连,物资托用都是用强壮的驮马,一个百户两百来人,马屁却有五百多匹。

    一个传令兵斥候营,装备马刀,加弓箭,加短火铳,加一人双马,背上背着传令兵才有的小旗帜,这样是为了让各方,各个部队识别。

    传令兵在各个军营和驿道上通行无阻,这五百人编制的传令兵营是张强控制和接受各军和内阁,地方上的消息的重要部门,因此都比较精锐,或许打战不行,但说到逃跑,潜伏,潜行,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坑蒙拐骗,样样都会,都是从各军中挑选的机灵的,识字的老兵担任。

    一个枪骑兵营,那是冲锋陷阵,和敌人冷兵器骑兵对抗的法宝,装备精炼,基本上就是全幅铠甲,从头到脚都是铁疙瘩,长枪也是钢枪,冲起来,无人可挡。

    当然少不了两个特殊的骑兵营,龙骑兵营,装备全新的燧发枪,下马就是火枪手,上马就是骑兵,腰间还挂着精钢弯刀和新的燧发枪短火铳。

    猎骑兵营,装备弩箭和弓箭,短火铳,马刀,盾牌,下马就是近战的刀盾兵,上马就是冲锋的一般的骑兵。

    这样一改,警卫团编制人数就大了不少。

    四个营总共两千八百人,加上一个工兵连,三千人,加上一个辎重连,驮马辎重连,加上十几个或者几十个侍从,人数达到了三千三百多人。

    编制超大了。

    有时候张强都觉得,自己应该放弃近卫军的指挥权,专门带这个警卫团算了。

    这些兵力中最核心的还是猎骑兵和龙骑兵营。

    张强的教练技能并没有放下,所有补充进警卫团的精锐士兵都被他亲自训练过,对自己忠心不二。

    张强并没有带近卫旅,是因为近卫旅要做好防守或者接应前面守备在长江岸边的野战旅七八个旅,加上几万守备部队,几个骑兵旅的工作,毕竟江岸对面,就是敌人超过五十万兵力的大军,容不得一丝毫的懈怠。

    华夏军已经走上了正道,内政有周粥,前线有魏无忌带兵,张强可以在此期间安然离开,而不会忧心忡忡,被敌人打个措手不及,即便敌人开战,魏无忌和周粥,以及内阁的一干官员都可以商量着调兵遣将,除了张强的近卫旅他们调不动以外,其他的野战旅,魏无忌都是能调动的,地方守备部队和民兵内阁也能调动得了,这样保证了兵力和政令的通达。

    到达汀州府的时候,张强见了蔺养成,此刻蔺养成已经略显富态,再也不是那个风餐露宿,整天惶恐不安,担心被官兵追缴的农民起义军的争世王大头领了。

    作为一个兵部直辖的俘虏营,苦役营的军务提督,虽然他需要应付户部的查账,吏部官员的考核,礼部关于他行为的审查,监察部的监管,民情部的调查监视,以及还需要听从内阁首相的命令,种种掣肘下,他还是做的不错。

    就算是这样的压力下面,他依然干的有声有色,配合华夏军中枢,地方,做了很多工作,为华夏军做出了很大贡献。

    可以看出蔺养成一点也不在乎那样的严密监管,因为他相当于是一个监狱总监了,他的权利还是很大的,管辖着全华夏军的所有俘虏来的战犯,这人数前面已经说了大约五六十万人。

    只要不在大节上犯错误,华夏军还是允许他贪婪一点的,不能像朱大典那样贪婪就行了。

    汀州府已经看不出战争的痕迹,变成了一个繁华的府城,人口大约三十多万人,战争结束,逃离的百姓陆续回归,加上从清军哪里不断接受到的归明的百姓,士兵,汀州府重新焕发了生机。

    驿道已经从金华府修道了这里,并且已经贯通了南北,东西,北上是江西的南昌,九江等地,南下是泉州府等地。

    在汀州府被看押的俘虏并不多,因为都分配出去了,主要是苦役营里面的重要犯人,这里驻扎着一个守备团,加上一个骑兵团,还有一个民兵大队,足以应付几万俘虏。

    在汀州府停留了半天时间,警卫团再次南下,不过两天到达了香山外围。

    苏观生先带着他的使团回肇庆府回复隆武去了。

    带走的是张强支援给他的物资,一个骑兵营加上一个民兵营押送物资,在华夏军地盘上,这已经是很安全的事情了,绝对不会出问题。

    “第四舰队参将阮述拜见大都督,”到达了香山,张强就看到了香山已经成为一片废墟,战斗过的痕迹有如昨天,第四舰队的军官,阮述来到他的面前,对他讲解战斗过程。

    香山不是葡萄牙人守备的重点,这里只有一些西方常见的防御工事,碉堡,胸墙,壕沟,县城的城墙被炸塌了。

    面对舰队上的重型火炮,一个区区的县城是承受不了如此大的火力打击的。

    一队队香山的百姓,大都是大明百姓,被押送出来,海战队的人在船上,陆战队的人在县城附近警戒着,从泉州和漳州来的民兵正在清理残骸,清理战场。

    眺望海上,隔海的岛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