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领主- 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家中人每人还有身份条引,出门必带条引,否则以盗贼,罪犯论处,一律关押县里大牢中,由监察部官员和民情部官员查清事实,犯罪的,盗匪,盗贼坐牢,去服劳役,或者送到俘虏营劳作,惩罚是相当严重的,细作根本无处容身。”

    随着洪承畴的话音落下,冯铨吸了一口冷气,“好眼力,这比前朝大明的路引还严厉,防范严密,把民当敌啊。”

    洪承畴笑道:“这还不算严厉,是不是的会有衙役,捕快,配合民情部官员下乡,下村进行什么所谓查户口的动作,所过之处有如筛子篱过,所有罪犯无所遁形,所有细作所藏之地,不到三日就会被发现。”

    “唉——”冯铨叹口气,这样严密的防范,别说细作了,苍蝇都难以渗透进去。

    洪承畴沉默一会儿,“老夫这不是长他人志气,只是不得不佩服那个张强啊,也不知道他从何处学来如此方法,居然这么有用,这人大才,如果能为我朝所用,必为栋梁,恐怕早就一统江山了。”

    鳌拜在一旁,也暗暗点头,记住了这个人,他没有和张强接触过,也不认识张强,但对这个人却从心底里面惦记上了,以后能抓住他,一定会把这个人留作自己用,做一个抬旗家奴。

    洪承畴摆摆手,“莫谈他了,多说无益,这人现在是咱们的大敌,需十万分小心应付,否则前车之鉴,我等如若轻慢了他,就会犹如多铎,阿济格一样,死无葬身之地,连博洛贝勒这样的人也无法保全全尸。多人已经折在他的手里。冯大人,看下面这些军士,如此装束,耗费几何啊?”

    听到洪承畴的话语,冯铨面有难色,“大人,所费甚多,这才一军,已经耗费百万银两,朝廷所送来的军费,只够装备一军,其他的兵器铠甲,战马,都为军中军将和家丁所装备,下面的这些军士也只是多分了几文饷银罢了。”

    听到冯铨的话,洪承畴脸色变得阴暗无比,半天说不出话来。

    冯铨见洪承畴半天不说话,忍不住再开口:“大人,淮安府所造精锐火枪火炮,都被那些军将所用,下面的军士们手里拿的还全是以前明军的火铳,三眼铳,抬枪,千斤火炮,这第一军倒是齐整,领军的清军将领也只是收了一些银子,下面的军士大都是拿着新枪,新炮,算起来是我军最后战斗力的一部。你所选的将领,是个忠心干才,可用,可重用。”

    洪承畴脸上终于有了一点血色,心中暗暗欢心,看来没有看错那个人,叫什么来着,对,田斌,既然这样,得想办法,把那些清军满洲将军,还有其他汉军旗家将们都安排到其他队伍里面,保持这支自己能完全控制的军队的纯洁性,不说即将开战的战斗中能对华夏军怎么样吧,但自己手中有这么一支军队,那么在朝廷上说话也硬气,这就是自己以后朝堂上的底气。

    要牢牢把握在手中。

    (本章完)

第377章 华夏军的情况() 
真实的知道清军的实力,鳌拜不由的笑了,这就是花费百万银两打造出来的新军?

    而这百万银两还只不过精炼出一支清军的新军火器部队,只是不知道他们比起孔有德那三个汉人的火器部队战斗力要高多少?

    看看那新军士兵肩膀上扛着的新式火枪,没什么大不了的吗,看起来比起那些买自泰西人的火枪稍微短了一些,铁管比较粗了一些,枪声上的花纹修饰比较精致了一些而已。

    只不过那些正在朝着靶子列队射击的士兵好像比以前那些明军们列队射击的时候精神了一些,干劲十足了一些而已,令人耳目一亮的是哪连绵不绝的枪声,持续时间比较长,而且听起来很有规律,不像以往明军一见到清军的骑兵,或者勇猛冲上来满人勇士,慌乱的连手脚放哪里都不知道了,这些人至少现在看起来能整齐的打放火枪。

    以前的明军打放火枪发射的是铁砂,六十步,大约三十米到四十五米之内,可以让清军士兵伤亡惨重,拥有战斗力的也只能小心躲着。

    可清军勇士射箭又准,又快,清军的精锐白摆牙勇士,使用的是清军重弓,一箭可以射八十米远,打中明军面门,准死无疑,打中明军身体,布衣明军,重伤或者必死,打中穿着棉甲,纸甲的,也能让他们失去战斗力,或者死亡,打中了穿着皮甲或者链子甲的,能让他们受伤,或者受重伤,幸运的只是轻伤,还能战斗或者逃跑。

    而当清军到了敌人六十米距离,链子甲的明军将领也不顶用了,中者必伤,穿着铁甲,或者两层甲的也是伤亡,只有全身穿着棉甲加明光铠铠甲的明军家丁,家将,才能依然战斗,因为他们即便受伤也死战不退,他们身上的铠甲大部分用铁甲,其他部位用厚重的布或者多穿一些衣服,遮挡,清军即便是六十米上,也只能和他们对攻,但他们的人数和勇猛显然低于清军勇士,战斗时间不长,就会主动撤退,导致战斗失败。

    这是步兵对战,如果是骑兵,即便弓箭不能撕破远处敌人的铠甲,但冲到跟前战斗,也只有大顺的铁甲兵或者张献忠的那些死士士兵,抑或是明军一些名将的家将才有一战之力,拼的就是同样不怕死亡,勇敢,骑兵的速度可是很快的,转眼就冲到跟前了,这时候明军发现他们手中的火铳根本伤不到,或者说对清军伤害不大,战斗经验和技巧上就不如整天打生打死的清军士兵来的高超,因此明军屡战屡败,和清军鲜有胜利的时候。

    在拼勇猛的战斗中,清军始终占着优势,始终能碾压明军,现在看来面对这样装备的这支清军,鳌拜除了希望他们这些人能像明军一样毫无底气,见到敌人不战自溃,胡乱打放火枪以外,还真的没有办法。

    比如这些清军新军士兵火绳枪里面打放的是一种铁弹,就一颗,但威力绝对能在八十到一百步之内,也就是说四十五米到七十五米之间打穿他们身上的三层甲,然后再把人打死,这样的战斗力,如果明军一些敢战的军队,只需要打一轮,正在冲锋的清军即便能伤到那些明军,自己本身的伤亡也不小。

    等他们凭着不怕死,勇猛,冲到了六十米距离,射箭,明军拼着死伤惨重,再打一轮,清军的死伤就更大了,到了四十米距离,估计能冲到这个距离的清军也不太多了,明军能坚持到再打一轮的话,清军即便最后能冲进明军的队伍里面,也怕是自身伤亡惨重,至少一小半人员回不来了。

    那些死的可都是敢于冲锋,不怕死的勇士,这样的勇士,即便是以勇猛著称的清军满人里面也不会太多。

    看看清军新军士兵对面的那些靶子是什么结果就知道了,那些靶子放在一百二十步以外,有穿着布衣的草人,有穿着棉甲的草人,还有穿着链子甲的草人,以及穿着明军明光铠的草人,还有穿着清军类似明军明光铠的那种棉甲加铁甲制式的铠甲,就是把棉甲上面缝上铁片,做成明光铠的样式,主体是棉甲,重要部位是链条和铁片。

    都被打成了筛子,一个草人都无法幸免。

    只能寄希望于明军中没有那样一支敢于让一支冲锋的清军部队死伤三轮以上的明军火枪手部队吧!

    鳌拜在看到了清军新军士兵的火枪射击以后,先前的狂妄和自大,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脸色变得凝重了起来。

    也许清军可以再距离明军七十五米到八十米的时候停下来,用重弓和明军进行对射,先杀伤明军的士气,然后看到明军混乱了,再让骑兵出击,冲锋,那样明军就会还是打不赢清军,鳌拜如是想。

    但事实是,冯铨的一句话让他吐血。

    冯铨对洪承畴道:“大人,你看,在火枪队射击的之前,我们可以先和敌人炮战,这点是华夏军的战术,普通的华夏军的一个百户装备有三门三磅的火炮,这种火炮如果打实心弹,可以打六十米到一百八十米远,如果打铁砂,可以打三十米到五十五米远,有些弹丸能飞六十五米远,对进攻的我军造成一定的伤害。”

    鳌拜的心沉了下去,即便是三颗铁球,实心弹,他也不愿意看到,那就意味着,冲锋中的清军到达和明军对射的最远距离上,下马射箭的时候,一颗实心弹能让清军损失十几个人,起码能被打死三到五个人,这比冲锋中损失的人还多。

    三颗下来,清军直接损失三五十个人,何况接近了,敌人还有能打大面积杀伤力的铁砂,这又是一种伤害,哪怕明军只有两次机会,一次打实心弹,一次打铁砂,那么清军的一次冲锋,死伤也绝对在八十到一百以上。

    清军一个牛录多少人?

    大约二百到三百人,这一次冲锋就死伤三分之一强,再加上追杀敌军溃退部队,不,还要迎接明军的三轮火枪射击,……估计整个战役下来,一个牛录的清军满人勇士,就要报销大半了,这才是真正的损失。

    而接下来,冯铨又一句,“大人,百户是华夏军最基本的作战单位,一般华夏军以营为单位出战,一营人马为两百户,加上营官的自己的亲卫队,以及营部直辖的一个总旗百户的百人人马,大约五百多点到六百人。

    也就是说我们最起码要面对大约三百五十支火绳枪,六门三磅炮,一般的华夏军营编制是如此,华夏军里面还有更加精锐的部队,比如近卫旅。

    他们的营编制是比较大的,大约八百人,营里面还有直属的营级火炮,他们称之为六磅炮,射程上最远为五百米,有可能是六百米远,大约一里地。一个营直属火炮大约是四到六门。”

    鳌拜的心都在滴血,他很想告诉冯铨,你能闭嘴吗?

    同时在心里痛苦的说道:“敌人啊,你能弱一些吗?”

    (本章完)

第378章 清军的火器() 
然而,冯铨是不可能听他的的,冯铨要的是对洪承畴汇报新编清军的情况和战斗力,供指挥作战的洪承畴了解敌我实力对比,根据情况来应对敌人。

    “说具体些,我要知道更多的敌人的情况,还有我军现在的情况。”洪承畴沉声对冯铨道。

    冯铨作为一个被洪承畴派去造枪造跑,直接参与整编清军新军的执行者,对这些情况是了解的相当透彻的,比起还有其他事情,还有其他方面需要应付,动脑筋的洪承畴可是相当的专业,至少在新军这个方向,他要比一手策划建立清军新军的洪承畴要了解的细节更多。

    为了造出和华夏军不相上下的火枪和火炮,冯铨可是忙了半年有余,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了解华夏军军制和火枪火炮的制造工艺上了。

    “是,洪大人,具体就是,华夏军有三种编制,目前是如此。”

    冯铨道。

    “什么三种编制?”鳌拜忍不住问道。

    “嗯,就是华夏军的正规军有三种编制,近卫旅,野战旅,骑兵旅。”

    “其中,近卫旅,目前只有两个旅,近卫一旅,由华夏军大都督张强率领,可以防守华夏军的首都金华府府城,也可以参加战斗;近卫二旅,由张强的以前的管家朱大有率领,主要是防守金华府府城和仙居县,仙居县是华夏军的制造火枪和火炮的重要地方,重兵守备。”

    “近卫一旅也战斗部队,近卫二旅是守备部队,近卫一旅有伤亡,从近卫二旅补充,近卫二旅由各个野战旅挑选精锐的士兵和将领补充,士兵训练由那些在战斗中受伤,或者获得过战功的退役士兵或者军将充任。”

    鳌拜插嘴道:“这不就是相当于是明朝的禁卫军,或者我朝的现在的禁卫军和五大营吗?”

    洪承畴摸着下巴的胡子,“差不多,不过华夏军的禁卫军可是由他们的主帅直领,战斗力相当强劲,就像我朝开国太祖的亲卫一样,或者是我朝太宗的皇太极的直领的两旗一样。”

    冯铨点点头,等两个人都不说了才继续道:“根据那些俘虏的华夏军招供,近卫一旅,火枪火炮,都是最好的,人员编制为一万两千人,近卫二旅编制的冷兵器多一些,拿刀拿枪的多一些,火器稍微少一些。

    但所使用的的武器,无论是铠甲,兵器,火枪,火炮,都和近卫一旅相同,都相当的先进,他们的武器装备都是自产的。

    根据葡萄牙人的说法,他们的火枪,火炮,比起他们来还要质量好很多,他们原先也买华夏军的火枪火炮,目前东南沿海的泰西人比较推崇的就是华夏军的火枪火炮,甚至是武器和铠甲。”

    “有咱们打造出来的好吗?”鳌拜又很不合实际的补了一句。

    冯铨的脸红的像猪肝一样,半天不语。

    “嗯哼,冯大人继续。”洪承畴当然知道他们现在生产的火枪和火炮都是仿造自华夏军的,仿造人家的还说有人家的好没有,这简直是打脸啊。

    谁见过山寨的要比原版的产品好的?

    “嗯,那咱们接下来说一说华夏军的野战旅,近卫旅由于华夏军看管的极为严密,我军细作,还是山西商人,或者是被俘的那些华夏军的野战旅士兵,都无法得知具体情况,只能知道个大概,所以在这里不再赘述。”

    鳌拜也没有说话,心里却在担忧,也就是说现在的那些新军,居然是仿照华夏军第二等的部队创造的,这不就是说,华夏军的战斗力还更高吗?

    “野战旅有两种编制,以火器为主的大野战旅,以冷兵器,骑兵为主的小野战旅。

    以火器为主的大野战旅,人员编制大约为八千五百人到九千人,拥有三团,一野战旅直属团。以及野战旅旅部营,加上主将亲卫队几个编制。

    旅部直辖的辎重营,工兵营,火炮营,骑兵营,斥候骑兵营。

    火炮营听说为十二磅炮,十八磅炮,射程更远,威力更大。虽然这些火炮的数量都不多,每个旅直辖的也就几门而已。

    华夏军经过改制以后,以前那种数量繁多的火炮都被淘汰或者分配到不断增加的野战旅之中了,分工越来越精细了,战斗力却成倍的提高。

    三团为两团火器为主的编制团,一团分为骑兵营。

    骑兵营分为枪骑兵百户队,龙骑兵百户队,以及一什斥候骑兵;火炮营,装备三门九磅炮百户队,六门六磅炮百户队,以及运输辎重百户队。

    一团两千人,两个八百人编制的大营,营有最大编制的直属火炮百户队一个,亲卫队一支,总旗编制的辎重队一队。

    至于他们里面编制的拿刀拿枪的士兵却越来越少了,一个旅先前拥有近一半多的这些士兵,现在华夏军一个大旅里面不过两千之数,剩余的不是骑兵,就是火炮,火枪能拥有四千士兵之多。

    小旅的话,增加到了八千人,火枪从以前拥有不过两千,增加到了三千,火炮配备少了一些,但骑兵增加了,其他的冷兵器的拿刀拿枪的士兵却相对减少了一些。也不过是三千之数了。””

    鳌拜问道:“也就是说,华夏军向火器方面发展,远处打击敌人,只要咱们冲到了跟前,华夏军将手足无措,他们的近战能力弱于我军?”

    洪承畴没有等冯铨回答,这点他最后发言权,“华夏军的冷兵器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他们战时将有地方的守备部队,以及地方的民兵部队参战。

    这些部队,守备部队保证粮道,民兵部队运送粮草,帮助正规军的辎重部队和工兵部队运送粮草,你要是忽视了他们,你是要吃亏的。

    因为辎重部队和工兵部队都是以弓箭兵和弩箭兵为主,辅以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