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四蹲在门口刷牙,一抬头见远处小七回来了,手里拎着不少东西。等走进了看到小七一手拎着一坛酒另一只手还拿着几个油纸包裹的东西。
小七看到老四跟他打招呼:“四哥早哎,俺买了些吃的当早点,赶紧来进屋吃吧。”
老四嗅了下鼻子说:“买烤地瓜了吧,拿屋里跟老吴一块吃吧,又来任务了我得去县里把那几个人都叫回来。”小七说:“四哥你咋这厉害呢,每次闻着味就知道俺拿着是啥,反正没啥事俺跟你一块去县里找人得了。”。…。
老四摆摆手说不用他一会就能回来,说完话抹了一把嘴上的牙粉末抬腿就走人了。老四是个闷葫芦平时话不多只会闷着头干活,也就能跟队里的人多说些话,虽说老四话少但那嘴损起人来着实是厉害。
这不到晚上人都回来了,吃完了饭各忙各的,有睡觉的也有凑在烛火旁边缝补衣服的,小七这时候又让老吴讲一段。
老吴今儿个一整天都在想着坟头,听见小七让他讲一段故事,他自然就联想到坟头的事,看周围都各自忙活也没注意到这,就给小七讲了一段以前他在陕西老家盗墓的往事。
灯深烛伊:(新书冲榜中~双手高举求收藏~求推荐~各种求!)。
第四章 盗墓贼()
河南陕西这两地历史最为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许多朝代曾在这里建都,那帝王、诸侯、将相的大墓多了去了,解放前这一带盗墓成风,曾一度还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
旧时候盗墓的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官盗,像汉末的董卓、曹操,五代的温韬,到民国时的孙殿英等,都很有名,他们往往动用大批士兵,明火执杖地大干,挖的全是些拥有大量陪葬品的帝王墓,手法相对简单,依靠着人多炸药多,动静大但没人敢管,为了升棺发财那对陵墓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还有一种是民盗,本文来源:,分布各地,人数众多,都是偷偷摸摸地进行,挖开墓室、棺材,从中取出随葬的财物珍宝,大发横财。
民间的盗墓者在解放前一般是两个人合伙,多人结成团伙的是少数,一个人单独干的更少,原因很简单,一个人顾不过来,而两个人可以分工合作。
开始时一个人挖洞,另一个人清土,同时望风,一个人挖进墓室,另一个人在上面接取坑土和随葬品。这两人多为有血缘亲戚关系,但奇怪的是父子关系的较少,这也许是干盗墓这营生毕竟见不得人,老子即便干上这个不光彩的勾当,也要维持做父亲的形象,不好意思拉上儿子一块干,做儿子的后来发现了也装着不知道。。…。
至于说这两人合伙为什么要找有血缘的亲戚呢?这是为了防止在洞口接活的人图财害命。就是说,洞下的人把活干完将财物都传递上去了,他就会拍拍巴掌或拉拉绳子,示意洞口的人把他拉上去。如果洞口的人见财起意,当洞下人快上来时猛一松绳子,洞下的人冷不防从四五米以上的距离跌下去,骨折、受伤动弹不得,洞口的人又赶紧把提上来的坑土向洞下灌埋,下面的人必死无疑。当然这些都是民间业余的盗墓贼,那绝大多数的职业盗墓贼始终都是一人行动。
老吴年轻的时候跟着他爹给其他村里打井赚点体力钱,那时候打井全得靠人力挖,井口小只能容得下一人在里面挖土,基本挖到地下三四米深就能见水了。虽说不是很深但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一个人在边挖土边还得用石头垒起井壁起到加固作用,一般打井之前还得探水脉的位置,打一口井探水脉加上挖土短则四五天多则十天半个月,忙活这么长时间赚的其实也不多,刚刚好能够养家糊口。。…。
老吴他爹也算是打了一辈子的水井了,手上的活好,挖井的速度快,井壁的石头码的也整齐,谁家想要打井都推荐找他,在老吴还小的时候他爹就有一个外号叫“铁铲吴”。
其他人打井都是用长柄铲子,铲头插进土里用脚踩下去在把土给撅起来装进吊框上面的人拽上去。而这铁铲吴使的是两把短柄铲,那铲面也比正常的要小不少,双手反握铲把像会打洞的动物一般快速的刨土,那干起活来土石横飞半天功夫就能挖到水了,论速度和井壁的工整程度当地无人能及。
后来这铁铲吴挖井都能挖出名气来了,每当他去谁家挖井,那附近都能围上一圈看热闹的人,瞅着那土石从井中刨飞出来还挺有意思,赶上哪下土石飞的高了还都拍手叫好,跟那看戏似的。
直到铁铲吴岁数大了干不动了,老吴才接了他的班给别人打井为生。要说这老吴也还算是给他爹争气了,两柄铁铲在老吴的手里用的比他爹还要好,铁铲吴这个称号也就落到了老吴的身上。…。。…。
老吴虽然使得双铲挖井的绝活,
但他始终觉得干这行没什么出息,一年到头累死累活的,还不如街面上摆地摊卖菜赚得多,没啥奔头。
虽说他满心不愿意,但其他的啥也不会,只能老老实实挖井攒钱日后争取能娶到个米脂的婆姨,这就知足了。
说那日他在给村里的一个姓牛的人家院里打井,那牛家住的地势较高,那足足是挖了**米深才挖出了水。老吴累得够呛,就拽着绳子爬出了刚打的井打算抽杆烟歇歇气,结果刚爬到井边就见上头蹲着一个老头正低头看着自己。
蹲在井边的老头身材干瘦,本文来源:,头戴一顶清朝时候的**一统帽留着一撮白色的小山羊胡,虽然年迈但双眼透着股英气,一看就不似常人。
老吴不知道这老爷子是干嘛的,爬出了井拍了拍手里的灰土,随手把满是泥土的双铲扔在地上就问道:“老爷子你看着面生啊,您是这老牛家的亲戚?”
老头先伸手摸了摸刚挖好不久的井壁,原本严肃的表情突然放缓竟有些高兴,这才回老吴的话:“不是啊,我只是个路过贩皮子的客商跟你说的老牛没有半点关系的。”。…。
老头说完了话又弯腰捡起老吴随手扔在地上的铁铲,拿起来仔细的看了看,随后笑着说:“哎呀不容易呀,真是后生可畏,你看井边的铲印一个接一个那距离分毫不差,打眼一看就像是鱼鳞一样,你这手艺在打井这行中可算是一绝了。”
老吴听别人夸自己手艺好,不太好意思的说:“啥绝不绝的,就是村里人照顾混口饭吃,我还指望着攒点钱日后能做点买卖,像您一样当个商人啥的。”
老头笑着说:“我看你完全不用去做买卖啊,凭你这手艺那可是能赚大钱的,何必去费劲做什么商人啊。”
两人站在井边说了一会话,老头三句不离他手艺的事,这让老吴很奇怪,一个挖坑的手艺怎么就能赚大钱?但瞅着老头穿着打扮和说话的谈吐都不像是他平时见过的人,没法形容有些奇怪,老爷子虽然看起来年岁不小了但却非常的精神那双眼珠子特别的清亮。
后来老头说要请他挖口井,但是不着急这都到饭点了先请他去县城馆子里吃饭,老吴心想着感情好啊,自己刨了那么多土早都已经饿的是前胸贴后背了,在不好好的祭一祭五脏庙,就得饿过劲了。。…。
随后两人到了县城一家羊肉馆,要了三碗羊汤十个馍,全摆在老吴前面老头只是要了点茶水并没有吃东西,老吴实在是饿的不行了,也不客气那羊汤一碗接一碗就下了肚,终于等他吃的差不多了,老头就介绍了自己,称自己姓胡名叫胡万,是从外地过来贩皮子的,顺道过来帮一个老朋友家打一个风水位的井,那井得挖很深一般人干不了,听人说这附近有一个铁铲吴挖井的手艺了得,就寻过来了找到老吴了。
风水什么的老吴哪懂啊,但是打井对自己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干的就是这行,再深的井它能有多深,还能挖漏了不成?胡万请自己吃饭了,而且还答应挖好井后要多给钱,也没含糊就答应下来。
第二天胡万带着老吴到了老松山后的荒地,这地方很荒凉平时很少会有人来,同行的还有三个年轻人,岁数和老吴差不多都不到三十。胡万说这三人是自己的徒弟,此次跟他来着是熟悉下路线,以后好让他们接自己的班。昨天让胡万请老吴喝了一顿羊汤,俗话说拿人手短吃人嘴短,胡万怎么说老吴也就怎么干不多问什么,虽然不知道在这荒郊野地的挖什么风水位,但一想到有钱拿,老吴也就没有多少顾虑了,打算拉开架势干活。…。。…。
“胡爷你说在哪挖,
我现在就动手不用晌午就能挖好一口井。”老吴边问胡万边从腰里抽出两把短铲撸起袖子就要开挖。
胡万笑着拦住他说:“别着急别着急,这急不得也不差这一时,先让我的徒弟找一找风水位,等找到了在劳烦吴老弟你出手。”
这时胡万摆摆手示意所有人都安静,眯着眼睛看周围的山势,片刻之后指了指远处的一处小山包,三个徒弟也会意,各自拿着个一端有个半圆柱形的铲器到了山包上就往里面探,老吴没见过这架势,也就不做声干瞅着。
没一会徒弟们就拿了些从地下带出来的泥土给胡万看,本文来源:,胡万伸手接过在手里揉碎了,仔细的瞧了瞧然后放在鼻子一嗅,嘴角不自觉的就往上翘了,伸手抚了一下小山羊胡说:“就是这。”
随后在胡万让老吴以这个探下取土的小洞为中心开始向下挖,老吴听了这话抄起双铲就开始动手了,那刨土的姿势极为怪异,但顿时是挖的土石横飞没一会井就打下去了人就见不着了,只能看见被铲子扬飞出来的泥土,这里地下的土质很细腻,没有太多的石块,但是却又非常的硬,每下一铲子那都挺费劲的,就是这样老吴也愣是挖下去四五米深,随后用竹筐吊上去的土在周围攒起了好几个土堆。。…。
一直到天快要黑了老吴已经挖到大约十米的深度了,他觉得差不多够了,既然是风水位井那估计也是象征性的东西,打算再挖几下就拉绳子让人把他拽上去。
随后的一铲子竟发出一声脆响,似乎挖到了石块,但用手一摸似乎是砖石铺成的地面,可以沿着缝隙摸出那单个石砖的大小,老吴纳闷心想:“怎么还挖着砖地了呢?但是不可能是以前的地面啊,这也太深了。”
突然老吴想起来了什么,以前听人说起过老松山附近有一座元代的穹隆顶砖石墓葬,那整个墓室由大个的青砖搭建,搭起了一个弧形的穹顶解构的墓顶,所以叫穹隆顶砖石墓葬。
一直以来都有民间的盗墓贼来这挖掘,但是始终没有都找到,都说是因为那座元代的古墓埋的极深,但此刻老吴挖到的一片由砖石垒建的东西,他心里暗叫不好,他娘的难不成是那元代古墓的墓顶了。
就在老吴因为挖着砖石结构的建筑发愣的时候,系在腰间的绳子一通乱晃,抬头一看有个人顺着绳子下来了,腰间还系着一盏马灯。等到那人顺着绳子下到了井底站在老吴身边这才看出来原来下来的是胡万那老头,还真是没想到老爷子虽然岁数大,但身手却那么灵巧,像猴一样顺着绳子就到了自己身边。。…。
老吴见胡万下来赶紧就说:“胡爷坏了,咱们可能是挖到古墓了,这可怎么办啊。”
胡万先蹲下查看了挖到的石砖,随后嘿嘿一笑站起身把马灯举在两人的中间,互相都能看到各自的表情,老吴有些吃惊,这胡万一脸窃喜的表情,像是得到什么宝物一般。
胡万伸手拍了拍老吴的肩膀说:“怎么会坏了呢,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那么多人都没有找到的元代古墓被你挖到了,这是你的福分嘛,待一会咱们就可以升棺发财了。”
老吴一听吓的一哆嗦,赶紧说:“这不就成了盗墓贼吗,这要被抓到了那得掉脑袋啊,不敢不敢。”刚说完话看着胡万被马灯照亮的面孔,他突然明白过来了就问了句:“你是盗墓贼?”
胡万顿时哈哈大笑,摇着脑袋对老吴说:“错了错了不应该说我是盗墓贼,应该说咱们是盗墓贼。”
灯深烛伊:(新书冲榜中~求收藏~求推荐~各种求!)。
第五章 遇险()
胡万那应算是个老盗墓贼了,
至今老吴也说不清胡万究竟是哪的人到底多大岁数,唯一所了解的就是胡万这老爷子探墓定穴的手段好生了得,他为人也非常阴险多疑,即使是跟他多年的徒弟那也很难取得他的信任,每次盗墓不管下面是什么情况,他肯定会亲自进到墓室内取那些值钱的随葬品,所有的东西需要从他眼皮子底下走过才放心。
说胡万当年带三个徒弟打着贩皮子生意人的身份在陕西咸阳、西安一带盗了不少古墓。后来一行人到了商洛的丹凤县,本文来源:,去到县里找本地人闲聊打听到往南边走二十里地的秦岭山区里有一处元代的穹隆顶砖石古墓,据说那墓主是一位从二品的大员,死前生活极其奢靡,死后葬在老松山一带,当时地面上还建有面积不小陵园,那穹隆顶砖石的墓室深埋在地下。后来地面上的陵园在一次山火中被烧毁了,再往后到如今那原本陵园的遗址也是半点也都寻不见了,当地人也说不清古墓具体的位置,只是知道在老松山一带,以前也有一些盗墓贼来挖过,那都是空手而归。。…。
听当地人说到这个元代大官的古墓胡万大喜,在古墓地面没有任何标志的情况下,一般民间只会乱挖一通的盗墓贼那是不可能找到的。但大型的墓葬建的都是极为讲究的,那不是说随便找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就能动土修墓的,要依当地山势、山脉的风水而建,只有葬在那些绝佳的风水宝地才能起到日后家族兴旺的作用。
也是因为如此,只有那些懂风水的职业盗墓贼才能找到古墓的位置,并且能打一条盗洞进到墓室神不知鬼觉的取走大量随葬品,等日后能有文物局考古队的发掘,那墓室里基本上只能剩下墓主的尸体和棺椁了,那些珍贵值钱的随葬品也早都不知道流落到何人手中了。
胡万是个盗过几十座古墓的专业盗墓贼了,那经验极其的丰富,来到老松山观察山势山脉,不出半天就找到这里最好最适合修建陵墓的风水位。随后经过简单的发掘还真挖到了一些残破的砖墙,由此就断定那做元代从二品大员的墓室就在他们脚下的深处,这时候徒弟们就拿出洛阳铲开始探墓室的具体位置。。…。
洛阳铲又叫探铲,为一半圆柱形的铁铲,如今那应该算是一种考古的工具,使用时垂直向下戳击地面,可深逾20米,利用半圆柱形的铲可以将地下的泥土带出,并逐渐挖出一个直径约十几厘米的深井,因为携带和使用非常方便,从出现一直被沿用至今。
民间流传洛阳铲是由河南洛阳附近农村的盗墓者李鸭子于20世纪初发明。1923年前后,马坡村村民李鸭子来到他家附近一个叫孟津的地方赶集,转了一会儿,他便蹲在路边休息。李鸭子平日里以盗墓为生,所以他经常想的也是有关盗墓的问题。这时,他看到离他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包子铺,卖包子的人正准备在地上打一个小洞,他在地上打洞的工具引起了李鸭子的兴趣。因为他看到,这个东西每往地下戳一下,就能带起很多土。盗墓经验丰富的李鸭子马上意识到,这东西要比平时使用的铁锨更容易探到古墓,于是他受到启发,比照着那个工具做了个纸样,找到一个铁匠照纸样做了实物,这样就做出了第一把洛阳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