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兴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中兴路- 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万历朝留下来的银子据说有千万两之多,而查宫中纪录,总共所出推算不过七百万两。。。”

    听到这样的话,萧轩似乎也多少有些遗憾之色,因为几百万两银子虽然也能满足今后几年有条不紊的扩军练兵所需,可是距离自己的期望值还是有不少距离。

    客印月此时也没有了太打的撒手锏,只得补充道:“除此之外,宫中数以万计的太监还有不少宫女虽然遣散了很多,可是那些人的手中应当也掌握着不少的私财。按照地位拷问其中的头目,所获应该不比三百万两之数少太多。。。”

    在说完这些话的时候,客印月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因为不知道在确定了这些事实的时候自己会遭遇什么样儿的命运,会不会因为完全没有多少价值而被处理掉。虽然之前的直觉上如此,可谁也不能断定在这样的事情上自己的直觉就是正确的。萧轩没有耽搁,立即离开了秘狱乃宅开始组织人手动员了千余人手持还算优良的土工挖掘工具在养心殿的后面展开了拉网排查和挖掘。

    经过不少实践经验和专门的思考,这种事情队伍上的少年们也多少有了一些章法。通常来说,首先通过敲击那些比较硬质的砖石地面,看看有没有有些地方存在很厚的石板,如果并不存在有问题的硬质地面,就从软质地面入手。一般来谁贵重的地财埋藏深度都很深,少说也有一丈左右,两丈也不稀奇。因此队伍上专门准备了不少钢签用于试探。同时也召集了不少过去曾经负责养心殿一带的宫女太监以做好严刑准备的威慑展开询问。

    整整大半夜的时间,上千人似乎都没有什么收获。并不甘心的萧轩在重新调集千余名少年人手轮班忙碌到第二天的中午才终究有所突破,从一初硬质石板的下面大概两丈以上的深度挖出似乎重量足有上千斤重几万两规模的铁箱。

    就这样,整整又是一昼夜的时间过去了,经过接近两昼夜的挖掘。一共从养心殿后院硬质砖石地面的下方挖掘出了五十多个沉重的箱子,经过抽查和大致的估算,少则也有二百万两白银以上的规模,或许二百四五十万两才是一个靠谱的数字。

    直到此时,萧轩的心才稍稍安定下来。这样一来,如果以后属于内库的收入没有什么大问题,三年以内的扩军所需都算有所着落了。按照人马费、装备费、赏赐抚恤等各种费用每人每年百两左右的规模。第一年万人扩充为一万四千人,相比百万两左右的日常内库收入多出四十万两、第二年扩军到两万人左右,超支百万两,第三年起超支二百万两来维持三万精锐力量,总计需要三百四十万两银钱的资本。如果这几年没有再次类似崇祯元年那样的大灾,以现有的家底库存和本钱已经刚好勉强满足所需了。

    这笔地财很显然还带来了另外一个有益的后果,就是在面对庞天寿手下那些负责经营的太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顾虑重重了。很多之前有所顾忌的事情,以后就可以严格一些,这又会增加不少额外的收入。这样一来,不仅仅军队内,加强新的军情体系,也有了比过去充裕的多的条件。

    京城中的暴风骤雨当然也持续了多日,一共有数十名涉案的文武官员遭到了处决清洗,包括株连的九族在内几千人不是被秘密羁押失踪就是公开被除以极刑。腥风血雨的烈度虽然很大,不过波及的范围却依旧仅仅限于之前京城旧军中一些人还有一些涉案的兵部官员,并没有继续扩大下去的意思。这才让不少感觉到如蒙大赦一般的解脱。

    萧轩也很罕见的专门召开了一次朝会,公开告诫道:“如下一次再出了状况,可就不只有涉案的人才会受到株连了。那些知情不报的人当然也一样!”

    就在临近新年的腊月里的不少清洗让京城的官员乃至勋贵们感觉到颤栗,从养心殿后院中获得的曾记载于康熙实录的地财大大缓解了禁旅扩军的财政压力的时候,从南面传来的新的军报也从光明正大的渠道上传了过来:曾经在几个月前遭遇到天子禁旅沉重打击的李自成所部突然之间又杀到了山东一带壮大开来,直逼运河沿线一代不少还算像样的州县。大军在临近新年的时候重新南下剿匪作战也就有了新的名义和借口了。

    对于经历了和入关后的建奴主力一战,又加强了不少军备的近卫营和勇卫营来说,这一次准备出征的消息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激动与波澜。同时朝中的不少人也知道:这名新登基不久的帝王,武将皇帝是当定了。也就没有多少人敢于说三道四。毕竟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讲,天子禁旅再次外出京城剿匪,似乎也是一件好事。

    当然这一次,萧轩同样也没有太大的压力了,而且这一次出征的目的,也不在于削弱重新恢复起来的李闯的势力。而在于借机清理当地的一些势力,因此对于亲征的事情也打算拖到正月前后再动身南下。

第140章 兵临山东() 
崇祯元年寒冬腊月临近新年的时候,入关的建州军在遭遇挫折之后很快就退出了关外。然而临清到济宁一带的豪强们却依旧不敢懈怠,甚至比建州南下的时候更为如临大敌。运河水在冬季断流之后形成了不大不小的壕沟,而这冬季断流时候的运河形成的壕沟也就成了很多人的防线。

    一名临清一带的豪强头目与临乡的几个大户一起巡查看到整个运河防线上那似乎有些稀疏的兵力,还有大多数人的装备状况之后也不由的忧心忡忡:“朝廷的文书什么时候能到?马队援兵什么时候能到?”

    “兵部听说刚刚遭遇过清洗整顿不久,很多事情都被压了下来,现在你还指望朝廷?只能靠我们自己自保了。。。”

    “不是说圣上亲自率领大军再次来剿匪么?”

    “这可难说,从京城那边儿传来的消息。圣上率领的大军每日行军不过二三十里,现在还没出北直隶呢。看来自从上次得胜回京的时候遇到谋反的事情后,圣上对于这种事情的态度好像大变啊。。。”

    从济宁府毫无顾忌的带领人手赶过来的一名家丁头目说道:“现在谁也不能指望!只能靠咱们自己了。。。”

    明时对内控制一向规矩多而且比较严密,即便是到了晚明,私自招募团练筑垒自保虽然没有什么,可是私自调动兵力跨府集结却依旧是见十分犯忌讳的事情。只是新皇上台以来的这一年多时间以来北方的不少官绅已经隐隐的看出了这个新登基不久的年轻皇帝恐怕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河南境内的不少大户在之前残遭清洗,整个山东已经风声鹤唳的情况下还是有不少地方的豪强武装抽出了人手用于运河一代的防线,准备阻挡那股向东而来的流寇。

    此时的李自成所部,仅仅在几个月左右的时间内重新恢复到了万余人左右的实力,其中老弱妇孺只占很少的比例,如非身有本事的人就是经过一定挑选的青壮,核心力量当然是从富平之战中逃亡出来的千余本部精锐。从人数上说虽然相比历史上的崇祯十年以前流动作战阶段的农民军要弱上很多。可是因为起家之前条件优厚的长期准备带来的影响,整个队伍从训练、战法、纪律等多方面来讲,比歼灭曹文诏时代的闯军明显强上不少。寻常几千人规模一路的明军,已经根本不是大军的对手了,更别说这一路上遇到过的牛鬼蛇神。因为长途行军的压力比历史上的时候少了不少,相对而言因为足够的缴获和得当的方法,在行军途中队伍中的不少骨干也能时常利用准备好的木架、滑轮、绳索与砖石组成的器具练习开弓的力量,整个队伍的弓箭训练水平在这几个月的时间内也提高了不少。对于火药来源匮乏的农民军来说,弓箭的地位显得比在后金军队当中都要重要的多。

    而且经过富平之战,整个队伍也纯化了很多。大致由李自成本部占少数,各路起义军组成的杂合队伍占多数转变为李自成所直接控制的本部占多半,并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很快的完成了队伍的消化,此时的高迎祥等不少人,反而成了李自成军中作战的骨干与核心的力量。

    以少年人为主的萧轩身边的近卫营与勇卫营都不得不给新年起码一点儿面子。如今一路上连战连胜,并且自从富平大败之后还没有遭遇过严重损失的闯军不少人在这时候更是从几个月前的阴影中彻底走了出来。除夕夜的时候虽然不忘轮流值守和设立假营,军中在以往作战中表现最突出的三名土木骨干在这个时候也不忘进行一次射箭大比助兴。

    农民军队伍中论战弓水平和射术,以高迎祥为第一,这也跟过往的经历与生涯带来的底子有关。此时的李自成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弓箭方面的造诣已经远远强于历史上那个还没有决定起事的时候可也已经今非昔比。至少,经过这一年半时间以来的锻炼,与同乡中的高手高杰相比已经算是各有所长。开战弓的力量上,高杰本来就有不小的天赋优势,只不过在箭术上并不怎么认真,因此论准头要比不知道练废了多少张弓的李自成差不少。这一路以来的大多数作战,三个能开一石以上强弓,并可以用六斗弓以快而准持续开弓放箭的高手起到了在过往的作战中不曾有过的作用。尤其是对付的大多数对手,很少见到西北边军或者天子禁旅那种铁甲,多不过是普通棉甲披甲之类的武装的时候。

    除夕夜的这一次比武,李自成终于决定不留手了,在众目睽睽之下拉开了一石两斗左右的强弓,全身披甲的情况下接连不断向黑夜中早已准备好的目标至少射出了十支箭,有六支箭越过了车盾,以很扁平的箭道落在了特定的区域之内,引起了不少人的喝彩,这让高杰也不由的感觉到震惊。

    “原来大哥早就藏了一手?看来以后小弟也不能如以前那样松懈了。。。”高杰心中感觉到不少压力,面子上却依旧如此说道。

    当然,因为高迎祥的箭术众所周知的明显强于李自成与高杰两人的缘故,为了避免抢了主帅的风头,也没有做更高难度的表率。

    箭术比武之后,就在不少人在除夕夜按照李自成的法子拉歌闲聊的时候,一道烟花飞到了天空之中带来红色的光亮。距离在经过了几里之远之后虽然很难察觉,但还是被专门观望的人看到了。

    “有敌情!做好战斗准备!”不少军官在此时呵斥道,同时以最快的速度组织起队伍准备迎战。虽然不少刚刚加入队伍不久的新兵还是感觉到了临战前的压力与紧张,不过见到多半老兵骨干都似乎没有感觉到什么惊慌之色,压力和恐惧也就减轻了不少。

    “放心吧!这种突袭而来的敌人,反而没什么可怕的。或许,根本不用你我出手,战斗就会结束了。。。”不少军中的老兵如此对那些新加入队伍不久的人笑道。

第141章 百兵之首() 
临危授命的杨文岳本打算率领临时征募起来的三千临清、沧州一代的豪强精锐骑兵以夜袭战术败敌,却没有想到这一股队伍同以往的一些西北流匪完全不可相提并论。距离目的地还有三四里远的时候就被潜伏的暗哨发现了。那些潜伏的夜间暗哨采用了用很长的蚕丝引线、涂了防火泥的木板与准备好的暗火坑一些简易装置就制作了随时可以拉燃的信号弹,能在百步甚至半里之外拉燃烟花警报,在自身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潜伏暗哨的可靠性也比正常的情况下高出了很多。

    当骑兵赶到了原有的地点的时候竟然没有发现对方主力的踪迹所在,为了避免在夜间遭遇到反伏击只得重新收拢队伍撤军。

    新年的天色刚刚蒙蒙亮的时候,杨文岳率领的精锐在没有很大损失的情况下回到了近百里外的临时营地当中,却没有想到这一夜的时间内近万农民军主力竟然也猖狂的逼近过来,跟着返回的精锐骑兵摸到了杨文岳在临清运河沿线一带临时集结起来的三万左右兵力的老营所在。

    很长时间以来,官兵剿贼,寻常土匪山贼绝不敢在人数相当的情况下主动进攻有防备的官军营地,至少在具体的作战的时候是如此的。可这一次这总共不过万把人左右的流贼竟然敢主动向三万人的大军进攻,着实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

    杨文岳当然知道这一次越过兵部在桂王乃至朝中不少人的私自授意下临时从各卫所和各府豪强中动员出来的这三万大军含金量十分堪忧,远无法和真正的边军精锐相提并论,尤其是缺乏弓马娴熟而且拥有正规铁甲的家丁精锐,大小将军炮更没有多少。不过这三万人中还多少有一些“干货”用于临时加强力量。比如打擦边球的松木炮、抬炮,还有至少几千支制作质量明显比朝廷强不少的民间鸟枪。懂得武艺能开五斗到七斗猎弓的人还有一些。正是这些,才让这几万人左右的大军至少在战斗力上让杨文岳在心中有一些底子。至少在集中防御中,应该对这明目张胆来犯的贼寇以迎头痛击才对。

    没有兵部的调令,临时凑起来的这几万人并没有多少人敢明目张胆的身披铠甲,可临时可以做为盾牌的车盾还是准备了不少的,这也让很多初临战阵的人在黎明的时候见到由远及近的万余敌骑的时候没有闹出什么乱子来。

    为了给整个大军起到壮胆的作用,在目标远及两里,明显超过一些土炮以封口实弹的极限射程的时候,隆隆的炮声就接连不断的响了起来,如同战鼓一样让云集起来的整个大军都感觉到了一丝来自自身队伍上的威势。

    不少松木炮和虎樽炮乃至鸟枪接连不断开火时发射的流弹还是飞到了接近一里左右的距离上,让为了避免无谓人马损失的李自成还是决定按照正规的作战流程从一里左右的距离上重整队伍准备展开攻击。

    比较精锐的核心力量千余名身披铠甲背后背着盾牌的精锐以最快的速度飞身下马,并用连绵不断的盾牌和人墙组成了掩蔽大多数人马的人墙,整个队伍也尽可能的向后散开,尤其是那些没有披甲,仅仅只有很简陋盾牌的人。

    在萧轩的点化还有不少作战经验积累之下,如今的闯军人数不多,而且也在富平之战中损伤了不少元气,可是作战意识却是这时代的很多军队都不具备的。

    当整个军队在前排披甲盾阵的掩护之下向前逼近的时候,那些轻炮和鸟枪射出来的流弹在整个队伍逼近到半里的距离之前竟然一个伤亡也没有造成。因为队形比较分散的缘故,万余人的进攻队伍竟然展开的阵线比三万左右的守敌还要长上不少。尤其是杨文岳面对以马队为主的队伍不敢大意,只能抽出不少比例的兵力用于侧后防御的情况下。

    双方刚刚进入到弓箭抛射还有松木炮勉强能及的时候,不少只能开三四斗力的闯军官兵开始用更轻的二三斗飘箭接连不断的展开了极限射程上的抛射,把不到七钱重量的鸡毛轻箭射到半里之外。

    这种轻箭在远距离对于像样铠甲都没有,只是冬季里的衣服略厚一些的寻常丁壮,甚至用木椅当做盾牌的人都没有像样的杀伤力。而且因为比较低的末速度,还很容易躲避,因此看起来也没有造成多少伤亡。然而几千名弓手接连不断射出的箭雨却让利用车盾进行火炮填装作业的敌兵受到了不少的干扰,在随后的不过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内,披甲持盾的精锐还是逼近到了距离目标大概六七十步左右的距离上。在这个距离上,零星射来的鸟枪火力已经让不少盾牌手感觉到了压力。那两三钱左右弹丸的铅弹也时不时的能够打穿木制的盾牌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