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一下,忽然一惊:“不会是那个大耳贼吧?”这几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现在比较“闲”,就是平原令刘备,平原前后左右的势力都比他大,而且局势也很稳定,刘备纵使有心,也无力作为,只有他最有可能!
“正是刘玄德!”郭嘉点点头:“自弥加率领鲜卑残部逃至代郡之后,几月来汇集败军,已经有近三万人马,代郡之地大部被其占领,幽州之民恐慌,刘虞先后派兵讨伐,接败北而归,便派人前往平原邀请刘备相助伐贼!”
“这是引狼入室啊!”高顺无奈的拍了拍桌子,刘备进入幽州,局势将会大大改变,历史的轨迹或许就不同了,高顺顿时愤愤不已:“刘虞虽为官清正、体恤百姓,但征伐之事,非其强项,一旦将刘备引入幽州,只恐是自掘坟墓!”
郭嘉也有些无奈,刘备这人他在虎牢关见过,郭嘉当时就看出这个沽名钓誉的家伙,一张憨厚老实话的面庞下面包藏着一颗虎狼之心,见高顺如此在意,只好劝道:“刘备本是幽州涿郡之人,又自称汉室宗亲,与刘虞同出一家,讨伐黄巾之时,刘备属下关张二人十分勇猛,皆为万人敌,此次幽州大变,刘虞相邀,亦在情理之中!”
高顺坐在椅子当中发着呆,以刘备的性格,这一次能有龙入深海的机会,定然会夺取幽州,不管他用什么冠冕堂皇的手段,总归是不会罢手的,不过还有一点值得庆幸的是,幽州好像并没有什么太厉害的人物,少了诸葛亮之流的辅佐,刘备对并州的威胁也不会太大,让他心中安定不少!
“不想这一次讨伐鲜卑军,却间接让这个大耳贼一飞冲天!”高顺真有些哭笑不得,从根本上来说,刘备有这个快速发展的机会,好像还是自己促成的,若非如此,刘备恐怕还要等上十几年才能成事!
郭嘉从未见高顺如此忧心忡忡过,就算刘备有威胁,短时间之内也难成气候,按照并州现在的发展,到那时候,就算是刘备得了幽州,也难以撼动,言道:“刘备其人,虽有聚贤之能,然幽州乃边塞之地,名士大多难以前往,只凭关张,难以成事,大哥何必如此?”
高顺一阵苦笑,作为一个占据了别人的穿越者,有的秘密他只能锁在心里,就算是推心置腹的郭嘉,也不能告知于他,郭嘉哪里知道,高顺现在担心的并不是刘备将来的威胁,而是刘备这一次动向改变,恐怕这个三国的趋势发展将改变,许多事将变得不可预料,要想争霸天下,就要完全依靠个人能力了!
“算了,不就一个大耳贼么,吾有奉孝、文若、文远、子龙你们相助,公明、子义,各个都有不亚于关张之能,怕他何来?”高顺深吸一口气,也想明白了,就凭现在的这点底蕴,他也有底气与天下英雄一争长短,狗屁的历史,都到一边去吧,他来到这个时代,不就是为了改变历史么?
第150章 难得一聚()
冬十月下旬,负责处理云中善后工作的赵云和田丰回城,云中郡以内,已经再无鲜卑兵力,愿意留下来的鲜卑人大多是妇孺,以敕勒川为居住地,田丰和云中太守魏举派人在此地建设城池,派兵驻守治理!
除了留在云中的大部分缴获的战利品,还有步度根分给他们的敕勒川一半资源,云中来年的建设基本不成问题,云中城的改建只是完成了基础,规划了交易所之后,又在雁门关划出了地区,作为关内外贸易的检查点!
十一月初至,张辽和徐晃等人率军返回,刚刚到达上党,王匡兵败的消息便传来了,就在并州军离开河东的时候,牛辅也退兵之黄河沿岸,与河南的西凉军虚张声势,迷惑王匡,而董卓用精锐部队经小平津渡河到其后方袭击,打破王匡,,消息传出的时候,王匡军已经几乎全灭,王匡也被胡母班家人所害,河内又是一片****!
驻扎在修武的袁绍军装模作样的援助了一番,未有效果,撤到共县,并表奏野王县令张扬为河内太守,袁绍继续留在河内!
严冬将至,秋收之后,流落各地的贼军又聚集在一起,四处都有乱贼的消息,为了过冬,这些人不得不到处抢掠,以青州管亥、东郡于毒、白绕、兖州眭固这些为主力的黄巾军再次死灰复燃,年关将近,百姓却惶惶不可终日!
平原令刘备响应刘虞号召,率领三千兵马前往幽州共同抵御鲜卑残部,虽然对于百万人口、十几万兵力的幽州来说,刘备的这些人马可谓杯水车薪,但刘备还是打着保护家乡父老、捍卫汉室皇权的口号进入了幽州,刘虞封刘备为涿郡太守、讨逆将军,前往代郡征讨鲜卑军!
曹操在东郡组织兵力讨伐黄巾军,打得有声有色,青州的黄巾军却十分肆虐,自从焦和死后,青州便处于无主状态,朝廷也迟迟没有在设青州刺史,黄巾军声势浩大,越来越多的百姓逃亡各地!
孙坚自从与高顺分别之后,便带兵返回了长沙,再未与袁术、刘表发生冲突,也免去了无妄之灾,乘着治理长沙的时机,拿下了南郡零陵、桂阳、武陵,彻底占领整个南郡,用兵五万,刘表也不敢轻易招惹,还表奏孙坚为南郡太守,安抚其心!
中原动荡,并州却十分安稳,出了于夫罗率领的匈奴部还在与鲜卑人激烈争斗之外,一个祥和的冬季正在安稳渡过,壶关及上党之地大开城门,接纳着逃难的流民,这还要多谢韩馥的“大度”,他知道并州大量安置流民,但凡逃到冀州或者经过冀州的,韩馥都派人遣送到了并州,冀州虽然富庶,但韩馥显然不想碰这个烂摊子,双方都心照不宣,各取所需!
董卓回至长安之后,曾派遣徐荣追击曹操,却被前往相救的高顺半路劫杀,身死疆场,董卓感念徐荣老将之功,表徐荣同郡好友公孙度为辽东太守,安抚将士之心。
却没想到公孙度到了辽东,诛灭郡中名豪大姓百馀家,郡中震栗,东伐高句骊,西击乌桓,分辽东为辽西、中辽郡,各置太守,收东莱诸县,置营州刺史。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乘鸾路,设旄头,天高皇帝远,搞起了独立!
董卓闻信大怒,他屡次好心都被人辜负,虎牢关之战时有许多诸侯便是董卓提拔的,没想到这一次公孙度也背叛于他,奈何天高皇帝远,便只好下旨让右北平太守公孙瓒骑兵平逆,公孙瓒接到圣旨,推辞冬日天冷,不宜出兵,董卓也是无可奈何,继续在长安作威作福!
晋阳城内,太守府书房中做了一个两尺来高的红泥火炉,鲜红的炭火烧得正旺,满屋子里暖融融的,文人武将聚在一起品茶饮酒,十分融洽!
高顺也难得的喝起了李氏送来的汾阳美酒,清香的酒气中有一丝淡淡的甜味,虽然这时候的酿酒技术不如后世发达,但入口却十分舒爽,除了典韦和徐晃拿着大碗喝竹叶青,其他人都是一小杯喝完,咂咂嘴,意犹未尽!
高顺端着一个青翠欲滴的翡翠酒杯,举起来环视一周,突然吟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妙啊!当饮三杯!”就连斯文的荀彧听罢这首清新的小诗,也击节赞叹,当先喝了三杯,白皙的面庞有些微红,儒雅中带着一丝酒气,英气逼人!
“三杯怎么够?至少也是三碗啊!”徐晃粗声大气的喊道!
“嘿嘿,俺也同意!”典韦跟着附和,与徐晃一碰碗,一碗酒仰脖而尽!
“往年九月不到就会飘雪,今年却一直不曾下雪,当真奇怪了!”田丰突然一阵感慨:“天不降雪,公台也不知道何时能回来!”
田丰与陈宫关系密切,此时大家都在,就缺了陈宫一个,高顺和于夫罗约定,降雪之时,陈宫便返回并州,好像上天相助匈奴人一样,今年的冬天愣是一场雪都没下!
“如今匈奴与鲜卑激战正酣,非大雪不能停止,恐怕公台还一时难以回来!”郭嘉抿了一口酒,轻轻说道!
高顺见众人都彼此牵挂,就连新来的徐庶和法正也与各位相处融洽,心中十分欣慰,大声说道:“今日欢聚,且不管公台之事,待公台回至晋阳,吾等在为他办一次酒宴便是!”
“主公说得极是,今日相聚,便要尽欢,谁都不许跑!”一向斯文的陈群也站起身来挑衅,双目发亮!
“长文,就你那点酒量,还怕别人先跑了?”杜袭与陈群都是同窗好友,自然对他知根知底,今日见陈群如此反常,也勾起了他的好胜之心:“我便先与你较量一番!”
陈群俊脸微红,但却斜眼看着杜袭:“谁怕谁,放马过来!”
“我来当酒令官!”繁钦也不怕事大,径直抱过一坛酒,走到两人中间,盯着二人说道:“有我监视,谁也不许耍赖!”
众人一声叫好,就连徐晃这些武将也围拢过来起哄,虽然喝酒方面,这些文士远远比不上他们那么豪放,但拼酒的场面,他们还是喜欢的,尤其这个人还是平日里不苟言笑、以律克己的陈群!
高莫在门外听见里面闹得正欢,嘴角带着幸福的笑意,示意几个侍女将做好的酒菜送了进去,所有人一年都忙忙碌碌,总算有了放松的一刻了!
高莫正在替高顺高兴,转眼瞥见一个人从后门悄悄溜走了,看身影却是陈忠,暗道这么高兴的时刻,这家伙怎么偷偷溜了?好奇之下,悄悄跟在了身后!
第151章 一时之利()
宿醉刚醒,还未等高顺洗漱完毕,和洽便匆匆拿着一封书信走了进来,见到高顺睡眼惺忪,迟疑了一下,还是将书信递给他:“主公,袁绍又来信了!”
“又是袁绍?”高顺回头看了和洽一眼,言道:“这次又想干什么?”
袁绍自从虎牢关之后便和高顺不对头,年初想要联合自己共立刘虞为帝,高顺也没有答应,送了一封空白书信,袁绍也没有下文,没想到又来找他!
“乃是密信,属下并未拆封!”和洽答道!
高顺擦了擦脸,示意和洽坐下,笑道:“阳士你也太过谨慎了,若是奉孝不在,所有书信由你拆视又有何妨?”
和洽吃惊,有些迟疑:“主公,这”
“什么这这那那的,你既是文若推荐,吾又可放心让你掌管各处机要信息,自然也是信任于你,以后奉孝不在,你便可从权处理!”高顺瞪了一眼和洽,这时候的读书人虽然老实古板,一旦认主就比较可靠,但总不太变通也让高顺头疼不已!
和洽激动地站起来,抱拳答道:“多谢主公信任,属下定会秉公办事!”
“行了,坐下吧!”高顺点点头,将书信取出观看,突然冷笑道:“袁公路啊袁公路,一计不成,你又想把我当枪使,看来我不做点反应,你还真以为天下人都该听你的呢!”
和洽见高顺表情不对,急忙问道:“主公,袁绍此次来信,所为何事?”
“哼!”高顺一声冷哼,把信递给了和洽:“他想联合吾与公孙瓒夺取冀州,三分其地!”
和洽皱眉看了一遍书信,言道:“吾等虽与并州相邻,但向来相安无事,贸然出兵攻打,只恐落人口舌!”
“如今天下无主,诸侯各自为战,谁也别想号令谁,哪个还会在乎这些是非?”高顺摇摇头:“袁绍此举,乃是想借他人之手拿下冀州!”
“韩馥一年来多次供应袁绍粮草,只恐难以料到最先谋算他的却是袁绍!”和洽为韩馥惋惜不止!
“你去派人将文若和奉孝等人请来,一同商议此事!”虽然他知道袁绍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但出不出兵,还真是拿不定主意!
和洽起身离去,高顺回身盯着墙上的三国地图发呆,如今刘备去了幽州,孙坚占领南郡,自己在并州立足,这是三国中最大的三个变数,其他人都还在自己的命运轨道里前进,即将征战天下,哪个地方作为突破口,十分重要!
不一时荀彧、郭嘉、荀攸、田丰、徐庶几人都被和洽请来了,除了在讲武堂忙着交到将官的法正,和洽这一次可真是上心,把高顺帐下的谋士都叫齐了!
高顺命人端上茶水,将袁绍的书信放到茶几上,对几人说道:“袁绍来信之事,想必阳士已经说与诸位,眼下当如何应对?”说完话便端起茶杯,静等各位谋士发表意见!
“袁绍信中所言共分冀州,恐其只想独吞吧?”郭嘉看完,首先淡淡说道。热门
徐庶也点点头,笑道:“此乃驱虎吞狼之计,韩馥暗弱,一旦听闻主公与公孙瓒共同发兵,定然恐慌,以求援助,幽州刘虞自顾尚且不暇,青州内乱、民生凋敝,附近之内,便只有袁绍了,夹击之下,就算韩馥将冀州让与袁绍,也是未料之事!”
“元直预料与吾不差!”郭嘉笑道:“袁绍此计甚妙,只恐公孙瓒闻听此等好处,定会发兵,就算大哥按兵不动,袁绍之计亦能成**!”
荀攸也道:“幽州苦寒,辽东之地又被公孙度占据,公孙瓒乃有勇无谋之辈,只恐早就觊觎冀州富庶,又有袁绍主动联合,定会按捺不住!”
“难道就眼睁睁的看着冀州被袁绍这么拿走了?”高顺有些无奈的看着这几个人,虽然他们分析的和历史发展基本吻合,但高顺还是觉得有些不甘心:“不如我们乘着机会分一杯羹?冀州可是块大肥肉啊!”
“袁绍图谋冀州已久,大哥又与袁绍向来不和,此次来信,只恐其已有把握,纵使大哥不出兵,其定有计策预备!”郭嘉掌管情报,自然知道袁绍近一年来并非按兵不动,早就与冀州官员频繁接触了!
“行军布阵,吾等尚能从旁相助,这谋划全局之事,还是由文若来说吧!”徐庶见荀彧一直盯着书信没有说话,他对荀彧的本事十分佩服,便对几人言道!
大家听徐庶这么一说,再无异议,都点点头盯着荀彧,大局观是荀彧的长项,就连一向自负的郭嘉都自叹不如!
荀彧见大家都看着他,将书信放到一旁,对高顺言道:“主公,以彧愚见,河北虽富,实乃久战之地,主公不如放弃冀州,任他鹬蚌相争,先图他处!”
高顺有些疑惑和不甘心:“文若的意思是不管此事?除此之外,并州之外便是塞外,还有何处可图?”
“长安!”荀彧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句话就把高顺说得坐在沙发中半天没反应,荀彧却还是不疾不徐:“主公出兵与否,袁绍都能独得冀州,公孙瓒知其利用于他,心怀愤恨,双方定有一战,公孙瓒常年率兵征战塞外,属下皆为久战之士,一旦开战,非一年半载能解;冀州以西又有黑山军,已成气候,其摄于主公之威,定会前往冀州滋乱,主公若得冀州之地,黑山军进退无路无路,定成大敌,得不偿失也!”
高顺听得一阵点头,荀彧分析的还是有道理,但想起袁绍和曹操之战,河北十万以上的兵力可不是摆设,要不是曹操侥幸,早就被袁绍灭了,言道:“若等袁绍击败公孙瓒,养成气候,岂非比之黑山军更难对付?”
“公孙瓒自非袁绍之敌!”荀彧也对高顺的分析表示同意,却又说道:“然袁绍纵使平定冀州,却西有黑山军,东有青州黄巾军,两面受敌,难以平定发展,而且刘备此人素怀大志,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若见刘备独得幽州,心中难安,二人难以相和也,得冀州,实乃一时之利也!”
见荀彧想得这么长远,袁绍得到冀州的结果却如同风箱中的老鼠一般,四处都有敌人,高顺也就不再做非分之想,想起他刚才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