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漕运这可是重要消息,他先知道此事,便是掌握主动,快人一步!
深秋已至,天色转冷,晋阳城到处都是光秃秃的树桠,只有城外几颗不知何时栽下的青松还有一点黛绿,丰收之后的并州,再次焕发了生机,并不因为寒冬的到来而显得萎靡!
晋阳南门之外站立两人,一人是个文士,面目清瘦,两撇胡须,白色儒巾随风飘动,身边一位大汉,腰悬宝剑,两道浓眉,两人相视而立!
“子度,你我虽为同乡,如今既然你欲在并州谋一出生,便在此别过,他日再聚!”文士抬头看了一眼高大的城墙,轻轻说道!
武将眉头微皱,似乎有些不舍:“孝直,俺知你有大才,高顺如今广发招贤令,若你留在并州,将来成就定在俺之上,为何要执意离去?”
文士叹了口气:“高顺之才,实出吾之意料,这几月之事,你我也曾亲见,如今诸侯异心,天下即将大乱,逢此乱世,当择主而仕,高顺虽为明主,然其属下能人甚多,你我纵使留下,亦难有一席之地也!”
大汉显然不如文士想得那么长远,大声言道:“孝直,你当年的豪情都到哪里去了?就算是在长安,你也未曾如此消沉过,为何到了此地,却又不自信了?”
文士眼神闪动,不知在想些什么,又叹道:“高顺属下,文有荀彧、郭嘉、田丰之流,就是那新来的徐庶,其才亦恐在吾之上,以吾如今的本事,恐难以求得一席之地!”
“孝直,你的本事俺还不知道吗?”大汉有些激动,上前拉住他的肩膀:“俺想相信,只要前往招贤馆,以后在并州,所有人都会知道你的名字!”
文士轻轻摇头:“子度莫要再劝了,你便在并州好好努力,吾还是游历一番再做打算吧!”
说完话,他轻轻拍了拍大汉的手臂,转身牵过坐骑离开!
“孝直!”那大汉又喊了几声,却见文士再未回头,涌入人群中,翻身走上了蜿蜒的官道,驰骋而去!
大汉在原地怔了半晌,也突然转生,匆匆往城中而来,他前往的方向,却不是落脚的客栈,而是径直进了内城!
太守府内,如今可真是鸡犬不宁,虽然堂堂太守府不可能养鸡养狗,但此时却老远便听见鸭、鹅的惨叫声不时传来,连府门口守卫的士兵都面面相觑,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事!
大院之内,几只鸭子和鹅焦躁不安的被关在一个笼子内,身上的毛显得凌乱不堪,地上更是有许多白毛飞舞,高莫哭笑不得的在旁边守着!
高顺一脸沮丧的从书房中走了出来,手里拿着几只从鹅翅上摘下来的羽毛,手上和衣襟上到处都是墨点,粗犷的脸上还有一道凌乱的墨痕,他走出来,盯着笼子中几个瑟瑟发抖的家禽发呆!
乘着短暂的闲暇时间,高顺又搞起了自己的小发明,他的毛笔字实在拿出不手,只好又把主意打到了鹅毛笔的头上,但他想不到的是,那些看着简单的鹅毛笔,自己试了几十次还是不见预计效果,写字的时候老是断断续续,要频繁蘸墨汁才能写出来,但一个字就蘸两三次墨汁却不是他要的效果,鹅毛笔的制作要领,他如今是百思不得其解!
“大人,门外有人求见!”就在高顺发愣的时候,门外的士兵进来报告!
高顺回过神来:“让他进来!”高顺知道这个时代有些本事的人都有些怪脾气,生怕招贤馆还不能吸引人才,便嘱咐看门的士兵,只要有人求见,一律不得拒绝,生怕错过了哪个牛人,那可是追悔莫及!
不一时一个粗豪的大汉匆匆走了进来,看到院中的情景和高顺的狼狈相,显然吃了一惊,有些迟疑的抱拳问道:“敢问可是高大人?”他其实早就见过高顺,但高顺如今的样子的确与他见的稍微有些不同,仔细看去,原来是脸上多了一道莫名其妙的墨痕!
“这位就是并州牧高大人!”高莫自然明白这人的心情,只好站出来无奈的介绍了一下!
大汉这才抱拳道:“在下乃扶风人士,冒昧前来拜访大人,还请大人恕罪!”
“壮士不必多礼,里面请!”高顺见这人身形高大,孔武有力,一定是个练武之人,便猜到了他的来意!
“大人且慢!”那人却止住了高顺,再次抱拳:“在下姓孟名达,此次前来,一为求得一官半职,而为大人推荐一位大才!”
“你是孟达?”高顺吃了一惊,紧走两步却又停了下来,恢复神色:“原来是孟壮士,不知壮士举荐何人?”
孟达居然没跑到益州,却出现在了晋阳,这让高顺有些吃惊,孟达虽然不是猛将,但在三国中能有名有字的,都是有些本事的,他对孟达推荐的人也有了几分期待!
孟达被高顺的神情搞得一阵疑惑,好像自己并未在晋阳官府中登记过,怎么高顺刚才表现的就像认识他一样,但此时不是追究这个问题的时候,他来找高顺另有目的!
“此人名叫法正,字孝直,有”孟达压下自己的疑惑,想要向高顺介绍他那个同乡!
“人在哪里?”高顺这一次再也无法淡定了,一个孟达他还可以保持镇定,但法正就不一样了,法正擅长奇谋制胜,那可是连诸葛亮都极力赞赏的人,当年刘备在张飞死后执意讨伐东吴,谁劝都没用,诸葛亮就曾说过,要是法正当时还活着,才能劝说刘备,可见法正的本事!
第148章 劝邀法正()
“已经走了!”孟达本身是个武人,不擅言辞,这一路上想了许多如何介绍法正的话语,没想到一个字都没说就被高顺个噎了回去,顿时有些反应不过来,下意识的答了一句!
“走了?”高顺脸上一阵着急,几步走到孟达眼前:“何时走的?”他知道孟达既然来推荐法正,就是还有挽回的余地!
“就在方才!”孟达想不通高顺怎么知道法正的,看他的神情好像比自己还着急,急忙答道:“方才在城外与在下道别,所以在下才来府中求见大人!”
“高莫,快去备马!”
高顺扔掉了手中的鹅毛,一把拉着孟达就往外走去:“你快带吾前去!”
府门之外,不一时典韦和高莫便牵着马跑来,高顺见只有三匹,便让高莫将自己的坐骑让给了孟达,与典韦跟着他驰马往城外而去,搞得高莫立在原地一阵莫名其妙!
此时已是午后,虽然龙城财富榜过去已经一月有余,大多数人已经返回,但还有部分留在了并州,城道内人流如潮,高顺三人打马飞驰,顿时引来一阵骚乱,有人还想喝骂,但看到高顺和典韦,硬生生将话咽了回去,纷纷让开!
三人一路冲到了城外,引得百姓纷纷议论,猜不透一向淡定的高大人为何今日急匆匆的,而且脸上还有奇怪的墨迹,典韦那标志性的形象人人认识,但孟达却都没见过,在众人的猜测间,负责治安的士兵才匆匆赶来询问!
城外大道上行人匆匆,有来有往,孟达带着高顺二人一路疾驰,追向法正离开的方向,法正也是乘马而行,孟达也担心这一阵耽搁,要是法正走得快了,无法追上,一个劲地催赶!
三匹马两黑一红,如今的并州已经非同往日,就连家院高莫的坐骑都是匈奴送来的良马,高顺和典韦的就更不用说了,风驰电掣超越了许多行人!
不到半个时辰,跑在最前面的孟达突然精神一振,指着前方身穿蓝布衫的一人喊道:“前面那位就是,还未走远!”
高顺也松了一口气,这一路赶来,幸好晋阳的官道直通上党,要是别的地方出了岔道,那可就麻烦了!
孟达已经大叫着法正的名字追了上去,法正听得有人大喊,勒住坐骑回转身来,三人纵马奔至近前!
“高大人?”法正看清几人,吃了一惊,向高顺抱拳,又疑惑的看着孟达!
“孝直,俺实在不忍心你就此离去,便到高大人府中举荐与你,可是俺还什么都没说呢,高大人就匆匆亲自赶来了!”孟达勒住马头,向法正说道,要说是自己的举荐之功,孟达也不敢自居,因为他根本就没介绍法正的情况!
“在下高顺,先生既到了晋阳,何必就此匆匆而去?顺不知先生到此,未曾拜访,还望海涵!”高顺在马上抱拳说道,看法正没有自己想象中的般有儒雅之分,但他的神色却给人一种精明干练的感觉。/
法正叹了口气,言道:“在下家乡遭遇灾荒,故此与子度逃难他处,听闻高大人治州有方,故慕名而来,大人之才,在下佩服之至!”
“先生既知并州之变化,有何必就此而去?”法正嘴里是在夸他,却又不在他帐下效力,这让他有些不解,抱拳道:“顺虽不才,愿与先生共成大业,还望先生万勿推辞!”
法正见高顺态度诚恳,心中也是感动,嘴里却说道:“将军帐下人才济济,文官武将皆为一时豪杰,又岂缺在下一人?”
高顺一怔,旋即明白了法正的忧虑,他是怕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发挥,恨不得当时就告诉他自己知道两千多年的历史,关于法正,他或许比法正自己还要了解他,仅凭着法正这两个字,高顺就一定会重用他!
但高顺显然不能这么说,只好换个方式:“先生之才,吾早已知之,但先生之志,却未免太小了!”
法正听高顺这么一说,眉头微皱,问道:“将军此言何意?”
“并州如今所聚之人,若治一州,保一方平安,自然绰绰有余!”高顺言道:“然吾心所系者,乃汉室天下也,如今狼烟将起,董卓暗控朝堂,汉室实则无主,身为大汉之臣,岂能不报国以安天下?先生之志,莫非便在一州一郡之间也?”
高顺一席话说得法正面色变化,一时愣在马上,不知道该如何答话,他这几月所想的,的确如高顺所言,是自己若是投效高顺,在高顺帐下的位置,思来想去没有合适的,这才执意离开!
“吾早知先生之才,非州郡之间也,将来匡扶朝廷,吾还需仰仗先生之力,还望先生万勿推辞才是!”高顺看到法正的神色,便知道他已经想明白了!
果然法正听罢便翻身下马,抱拳道:“将军之言,令在下茅塞顿开,今又亲自前来相邀,正岂能妄自菲薄,辜负将军一片赤诚之意?”
高顺一席话将他的眼光放大,不再局限于并州之地,如今诸侯割据之势法正早已看出,他在并州没有合适的位置,但正如高顺方才所言,要是放眼整个中原各州,只要高顺的实力够大,到时候还怕自己没有发挥的余地?
高顺与典韦、孟达也滚鞍下马,高顺大笑道:“能得先生相助,乃顺之幸也,若非孟达到府中相告,险些与先生擦肩而过也!”
法正也有些不好意思,低头又向高顺告罪,孟达也十分高兴,暗叹还是高顺高明,几句话就把法正给说服了,自己苦口婆心的全了两三天,还差点被法正给劝得离开了晋阳,不过总算留了下来,他的心中再无遗憾!
正说话间却见远处有队人马赶来,却是宋宪带着百余名士兵来找高顺,他听到士兵报告高顺带着典韦独自出城,顿时吓了一跳,赶紧带领人马出城来找,有派人去向太史慈报告,虽然这是在并州境内,但流寇遍地都是,万一有了什么意外,这个责任他可担不起!
见到高顺无恙,宋宪这才松了一口气,赶上去一个劲埋怨高顺,居然不带护卫就这么出城了,高顺知道他是好心,安慰一番带着众人返回晋阳城!
第149章 改变历史()
'77nt。千千'9;2;K;s;.;C;o;m;( )看;本;书;最;新;章;节;请;到;8;0;0;小;说;网;(;w;w;w;.;8;0;0;b;o;o;k;.;n;e;t;);第三卷:初显峥嵘内政完毕,稳定后方,诸侯争霸开始,豪杰初显峥嵘,英雄名士登台亮相,陷阵之威,睥睨天下
初平元年的冬季姗姗而来,西北风开始肆虐,光秃秃的树桠在旷野中不时呼啸,晋阳城北,堆积了大量的煤炭,这是今年半年开采的结果,除了部分分与城内官员之外,其他的都在售卖!
太守府,高顺桌子上摆着几制好的鹅毛笔,正在一张杏黄纸上写写画画,经过不断的试验,鹅毛笔的书写效果总算达到了基本要求,虽然不能达到后世钢笔的效果,但勉强够用了,比之小楷还要清秀许多,高顺已经很满意了!
“大哥,河内恐怕有变!”郭嘉这时候走了进来,看到高顺桌子上的鹅毛笔,无奈一笑,这个东西他也见过数次,但并不看好!
高顺抬起头,郭嘉今天穿的一身月白色长袍,加上身体已经恢复,显得丰神如玉,宛如翩翩公子,他眼睛一亮,并未接话,笑道:“奉孝今日如此打扮,莫非又去见蔡琰了?”
“咳咳!”郭嘉一声轻咳,干笑道:“大哥,小弟和你说正事呢!”
“哈哈哈!”高顺指着郭嘉一阵大笑,一副明了的样子,如今自己身份大不相同,除了军营之中那些老将,也就能和郭嘉开些玩笑,至于荀彧等人,那是想都别想了,平日里也是乏味之极!
笑了一阵,高顺才敛容言道:“王匡收留袁绍屯留河内,又听从袁绍之言,杀害胡母班、吴循、等数名朝廷重臣,董卓遭此大辱,岂能善罢甘休?河内之变,迟早之事!”
郭嘉点头答道:“王匡虽名列‘八厨’,却不被河内百姓爱戴,如今更是得罪董卓,恐日夜防备其出兵报复,这几日消息传来,董卓调动河东之兵,王匡已经派兵屯于孟津、河阳津驻守,以防董卓!”
高顺想了想河内地图,王匡驻守的这两个地方都是沿河渡口,是为了防止西凉军渡河袭击,言道:“董卓久经战事,麾下又有智谋只是相辅,怎会强行渡河,其中恐怕有诈!”
郭嘉言道:“大哥所言不差,西凉军此举,只恐是虚张声势而已!王匡此时定以为董卓从平阴渡河,而沿河死守,若西凉军一旦偷袭后方,则万劫不复也!”
高顺皱眉道:“河内大多皆为平川之地,奉孝以为董卓会从何处偷袭?”
郭嘉笑了笑,走到书案旁边悬挂的地图之上,指着黄河上游的一个小地方,这里并未标明地名,但郭嘉却早已探明:“小平津!董卓若派遣精锐偷袭后方,必能大破王匡军!”
高顺看了看这个地方,这是河东与河内交界之地,王匡对河东的牛辅军,恐怕只是派人监视,要从河东往河内进发,王匡有充足的时间应敌,所以并未在沿途增派兵马,这里的确是最容易突破的地方!
“河内一旦有变,只恐袁绍再也坐不住了,冀州可有消息传来?”高顺皱眉想着历史,王匡被灭之后,河内便被杨奉占据,袁绍也随之不久拿下了冀州之地!
郭嘉道:“冀州并无动向,只是幽州却有消息送到,与大哥嘱咐关注之人有关!”
“嗯?”高顺有些不解:“幽州与这几人有何关系?”他交代郭嘉关注的几个人无非就是曹操、刘备、袁绍、董卓、吕布,还有远在荆州的孙坚,但这些人都距离幽州甚远,如今都忙着各自扩张势力,哪有功夫管幽州的闲事?
想了一下,忽然一惊:“不会是那个大耳贼吧?”这几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现在比较“闲”,就是平原令刘备,平原前后左右的势力都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