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当初追随公孙瓒,虽说胸怀大志,但不也是为了保护一方安定么?
说起赵云的一声,为其惋惜的人的确不少,早先追随公孙瓒,一事无成,后来跟了刘备,却又辗转南北,最终却成为了近卫将军,待到终于能带兵出征,却奈何华发苍颜,只在诸葛亮之时打过几场打仗,一世英雄胆气,跟着刘备消磨殆尽了,只有英雄迟暮之叹!
大婚三日,酒宴不断,人潮涌动,仅凭借卫家的人气,就有不少宾客,更何况高顺和赵云的身份使然,更是有不少人前来道贺,酒宴达旦,三日不绝,晋阳城完全沐浴在一片喜庆之中!
三日之后,卫灵出来面见公婆,当然赵云父母早已离世,只有童渊、赵堂、高顺和张辽、太史慈等人,一家人热闹非凡,尤其是太史慈的老母亲,对卫灵越看越爱,夸奖不断,老人家眼神里都带着笑意!
荀采倒真有大家闺秀的风范,举止有度,温柔贤惠,尤其是嫁给赵云,更是她心中所愿,自然是十分幸福,赵堂看到赵云去了如此佳人,也松了口气,他自小和赵云相偎长大,后来赵云被童渊看中,带进了深山之中,艺成归来,未等两年,就被高顺派张辽接走了!
如今看到赵云终于有了家室,有人照料他,心中的一颗石头总算落了地,他虽无大志,但也遵从父母之命,一定要让赵云长大成人,说实在的,他花在赵云身上的心思,甚至比他的一对儿女还要多!
一场喜庆的家宴在欢笑声中进行,长辈有童渊、荀爽以及太史慈的母亲,晚辈则是高顺和赵云等几位异姓兄弟,女眷也有不少,甄道、荀采、蔡琰,还有张辽的妻子,自然少不了活泼好动的赵雨,都聚在一起,其乐融融!
唯有太史慈,还是单身,不时被老母提起,让他尴尬不已,却也让高顺动了心思,太史慈也年纪不小,常年出征,却耽误了终身大事,一定要早日解决这个问题,让老人家也心中安定!
五日之后,卫家的人都走了,卫觊却留了下来,带领着十几个年轻后生,打算为并州效力,这让高顺喜出望外,他与卫家约定,每年都向并州推举人才,就是卫觊对高顺的邀请,一直不置可否,没想到这次居然主动上门,在高顺看来,这可真算是双喜临门了!
卫觊不仅是因为卫家将来家主的继承人,而且一身本事也不容小觑,才学和政见都有独到之处,曾为曹操镇守关中,立下功劳,而且此人提出的典法制度,也让高顺十分重视,有他在,便可以完善典礼制度,制定律法,作为一个后世来的人,他明白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同时卫觊带来的这十几人也都是饱学之士,只要加以培养,将来都可堪大用,不过用人选拔,高顺都是丢给荀和许靖,这二人都有识人只能,能够良才录用,不会埋没人才!
童渊也在晋阳逗留了几日,和王越切磋武艺,又和高顺探讨了一番太极要义,大叹高顺要是不去习武,当真可惜了,言称他要是专门练武,当成一代宗师,但高顺心中有鬼,也只是含糊答应,不敢妄自菲薄,看在童渊眼中,却是谦逊有加,不骄不躁,连童渊都对高顺有些钦佩了!
“夫君,你说我们的小孩出生了,娶什么名字?”荀采抚摸着微微隆起的小肚子,满脸幸福,向坐在一旁的高顺柔声问道!
虽然高顺常年出征在外,但一回到晋阳,有闲暇时间都在陪着她和甄道,这让荀采二人十分满足,他们从未想过自己的丈夫还有如此温柔体贴的一面,对他们的关怀无微不至,其实这也是高顺后世观念使然,并未有男尊女卑的概念,但让这个年代的女人却有些受宠若惊,幸福得不敢相信!
“就叫高泽吧!”高顺眼神一阵波动,想起了自己的前世,若有所思的答道,不知道这么多年过去,钟泽的名字,还会不会有人提起!
“那要是女的呢?”荀采又问!
高顺看了看荀采,也摸着她的肚子,笑道:“男的我来取,女的就由你来做主吧!”
“嗯”荀采没想到高顺让她娶个名字,顿时难住了,一时想不到该取什么好!
“不如就叫高媛吧,温柔大方!”正在这时,甄道从内室走了出来,端着一碗银耳羹,向二人笑道!
“好吧,便依姐姐的!”荀采荡漾着笑意,同意了甄道的建议!
甄道走过来,将银耳羹递给荀采,看了看她的小肚子,撅着嘴对高顺说道:“采儿妹妹都有喜了,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才能这样呢!”
“很快就有了!”荀采停住了勺子,一双眼睛泛着亮光,对甄道眨了眨,她有了身孕,高顺最近一直都和甄道同房!
“碎嘴!”甄道面色微红,轻轻捶打了一下荀采的臂膀:“有银耳羹还堵不住你的嘴!”
荀采呵呵笑着,给甄道喂了一口,又给高顺一口,自己再慢慢的品着,这种幸福时光三人都十分有默契的享受着,心中十分满足!
“真好喝!”高顺砸吧砸吧嘴,不由赞叹,这时候的银耳羹味道和后世有些不同,却也十分可口!
“唉,就是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才能享受到这种待遇啊!”甄道眼睛看着天空,一脸感慨的样子!
荀采忙道:“姐姐放心好了,等你有了身孕,我也会天天做好吃的给你!”
甄道看了一眼高顺,假装幽怨的叹了口气:“难咯!”
高顺一听,一下子站起身来,大声道:“看来我现在就得努力了!”说完话一把抱起甄道,就往内堂走去!
甄道一声尖叫,被高顺扛在肩上,拳打脚踢,却也无可奈何,只好求饶:“夫君,我知道错了,快放我下来,放我下来啊”
高顺却不管他挣扎,一直往里走,甄道大急,喊道:“现在是白天啊,还有人呢!”
高顺充耳不闻,目标坚定,走到屋内,甄道一声大叫:“采儿妹妹,快来救我啊!”
荀采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品尝着甄道为她做的银耳羹,微微摇了摇头,然后就听见“嘭”的一声,房门关上了!
第298章 龙归何处()
寒冬降临,朔风怒吼,各地暂时进入了短暂的休兵期,江东的孙策十分犀利,整个八十郡,仅有会稽还未曾拿下,王朗有三万精兵把守,但孤立无援,迟早还是会被孙策吞并,扫平江东指日可待!
曹操、袁术、刘备、刘表都相对安静,暗中发展着自己的实力,蓄意待发,只等最适合的时机,益州的刘璋还在和当地士族进行着明争暗斗,荆州的外来者和益州的土著互不相容,一个处理不好,便是刀兵相见!
各处表面上安定下来,唯有弘农,人心惶惶,献帝被牛辅挟持到此,再往东便是破败的洛阳,往北到河内,高顺又曾放与董卓的西凉军势不两立,更何况河内的兵马十分精壮,又有张辽亲自把守,牛辅也没胆量敢打河内的主意!
弘农历经战乱,已经不如往昔鼎盛,牛辅一路东逃,驻留此处,正是杨彪的主意,他是弘农世家,借着在此地的威望,勉强凑齐粮草,让皇帝和几位大臣勉强度日!
但李却总不死心,已经到了冬季,各处罢兵,他还在函谷关以西蠢蠢欲动,老想出兵到弘农,夺回献帝及重要大臣,这些人是他和牛辅得以活命的倚仗,一旦失去,便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再无立身之所!
半年来,大小数十战,二人各有胜负,函谷关狭长的关隘内,尸横遍野,惨不忍睹,都是西凉军自相残杀的结果,眼看两人不依不饶,不死不休,杨彪等男人也是束手无策,被牛辅派重兵把守,想要送出个消息都十分困难,整日里唉声叹气,愁眉不展!
本想着到了弘农,杨彪能在自己的地盘上与所作为,让皇室众人脱困,但没想到牛辅对他防范的更紧,除了募捐之事让他参与,其余时间,都有人严加看护,根本无法与外界沟通,更别说发密旨让哪个诸侯发兵勤王了!
“吾等今被困于此处,被严加看守,与在长安深宫又有何益?”董承一张黑脸,布满了胡须,看上去形容憔悴,为了献帝的事,他也是绞尽脑汁,心力交瘁了!
杨彪叹了口气,他也是须发花白,无力回天了:“牛辅看似粗豪,却知此地乃老朽根基所在,防范十分严谨,要想暗中行事,势如登天呐!”
种辑言道:“且不论牛辅如何防范,吾等还是先决定命谁勤王,胸有成竹,若事有可为,便可立即行事,否则错失良机也!”
“钟大夫所言也不无道理,如今诸侯各自为政,朝廷孤弱,心存汉室者,却不知还有几人!”吴硕坐立一旁,也是一脸忧心!
几位朝廷重臣在杨彪的家中讨论国事,却苦无良策,牛辅并未对几人过多限制,只是令人将杨彪的庄院四面守住,不准进出,至于他们讨论什么国家大事,牛辅才懒得管那么多,只要献帝还在自己的手中,这就足够了!
“并州高顺兵精将广,胸怀大志,声威日重,或可派人联络!”杨彪见过高顺一面,对他大为赞赏,当年第一个进入洛阳的便是他和孙坚,如今孙坚身死,只有高顺一人却逐渐壮大!
“高顺攻取冯飒,兵临长安,却再无动静,是不愿与西凉军交手,损耗兵力,而是静待其变,心机难测,未必会对陛下忠心不二!”种辑摇了摇头。
他还记得当时听闻高顺孤军深入,取了冯飒,其父种劭十分激动,以为勤王有望,却没想到冯飒的兵力被牛辅挡在渭水以北,而潼关之外的联军又突然消散,便再无下文,对高顺很是失望,要是高顺真的心存汉室,自会执意派兵,来取长安,逼迫董卓!
“冀州袁绍四世三公,有十万精兵,天下人莫不欣然而投,不如派人于他联络!”董承在宫中见过袁绍几次,见他精明干练,谈吐不俗,又敢当面抵触董卓,胆气过人,当时连他都为袁绍喝彩!
“袁绍外宽内忌,优柔寡断,又自视甚高,当年进入虎牢关,却令诸侯屯于洛阳以东,白白放走了董卓,才有今日之事,此人难成大事!”杨彪见董承推荐的人还不如高顺,更是连连摇头!
“如此一来,唯有兖州曹操一人,此人胸怀大志,甚有谋略,剿平兖州一带贼军,只可惜为报父仇,滥杀徐州百姓,太过狠毒,如此残忍之辈,恐难以驾驭!”吴硕依旧皱着眉头,他对曹操的暴行十分反感,一个无爱民之心的人,哪里还会忠君?
“诸位前辈在此密谋,就不怕隔墙有耳么?”正在几人讨论不定的时候,突然一个清朗的声音自屋后响起,董承等人立时脸上变了颜色!
“何人在此窥视?”吴硕站起身来,紧盯着后堂!
“修儿不得无礼!”杨彪却面不改色,拉着吴硕的衣襟让他坐下,对众人陪笑道:“此乃犬子,让各位受惊了!”
说着话,便见一个身长七尺的俊朗少年从后堂转了出来,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这人面目清秀,两道剑眉,一双眼睛透着精光,给人一种精明强干的感觉!
“学生杨修见过各位大人!”杨修上前,向诸位行礼:“适才乃是戏言,还请恕罪!”
“此乃国之大事,小子不去安心读书,为何来此偷听?”杨彪佯怒,其实他对这个精明的儿子十分疼爱,小小年纪便很有见识,于他年轻时别无二致!
“吾受家母嘱咐前来请父亲用餐,正好听到诸位大人议论龙归之所,小子正好有一一言,不知可否议?”杨修行礼之后,对几人说道!
“你且说来看看!”吴硕是几人中除了杨彪年纪最大的,他也知道杨修素有才名,虽然对他方才的无礼有些不喜,但看在杨彪的面子上,也不好训斥他,只等杨修说出什么幼稚之言,便可乘机教训一番!
“正如诸位前辈所言,高顺、袁绍、曹操之辈,皆非委托重任之人,眼下却有一人,虽不起眼,却心怀天下,对汉室忠心耿耿,只要得此人相助,定能龙归大海,再行光武之事亦无不可!”杨修轻笑道!
几人听罢,一阵皱眉,暗中数完附近所有有实力的诸侯,却再也想不出第二个人来,但又对杨修的这种欲言又止的语气十分不满,一个个绷着脸,就是不肯多问!
“有什么话就快快说出来吧!”杨彪对着个儿子又爱又气,当下便催促他!
“刘备!”杨修眉毛一挑,说出了两个字!
董承等人闻言,心中一动,刘备独据宛城,虽说看不出什么气候,但此人正是中山靖王之后,景帝玄孙,真正的皇室贵胄,而且此人黄埔嵩和朱当年时常提起,说他胸怀大志,非同常人,定有一番作为,刘备前年从幽州不远万里来到潼关之外,至少说明他还是有勤王的心思的!
“只可惜景帝玄孙乃此人自称,未知真假!”董承也十分意动,但一想到刘备的身份,都是他自己向别人述说,没有证据,万一弄巧成拙,那可真是万劫不复!
“只要他的确心存汉室,查查皇室族谱,想必也有他的一席之地!”杨彪眼光闪烁,突然说了这么一句话!
董承等人一愣,旋即明白过来,只要刘备真的一心想要匡扶汉室,对汉家有功,事成之日,以其功劳,封王拜将也不是妄言,更何况刘备既然敢如此自称,定然也有准备,双方正好各取所需!
“没想到令公子如此年纪,便见识非凡,将来定为栋梁之材!”吴硕想起刚才自己的心思,一阵汗颜!
“大夫休要夸赞于他,年轻人,还需要多多磨砺才是!”杨彪虽然嘴上谦虚,但眼中却带着满意的笑容,没有一个父亲不为自己后代有出息而骄傲的!
几人又是一番讨论,觉得无论刘备的身份还是他的名气,都似乎对汉室十分忠心,一心想要匡扶汉室,振兴刘家基业,而且宛城靠近荆州,万一有变,也可让刘表发兵勤王,好歹刘表也是汉室宗亲,总不至于见死不救吧?
“只可惜府外贼军把守,宛城虽近在咫尺,却难通消息,真是令人不甘呐!”议论一阵,吴硕却又是一阵长叹,说来说去,也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罢了,不能与刘备联络,说得再好,也毫无用处,而他们所讨论的机会,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到来!
“小子不才,愿当此任!”杨修又在一旁说了一句话,震惊了几位朝廷重臣!
“德祖愿去宛城?”董承等人吃惊之后,立即围住了杨修,连称呼都变得亲切了许多!
“国难当头,吾等当效犬马之力,为国事奔走,乃小子之幸也!”杨修垂首行礼,这次倒十分谦逊,但语气也很坚定,看来他早就想好了主意!
“太尉大人教子有方,吾等所不及也!”吴硕一阵感慨,急忙又道:“快拿笔墨来,吾等这就写信!”
“不可如此!”杨修摆手阻止了他,看吴硕一脸询问,言道:“若携书信,虽能事半功倍,但一旦被牛辅士兵发现,泄露机密,岂非毁于一旦?”
第299章 翻身机会()
“那该如何是好?”董承在一旁问道!
杨修指了指自己,笑道:“仅凭小子三寸之舌,足矣!”
“刘备也为一方诸侯,修儿可有把握?”杨彪也有些担心了,要是杨修孤身前往,没有任何证据,刘备怎会轻易相信他?
“父亲放心!”杨修向杨彪行礼:“纵使不能说动刘备,全身而退,定无大碍!”
杨彪想了想,刘备正在笼络人才,以宽仁闻名,杨修又是他的儿子,刘备就算不愿勤王,也不至于为难他,以至于败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