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又在黄河边设伏,待黄巾半渡之时突然出击,黄巾军死者数万,血流成河,公孙瓒俘虏黄巾人口两万余人,车甲财物不计其数,消息传到长安,拜公孙瓒为奋武将军,封蓟侯,公孙瓒声威大噪,威震河北!
见公孙瓒如此勇猛,两万人就击退十万黄巾,袁绍也感觉到了威胁,正打算再安抚一下公孙瓒,缓和冀州的威胁,却没想到袁术前往豫州之时,派公孙越攻打阳城,被周昂射杀,公孙越是公孙瓒族弟,闻言大怒,以周昂乃袁绍部将为由,要为其弟报仇,再次率领精兵五万来至磐河!
由于公孙瓒刚打胜仗,声威强大,周围郡县望风而降,袁绍眼看形势紧急,为缓和局势,拔擢公孙瓒从弟公孙范为勃海太守,不想公孙范一到勃海,却立即倒戈,联合公孙瓒一同讨伐袁绍!
袁绍虽然忌惮公孙瓒,只是不想和他开战,并不是怕了公孙瓒,何况袁绍也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见公孙瓒如此咄咄逼人,再也忍耐不住,严冬之际亲率大军迎战公孙瓒,两军在界桥南二十里处交锋。
“公孙瓒虽勇猛,声势正威,却无良将相随,冀州兵多将广,恐非袁绍敌手!”郭嘉拿着密信来见高顺,虽然公孙瓒新败黄巾,声势浩大,但郭嘉却并不看好他!
高顺点点头,这一战虽然震动了整个河北,但结果他是知道的,公孙瓒的人马虽然常年在塞外镇守边关,骁勇善战,但河北兵强马壮,人常说燕赵之地多出慷慨悲歌之士,袁绍帐下又人才济济,公孙瓒这一次没有了刘备三兄弟和赵云的帮助,恐怕会惨败!
“此二人一战,恐怕河北再无公孙瓒立足之地,退守蓟州,又与刺史刘虞不和,再难有安宁之日!”高顺一阵感慨,公孙瓒还是太沉不住气了!
公孙瓒说为兄弟报仇什么的,那都是虚言,不过是刚打败黄巾军,又得了许多人马装备,便以为可以和袁绍一较高下,乘机占领冀州,虽然新胜,但不知巩固实力,贸然出兵,骄兵必败,公孙瓒还是太小看冀州的那些人物了!
“最近黑山军有何动向?”高顺问道!
自从上次南边的黑山军围攻上党之后,高顺便让郭嘉加强了对黑山军的监视,虽然这些人战斗力不是很强,但号称百万的人马,始终是一块心病,黑山军一年都在河北境内和袁绍作战,连番失利,高顺怕黑山军被袁绍打怕了,回头又来并州捣乱!
郭嘉言道:“上党之围之后,各郡县人马都提高警惕,然黑山军声势太大,纵使不来并州,沿途郡县民心不安,若不铲除此祸,终为大患!”
高顺看着郭嘉,问道:“奉孝的意思是,我们该剿灭黑山军?”
当初与荀等人商议,对付黑山军的政策便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只要黑山军不来并州,高顺就假装没看到,不想惹上这个大麻烦,但郭嘉突然改变主意,却让高顺多少有些意外!
郭嘉道:“若在以往,黑山军或为并州屏障,然其围攻上党,虽然未果,却说明已有觊觎之心,如今河北即将生变,大哥若心怀天下,并州之地,难以为续,若得河北,则天下可定矣!”
高顺看了郭嘉一眼,沉吟不语,他和郭嘉的交情,胜似兄弟,有的话他和郭嘉能说,却不能和荀等人商议,正是因为郭嘉是全心帮助他,对朝廷的意识十分淡薄,虽然高顺不知道荀到了并州,是否还有辅佐汉室的想法,但根据历史上来看,这种大家族出来的世家子弟,从根子里就是忠君思想,万事以皇帝为第一要素,根深蒂固,难以撼动!
郭嘉知道高顺的志向,也想助他纵横中原,但并州的确不足以支撑高顺连续作战,虽然这几年的开发有所转机,但苦寒之地的名号并不是白叫的,照此发展,还需三五年,估计才能勉强赶得上冀州的实力!
并州的位置也很尴尬,除了能往东进攻河北之外,其他地方都对他征战中原毫无价值,往北是塞外草原,往西是匈奴和羌族的领地,往南便是司隶,早就被董卓一把火烧得什么都不剩下,没有富裕的资金,高顺可没那么多心思重建洛阳!
眼下只有一个缺口,往东的冀州和幽州,幽州的刘虞是汉室宗亲,又深得民心,百姓拥护,师出无名,便只剩下袁绍了,若原先的战略是积攒资本,招贤纳士,那现在局势变动,就需要扩充实力了,没有地盘,一切都是空谈,这个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刘备其人!
无论是荀还是郭嘉,都对袁绍的评价不高,所以河北怎么看都是囊中之物,要想吃下河北之地,就必须扫清眼前的障碍黑山军,这么多贼军在并州边界上蠢蠢欲动,始终也是高顺的一块心病!
这里是高顺的书房,除了高莫以外再无外人,高顺突然看了看高莫,吩咐道:“把外门关闭,有人来访,就说我不在!”
高莫跟随高顺日久,自然知道有要事要和郭嘉商议,一躬身便走出去了!
高顺看着郭嘉,略一沉吟,言道:“奉孝,你我二人乃异姓兄弟,也算是知己之友,今有一事要和奉孝商议,还望以实言相告!”
郭嘉神情也变得严肃:“大哥尽管说出来便是,出了这间房,此事不会有第二人知晓!”
高顺明白郭嘉的意思,就算二人商讨不出结果来,郭嘉也不会告诉第三人,便道:“若是献帝逃出长安,你说我该不该去接到并州来?”
“嗯?”郭嘉明显有些意外,他有些惊异,高顺为何突然觉得献帝会从长安逃出来?对这个毫无准备的问题,郭嘉也皱起了眉头!
是否迎接献帝,一直让高顺左右徘徊,按照后代之人的分析,奉迎献帝便掌握了主动权,朝廷在自己手中把控,曹操在发展初期,汉献帝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却也有反作用,曹操必须分出一部分心思来防备献帝身边那些想陷害自己的人!
同样的,还得顶着舆论的压力,你有了皇帝在手,没有掌控皇帝却又不想听话的人自然就会造谣,所以曹操成了汉贼,不管谁奉天子以令诸侯,这个黑锅是肯定躲不掉的,就算他高顺迎接献帝,无论他是否有异心,恐怕日后还得顶着汉贼的大帽子!
献帝的招牌自然是好,毕竟现在还是汉室天下,大多数人要是有选择,还是忠于汉室,否则曹操后来也就不会征辟到那么多人才,甚至连孙权手下的华歆等人都接着朝廷的名义招揽到自己帐下,但坏处也显而易见,来的人是帮助自己的还是帮助皇帝的?朝堂上的斗争,宫廷内的算计,政治方面的问题,非高顺所长,他也承认自己不如曹操。
两相对比,他对人才的需求不像曹操那么迫切,如今自己的部下,文人武将个个都是精英,甚至可以说就算只有一半,高顺也有征战天下的自信,所以献帝这块招牌对他来说显得有些不是十分需要,就像当年四世三公的袁绍一样,他有自己的招牌,不需要汉献帝再为他吸纳人才,所以袁绍犹豫了,如今,高顺自己也犹豫了!
从他当上并州牧纠结到现在,从历史轨迹来看,献帝逃出洛阳的第一站就是弘农,紧接着便是河东、河内,中间又折腾了一年多,这些地方都和他并州紧密相连,要是不做出迎接的姿态,恐怕被天下人唾骂,若是迎接,后续的问题一大堆,高顺一直未有万全之策,渐渐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第234章 联手执政()
郭嘉很认真地思考了一阵,方才言道:“若迎献帝,可挟天子以令诸侯,吸纳贤才来投,凡事则能使出有名,然朝廷置于并州,又有朝中老臣、天下有识之士观望,处置不当,则有可能身败名裂,各有利弊!”
高顺点头道:“此事我已思虑良久,犹豫不能定,不知奉孝可有抉择?”
这可是关乎并州和高顺今后如何发展的转折点,郭嘉也不敢掉以轻心,忽然言道:“大哥不是在洛阳寻到传国玉玺么?”
“是啊!”高顺道:“传国玉玺虽在我手,却不能拿出来,有献帝在,拿出来也难以慑服众人!”
自从在洛阳找到玉玺之后,高顺便吩咐当时知情的几人不要对外泄露,他没有称帝之心,自然也就没有用处,但白白交回朝廷,又心有不甘,所以一直留在身边!
郭嘉似乎想到了什么,神色一阵轻松,笑道:“既有玉玺在手,何不让献帝送与其他诸侯,来个携手掌朝!”
高顺没搞明白,问道:“什么是联手掌朝?”
郭嘉言道:“挟有献帝者,自然为朝廷重心,可发布圣旨、拔擢百官,然持有玉玺者,则掌握通过权,两家掌权,互通有无!”
高顺眼睛一亮,一道圣旨发出去,没有玉玺大印,似乎也有些不伦不类,在讲究礼仪的朝廷,自然需要盖上玉玺大印,但他随即又道:“若献帝在彼,若差人来讨回玉玺,如何推辞?”
说到底,目前为止,玉玺还是人家刘家的东西,失主找上门来,高顺也不能不给,何况这么重要的东西,要是高顺据为己有,会被有心人说成他有篡逆之心,弄不好就会被扣上一个反贼的名字,袁术称帝,成为众矢之的,背叛亲离,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郭嘉道:“若有人奉迎献帝,一旦成功,便掌握号令诸侯之大权,其必然不肯再次放走他,若大哥执意说并州有龙气,让献帝来并州,方能交出玉玺,对方无奈,大哥便可乘机提出携手执政之策,一旦遇事,双方可便宜行事!”
高顺一想这个办法倒是可行,虽然有些牵强,但双方都明白谁也不肯交出自己的底牌,都不过是做给别人看看罢了,对于献帝的处置有了方案,他觉得轻松了好多,说实话迎接献帝他还是有些心动,但一想到朝廷天天就摆在家门口,万一自己的手段不如曹操犀利,最后就会落得个董卓的下场!
“若献帝东逃出潼关,恐怕会往河东而来,可有办法令其改走他处?”虽然结果都想好了,但献帝可是随着一群人跑到了河东,辗转又到了很内,这都是他高顺的管辖范围,若到了自己的地盘,不去迎接实在不合适!
“此事简单!”郭嘉笑道:“献帝能够逃出长安,定然是西凉军内部大乱之际,西凉军势力错综复杂,就算董卓身亡,恐怕亦有人不想就此放开掌控朝廷之手,故东逃之兵当以董卓旧部为主,大哥可令人暗中在长安散布谣言,言称西凉军犯上作乱,罪不可恕,一旦擒获,定斩不赦!”
高顺击掌赞道:“奉孝此计可谓釜底抽薪耳,西凉军若闻听我不容于他们,定然不敢来河东,将献帝送往他处,眼下还是要想个办法将函谷关的子义他们调回来!”
郭嘉道:“即将开始剿除黑山军,正是用人之际,待年后开展,大哥便可让三哥他们兵进河内,内外夹击,一举两得!”
高顺满意的点点头:“我有奉孝,诸事都容易了许多!”
剿灭黑山军也是官兵义不容辞之事,既然诸侯联军再次解散,高顺一人守在函谷关,调回兵力剿贼,就算有人想要做些文章,也难以形成风波,董卓是贼,黑山军号称百万,也让周围的百姓日夜不宁,要想远征,必先除掉身边的敌人,高顺这么做,也无可厚非!
郭嘉笑笑,也没有多说谦虚之言,他和高顺早已不用太过客套了,今天的对话,对高顺和并州来说都十分重要,既然已经决定了,郭嘉便着手行动,这件事不能让太多的人知道,否则引起人心浮动!
“影龙卫已经基本训练出了雏形,大哥是否要去看看?”想起情报方面的工作,郭嘉想起来王越训练的那几十名年轻人,如今都有了些基础,除了武艺之外,当然还有其他的教导工作,由和洽亲手教导,不堪大用之人已经被淘汰了一批,充入军中!
“不必了,都交于你们负责,影龙卫将来的职责还是以刺探外部情报为主,不可因此而搞得军中人心惶惶!”高顺摆摆手,又提醒郭嘉,影龙卫的职责不是监视自己的部下,他可不想高出个什么锦衣卫那样的组织出来,使得人人自危!
郭嘉答道:“此时大哥放心,自从上次卫觊提出加强律法之策之后,文长和荀又带人重新编纂,大有改善,郡县官员有亦有详尽考察之法,无需暗中查访!”
依法治国是高顺提出来的,虽然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依法治国,首先就要做到人人平等,这在这个时代却是很难的,但也能剪除诸多弊端,何况还有句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古语在,一个国家不敢说,至少在并州还是能行得通!
高顺又想起前一阵的信鸽,言道:“信鸽对于我军作用甚大,你可从黎氏家族中挑选一些人才暗中培养,将来分配至各地,也好传递信息!”
信鸽传递消息靠的是鸽子的归巢本领,所以凡事要通信的地方就必须要有会驯养信鸽的人才行,建立通信基站的事情高顺交给了李孚,现在云中和晋阳建立试用,等逐步完善之后,便可和河东之地相连,甚至更远的冯飒!
信鸽通讯有个弊端,便是有可能会被敌人截住信息,这一点荀已经提醒过他了,所以传递信息的路线还是都要定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否则消息泄露,弄巧成拙了!
郭嘉点头道?“此事我正好找大哥商量,既然如此,我派人到黎氏筛选一些人出来,与影龙卫一同训练!”
大事解决,高顺心头的一块阴影消除,心情爽快,拍拍郭嘉的肩膀,笑道:“今日解决一大难题,走,我请你喝酒!”
郭嘉做了一个吃惊的表情:“大哥平素不是不喝酒吗?”
高顺笑笑:“月氏国新送来几桶紫葡萄酒,十分美味,我带你去品尝品尝!”
“有这等好东西,居然不让我们几个知道!”郭嘉忽然一声惊叫,没想到高顺开始藏宝了!
高顺却不解释,只是带着郭嘉出了房门,这种葡萄酒是专门为女人酿造的,有养颜美容之功,高顺是留给荀采和甄道的,见到了郭嘉,也想让他带些送给蔡琰,讨讨美人欢心,不爱美的女子高顺还从未听说过!
第235章 各除异己()
初平三年正月,一场大雪刚刚消融,界桥之战再次进入白热化,袁绍和公孙瓒第一次交锋不分胜负,被大雪阻止,堪堪等到天晴,公孙瓒再次陈兵磐河之上,在界桥以北与袁绍对峙!
青州的黄巾军被公孙瓒一战击溃,再也不敢觊觎河北之地,将目标锁定了兵力相对薄弱的兖州,兖州刺史不顾鲍信等人劝阻,独自带领兵马,誓要剿灭贼军!
刘表因孙坚占领了南郡,一直耿耿于怀,乘着孙坚带兵前往柴桑之际偷袭南郡,却被留守的孙策率兵击败,在公安损兵折将。
刘表得了荆州,人心刚刚稳定,意气风发,本想做出一些政绩,却在孙坚面前屡次碰壁,大怒之下,命蔡瑁带领五万人马前往江陵,誓要夺回南郡,柴桑的孙坚闻信,命黄盖镇守柴桑,率兵回援,而他的队伍中却多了一个人,就是江淮名士鲁肃!
自董卓退入长安之后,群雄四起,天下更加大乱,而鲁肃不仅不治家事,却大量施舍钱财,卖出土地,周济穷困,结交贤者,在乡间深受爱戴,听说孙坚正在招纳贤才,便带了几位好友来投,孙坚听说鲁肃之事,两人可谓意气相投,当即任命鲁肃为别驾。
丢弃函谷关南下的刘备顺利占领了宛城,袁术闻信,一阵怒骂,却也没有再派遣兵马来夺,得了豫州,比宛城富庶多了,他现在的注意力正盯着被黄巾军进犯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