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种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随身种田-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地里的番茄长得越好,对于其他村民的触动更大。特别是不少村民了解到小番茄产量大、价格高,市场供不应求的信息之后,就越加羡慕了。

目送刘家父子推车离开之后,那些个村民心里也开始下了决心,回头开春的时候自家也种点小番茄或者其他高价值的经济作物,再不能这么昏昏噩噩地过了。

刘睿不知道的是,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成功行动已经是逐渐地在村民心中树立了属于自己的形象。以往他都是以刘家的大小子这个身份出现在村民的言语之中,现在刘睿这个名头已经有了一定的分量。

对于刘睿来说,这就是成长的标志之一。

天上残阳如血,村落中炊烟袅袅,老牛的哞叫声不绝于耳,道旁的稻田中,抽穗的稻谷散发出阵阵稻香,让刘睿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感受肩上的重量,脚踏坚实的大地,刘睿感觉生活就是在平淡中享受美好。

【119章】稳步前进

接下来的日子,刘睿除了每天出门送酒以外,大部分的时间都猫在家里,和刘家宏一起把砍伐回来的竹子剖开,削成条状,准备给番茄苗搭架子。

要说这个给番茄搭架子,在梁村可是一件新鲜事,刘家宏以前也没有见过。若不是在那些栽培技术资料上写得明明白白,旁边还有图例说明,刘家宏还真的不知道。

一般农家菜园子种的西红柿大多都是本地的古老品种,个体小。产量低,生长缓慢,根本就不会出现那种果实压枝头的盛况。但是生长时间很短的‘圣女果’就不同了,它们的枝条根本就承受不起累累果实的重量,若不是事前搭架子吊绳子,肯定会全部被压断伏倒,颗粒无收。

按栽培资料上的说明,刘睿把竹子削成不同的规格,到时候按部就班在苗床上搭好就可以了。不过,刘睿在这儿留了一个小小的心眼,特意把所有竹子的规格放大了一些。因为刘睿知道,用空间泉水浇灌的小番茄,产量肯定要比一般的小番茄高得多。

这段时间以来的试验,让刘睿估计空间泉水至少可以让农作物增长50%的产量,因此每一件事情都要事先考虑这些因素。

刘睿负责出规格兼打下手,老竹匠刘家宏则是负责加工竹片,父子俩效率颇高,只是两天的时间就把砍回来的竹子收拾得差不多。

初升的太阳把金色的阳光倾洒在刘家院子里,耀眼的光斑随风舞动,让人的心情也跟着好起来。几只母鸡带着鸡崽在刘家宏削出来的竹子碎末中刨食,时不时能从里面挑出一两只竹虫,引得鸡崽们争相抢夺。

树上的几只喜鹊想飞下来抢食又不太敢,因为树下就蹲着一只黄喉貂,虽然没有见过,但是这些喜鹊还是本能地感到有点恐惧。至于小黑和小花,依旧是在光滑的水磨砖上追逐打闹,一点都不像冤家对头。

至于小黑原来的那几个跟班,最近似乎迷上了挖洞,整天在后院的山上忙活着,很少到前院来露面。或许是黄喉貂的到来让它们感到的危机,只能是躲得远远的。

刘家宏用蔑刀把竹子破开,按照规格斩断,刘睿则是拿着一把蔑刀把那些边边角角削平,放在一旁。当然了,这些竹子还不能直接拿去搭架子,还得放到水里浸泡一段时间,才能更经久耐用。

看着在桂花树下配合默契的父子俩,张桂芝心里隐隐有些渴望,要是儿子能一直在家,不去上学就好了。不过,这样的想法可不能让当家的知道,要不然他又该说自己目光短浅,小农意识了。

张桂芝是一个很容易知足的女人,现在家里和年初顶梁柱倒下的情况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她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当家的腿痊愈了,一点后遗症没有;家里酒坊生意越来越好,米酒都已经卖到了县城;菜园子每天都有好几百块的收入,变成了不折不扣的聚宝盆;……,想想这些,张桂芝有时候做梦都会笑醒。

笑了笑,张桂芝提着水壶,往他们父子俩的茶杯里添水。儿子比较喜欢喝菊花茶、桂花茶等等花茶,当家的喜欢喝那些苦苦的山茶,张桂芝早已经把这些习惯变成了自己的本能。作为一个家庭主妇,把丈夫和儿女们照顾好,都已经成为了张桂芝为之努力的唯一。

“娃他娘,今天林业局的人来家里给沼气池刷涂料,弄点好菜招待人家。”接过茶杯喝了一口,开口吩咐道。

“这还用你说?”给儿子添好茶水,张桂芝说道:“昨晚我已经抓好一只鸡和一只鸭子了,一会让睿儿帮忙动手。”

“嗯!”刘家宏点点头,又拿起篾刀干起活来了。

早上九点多,常平带着两个工人来到了刘家,准备给沼气池粉刷防水涂料。按说刘家和养猪场也不过三个沼气池,常平一般不会理会这样的小工程。不过在打听到王华泰和刘家的关系不错,常平自然是不敢怠慢,亲自出马了。

让两个工人下沼气池干活,常平坐在院子里一边喝茶,一边陪刘家宏聊天,刘睿则是进入厨房帮母亲做饭。

“刘大哥,你们削这些竹子是干嘛的?”拿起一根竹条,常平有点疑惑。

刚才一进刘家院子,常平就看见堆放的竹条,开始他还以为是用来架瓦片的,但是一看有些短。

“我家大小子种了点小番茄,这不,准备拿这些搭架子呢。”说道这个,刘家宏有点小得意。

不知不觉,刘家宏已经逐渐地接受儿子在家创业的事实,对于他做出的任何成绩,都感到满意。难得有外人打听这些事情,哪怕是不善言谈的刘家宏,也是忍不住内心的激荡。

“小番茄,那可是稀奇的玩意,在城里很值钱的”常平也是一个闻弦歌知雅意的人儿,很快顺着刘家宏的话接了过去。

“小打小闹罢了,还没有开花,也不知道将来成不成?”刘家宏脸上带着矜持的笑意,摆摆手说道。

“那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常平倒是很会说话,继续道:“这几天来村里,乡亲们都说你家刘睿不得了,有出息”

事实也是如此,来到梁村干活几天,在村民们私下的议论之中,刘睿的形象被放大了,常平已经有点如雷贯耳的感觉。

“再看看了,现在还不好说”有人称赞儿子,刘家宏自然是异常开心,不过他还是不敢太得意。

刘家宏和常平两个人年纪相近,又都是在农村生活,自然是有着很多共同话题,三言两语之下,两人就越聊越投入了。

两个多小时转眼即逝,当两个工人把沼气池粉刷一遍之后,厨房里也飘出了浓郁的香气,开饭的时间到了。

上次在山里们受困,闲着无事的刘睿在巨石附近的松林里乱转,偷偷采了不少的松茸,还移栽了不少进入空间。今天有客人上门,一道经典的松茸炖肉自然是少不了的。散养鸡的醇香和松茸的清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空气中萦绕,久久不散。

除了这道主菜,其他的菜肴虽说都是农家家常菜,但是原料上乘、分量十足,也是让摆放的石桌显得异常吸引眼球。

吃了美味佳肴,再喝点自酿的醇香米酒,这就是对劳动者最佳的赞赏,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吃过午饭之后,常平也没有再停留,而是带着工人到养猪场去,那里还有两个沼气池等着他们粉刷呢。过两天他们还要继续回到刘家,再一次给沼气池刷一层涂料,这才算是完工,等涂料干了之后就能往里面加料发酵了。

送走常平一行,刘睿和父亲抓紧时间把竹片削好,下午还得把这些竹片都拿到小镜湖沉水呢。

加工好竹片并不能直接使用,因为里面总会有很多虫子寄生,过不了几天,竹子就会被虫子啃噬,腐烂崩溃。因此就需要把竹子浸泡在水里一段时间,隔绝空气把虫子都杀死,这样才能经久耐用。

原本这种活计都是放在家里的山塘进行了,不过现在山塘已经是漏得个底朝天,只能是拿到小镜湖处理了。

下午等到太阳不是那么猛烈,刘睿这才把推车套好,往上面堆捆绑好的竹条,和刘家宏一起往小镜湖边走去。没有到码头那,因为那边岸边的浅水处都是鹅卵石,根本就不适合沉木头。刘睿拉着车子,来到了人迹罕至的芦苇荡边上,这里的岸边满是淤泥,最适合沉木头了。

把一捆捆的竹条扔进水里,紧接着刘睿也跟着跳进了水里,开始把半浮在水里的竹条都踩进了厚厚的淤泥层之中。只有这样,竹条才能更好地隔绝空气,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把虫子杀死干净。

仔细检查了一番,觉得没有什么纰漏之后,刘睿这才上岸,把捆着竹条的绳子逐一栓在刘家宏刚刚打下的一根木桩上。有了这些绳子,回头过来取竹条的时候,只要把绳子拉上来就可以了,保证是无一漏网。

“咦,那边是谁家也沉木呀?”洗完手之后,刘睿这才注意到附近也有几根新木桩,上面密密麻麻地绑了很多绳子。

“谁家的?”看了看那些木桩,刘家宏笑了,说道:“那些都是养猪场要用的,前几天你老爸和舅舅们干了好几天呢。”

一听父亲这么一说,刘睿这才想起来养猪场并不打算用水泥预制板的屋顶,而是采用传统的竹条瓦片模式。相比于水泥预制板或者钢筋水泥浇筑的平面屋顶,使用瓦片不仅仅能够节省资金,而且更有利于猪仔的生长。

青云地区气候炎热,每年日照的时间都很长,一旦采用平面屋顶,容易造成猪舍内温度过高,不利于猪仔的生长发育。采用瓦片屋顶,不仅仅能够顺利排水,而且还能自动调节空气温度,夏天能够保持比较舒适的温度。

看来自己不在家的这几天,父亲和几个舅舅也都是不轻松,一看这么多的绳子栓在岸上,就知道工作量不低。当初虽然是和冯建商量好了包工包料,不过这些竹条还是要自己准备才行。

最后又检查了一番,刘睿才和父亲一起返家,其实生活就是如此平淡,总是在一步步地往前推进。

精彩刺激的世界,似乎只有小说和电影才会出现。

【120章】秋天临近

日子一天天过去,天气逐渐转凉,梁村周围的景致也发生了不小的改变。

刘家院子里的两株桂花树在经过将近三个月的花期之后,终于逐渐凋零,返璞归真。不过除此之外,院子里里外外的花草果树也就没有太多的变化,依旧翠绿无比,毕竟有泉水的滋润。

站在院坝上往下看,原本犹如绿色地毯的稻田逐渐染上了金黄的色彩,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比例是越来越大。当整片原野都变成金黄色之后,就预示着秋收的季节到来。

一群麻雀叽叽喳喳地欢叫着,从山上呼啦啦地扑下田野,饱餐一顿之后有呼啦啦地飞回了巢穴。农民们最是讨厌这些老家贼,它们连吃带糟蹋的,最是能祸害庄稼。

村民们在田间地头上竖起了稻草人,还有模有样地穿上了衣服,戴上草帽,弄得跟真人似的。不过,这样的稻草人顶多就是能吓一吓晚上走夜路的村民,要想把麻雀吓跑还真的不容易。这年头的麻雀早已经学精,稻草人它们根本就不憷,又开始学会了和人打游击,最是让人头疼。

早些年还是公社的时候,大队上还有专门驱赶麻雀的工种,每到秋收的季节,就拎着铜锣,满世界地敲呀敲,把麻雀吓跑。

后来,麻雀和苍蝇、蚊子和老鼠一起被列入四害的行列,遭到了有组织有纪律的围杀,数量急剧下降。哪怕在梁村这样靠山靠水的地方,前几年来刘睿也是很少见到麻雀的身影,倒是其他的鸟类没少见。

这几年,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麻雀再也不是四害之一,也没有人去围杀,它们的数量也是逐渐增加。再加上在分田到户,各干各的,对于麻雀这种公害,大家已经是听之任之了。

“哥哥,板栗煮好了”就在刘睿站在院坝上发呆的时候,院子里传来了小丫头清脆的声音。

“丫头,给哥哥剥两个尝尝”刘睿走进院子,发现小丫头正端着冒着热气的小竹篮,里面装满了刚出锅的板栗。

今天星期六,小丫头和刘智自然是要回家,刘睿昨天去帮人家收板栗,得了一小袋板栗,正好煮了给他们解解馋。

梁村不少村民在附近山上有分发到户的山地,村民们除了种植一些山地作物以外,更多的是种植板栗、八角和油茶树等等经济作物。

昨天,刘睿就是去帮王少军他们家收板栗,回来的时候王少军扔了一小袋板栗给他带回家。

王少军家里的板栗林是二十多年前他爷爷种的,当初他只是想不然家里的山地撂荒而已,没有想到现在这些板栗树竟然变成了他们家的摇钱树。这些年板栗的价格持续走高,王家一年光是在板栗上就有好几万的收入,引得很多村民羡慕。

不过收板栗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计,毕竟它的栗果被一层厚厚带有尖刺总苞包裹着,要掰开可不是那么容易。再则,板栗树属于高大乔木,得先用竹竿把果实打落下来之后,再弯腰挨个地捡拾,看似轻松,实际上很累人的。

昨天刘睿早上站在院坝看风景的时候,正好看见王少章两兄弟要进山收板栗,也就体会了一场辛苦的收获劳动。三个人忙活了一天,手掌都被尖刺给刺破了好几次,也才弄回了三百斤的板栗。按照王少军说的,他们家的板栗估计光是收获,就得花上一个多月才行。

刘睿在心里盘算了一下,发觉还是自家的龙眼等果树方便,虽说日常的管理比较麻烦,但是出售的时候,半天就搞定了,不用那么伤脑筋。

“嗯,这个好吃”小家伙不顾板栗还有点烫人,一把扔进嘴里,一边跳脚一边赞叹。

“慢点吃,别烫着噎着了”看着小丫头的表现,刘睿微笑道。

“哥,咱们家什么时候收稻谷呀?”一边吃着板栗,小丫头倒是询问起家里农事的安排来了。

“这个你就别管了,家里会安排。”刘睿拍拍她的小脑瓜,说道:“现在已经初三了,在学校认真点,别东想西想的。”

“别总是摸人家的脑袋,人家都已经入团了,又不是三岁小孩”晃着脑袋逃离刘睿的大手,小丫头很是不满刘睿还把她当成小孩子。

“知道咱们家彤彤长大了”刘睿笑着收回了手。

听小丫头这么一说,刘睿才发现自己似乎好几天没有去田里看看稻谷的情况,也不知道现在有几分熟了?

今年下半年晚稻种下去之后,刘睿就得到了神秘空间,一下子那几亩稻田的重要性就一落千丈,已经被刘睿彻底地抛在了脑后。

龙眼、果场、小番茄、菜园子和酒坊,每一项工作都占据了刘睿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让他根本就无暇分身。再加上出产稻米的稻田又不是经济效益最好的项目,被刘睿选择性地遗忘也就在所难免了。

在刘睿的计划中,这些稻谷在收获这一季之后,他就会把所有的稻田租赁给人家,每年收点地租作为口粮就好了。节约出来的时间更多的利用在经济效益更好的项目上,例如酿酒、养猪等等。

稻田的事情刘睿很快就抛在脑后,专心致志地对付起眼前的板栗。

王少军家里的板栗并不是那种市面上常见的插扦的杂交品种,而是青山本地的土板栗。这些板栗虽然单果小,品相也不耐看,但是味道确实不错,越吃越想吃。

煮熟之后,板栗散发出一股诱人的清香,仿佛是大山的精华都浓缩在其中。拨开黄褐色的硬壳,出去软软的包膜,就能看见金黄色的果肉,就好像一个精致的小蛋糕一样。

一口塞进嘴巴,一咬,软糯香甜,入口即化,那种感觉还真的是无以伦比。

大家聚在桂花树下吃板栗,黄喉貂为首的几只宠物也跟在桌子底下呜呜叫,想要分一羹。

刘睿看到它们几个着急得抓耳挠腮的样子,剥了两个扔给它们,不过它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