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海明-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另外,锦衣卫拥有特权,无形中令他们可胡作非为、贪赃枉法而又得到了皇帝的“屏障“保护,造成了社会的混乱不堪。所以说,明之亡于厂卫,是间接引起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锦衣卫,全称锦衣卫亲军指挥使司,是明代极为重要的军事单位。早在明朝建立之前,身为吴王的朱元璋设立了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的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撤除了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取而代之设置了锦衣卫。它既担负了亲军都尉府的侍卫之职,又继承了仪鸾司掌管卤簿仪仗的任务。可见锦衣卫在设立之初所扮演的角色是皇帝的仪仗队和贴身卫队。

    锦衣卫建立之时,卫所制度已经确立。明朝的军队组织分为卫、所两级,较小的据点设所,形势险要而又关联几个据点的地域设卫,所统辖于卫。全国的军队都编在卫所之内。地方卫所军由当地最高军事机构都指挥使司管辖,都指挥使司又分隶于京师的五军都督府;此外,还有一部分卫所由皇帝直接统率,叫作亲军,又称上直卫,是专门负责拱卫宫廷和皇城的禁军。锦衣卫就是亲军中的一卫,与其他亲军相比,它与皇帝的关系最密切,权势也最重。

    由于地位高贵,锦衣卫衙门不像其他亲军衙门那样散落在京城的坊巷中,而是靠近皇城的正门承天门,在千步廊西侧,毗邻五军都督府,与东侧的六部隔街相望,位于明代核心权力机构的驻地。

    一般的卫只统辖5个所,定额5600人,而锦衣卫却辖有17个所,在籍人数一度超过6万。一般卫所统领的士兵统称为“军卒“,而锦衣卫统领的士兵则有“校尉“、“力士“和“大汉将军“等诸多名号。一般卫的首领指挥使为正三品官,职务世袭,而锦衣卫指挥使由于是皇帝的心腹,往往指派勋臣贵戚或都督一级的大将兼任,官职最高者达到正一品。

    除17个所之外,锦衣卫还辖有一个经历司和南北两个镇抚司。经历司掌管收发公文。南镇抚司掌管本卫的刑法事务,兼理军匠;北镇抚司专掌诏狱,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任何有可能威胁皇权的官吏军民都在他们的侦缉和惩治范围之内,这就使得锦衣卫的权势极大,地位愈发特殊。

第九十二章 猜到了() 
一般的卫只统辖5个所,定额5600人,而锦衣卫却辖有17个所,在籍人数一度超过6万。一般卫所统领的士兵统称为“军卒“,而锦衣卫统领的士兵则有“校尉“、“力士“和“大汉将军“等诸多名号。一般卫的首领指挥使为正三品官,职务世袭,而锦衣卫指挥使由于是皇帝的心腹,往往指派勋臣贵戚或都督一级的大将兼任,官职最高者达到正一品。

    除17个所之外,锦衣卫还辖有一个经历司和南北两个镇抚司。经历司掌管收发公文。南镇抚司掌管本卫的刑法事务,兼理军匠;北镇抚司专掌诏狱,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任何有可能威胁皇权的官吏军民都在他们的侦缉和惩治范围之内,这就使得锦衣卫的权势极大,地位愈发特殊。

    提起锦衣卫,真是恶名在外,人们谈之为之色变,畏如猛虎。

    这是因为锦衣卫自创立之始到现在,手上是沾满鲜血,锦衣卫一直都是大明皇帝手中最得力、勇猛的狼犬,他们见谁咬谁,凶狠残暴,不用说大明的民间,只说的那些大明朝堂上的官员,抄家灭族皆是由锦衣卫解决。

    抄家灭族,刨坟掘墓,挫骨扬灰,这样的损事锦衣卫不知做了多少,仅洪武年间,因为朱元璋一声令下,被抄家灭族的大臣及其家人,何止数十万人。

    而锦衣卫中更让人们害怕的则就是北镇抚司。

    北镇抚司,官署名。明朝锦衣卫所属机构。负责侦缉刑事的锦衣卫机构是南北两个镇抚司,其中北镇抚司是洪武十五年添设。北镇抚司“专理诏狱“(皇帝钦定的案件),且拥有诏狱,可以自行逮捕、侦讯、行刑、处决,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死于酷刑之下者不计其数。

    南、北镇抚司下设五个卫所,统领官称千户、百户、总旗、小旗。一般军士称为校尉、力士,被称为“缇骑“。瞿式耜曾道:“往者魏(忠贤)、崔(呈秀)之世,凡属凶网,即烦缇骑,一属缇骑,即下镇抚,魂飞汤火,惨毒难言,苟得一送法司,便不啻天堂之乐矣。“

    其中“南镇抚司”负责本卫的法纪、军纪。“北镇抚司”传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拥有自己的监狱(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司法机构。

    北镇抚司管着刑罚,诏狱之中,刑讯高手不知何数,高手云集,各种酷刑,简直就让人听都没听过,只要进了诏狱,没人能够挺的过来。

    而且,只要是诏狱,除非有皇帝的旨意,不然,没有一人能活着走出去。

    这个男人,就是锦衣卫中的一员,他也是做下了滔天的案子在身,才出海躲避。

    这官场黑暗,大家心里都明白,大明朝堂之上的那群公卿、大臣,是群什么人?个个明面上读的是圣贤书,但其实都是读书读傻了的一些家伙,明面儿上,满口仁义道德,背地里却尽是男盗女娼。

    而偏偏在这个时代的大明朝堂之上,这种人群一抓一大把,钻营之辈,献媚之辈更是不计其数。

    锦衣卫出身,其实骨子里边儿也不是什么好人,锦衣卫是个大染缸,进了这趟浑水,不用多少年,只用5、6年,也就成了一个心狠手辣的老油子。

    这种老油子,就算是心里对吴凤的话,再怎么赞赏,也不会轻易的下定决心去追随一个人,他在官场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太懂得就算是选个主人,要思虑再三。

    而这一点,其实吴凤也明白,之所以现在跟这男人说一些类似理想的话,只是为了跟双方打一个招呼,互相留个好印象。

    吴凤虽然穿越到了这个时代,但是他却从来都没想过仅仅靠一句话,就可以让人低头就拜,想多了这是。

    这个时代虽然等级观念十分的重,一言或数语或许可以使人低头就拜,盲目效忠,但应对的基本上都是没什么见识的,一些底层人。

    这个男人,虽然穿的十分的朴素朴实,而且衣服上多是泥垢,看似已多日没洗,显得风尘仆仆,落魄不堪。

    但他身旁的朴刀,和后背的那把刀,说明这是个练家子,而且而且那刀包的如此严严实实。那把刀一定有特殊的意义,吴凤甚至猜想,这刀的形制是否有特殊的规格,见到刀,就可猜到此人身份。

    如若如此,咳,这个可能性越想越感觉想对了,而吴凤的思想向来就是天马行空,他开始整理了一下自己收到的信息,明人,佩刀,但刀紧紧包裹,如果真的那么会暴露身份,又为何不丢弃?

    要么是这刀对他有特殊的意义,要么是这刀象征他的身份,他也希望日后有机会,可以重新光明正大佩戴此刀,回到过去的日子。

    明人,佩刀,逃亡海外,这会是个什么人?

    吴凤又仔细看了看此人,发现这人虽然在跟自己说话的时候看似很和气,但其实身体紧绷,身体处于一个待发状态,只要双方稍有敌意,便会立刻身体发动,攻击己方,而且此人眼神之中充满凶气,凶猛如斯,杀气很重,说明手上不知沾上了多少鲜血。

    此人定是满手血腥的桀骜之徒。

    吴凤第一反应想到的此人会不会乃是明朝的一名边军将领。

    这一点很有可能性,此人,定是满手血腥。

    而驻守明朝边疆的一方边将,也是符合这一点,但如果是如此,这刀也还能对上,说不准这是一家传宝贝,上面要么是镶嵌着宝石黄金,怕露在外面招人窥探,所以才包裹起来,这,说得过去。

    但是,吴凤又想到了另外的一个可能性。

    有什么刀,在明朝的历史上,贯穿了一个朝代,又凶名在外,见刀,如同见人,便知其身份。

    拥有什么身份,这个体系里的人会满手血腥,凶残如斯,眼中满是凶蛮之气,会是什么人?

    ————

    有一种人,那就是大明皇帝的手下最忠心的鹰犬——锦衣卫。

    这个想法一出,所有的思绪情不自禁的都往这个想法上涌去,对呀,自己怎么会没想到,这人很有可能就是一名锦衣卫。

    而这个猜测,迅速的把之前那个明军边军叛将的推测给推翻了,这一点,反而很可靠,因为有一个证据可以,使这一条猜测更加的成立。

    那就是自己刚刚的那番话,这话很有蛊惑性,除非是朝堂上混迹很久的老油子,普通人定然会感觉到高深莫测,不明觉厉。

    而如果真的是明朝边军叛将,就算是识字儿,这里边儿的花花道子,也真够呛能懂,不是吴凤看不起他们,还真没几个人真能过得了这一关,能想得清里面的花花道道。

第九十三章 你动手呗() 
有一种人,那就是大明皇帝的手下最忠心的鹰犬——锦衣卫。

    这个想法一出,所有的思绪情不自禁的都往这个想法上涌去,对呀,自己怎么会没想到,这人很有可能就是一名锦衣卫。

    而这个猜测,迅速的把之前那个明军边军叛将的推测给推翻了,这一点,反而很可靠,因为有一个证据可以,使这一条猜测更加的成立。

    那就是自己刚刚的那番话,这话很有蛊惑性,除非是朝堂上混迹很久的老油子,普通人定然会感觉到高深莫测,不明觉厉。

    而如果真的是明朝边军叛将,就算是识字儿,这里边儿的花花道子,也真够呛能懂,不是吴凤看不起他们,还真没几个人真能过得了这一关,能想得清里面的花花道道。

    明朝边军的,分为卫所兵和边军,卫所的军户、百户、千户,世代相传。

    而边军大将,想要胜任,凭借的却是武力,或自明朝建立之时,世代相传形成的将门,如西北的麻家,辽东的李家,皆是如此。

    他们手下兵将如云,所以对这话语里的门门道道,并不在意,就算识字,这些话,他们也不会那么快的想明白。

    而这个汉子,竟然听完之后,虽然看似很赞同,但却并未十分的激动,说明什么?

    说明他想明白了。

    他怎么会想明白,他又不是那朝堂上平日里勾心斗角那些文官。

    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他经常的去观察这些文官,对文官之间的勾心斗角十分的感兴趣,都有记录下来。

    他是什么人?他有什么资格去监视这些官员?

    有一种人,他们的职责就是为皇帝去监视这些官员,这些人就是锦衣卫。

    游走于官官之间,朝堂上的老油子之间的暗招见多了,这事儿想得明白,想通自然也快。

    如此一来,这一条理由也就说明了此人定是一名锦衣卫。

    这人竟是锦衣卫逃犯。

    那他之前也就是一名锦衣卫的堂上官。

    这种老油子,吴凤就更不能指望,直接说几句话就能收买他。

    还是要保持距离,日后徐徐图之为妙。

    此人是一锦衣卫,对此时的明庭之内的情况以及大明天下的情况定然是十分了解,如果能得此人,自己的消息,就会有大量的补充,对自己战略上的部署,就有了很高的帮助。

    “当家的说的话当真是令在下茅塞顿开,只是,当家的的势力门槛太高,在下一介草民,无甚本事,怎可轻易入内。

    所以,还请当家的海涵。”

    这就是婉拒啊。

    “既然如此,兄台有了决定,那在下也就不再强求。”

    说这话的时候,吴凤的嘴角,不尽的微微斜露出一抹微笑。

    只不过,这抹微笑有点不正常,虽然吴凤在笑,眼中的凶光却甚是浓烈,结合着他这温暖的笑容,使人不禁感觉有点头皮发麻。

    这个男人,看到吴凤的目光,情不自禁感觉到了杀意。

    他熟悉这种眼神。

    锦衣卫中杀人如麻的凶人不计其数,诏狱之中的那些狱卒也皆是狠人一个,他们的眼神,跟吴凤的眼神有点像,都是拿人命当草芥的意味。

    这个锦衣卫百户,姓田,名魁。

    他感觉到吴凤的杀意之后,情不自禁的握住了身边的朴刀,但是在握住朴刀的一霎那,又感觉到了这股杀意并不是针对他,那是针对谁?

    这处院子里面除了自己和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以及他的手下,就只剩下那几名琉球老军了。

    难道说这股杀意是针对他们。

    可这又是为什么呢?

    难道仅仅是因为,那八名老军拒绝了他的招揽?

    他这是要杀鸡给猴看,用他们的命来提醒自己?

    真的是这样吗?

    就在他乱想的时候吴凤又说话了。

    “这位兄台不必多想,看兄台的衣着打扮,已然知道兄台此时恐怕手头很紧,”说着,从衣袖中的暗袋里,摸出了一锭银子,约有5两。

    吴凤接着说道:“这锭银子并不多,也不求能够雇佣兄台去帮我杀个人或做件事,这一小锭银子只为一件事,那就是在下现在有点儿事儿要解决,但是兄台在场,也不建议兄台看,只是希望兄台见到这场面,不要惊讶,不要激动,全当没发生过,好吧?”

    说完将这锭银子往前移,手往前一扔,银子往前一送。

    田魁快速的用空着的左手一把抓住这锭银子。

    田魁听懂了吴凤的意思,他是说在他动手杀掉这几名老军的时候,不希望他有任何的举动,也不希望他发出尖叫声,招来巡逻的军士,更不希望他插手其中。

    只希望他袖手旁观,在一旁看着就好,而且仅仅看着就能得到这一定大约5两重的银子。

    而这一锭银子,如果省着点儿用,足够田魁几个月的生活。

    他从大明坐船逃出来,并未带大量的钱财,而银票又在海外无用,仅带了点散碎银子,和一些珠宝首饰。

    而那些珠宝首饰现在田魁又不敢轻易拿出来,毕竟这是首里城,是别人的地盘。

    身在他乡为异客,虽然没有思念远方的亲人,主要也是因为他没什么亲人,孤身一人,要不然怎么能溜出来。

    但是,这处地方毕竟不是大明,这个地方是琉球人的地盘。

    这里黑道的势力太强,自己跟他们没有交集,自己的财一露白,极其容易被他们给惦记上,而且,经历过大明的官场和军伍中的黑暗,他不敢保证,这琉球军的军士是否也那么一身黑,是否也同大明的军事一样,兵匪一家。

    而且这琉球乃万国津梁,这里的黑吃黑太容易发生,各国的势力、探子遍地都是。

    锦衣卫、东厂说不定都在这里有探子,自己现在在大明各地州府是被通缉的重犯,一旦暴露自己的身份,得到的一定是无穷的追杀。

    但是现在,倒不妨看一场戏,平白看场戏,便能得到五两银子,这笔买卖,可以做。

    而且,也可以看看眼前的这个人到底要怎样去解决这8人,这心又有多狠。

    当即,点了点头,握着朴刀刀杆的手也松开了,向吴凤明确的表示自己同意,他可以做他自己的事。

    看到田魁同意了。

    吴凤笑容更浓了许多。

    吴凤用平稳的语气,低声向身后的武士,吩咐道,“将那八名老军全部除掉,除留下一名活口,其余的人全部斩杀,不要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奥。”

    吴凤身后的十名武士低声应到,接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