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海明-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是,在下实在看不出,三位是哪座忍村的人?”

    听到吴凤的话,本来刚把敌意压下去的两个年轻人又是猛然一惊。

    手又重新放在了刀柄之上,而那老人咳嗽了一声,那两人,又立刻,将自己的敌意收了起来,毕恭毕敬的重新安静下来。

    “这位先生说笑,我等怎么可能会是忍者,我们具是海边长大的渔民,会点儿三脚猫功夫,出海是因为家乡战乱连年,出海找一安静之地,让两个孙子孙女给我养老送终罢了,现在之所以还在这里,只是为了赚点养老钱。”

    “老人家,这会儿,要是光你自己在这说,我说不定还真能信,但你看看刚刚这两个孙子孙女的表现,傻子都知道,我说中了。

    不过你放心,如果你不愿意说,我也就不强求了。

    但我刚刚的话你应该也听见了,我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忍者,在我看来,并非出生低贱,甚至,可以说是在军事战争之中作用甚大的人。

    我知道,在倭国,忍者并不能成为武士,也不能做官,成为一方大名。

    但是,在我这里却不同,我认人不问出处,一视同仁,如先生真愿意投奔于我,为我效力,我愿意对先生委以重任并给予重利重名。

    老人家已经离开了倭国的地界,到了琉球,出了海,倭国的势力就鞭长莫及,但是,我那里虽然称不上一个非常好的去处,但希望先生不嫌弃,可以与我一起共创大业。

    如果在下没有猜错,先生现在恐怕能用之人不过一二,说不定也只剩下身边这两人而已,找一安稳之地养老对先生来说这是下下策,不知可有血海深仇未报,可有大业未完成。

    如今像先生所说,只是为了给别人做做护卫,挣点养老钱,然后找一安稳的地方落脚,只要有人给自己养老送终就好,先生真的甘心吗?”

    吴凤这番话,其实在这老人看来,并无多大动心之意,这老人应是忍村之中的管理层,人老,奸,马老滑,兔子老了鹰难拿。

    尤其是这老头岁数一大,对这话里的门门道道清楚的很,这话虽然听起来,不那么打动人,但是意思却表达得很清楚。

    而且,吴凤之所以说这样的话,其实他也知道这种句话对这种聪明人来说,够呛会有什么用,但是,他又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对方现在已是落魄,对方已然不知在这伢市北角呆了多久。

    就算有人会来找他做护卫,但有没有人像自己这样能问他愿不愿意加入自己的势力呢?

    吴凤敢确定,没有。之后,也没有。

    这是哪?这就是这首里城的伢市北角,来这找的都是什么人?

    铁匠、木匠以及船工、护卫。

    找这样的人手,根本不会费神问对方是否愿意加入自己。

    而这老头确实也这样想,他带着自己的两名下属,来琉球已经来了快半个月了,结果发现确实如吴峰所想,基本没人会来这里求贤若渴,基本上都是来这找武夫护卫的,自己是忍者,尤其自己这年岁还大了,腿脚上的功夫已经不怎么样了,重要的是脑子,两名下属虽然功夫还在,但是忍者必定走的大多是暗地里或侧面的攻击,正面相对,绝对落败,这如果去当了护卫,人家也够呛会要啊。

    而吴凤所说的话,虽然看似没什么用,但仔细想想其实也有点用,说的没错,自己的人生还有很大的遗憾,村中的忍者大多死绝了,就剩下自己这几路逃出来的,加起来不到十个人还活着,自己这三人还算了解情况,剩下那几个跑出去的,现在在哪儿都不知道。

    自己的儿子、儿媳妇、孙子都死了,这仇不报吗?肯定得报啊。

    自己的这个忍村的仇,不用报吗?肯定也得报啊。

    但是确实要仔细的去商谈一下,不能如此简单的便应下,而且该了解的也需要了解一下,最起码也要知道对方,打算把自己怎么安排,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位先生,目光如炬,一眼便看出我等的出身,说的不错,我等的确是忍者,而先生又说出我等所想,真是神人也,在下三人,确实身上有血海深仇。

    像阁下说的话,在下确实很是心动,还是需要跟阁下仔细商谈一番,互做了解,才可下定论。”

    “老人家说的不错。

    的确需要商讨一番,老人家不知住在后院儿哪个房间,不妨一说,老人家不妨带着您这两位下属,先回房间,稍等片刻,在下在这里跟着最后一位壮士稍聊一下,便立刻进入后院,敲门入内,与老人家仔细的商谈一番,可否。”

    “先生做事考虑周旋,心思枢密,小老儿佩服,既然如此,小老儿就住在后院的东厢房,小老儿与下属在屋中恭候先生。”

    说完,这老人站起身来,携带身后两名下属,躬身一礼。

    而吴凤也是躬身,以示回礼,这老人便带着两名下属直回后院。

    吴凤点点头,看来今天,还是会有收获,现在就剩下那第三拨人了。

    跟这明人聊完之后,无论成与不成,要么把他支走,要么找个由头,请他一起去后院,都得把那八名琉球老军全部拿下。

    留下两三人之性命,用来问询情报便可,剩下几人,可以直接宰了,但是这里毕竟是伢市,大白天死个人,伢市之内的守军也定会追究,这对自己,恐为不利。

    一定要想个法子才可。

第九十章 嘴炮犀利() 
“先生做事考虑周旋,心思枢密,小老儿佩服,既然如此,小老儿就住在后院的东厢房,小老儿与下属在屋中恭候先生。”

    说完,这老人站起身来,携带身后两名下属,躬身一礼。

    而吴凤也是躬身,以示回礼,这老人便带着两名下属直回后院。

    吴凤点点头,看来今天,还是会有收获,现在就剩下那第三拨人了。

    跟这明人聊完之后,无论成与不成,要么把他支走,要么找个由头,请他一起去后院,都得把那八名琉球老军全部拿下。

    留下两三人之性命,用来问询情报便可,剩下几人,可以直接宰了,但是这里毕竟是伢市,大白天死个人,伢市之内的守军也定会追究,这对自己,恐为不利。

    一定要想个法子才可。

    其实现在还有一个法子,就是假意对他们许下承诺,将这八名老军带出伢市,带出海,然后再一并解决掉。

    但是这一点有一个问题,可能就是自己在这流球招募的人手,可是出了海就决定杀了这八个人,剩下的那些人会怎么想?

    会不会担心自身,这一点,要仔细的想想。

    但是现在要应对的不是他们,而是那个明人。

    已经说了一段时间话,吴凤感觉有些口渴,身后一招手,身后一名武士便立刻送上一个长竹筒,这长竹筒内装的乃是凉茶水,东亚南方多竹,人们多用竹筒装水作为水囊,而在北方,多用皮囊和葫芦。

    拔出木塞,美美的灌了一大口,瞬间感觉喉间的涩感弱了很多,又灌了一大口。

    又干了一大口,将木塞塞上,塞紧,递给身后武士,然后带人直接向那明人走去。

    走到跟前,又是直立,直接用汉话说道:“这位兄台请了,不知兄台是否能听懂我的话,在下刚刚用的皆是倭语,如兄台听得懂,在下并不重复,而是直奔主题。

    如兄台听不懂,在下便重说一次。”

    而是男人,直接用汉话回道:“这位当家的,不用客气,倭话,我稍微能听懂一点,当家的刚刚对他们说的话,我大概能听明白一些。

    当家的到我面前,应该也是抱着同样的目的吧。”

    好嘛,这一句“当家的”,立刻就凸显了这个男人的身份,看来是江湖儿女。

    要真是江湖上混的人,那自己这个做的买卖,对方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抵触。

    “这位兄台看来也是江湖中人,既然如此,在下也就不多说了,兄台只身来到海外,定是武艺高强,但是,兄台在这异国他乡,如遇难事,毕竟是孤木难支,一拳难挡四手,最好还是加入一方势力,这样,更能自保。

    在下的船队正需人才,兄台不如考虑一下来我这里。

    但是在这之前,在下先自我介绍一下。

    在下吴凤,在这海上,做买卖已经年头不少了。

    手底下攒出了一点儿底子,有几条战船,几条商船,还有几百名武士和船匠,再加上一些工匠,势力说大不大,说小,倒也可以。

    兄台,孤身在外,在此地来说,毕竟乃是异族,不如加入我们,大家共进退,共发展,如何。

    而且,在下并不知道兄台底细,不是兄台,可否给个面子,微微介绍一下自己呢?”

    “我知道当家的做的买卖是什么,但是当家的的买卖,跟我好像搭不上边儿。

    在下擅长陆战,这海战,很是棘手,难以对当家的有何帮助。

    在下不过是江湖上行走的一个无名小卒,不如当家的法眼,当家的不如去别处看看,能否找到心仪的人手。”

    呦,这是有点儿不想来。

    “这位兄台,拒绝的太直接了,不跟我唠唠。”

    “不必,在下是真的只想在这海外之地找一安稳之处落下脚来,开个酒肆,安安稳稳的过这一生就够了。”

    “这位兄台,看你的装束和兵器,应该也是在江湖上行走多年的人,那你应该知道,这江湖上安稳的日子真有那么好过吗?

    我想兄台,从大明一路来到琉球,定是要做船来,船费花费不少了,开个酒肆应该也花费不少,那就不知道这位兄台的钱粮还能剩下多少呢?

    再加上这升斗小民的日子真的有那么好过,我想兄台应该是刚从大明而来,大明现在是什么样?

    兄台应该比我这种常年居住在海外的人更了解,昏官当道,污吏横行,老百姓生活不容易。

    现在,就连那江南鱼米之乡的老百姓的日子都已经过难过起来,更不用说那些平常之郡县百姓,生活更是十分艰难,各乡各县的那些贪官污吏,为了一点点的粮食,恨不得草菅人命。

    而是海外之地,兄台以为也真的那么好吗?

    你看看这琉球,这伢市里的那些草棚里边的那些老百姓,我想兄台进这伢市之时应该也都见过,那兄台应该也知道他们都是什么人啊?

    他们都是琉球的破产的平民,而且这些人基本上大多都是这首里城周围的平民,数量就已经有这么多,而那些散落在琉球各地的破产平民更是不知道有多少。

    这里的贪官污吏、贵族势力都很强大,你还想在这儿开个酒肆吗?

    至于朝鲜,简直就是明国的翻版,恶事甚至更甚。

    而在倭国,如果不是武士,平民百姓在大街之上甚至是会无故的被武士一刀砍死,来测试刀的坚韧和锋利程度,这难道也是兄台想要的吗?

    南洋诸国,现在就是你打我,我打你,各方部族、国家征战不休,而且土人不讲理法,弱肉强食,老百姓的日子真的有那么好过。

    兄台,我知道你可能有不为人知或是十分残酷的往事,但是,我只是希望提醒兄台,这个年头,如果所处地区没有真正的安稳,官不清廉,吏不清正,这平民的日子,真的是惨,真的是很难过。

    兄台从大明逃出,定然是受够了大明的那些恶事,可是这海外的恶事依然不少。

    但是,兄台却有一身武艺,如果不用,就此浪费,实属可惜。

第九十一章 锦衣卫() 
兄台,我知道你可能有不为人知或是十分残酷的往事,但是,我只是希望提醒兄台,这个年头,如果所处地区没有真正的安稳,官不清廉,吏不清正,这平民的日子,真的是惨,真的是很难过。

    兄台从大明逃出,定然是受够了大明的那些恶事,可是这海外的恶事依然不少。

    但是,兄台却有一身武艺,如果不用,就此浪费,实属可惜。

    而且可入我部,大家一同打造个稍微看起来顺眼点儿的地方,在下不才,虽然不敢说别的,但可保证在我能控制的范围之内,定然会竭尽全力保证公平公正,这四个字。”

    这番话当真说的是极有水平,要么怎么说这个后世的人就是不一样,后世的人只要看过什么小说、电视剧,每一个人的嘴炮都不弱。

    这口才当然不是一般人能比,而且说的引经据典,忽悠到底是丝丝入扣,一步接一步,一个坑接一个坑。

    基本上现在只要是听过吴凤谈吐的人,基本上都感觉吴凤定然乃是大族子弟出身,一定是饱读诗书,而且见闻广博。

    只有这样,才能说出如此有文化有内涵的话,因为你只是书读多了,必然是张嘴尽是酸言酸词儿,听起来虽然有点儿高大上的意思,但其实听多了也是今人作呕,酸的要死。

    而要是你自己读过书又博闻广记,游历天下,见识惊人,那就不一样了。

    这说起的话都有道理,而且极具战略思想,这真真的,哎呦,去听这话,其实说起来比那种在大明朝堂之上的人说起来的话听起来都有内涵。

    虽然真正的明白人知道这话都是套话官话,都是坑,但是要没听过的人,当真是觉得,哎呦,我去!真不能用人才来形容,简直就是鬼才。

    说的话竟如此的有水平。

    这个男人,其实身份不简单,他乃是大明锦衣卫北镇抚司的一名百户官。

    这百户官在锦衣卫里,也就算是个下中层的小官吏,但是其实在外边则就是地位森然,因为它隶属于锦衣卫。

    锦衣卫,是明代专有军政特务机构,其前身为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将锦衣卫废除。明成祖时,锦衣卫又得以恢复,并由北镇抚司专门处理诏狱。有明一代,锦衣卫一直存在。

    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延续至1661年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难被杀才可说是正式结束长达290年的历史。

    清朝入关以后,仿效明朝制度,仍然设立锦衣卫。顺治二年(1645年),改称銮仪卫。清朝的锦衣卫仅存在一年。

    洪武时期,因为锦衣卫有非法凌辱、虐待囚犯的行为,朱元璋下诏焚毁锦衣卫刑具,废除了他们的这项职能。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后,恢复了锦衣卫的所有权力,并有所加强。他设置了北镇抚司,专理“诏狱“,可以直接逮捕和拷问犯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这些司法机关无权过问。明宪宗成化年间又增铸了北镇抚司印信,一切刑狱专呈皇帝,毋须通过指挥使转达,使锦衣卫北镇抚司成为皇帝直辖的司法机构,权力达到极致。

    负责侦察、缉捕的锦衣卫官校称为“缇骑“。由于权力缺乏限制,他们为了邀功请赏而罗织罪名,不择手段地扩大牵连范围,制造的冤假错案不胜枚举。

    另外,锦衣卫拥有特权,无形中令他们可胡作非为、贪赃枉法而又得到了皇帝的“屏障“保护,造成了社会的混乱不堪。所以说,明之亡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