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三国志- 第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侵詈蠲歉罹菀环剑惶鳌

    建安十六年(211),曹操派夏侯渊、钟繇等人讨伐张鲁,导致韩遂、马超等人叛逆,于是曹操亲自领兵平叛,并且将以韩、马为首的关中联军尽数击溃,彻底占据了关中一带。之后曹操以夏侯渊镇守长安,又击败了马超、韩遂,消灭了宋建,占据了凉州和雍州。建安二十年(215),曹操出兵讨伐汉中,在阳平击败张鲁之弟张卫,夺取汉中,张鲁投降。

    就此西北一带被曹魏集团尽数平定。

    但就在曹操将视线转向江东和西北时,在南方的刘备就趁机得以快速发展,并且很快就占据了荆州和益州,逐渐取代孙权成为了曹操最大的敌人。刘备势力在发展起来之后,对曹魏集团积极采取攻势,先是刘备在建安二十二年(217)益州发动了汉中会战,斩杀了曹魏统帅夏侯渊,击退曹操,从而占据汉中。

    后关羽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发动了襄樊会战,一度大败于禁、庞德,将曹仁包围于樊城,直到吕蒙袭击关羽后方的江陵等地,关羽才被迫退兵。曹操死后,曹丕在孟达投降后趁机夺取了上庸三郡,曹魏和蜀汉之间的军事对抗才告一段落。

    江东和曹魏之间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后有一段的和平时间,双方甚至一度联手对抗刘备,然而后期曹丕认为孙权失信,拒不侄子,于是两者再次决裂,黄初三年(222),曹丕以三路大军南下,讨伐孙权,结果虽然场面占优,却无功而返。

    【蜀汉的情况】

    相对于曹操和孙权而言,刘备是极盛而衰,在站稳荆州后,刘备又曾经占据益州,夺取汉中,之后关羽发动襄樊会战,水淹七军,刘备集团的声势也达到了顶点,结果孙权出手袭取荆州,刘备欲夺回又惨败给了陆逊,就此荆州不在归蜀汉所有。

    赤壁、江陵等战役后,刘备逐渐成为了荆州的新的主人,最强盛时,他从孙权手里借南郡、从刘琦手中继承了部分江夏郡,又占据荆南四郡,控制了大半个荆州。

    建安十六年(211),为了应对曹操等人的威胁,刘璋听从张松建议,派法正邀请刘备入川襄助自己对付张鲁。次年,张松被自己的哥哥张肃告发,他暗中勾结刘备的事情暴露,刘璋处死张松,和刘备关系也正式决裂,刘备夺取了刘璋麾下将领杨怀等人的兵权,转头南下讨伐刘璋,又调诸葛亮、张飞和赵云等人入蜀,将刘璋包围为成都,后马超又投靠刘备,刘璋最终被迫投降,益州被刘备初步占据。

    占据益州后,刘备又在法正等人的劝谏下出兵北上,先是派马超、张飞夺取汉中不成,刘备亲自领兵才将夏侯渊击杀,后刘备稳固防御将曹操击退,得以占据汉中,又派孟达、刘封出兵东进,攻取上庸等地。刘备在汉中称王。

    然而刘备势力盛极而衰,他在发展的同时,没有顾及盟友孙权的感受,借荆州后找借口霸占不还,导致双方差点决裂,在曹操的压力下才和孙权平分荆州。后刘备又坐视关羽得罪孙权,最终孙权在关羽出兵北伐之际趁机袭击,结果关羽战死,荆州沦陷,自此蜀汉势力开始走下坡路。不久孟达就投靠曹魏,上庸等地也被夺走。

    在曹丕称帝后不久,刘备也在成都称帝(221),国号“汉”,年号“章武”。同年刘备出兵为关羽复仇,结果次年在夷陵惨败给陆逊,损兵折将,退回白帝城。

    在曹丕大举南下后,刘备和孙权复合,章武三年(223)三月,刘备托孤于诸葛亮,夏四月,刘备病逝,享年六十三岁。

    【江东的手段】

    面对强大的曹魏、急速发展的蜀汉,孙权则是玩弄外交平衡,先是联合弱小的刘备对抗强大的曹操,刘备崛起后,孙权又帮助曹操压制刘备,最终夺得荆州,孙刘二人的关系也因此一度破裂。后期曹丕大举南下讨伐孙权,孙权又转而拉拢已经受创的蜀汉,二者关系才开始回暖。

    在赤壁之战后,孙权在周瑜顺江而上的同时也发动了第一次合肥之战,然而被拒于坚城之外,开始了和曹魏十年在江淮一带的拉锯。在第二次讨伐合肥时,孙权以十万大军围攻七千守军,不仅没有成功,反而让张辽威震逍遥津,面子和里子都输了个一塌糊涂。

    刘备夺取益州后,孙权先要求其归还荆州未果,后要求得到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亦被关羽所阻拦,于是孙权直接动武派吕蒙占据了上述三郡,之后和刘备和谈平分荆州。在与曹操讲和之后,孙权坐视曹操和刘备争雄,并且最终在吕蒙等人的劝说下选择和刘备闹翻,彻底夺取荆州。

    为了防范同时被曹魏和蜀汉袭击,孙权大力拉拢曹丕,不惜许诺以子为质,曹丕也因此封孙权为吴王,不过刘备在夷陵被陆逊击败后,孙权对于曹丕的态度开始改变,曹丕深恨孙权愚弄自己,于是派大军南下,孙权勉强抵御,此后曹魏和孙吴再次开战,并且再未停止。

    ps:本卷最后一章,这一卷终于写完了,下一卷《无法战胜的男人》

    ;

第001章 没人了() 
刘备走了,留给诸葛亮完全是一个烂摊子,当时刘备麾下的那些重臣们已经基本损失殆尽,早早去世的庞统、张松就不说了。。:。

    前将军关羽在荆州战死,后将军黄忠、骠骑将军马超病重去世,车骑将军张飞为部下所杀,两任尚书令法正、刘巴以及司徒许靖先后于刘备称帝前后去世,安汉将军糜竺也因为自己弟弟糜芳的叛变内疚而死,镇北将军黄权则因为被阻拦在外而被迫降魏。

    可以说,蜀汉已经差不多没人了。

    前将军关羽

    关羽是刘备麾下诸位将领之首,亦是一位能统帅水军的优秀大将,在刘备集团中地位不言而喻,基本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长期自己率领一路军队。

    刘备夺取益州时,将荆州‘交’给关羽一人驻守,可见对其的信任和重视,在诸葛亮的“隆中对”所指的“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很可能说的就是关羽。可惜的是关羽在发动襄樊之战后,实力不足,虽然先期以弱击强取得了很大战果,却最终被盟友孙氏所袭击,命丧黄泉。

    后将军黄忠

    黄忠是东汉末年名将,他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讨伐刘璋,夺取益州。建安二十四年(219),黄忠在定军山一战中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升任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改封后将军,赐关内侯,不久后,黄忠去世,并没能参与夷陵之战。

    黄忠在投靠刘备之时年龄已大,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老将之一。

    骠骑将军马超

    马超是东汉卫尉马腾之子,东汉末年及蜀汉开国名将,汉末群雄之一。早年随父征战,依附于许昌朝廷,马腾入京后,马超留驻割据关中三辅。之后再潼关之战被曹‘操’击败,又割据凉州陇上。失败后依附张鲁,又转投刘备,帮助其夺得益州,平定汉中。

    刘备称汉中王后,升马超为左将军,假节。刘备称帝后,拜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章武二年十二月(223。1)马超病重不治去世。

    车骑将军张飞

    张飞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长期追随于刘备身后,随其南征北战,有功有过,曾经因为没能守好下邳导致刘备失去徐州;在荆州刘备长坂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据水断桥,曹军没人敢‘逼’近;与诸葛亮、赵云扫‘荡’西川时,于江州义释严颜;汉中之战前于宕渠击败张郃,对蜀汉贡献极大。

    刘备称王后,以张飞为右将军,假节。刘备称帝后,张飞被封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后准备讨伐孙权时,张飞被部下范强、张达刺杀。

    尚书令法正

    法正是三国时期著名谋士之一,他原为刘璋部下,后投靠刘备,曾经写信劝谏刘璋投降,帮助刘备夺取益州,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

    次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

    尚书令刘巴

    刘巴少知名,荆州牧刘表曾经多次征用推举,刘巴均不应就。曹‘操’征伐荆州,荆州士人多归刘备,刘巴却北上投靠曹‘操’,后受曹‘操’命令招降荆南三郡,不料先为刘备所得,刘巴不能复命曹‘操’,遂远至‘交’趾,又辗转进入益州。刘备平定益州后,刘巴归附刘备,为左将军西曹掾,法正死后接替其任尚书令。

    刘巴博学多才,为刘备解决入蜀后的财政困难问题,又与诸葛亮等共制蜀汉的法律文件《蜀科》。为人简朴清高,退无‘私’‘交’,曹魏大臣陈群甚敬重之。蜀汉章武二年(222),刘巴去世。

    司徒许靖

    许靖是汉末三国时名士、评论家。早先因与从弟许邵俱以品评人物而闻名于世。后被刘翊推举为孝廉,任尚书郎。曾先后投奔孔伷、陈祎、许贡、王朗等人,于孙策攻王朗前与家属俱避难‘交’州,受到‘交’趾太守士燮礼待。

    其后受益州牧刘璋邀请,相继为巴郡、广汉、蜀郡太守。于刘备包围成都时‘欲’越墙叛逃,为刘璋所获。刘备定蜀后‘欲’将其弃用,在法正的建议下方以其为左将军长史。

    建安二十三年(218),刘备称汉中王,任命许靖为汉中王傅。章武元年(221),刘备称帝,任命许靖为司徒,位列三公。次年,许靖去世。

    安汉将军糜竺

    糜竺(麋竺)原为徐州富商,后被徐州牧陶谦辟为别驾从事。陶谦病死后,奉其遗命迎接刘备。与其弟麋芳拒绝曹‘操’的任命而跟随刘备,在刘备最潦倒之时给予刘备很大的帮助,使他重新振作。

    建安十九年(214),刘备入主益州后,拜麋竺为安汉将军,地位在诸葛亮之上,为刘备手下众臣之最。后来吕‘蒙’袭取荆州,其弟糜芳举城投降,导致关羽兵败身亡,麋竺面缚请罪,刘备劝慰麋竺,对他待遇如初,但不久后即因惭恨病死。

    镇北将军黄权

    黄权年轻时为郡吏,后被州牧刘璋召为主薄。曾劝谏刘璋不要迎接刘备,因而被外放为广汉县长。刘璋败,才降刘备,被拜为偏将军。建计取汉中,拜护军。刘备为汉中王,仍领益州牧,以黄权为治中从事。

    及刘备称帝,将伐吴,黄权劝谏而不纳。以其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进攻。刘备伐吴败还,而归途隔绝,黄权不得归,无奈之下率部降魏。

    没人了

    在刘备去世之后,蜀汉文武大臣已经差不多一扫而空,早先刘备在称王时所任命的四位将军,前将军关羽、后将军黄忠、左将军马超、右将军张飞已经一个不在,两任尚书令法正、刘巴也都去世,从徐州追随刘备到益州的糜竺也因为弟弟的叛变大受打击离世,还有许靖、黄权等诸人,这还不算刘备的养子刘封,以及荆州和上庸等地失去的臣子们。

    诸葛亮上台之初面临的就是这样一副快无人可用的局面。

第002章 刘备和诸葛亮() 
刘备和诸葛亮是后世广为流传的一对君臣楷模,二者之间的关系经常用“鱼水之欢”来形容,在正史上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的确不错,但二者之间并不是没有隔阂的。;:。

    而刘备作为蜀汉集团的创立者,很多时候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诸葛亮对于刘备的影响实际上也是有限的。

    转折点

    很多人认为刘备三顾茅庐是其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这个其实很贴近真实的历史,刘备麾下早有着关羽、张飞、赵云等等优秀将领,但长期缺乏辅佐的谋士,诸葛亮的出山就是一个很关键的转折点。

    早先刘备麾下也有陈登、陈群以及徐庶等人,但这些人虽然能力不菲,还算不上刘备的谋士,陈登在徐州并没有怎么为刘备出谋划策,陈群在刘备入主徐州后就没有了消息,徐庶也只是帮助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所以诸葛亮其实才是刘备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谋主,在之后刘备才相继得到了庞统和法正的投靠。诸葛亮投靠刘备之前,刘备虽然心中有宏图霸业,但却没有方向,只能随‘波’逐流,两度占据徐州,却从未能在徐州待稳,先后投靠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和刘表,天大地大却无处为家。

    最终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隆中对”,才为其指明了方向。这之后,刘备联合孙权对抗曹‘操’,夺回荆州占据益州,才成为了一方霸主。

    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变化

    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也是随着时间流逝不断变化的,早先二者关系密切,就连关羽等人都看不下去,那时诸葛亮是刘备的谋主,追随其左右;之后庞统随刘备入蜀,实际上代替诸葛亮成为了刘备的谋主,攻取益州这一段时间,诸葛亮从军作战,也以将帅的身份为主;之后刘备占据益州,诸葛亮则负责管理后方,实际上成为了处理一些政务的大员;而刘备死后,诸葛亮统管全局,名义上蜀汉以刘禅为帝,实际上就是由诸葛亮统治管理,此时诸葛亮就是蜀汉无名的君王。

    刘备三顾茅庐之后,他和诸葛亮之间渡过了一段蜜月期,这个时间差不多一直到刘备平定荆州。然而就是这种情况下,刘备对于诸葛亮也不是言听计从的,早先诸葛亮劝刘备攻取襄阳俘虏刘琮,刘备没干,后来诸葛亮劝刘备不要孤身去江东,刘备也没听。

    后来诸葛亮和鲁肃等人向刘备重点推荐了庞统,刘备在他们的建议下重新提拔庞统,并且将其留在身边,在去益州时,诸葛亮留在了荆州,而庞统被带走了,实际上庞统在此时已经开始替代诸葛亮成为刘备的谋主,这很可能是诸葛亮在刘备心中地位下降的一个,标志着诸葛亮对于刘备而言并不是唯一的了,刘备已经有了备用人选。

    刘备夺取益州时,诸葛亮也没有再为刘备出谋划策,而是单纯以领兵将帅的身份出现,庞统死后,是法正逐渐取代了其地位,刘备并没有留诸葛亮为其谋划。占据益州后,在众臣之中待遇最高的也不是被封为军师将军的诸葛亮,而是同为文臣的安汉将军糜竺。

    后来法正帮助刘备夺取汉中,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以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而诸葛亮驻守后方,提供补给,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却没有记载得到多少封赏。

    章武元年(221),刘备在曹丕之后接受诸葛亮的劝谏称帝,之后他以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这固然是因为这些年来诸葛亮劳苦功高,还有着从龙之功,刘备心中也信任诸葛亮,但不得不提的是此时诸葛亮已经没有什么竞争者了,法正、庞统已经去世了,糜竺因为糜芳的叛变也没资格了,刘备不用诸葛亮也不行了。张飞被害后,司隶校尉一职也归诸葛亮了。

    章武二年(222),刘备在夷陵惨败,退守白帝城,去世之前召诸葛亮前来将国家和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了他,此时的蜀汉从各个方面来看也只有诸葛亮能担此大任了。

    变化的原因

    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变化的原因有很多,我个认为比较重要的有以下三点,首先是随着时间变化二者关系变化很正常,其次是诸葛亮开始有了替代品,所以地位有所下降,最后是诸葛家脚搭两条船。

    (1)因为时间流逝而改变。不管什么样的友情、亲情和爱情,随着时间流逝,总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