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三国志- 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种现象更是达到了顶峰。说到底,亲族虽然忠心强,但能力得不到保证,想要一统天下,麾下将领们的能力必须强。不过将领能力强,你不用也没用。

    君不见,后期灭亡蜀国的将领是邓艾、钟会,灭亡吴国的是贾充、王濬,其中有一个姓曹、姓夏侯、姓司马吗!

    (2)外交差。曹操在正史上不屑于外交手段,使得很多事情都事倍功半,这点在前文已经详细谈过,不多说了。

    (3)战略失误。在赤壁之战后,曹操将重心放在占据长江天险的孙权身上却忽视了刘备,让其得以趁机发展起来,之后更是逼反了本来已经半附属的韩遂、马超等人,这绝对是战略上的失误。

    (4)出身因素。曹操出身宦官家族,所以世人对其评价不会太好,不过曹操所作所为本来就没什么好名声,所以影响实际上有限,毕竟人家朱元璋还乞讨出身,照样一统天下。

    (5)年老丧志。曹操在年龄大了之后,野心有所衰退,占据汉中后不得陇望蜀,满足于初步战果,孙权等人劝进之时也没有趁机改朝换代,反而表示自己该为周文王。

    (6)得意忘形。这点是曹操老毛病了,太过于一帆风顺,曹操就容易得意忘言,然而功亏一篑,南阳之战和赤壁之战就是典型的例子。

    (7)后期智囊缺乏。这不是说曹操后期身边没有顶级谋士了,在荀彧、荀攸、郭嘉之后,曹操身边还有着贾诩等人,然而贾诩不受重用,刘晔、司马懿等人位低言轻,曹操往往独断专行,结果就是曹操身边明明谋士如云,却没有多少人的意见被采纳。

    现在很多人认为刘备、诸葛亮没能一统天下非常的可惜,但实际上蜀汉离这个目标一直是很遥远的,真心谈不上可惜,然而曹魏集团作为三国时期最强的势力却没有能一统天下才是真的可惜,这不仅在曹操,在曹丕时期也是一样的,其他人是没有机会,他们是真心的把机会给浪费掉了。

    ps:中秋回去了,现在已经回来了,更新不用担心的,明天恢复正常

第111章 压倒性的人才优势() 
在三国时期,曹操在人才方面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这点可以统计一下当时军事、政治、谋略评价顶级以上的人数。

    【曹操方面】

    曹操麾下当时包括荀彧、荀攸、程昱、贾诩、董昭、刘晔、司马懿、张辽、徐晃、曹真、满宠、钟繇、陈群等十三位单项评价顶级以上的人才。

    荀彧(政治a,谋略a)(注1),荀彧不仅是三国时期的顶级谋士之一,同时还长期居中持重,帮助曹操管理政务,其政治水平也非常高。

    荀攸(谋略a),荀攸后期是曹操的谋主,在官渡之战时有着极为出色的发挥,后来还力劝曹操先伐北方,最终平定袁氏。

    程昱(谋略a),程昱是曹操早期谋士之一,在曹吕兖州之战中劝阻曹操投靠袁绍,还曾经极有先见之名劝曹操除去刘备,因为性格问题,后期有所沉默,长寿活到了八十岁。

    贾诩(谋略a),贾诩在投靠曹操之前已经名震一方,不过曹操因为一些原因并没有重用贾诩,但就算如此贾诩在曹操麾下也偶尔有着出色的发挥,曾经利用离间计大破马韩联军。

    董昭(谋略a),董昭在历史上被不少人所忽视,但实际上董昭在谋略方面不亚于曹魏五大谋士,曹操就是听从其计成功迁都许昌。

    刘晔(谋略a),纵观整个三国时期,刘晔无愧于顶级谋士之一,不过在曹操时期,刘晔地位还是比较低,表现有但不多。

    司马懿(谋略a,政治a,军事a),在曹操时期,司马懿已经初步表现出了自己谋略才能,不过此时还不是他的舞台,在曹丕之后,司马懿才逐渐成为了曹魏的主角。

    张辽(军事a),张辽原来是吕布麾下将领,之后归顺曹操,在孙权第二次攻打合肥时,威震逍遥津,声势达到顶点,他本人的军事极为出色,战功很多。

    徐晃(军事a),徐晃和张辽一样,也是从其他诸侯麾下转投曹操,其军事能力并不在张辽之下,在汉中之战和襄樊大战中表现都非常不错。

    曹真(军事a),曹真在曹操时期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不过此时还不是他的舞台。

    满宠(军事a),满宠在曹操麾下时还未能尽情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在曹真时期,他在南方开始出头,曹睿时期,他已经成为曹魏的征东将军,都督扬州,数有战功,将孙权挡于门外。

    钟繇(政治a),钟繇被荀彧推荐,长期坐镇关中,安抚韩、马等诸侯,并且很有政绩,当时钟繇已经将马腾请去了朝廷,韩遂也快了,不过后来曹操准备出兵汉中,逼反关中诸侯,白费了钟繇的一番努力。

    陈群(政治a),陈群虽然因为九品中正制而出名,不过他本人的能力也是非常出色的,后来是曹丕留给曹睿的四位辅政大臣之一。

    【其他方面】

    在同时期,当时包括董卓麾下的徐荣,袁绍麾下的沮授、麴义,刘备麾下的诸葛亮、关羽和法正,袁术麾下的孙坚、孙策,孙权麾下的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仅有十二个人。

    徐荣(军事a),徐荣是董卓麾下已知的中郎将之一,曾经一度连虐曹操和孙坚,后期因为部下叛变战死。

    沮授(谋略a),沮授原来可以说是袁绍麾下的二号人物,是三国时期第一位提出宏观战略“冀州对”的谋士,并且第一个提出了“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思想,后来七度为袁绍进谏,都在未来被证明正确,然而袁绍就是不听。

    麴义(军事a),原始韩馥麾下,后来和袁绍勾结背叛韩馥,历史上麴义出身于凉州,军事能力极强,数度击败公孙瓒,后来因为自恃功高而骄纵不轨,被袁绍所杀。

    诸葛亮(谋略a,政治a,军事a),诸葛亮在刘备时期已经表现出了极为出色的谋略和政治能力,军事才能也有所展示。

    关羽(军事a),关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之一,在襄樊大战中关羽以少敌多,以弱击强,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后来为孙权所忌惮,被其派兵袭取后方而兵败丧命。

    法正(谋略a),法正先是在刘璋麾下,经过张松的推荐得见明主,帮助刘备夺取益州,占据汉中,虽然性格有些偏颇,不过能力出色。

    孙坚(军事a),孙坚是三国时期的名帅之一,先是在朱隽麾下任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讨伐董卓时三战三捷,一度夺回旧都洛阳,后来南下征讨刘表,包围襄阳,却因为大意中伏而死。

    孙策(军事a),孙策虽然最终和袁术决裂独立,不过他在早先已经展示了相当的军事才能,击败庐江太守陆康,大胜扬州牧刘繇。

    周瑜(军事a,谋略a),周瑜是三国正史上唯一一个全胜将帅,自从出道以来,百战百胜,无一败绩,追随孙策、孙权作战全胜,自己领兵在赤壁击溃曹操,在江陵击退曹仁,然而英年早逝。

    鲁肃(谋略a),鲁肃在历史上为孙权提出了“榻上对”,后来是孙权对抗曹操、联合刘备的关键性人物,主张“连刘抗曹”。

    吕蒙(军事a,谋略a),孙权麾下杰出的军事统帅之一,帮助孙权先是夺取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后来袭取南郡,击杀关羽。

    陆逊(军事a、政治a、谋略a),陆逊在曹操时期已经开始冒头,很快就成为了孙权麾下新的领军人物,出帅入相。陆逊的儿子陆抗实际上后世评价也很高,不过他出生时曹操早已经去世。

    【没能一统的遗憾】

    曹操作为三国第一人,麾下拥有着众多的人才,甚至可以与其他诸侯联合相比,他麾下优秀将领不计其数,其智囊团更是其他诸侯加起来也不能比的,更不要说沮授、麴义、孙坚几人还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实际上对曹操造成过威胁,这十二个人中短命鬼还占据了大多数。

    曹操后期不仅在人才方面,在军事、经济、领土、人口等各方面都是占据了绝对的上风,然而曹操就在这种情况下都还没完成一统,作为三国时期的第一人,这是很不应该的。

    注1:这点有些人还没有写总结,所以不管a+…都写作a,这里主要谈诸侯麾下的人才,所以一般不涉及诸侯本人。

第112章 汉室宗亲() 
在三国时期,汉室宗亲的数量并不少,其中比较出名的都有刘虞、刘岱、刘繇、刘表、刘焉、刘璋、刘备和刘晔,大部分都是一方诸侯,他们和皇室的亲属关系也已经都比较远了。

    【皇室远亲】

    一般来说,宗亲多指三代以内的直系亲属,不过在汉末出名的那些宗室中基本都是远亲,所以也将他们泛指宗亲了。

    其中刘虞是东海恭王刘强的后代,而刘强是光武帝的废太子,所以相对来说他和皇室的关系最亲;刘岱、刘繇根据《续汉书》都是山阳太守刘舆(一说刘方)的儿子,祖父刘本,伯父刘宠担任过太尉,再往前已经不可查;而刘表和刘焉、刘璋父子据说都是西汉鲁恭王刘馀的后裔;刘备一说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另一说刘备是临邑侯枝属;刘晔则是其中唯一一个不是诸侯的,他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

    近一点的都是以前光武帝儿子们的后裔,远一点的都能追溯到汉景帝时期了,所以这些汉室宗亲们实际上都是皇室远亲。

    【多行仁义】

    在汉末这些宗室之中,他们虽然掌控一方,但大多却都是仁义之辈,对百姓一般都是比较好的,当然了也不排除有例外。

    像刘虞就是一个典型,作为宗正和大司马,他可以说是汉室宗亲里的老大哥,这位老兄去了幽州之后把内忧外患的边境直接升华成为了汉末的一处世外桃源,然而刘虞更是亲民代表人物,一度他离职之后,返回故乡,丝毫不摆脸谱,和乡里乡亲们打成一片。

    刘表作为荆州牧,招诱有方,威怀兼洽,令境内的贼党豪强亦可以为其效用,他还在荆州大兴文学,从各地投靠刘表的学者就有千人之多。

    刘璋虽然本人能力一般,但对于百姓也是有所关怀,当年刘备入侵,麾下从事郑度曾经向刘璋建议以坚壁清野拖垮刘备,但刘璋以损害百姓为理由一口回绝,他还因此将郑度直接罢免,刘备包围成都后,刘璋也为了城中百姓而投降。

    至于刘备则是在后世被认为是仁君的代表人物,建安时期在曹操大举讨伐荆州,当地百姓们甚至自发追随刘备南下,这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可谓是极为少见,看见刘备之得民心。

    相比之下刘焉、刘繇和刘岱在这方面表现就比较一般了。

    【缺少进取之心】

    汉末这些刘氏宗族虽然对于百姓都普遍不错,但基本有一个缺点,就是比较保守,没有什么开拓、进取的意图。

    例如大司马刘虞,袁绍、韩馥等人希望另立他称帝,刘虞不仅没有答应,反而将他们大骂一顿,刘虞在三国时期基本上都固守幽州,讨伐公孙瓒时,因为对方主力不在,他军力远在其之上公孙瓒本来没有丝毫胜算,但刘虞过于圣母,下令只杀公孙瓒一人,不许焚烧城池,要保护一般百姓,结果被公孙瓒一把火数百勇士反击击溃,可谓是慈不掌兵的典型反例。

    刘表作为荆州之主,在四面皆敌的情况依然成功守住了荆州,击退了曹操和孙氏三代人的来袭,打败了南方的张羡、张怿父子和交州牧张津,绝对不是什么无能之辈,然而刘表却也待在荆州也不动了,李傕朝廷一度让刘表督交、扬、益三州军事,刘表实际上没有以此做什么大文章。

    这些事情都不是孤例,像汉末的兖州刺史刘岱就没有记载将势力范围扩张到兖州以外;扬州牧刘繇也就在扬州打转,甚至最后连自己的地盘都守不住;益州牧刘焉和刘璋父子地盘也就在益州了,益州之外和二者关系就不大了。

    相比之下那些外姓诸侯中曹操、袁绍袁术以及陶谦这些诸侯都是积极扩张自身的势力。曹操站稳兖州后,很快就将手伸入了豫州,最后挟天子而令诸侯将势力扩张到了全国;袁绍占据冀州后,不久就以臧洪为青州刺史管理一方,还以袁遗为扬州刺史,以周昂任九江太守,其兄周昕为丹杨太守,拓展势力不遗余力,最终霸占北方四州;袁术则是两起两落,在荆州、豫州以及扬州都有很深的根基;徐州牧陶谦虽然没有让自身的儿子们出仕,但他对于向外扩张也是毫不犹豫,豫州他派过刘备担任豫州刺史,扬州麾下也有王朗作为会稽太守。

    不说刘氏中的这些诸侯,就连不是诸侯的刘晔也没有太强的进取之心,当年刘晔设计杀掉郑宝之后,被郑宝部下推荐为新的首领,结果刘晔不想拥兵,直接将那些部曲都委托给庐江太守刘勋,自身也归顺在刘勋之下。

    相对来说,出身贫苦的刘备进取心已经是比较强的了。虽然刘备前半生主要以流浪为主,并且在曹操南下后拒绝了讨伐对自己不义的刘琮,但在赤壁以及江陵之战后,刘备扩张势力看起来虽然还是有点犹豫,但最终也毫不含糊,他打下荆南四郡,主动从孙权手中要来南郡,然后假借对付张鲁进入益州,干掉刘璋自己作主,又北上讨伐汉中,击败曹操,可以说越来越主动了。

    这也是为什么刘虞、刘岱、刘焉、刘繇以及刘表等人明明同样是汉室宗亲,明明早已经掌控一方,大权在握,却最终被刘备这个没落子追上,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固守在原地,最终会让他人超越的。

    在乱世里,做为一个君主,作为一个首领,必须要有着相应的进取之心,这无论是不是宗室都一样。当年曹操能得到天子,董承、董昭二人功不可没,但早前实际上二者都是张杨的部下,并且和曹操也没什么联系,而张杨还是汉末屈指可数的有仁有义忠诚之辈,但他为什么最终被部下抛弃了,因为他没有进取之心,天子送到嘴里他不吃,在他麾下看不见希望,看不到未来,所以二董宁愿背弃他选择后世被骂为枭雄的曹操。

    为什么?曹操敢干啊!在他麾下能看到前程。这点对于刘备来说也是一样的。

    ;

第113章 天下大局 4() 
在赤壁、江陵等战役之后,曹操、刘备、孙权等诸路诸侯各有发展,公孙氏仍然割据辽东,韩遂、马腾、张鲁等西北诸侯则被覆灭,益州也被刘备所得。

    【曹魏的发展】

    曹操在赤壁之战后攻略关中、派夏侯渊夺取雍凉,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北方的优势,却迟迟没有打开南下的局面,后来还被刘备所反扑。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去世,曹丕上位,篡汉称帝,建立魏朝。

    在赤壁、江陵等战役后,曹操以孙权为首要大敌,多次从扬州南下讨伐江东,孙权也不甘示弱,双方在江淮一带展开长期拉锯,各有胜负。

    从建安十三年(208)孙权第一次讨伐合肥算起,一直到建安二十二年(217)第二次濡须之战中孙权求和,曹操退兵,双方僵持了十年的光阴,曹操数度南下,两次发动大规模的攻势,尽管都有所斩获,但都只能望江而叹,无法对于江东产生实质性的威胁。

    除了发动对孙权的作战之外,曹魏另一个发展方向就是西北,当时关中、汉中、凉州与雍州等地虽然名义上归顺于朝廷,但实际上却是诸侯们割据一方,听宣不听调。

    建安十六年(211),曹操派夏侯渊、钟繇等人讨伐张鲁,导致韩遂、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