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镇兵马,我带兵回京!”心中生出了对刘行的怜爱,宗泽猛地站起身大喊道:“直娘贼地,我还就不相信凭他种诊能翻了天、我还就不相信一群乱臣贼子能翻了天不成!”
“对,发兵评判、将那种诊活捉交三法司严审定罪。”
“是呀!让宗太师带兵杀回去,灭了他们!”
“不错,灭了他们、灭了他们!”
宗泽话一说完,堂内群臣顿时一阵附和声。
然而在众人的呼喝声中,刘行却是意味深长地抬头扫视了一圈众人后说道:“种家养我、教我,给了我一个被家族赶出来的无家子一个窝,让我在豹林谷长大。种七与我自幼相知相伴,要不是她多次出手相助,我早已不知身在何处、魂归何方。”
言语微微一停,略带叹息中刘行接着道:“诸位也都有亲人,都有手足。换做是你等遇上这样的事,会愿意兵戎相见、将曾于你有恩、有情、有义、有爱之人逼向绝路吗?”
至亲之人背叛,是最让人心头泣血的事。至爱之人背叛,是最令人心头欲绝的事。
在场的众人听完刘行这番话,既感受到了刘行心中那份剧痛,又能感受到这个平日里邪狂成性、实际上内心深处依然充满了感恩念情之心的“邪公子”此刻那种悲怆与无奈,那种两难与困苦。
这种悲怆让人怜,这种困苦让人心疼。一瞬间,堂内所有人在心底里生出了一种感觉:这位年轻的宰相值得我去帮,值得我们疼爱与怜惜。
他是多么不容易呀!为了当今这大好局势,却将自己逼向了众叛亲离的境地。他是多么不容易呀!为了能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他竟被至亲至爱的人因欲求不满从背后插了一刀
心中生爱生怜惜,宗泽再次开口道:“那以太傅之意,要如何对待种家爷孙、如何对待那些谋乱的奸臣贼子呢?”
这才是关键,宗泽问出了一个关键的话来。(。。)
第399章 废帝立宪()
再是至亲,若是相叛,也定然难逃一死。
前有吕武二女杀亲自以夺权,后有李世民玄武门兵变杀兄弑弟、逼父让位。远有乱战之时诸多皇家内戮事,近有太宗、太祖“烛影斧声”那传说。
这是人类本性中的自私与贪婪注定要生出的事情,也是伦理纲常被抛弃的必然。因为功名利禄与权位,谁都逃不开那至高无上的诱惑。
因为口中再是如何喊着大道理,归根结底都是为一己私利在生存。只要出于私利,当面临你死我活时必然会倾轧亲人、弑杀一切对手时置伦理纲常于不顾。
这些血淋淋、赤果果的历史事实放在那里,所以宗泽才会问刘行准备如何对待乱臣贼子和种家那爷孙来。
他这样问的原因,刘行实际上也很清楚。
种家四代忠良之名,早已人尽皆知、甚至可以说是深入人心。
对忠良世家,即便是从前大宋朝的历代皇帝,也是轻易不敢言杀的。
因为一旦哪一个当权者敢去杀害忠良,必然会被朝野公愤、骂为残暴不仁。哪一个皇帝敢不小心地去对打那些所谓忠良,必然会引起群臣不满、进而引发朝局不稳。
只是宰相,刘行还不是皇帝,还没有那样真正一言九鼎、逆我者死的道德特权。
更何况如今要面对的所谓忠良是自己从小生长在人家家里,吃着人家饭、穿着人家衣的忠良呢!
杀,肯定是不行。既是不忍也是不舍。
对于刘行而言。种诊虽然过去接触并不是很多。那老师叔祖一直都在豹林谷后山清修,自己总计才见过七八次面而已。但他毕竟是种师道的亲叔叔,种师道于自己的恩情决定自己不能真去杀了他的亲人。
还有种雁翎,那个幼时自己一受同门欺辱就会冲出来帮自己的小丫头,那个经常偷偷给自己送好吃的小姑娘。
那个在自己饱受别人白眼的时候,她却天天拽着刘行小手去嬉戏玩耍的小女孩,那个曾无尽爱恋、无尽温柔的小娘子。
对他们去痛下杀手,不用种家人、不用天下人。刘行自知首先就会在日后让自己陷入无尽的悔恨、无休止的自责中去。
良心过不去,那件事就做不得。
所以在宗泽的问话问完,刘行沉思片刻道:“生擒种家父子,屠灭汴京乱贼。撒出巡防诸路,尽除逆贼家小。”
“啊!”
宗泽惊呆了、胡安国惊呆了、满堂的阁僚也都惊呆了。
让他们惊呆的是原因不是别的,而是在他们的记忆中,这是自刘行执掌朝政以来第一次做出了屠城和灭门的决定。
从前对那些大奸大恶、投降金狗时杀了好多自家同胞的人,刘行只是杀其首恶、捕其族人扔进教化营。更多的,只是直接赶出其家、让那些罪人的家小变成无人管的一群乞丐。
从前即便对待死敌一般的南朝官吏、甚至于对待金狗的族人,刘行最多也只是三代“五不得”。或是变成“十字奴”。从未真正下过任何一道屠杀、灭族的命令。
过去的那些种种,让满堂的阁僚早已在心底里对刘行形成了一种印象:这个太傅很邪狂。却是很尊重人类的生命。看上去他凶狠、毒辣,实际上还是很有仁爱慈悯之心的。
可是如今,如今刘行却第一次说出了要灭门、屠城的话语来,这怎能不让人震惊。
“可是、可是陛下还在汴京!”很快滴,从震惊中一清醒,胡安国说出了一个难题来。
当然,那个难题只是他认为的、不是刘行认为的。
听到老先生的话,刘行冷冷一笑道:“陛下,那个陛下已经疯了、一日三疯。我等能让他做陛下,他才是陛下。一个疯子,胡先生、宗帅、诸位阁僚,你们还愿意让一个疯子来做陛下吗?”
一个疯子,众人耳听此言后全是心底一震,全都不由自主地暗想道:是呀!信王疯了,这已经是不能说、却天下皆知的秘密。
让一个疯子继续做皇帝,还是一个可能马上变成种家爷孙为首、那群乱臣贼子手上的傀儡皇帝还有意义吗?
有那个皇帝在,没多大用处、只是个皇权象征。没那个皇帝在,只要有刘太傅在,新政依然会继续、大宋依然会强盛
心中如是想,却没人敢他们心中所想这些说出来。
只有宗泽在微微惊愕之后,开口对刘行道:“那天下不可一日无主,若是以天枢院之名罢黜君上,太傅欲以何人君临天下呢?”
试探,他此言一出,不只是刘行、所有人都迅速想明白了老元帅这是在试探刘行。
南朝的攻谄之词犹在耳,今之孟德之说仍在暗中流传。虽然刘行这些时日里的所作所为,让堂内群臣看不出刘行自己有任何篡权谋位、自己当皇帝的野心。
有道是人心隔肚皮,越是精明的人越是会包藏祸心,是让人看不出半分端倪的。谁又敢确定刘行就真的一点都不想黄袍加身呢?谁又敢保证刘行不想代宋自立呢?
可惜的是,包括宗泽在内的所有人又一次全都想错了。
刘行的内心深处还真就是一点都没有篡国的**,因为刘行对帝制一直是从内心深处、从骨子里看不起的。
谁会为自己看不起的事,去做必然遭人妒忌遭人骂,搞不好身败名裂、被群起围攻的事情去冒险呢?
众人想错了,宗泽来试探了,刘行认为自己也该说出自己心底真正在想的事了。
“废信王、改封信亲王。立大定郡王为新君,立庆国公赵子偁之子赵伯琮为皇太子。”刘行正色沉声先说决定。
随即环视众人,说出心中所想:“新君即位后,正式确定皇权日后只限挂名天下兵马大元帅、有权废相和律法。国之赋税一成归皇室,其他一概不许皇室再多过问。将天下大权从此彻底交与内阁,才能确保今日谋叛之事尽量少的再法生。”
一言方停,不给其他人开口的机会,刘行马上又说道:“君主立宪,国以宪政为主、君王只是国家的形象与尊位象征,不得在作为奴役、压迫全体百姓之特权贵族。三日后开第一次大宋咨议上、下两院大会,众议立宪、定国法。”(。。)
第400章 法治与帝治之争()
君主立宪、国以宪政为主。众议立宪、以定国法。
刘行这一番话说出来,又一次让满堂皆惊。
在惊诧之中,胡安国沉吟一下望着刘行问道:“宪政,何为宪政?国不可一日无君,太傅何来宪政为国之主一说?那让陛下日后身处何境,岂不是让自此以后的朝臣都做不遵君王道的人吗?”
“是呀?这宪政是何解,何为宪政?又为何一定要以宪政取代陛下的裁决天下之权,能使天下万民尽臣服吗?”胡安国才说完,宗泽也是马上开口说出了他的质疑。
见到二人的质疑,刘行淡然一笑道:“宪政是一种主张国家权力来自并被一部基本法律约束、规定公民权利的学说或理念?。这个基本法就是宪法。宪政的要义有两点,其一是保障全民之基本权利、自由。其二是限制公众权力,一切公众权力的权威与合法性来自于宪法。”
微微一停,刘行知道自己这样说,这些人还是不会全然明白。
又是淡然一笑后,刘行才解释道:“我所谋立之、、等等诸多律法,实际上最初也是源于保障全民之想。而且既立律法,同时也自然要约束和限制公众之权利,也都必须来源于律法和得到相关律法之保障。”
再次停住话,刘行端起茶碗喝了一口,随后放下茶碗接着说道:“诸位已经见到,即便是没有圣旨,只要是我朝上下、上至我等身居相位之人,下至那些黎民百姓。只要依法行事,这天下自然井然有序、一片安宁之中百业具兴。”
言语一停,面色一凛。刘行旋即沉声道:“可是诸位回想一下过去,皇帝一句话、让谁死谁就死?事实不清楚,证据不充足,却让多少功臣变冤魂、却让多少贤臣做孤鬼?王法,过去的王法都是庶民犯法与庶民同罪、王子犯法那都是误会,不是真正的律法。诸位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庶民犯法与庶民同罪,王子犯法那都是误会。
众人耳听此言,集体先是一愣,旋即又集体垂头陷入到了思索中。
古语云,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那是自古传下来的说法,可是在这中原之地,前前后后、大大小小多少个王朝了,谁真的见过王子犯法真如庶民一般被拉出去砍头的事情。
即便见过,那些敢于严守律法的皇帝。最后也都会让在历史上被描写成恶毒之君、暴虐之帝。
最为重要还是根本就没有多少君王,会在自身利益不受到冲击的时候,会选择将王子法办那条道路。
虎毒尚不食子,听起来是人之常情、却给历代王者制造了一个君王一句话,臣民就该死。君王几滴泪,便让王子活的传统。
这种传统好不好?答案是双面,与许多事情一样是双面的。
好的一面,如果是一个贤主为帝。君王的泪水经常不会只是为他自己的儿子去流,而是经常会为天下百姓、为犯了法的臣子去留。只要君王泪水一落。往往便会让臣子和百姓有了重生的机会。
坏的一面,如果是一位肆意妄为成性的昏庸君主在位,那么所谓呢王法通常都会变成儿戏一般。
那个昏君想让谁死,不用王法、他一句话就给人家砍了。那个昏君喜欢谁,那人就算杀人放火、十恶不赦,他一句话也能给赦免、让那恶人继续危害人间。
古往今来。多少个朝代不都是因为君王不贤、乱法纪与纲常,才会导致天下大乱的吗?
最近的,就拿还在五国城风餐露宿那位徽宗皇帝来说,他就是一个典型视法纪如无物、视民心与儿戏的人。
在他当朝的那些年里,大宋朝的王法全凭他一人喜好被肆意篡改、随意乱用。才导致宣和大乱、民心溃散,才使得异族有了南侵的大好时机。
如徽宗一般的皇帝,有不如没有。有一套在刘太傅主导之下制定出来、绝对公允而且利于国的基本律法来。
以作为一国之根本,日后谁都无权擅自改动的基本律法才能制约未来的皇帝,才能确保王法不再如儿戏
痛定思痛,早已受够了昏君之苦的众朝臣心中如是想,宗泽也是这样想的。
所以在一阵沉思后,宗泽最先开口道:“谁也无法确保未来大定王就不会是一个昏君,若是他也如其祖父一般昏庸,王法只会变作儿戏。历代以来的君王,即便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都无法确保其后人就不会出不肖子孙。所以,我赞成太傅此议。”
“可是、可是这样一来,岂不是置君王如傀儡、让我等公然以律法定天下,一起去那曹孟德了吗?”儒林领袖、满肚子都是忠义理论的胡安国想法显然与宗泽不同,在宗泽表示赞成后他马上提出了反对意见和疑问来。
“曹孟德不好吗?”
听到自己的先生这样说,刘行马上冷冷一笑道:“他是奸雄,可是让他的屯田富了北方、他若不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个大汉朝早被黄巾贼和那些地方豪强给弄得土崩瓦解、不复存在了。至少在他曹孟德有生之年,大汉还是存在的,总比直接亡国灭种要好吧?”
汉之乱,乱在纲常被废、乱在有法不依让外戚肆意掌控朝政。皇帝无用,偏偏屋漏偏逢连夜雨,那些外戚一个个又都是为了私利将当年刘彻建立起的律法全都变成了玩物。
纲常废、律法失,狗官横行、外戚专权之下,才弄得大汉朝民不聊生、才给了张角趁机煽动民心、聚众造反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若无曹操横扫黄河以北,黄巾贼和那些地方豪强早将三国变作三百国,绝对不会有人让大汉朝还名义上延续了那几十年。
若无曹操的一系列举措,大乱之中的中原地肯定的四野凋敝、一片荒凉,路有冻死骨、朱门酒肉臭的景象遍地皆是。
乱世之中当需有一人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学一下曹操,未必一定要为自己和自家子孙后代谋夺天下,却一定要有一个敢于站出来扛起坍塌的天地人去终结浩劫与乱世。(。。)
第401章 老先生往坑里跳()
刘行决定了,就算被骂做是曹操,也不能让自己的胡先生再开口。
就算自己真做曹操,也一定要让这中原变作一个法治之地,以法立国而非用君王道立国。依法治国,而不能任由王者随意改、王法随时如儿戏的旧体系继续沿袭下去。
这个决心一打定,刘行马上再话音落下时冷眼盯住了胡安国:“胡先生,我不愿沽名学孟德,但这法治天下是从春秋战国传下来的祖宗先法。怎么,谁若是想要法定天下安,谁就一定是曹孟德吗?”
一听此言,胡安国听出来刘行这是动怒了,但他仍然坚持己见、固执地说道:“法治天下诚可贵,君王之道不可废。”
眼见老先生如此固执,刘行心中生怒却隐忍不发道:“可是当君王之道与这法治天下出现冲突、甚至势同水火时。胡先生您认为是维护全民权益、代表天下黎民百姓根本的法大呢?还是所谓君权神授、根本就是给一家一姓奴役天下万民的君王之道大呢?”
闻听此言,胡安国顿时被反问得不知如何应对了。
法治天下,方才刘行说的已经很明白,要立出一套基本律法来不是为了保障刘行、而是为了保障全天下的万民。
在这一层面上来看,法治天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