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仙宋- 第2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官吏、将士们是否会接受朝廷将他们终身保障推给商人去做。”

    “是的,我也有一个担忧。”宗泽一说完,马扩马上眉宇紧缩,接话道:“商人唯利,又善于奇货可居。若将全民保障推给商家,我总是感觉难以安心。万一那些商人中有人别有用心,真的难保我朝日后不会出现吕不韦之辈。”

    听完二人的担忧,刘行重新换上一副淡然的笑容。

    看了看两人后,刘行道:“宗帅、马知事,你们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二位难道忘记了,我朝有新法在、可以颁行许多新法去推行此策嘛?我方才来的路上,已经与赵大人商议过了。”

    话至此处,刘行的面色又沉了下去:“以法治国、依法推行全民大保单计划。还是那句话,此策是我朝今日以后,内务上首重之事。百姓不接受,各地方官、咨议给去讲解,去游说让百姓接受。”

    说话间,脸色彻底变作阴冷、建议,刘行微微停顿用森冷的声音最后说道:“稍后我会详细地写出一份详解来,分发下去。以商保民、以商富民是我朝日后的基本国策,若再有人违抗,直接全给小爷送进教化营去。”

    基本国策,刘行将全民大保单定义进入到了基本国策中,而且说话时脸上的表情已经在告诉众人:这件事必须这样做,谁反对就不经审判、扔他进教化营去过暗无天日的生活。(。。)

第372章 欲让烽火永不燃,长城之上建百关() 
雁门关,自从北朝从草台班子到完善的朝政体系形成以来,第一个基本国策确定了。

    让全天下人都没有想到的,刘行这第一个基本国策,不是继续强军、发展商业或者大办教育,竟然会是“以商保民、以商治民”的“全民大保单”计划。

    在雁门朝会后的第二天,刘行一声令下、各地的商号中,衙门里、河工衙门乃至军队中善于经营、强于算学的人便被大批地集结起来。

    培训,又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在尚算作保密阶段的“全民大保单”计划开启时第一道政令中出现了。

    谁来培训?保险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那是前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新鲜事。不要说懂,连明白都得有专人去给讲才可能理解,又怎会有很多人能来教那些被集结起来的人如何做保险行业呢?

    办法是人想的,事情也是人做的。刘行敢将这种全民保障定为第一条基本国策,自然有自己的套路。

    这套路的第一步,就是先将那些适合未来从事保险行业的人集中起来,然后自己亲手写出了“保险准则”、“保险行规”、“承保准则”和“保险员守则”四件材料来。

    写好材料,一边印发的过程中,刘行一边将天策卫中擅于洗脑术、宣教的成员总计三百多人全部召集到了雁门关外一处荒废的大宅院中。

    闭门三天,堂堂当朝宰相,三天时间里什么都不再去过问。朝政由宗泽为主、马扩和赵鼎为辅去负责处理。而刘行,在大宅院中闭门三日,变成了一个开口必讲保险、闭口必说保险的“职业保险讲解员”

    经过这三天的培训,本身对于新鲜事务接受能力就极强的天策为宣教司和那些从各处洗心营抽调上来精于洗心、洗脑术的成员们。在刘行如此敦敦教诲、孜孜不倦,日以继夜的全力苦训之下,走出大宅院时全都变成了精通保险行业的人。

    “传、帮、带”,一个人去带十个新人,三百人就能带出三千人。这是刘行的第二个套路,也是至关重要的套路。

    当那些摇身一变、从之前不敢公开身份的天策卫力士。三天之内变成大宋朝第一批“保险宣教员”的人走出大宅院的第一天起,成批被集中起来、待用的人员便涌入到了刘行指定的地点、五台县钱家庄。

    传帮带开始了,三千人一人选了十个人,耳提面授的同时不断施展法术,将他们负责带的人迅速洗脑、洗心,使之开始转变思想、转换态度、转换角度去看问题和想问题。

    进而迅速地让那些人接受、理解、掌握了其实刘行自己都理解只是皮毛的保险行业操作模式、运作方法和行业规则

    后方,刘行的第一条基本国策如火如荼的上马、展开了。

    前方,河北的杨沂中正站在卧虎山翘望北方群山,久久地心情不能平复。

    良久之后。当杨沂中转头看向站在身后的徐衡时,他开口道:“徐总兵,你看此处群山绵延却是沟壑纵横。上一次的燕京之战,金狗便是从此处先行突破了契丹人的防线,是个紧要的地方。我在想,可不可以向太傅要求一下,在此处建出一处雄关来呢?”

    稳定此言,徐衡皱了皱眉头。稍加思索后说道:“若是建,也不能只是在此一处来建。万里长城万里长。万里之中雄关却不多。自赵至秦、再到汉唐,从来都只是重视长城的边防,却没有注意到链接这万里长城的钮扣其实也很重要。所以若是军门想提,我建议不如将燕京北麓这一带所有紧要的地方,全都建起关口来。”

    修长城,自从战国时期的赵国开始。便已经变成了中原历代王朝抵抗塞北、大漠和西域潜在来敌首选的手段。

    先赵后秦,就连曾经战国七雄的燕国,也在如今这燕京北麓修建起了抵挡外敌的长长城墙。及至后来,汉修唐扩,如今的长城看上去城墙足够厚实了。确实纸老虎一般经常被异族一捅就破。

    究其原因,只是因为长城之上只有那么七道古关口,大多数都是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之时修出来的。

    关口等于枢纽,闲时养民屯军、战时转运勾调物资,还可以用坚实的城墙打成防战。这些是杨沂中想到的,也是徐衡想到的。

    所以当徐衡的话一说出来,杨沂中马上重重点头,神情却异常庄重地道:“不错,是要多建关口好屯粮,让边塞之地遇战时无需再只能等候河北、山西勾调粮草来补充,使边塞之上处处是烽火起处兵锋现。”

    “不错,只有做到这样,才不怕金狗卷土重来。即便日后在有其他东胡民族从塞北那苦寒之地崛起,想要逾越关连关、城连城,万里城中皆是兵马的长城,也是难于上青天的事。”徐衡语气变得有些沉重,话到此处微微停了停。

    旋即他仰望北方那群山,忽然吟诵起来:“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徐衡微微一停,杨沂中也目光深邃地北望之中,接下去吟诵道:“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9。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吟诵至此,杨沂中侧头与徐衡对视一眼,接着高声道:“欲让烽火永不燃,长城之上建百关。胡狗再来遇铜墙,看他如何过大关!”

    “哈哈”一听杨沂中这文不算文、粗不算粗,更像是顺口溜一般的补词,武举人出身的徐衡放声大笑,笑声中高声道:“好,补的好!建他百座雄关,让日后胡狗难过长城道道大关。”

    “将我河北四镇中的三镇,日后全都驻进各处雄关中,任来百万敌、看他如何过的来!”杨沂中洋洋自得,被个武举人当面称赞,笑容变得灿烂起来。(。。)

第373章 钱粮事捉襟见肘,撒兵给我“打秋风”() 
“异想天开!”

    杨沂中、徐衡的想法看上去很美好,他二人的奏表,在刘行双眼充满血丝走出大宅院时,第一时间被雷震送到了刘行的手上。

    看完二人的奏章后,刘行确实横着眼珠子、不屑地轻声骂道:“一座关口一座城,百个关口百座城。这两个小子,理想很丰满、难道不知我朝现今的现实却很骨感吗?”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刘行骂这些话的时候,自己内心深处实际上也是一阵阵的苦楚感觉涌动。

    表面的浮华,这便是如今北朝一片心向荣背后的真实情况。

    新货币迟迟只能是造币不能推出正式执行,如今所有民间、官衙的结算都已经重新回到了宋徽宗时代那些一堆钱财能换几袋粮的货币体系。原因是什么,是除了铸造好的一千万枚金币、一亿枚银币和配量相等的大小钱外,实际上北朝已再无多余的金银储备。

    没有储备,怎么去推出新货币?在没有足够的国家储备情况下强行发行新货币,那不是利民,而是在赤果果地利用货币掠夺民间财富、是在坑害全天下百姓的举动。

    那样的事,刘行不想、不能,更加不愿意去做。

    造福苍生,那个词至今仍然离刘行很遥远,因为太道貌岸然、太宏大到遥不可及了。无论是神还是仙,都不能真正做到的事情,刘行更加不敢去奢望自己能够做到。

    但是即便自己做不到造福苍生,也绝对不能做祸害黎民的事。这不只是责任心。更重要的是一种良知、一种前世今生两位母亲教授给自己的道德底线。

    “不坑人、不害人。老老实实做人。”那是前世母亲的教诲。“和善待人、诚恳守信,勿以己私、损人利己”。那是今生母亲的教谕。

    如此的教谕和教诲之下,刘行虽然邪狂,却不敢真的违背自己的良心强行发行新货币。不能发行新货币,造成了如今北朝的军费实际上已经极其紧张境况。

    在军费异常紧张的情况下,杨沂中、徐衡却想要再燕山北麓的长城上开始,逐渐推向整条北部边防线去搞大建关口、大建新城。

    骂他们,刘行都不够解恨。若是二人此时就站在刘行面前。刘行随时都可能抡起腿来在他们的屁股上狠狠地赏上几脚

    耳听到刘行如此咒骂二人,随雷震同来的宗泽和马扩却是对视了一眼,全都愕然一愣。

    见到他俩那副表情,刘行马上对宗泽说道:“宗帅,我朝内情你自是深知。要在长城上建关口、建新城,那是一个小工程。一旦动工,几十万民夫得吃饭吧?得给钱粮当报酬吧?就算是负责监工、护卫的将士,日以继夜守在长城上,不给足吃喝能成吗?”

    话到此处微一停,刘行脸上浮出惆怅的表情继续道:“这都要钱、要粮呀!可是我朝现在没钱。粮食也不多了!今秋百业复兴,河南、河北两地粮食产的就不多。山东、西康和东川倒是粮食送上来好多。可只够我军支撑西夏之战、河北及其他各处边防的呀!”

    又一次停住话,抬头望月、愁容更甚,刘行接着叹息一声:“法术再高强,也要五谷杂粮做滋养。功力再深厚,也得一日两餐果腹来保臭皮囊。我现在呀,倒是真的很他娘地羡慕天上那些老不死的了,一个个可以不吃不喝。若我军将士都有他们那般本事,别说百座新城百座关,小爷恨不得在长城上十里一关、五里一亭,永固边防呀!”

    朝廷粮草见拙,此时不只是宗泽知道、马扩也很清楚。

    在刘行说这番话,发着牢骚的时候,马扩是一直紧锁双眉在思索的。

    当刘行话音落下时,马扩开了口:“太傅,您从前不是总在喊着要‘以战养战、以战止战吗?我朝如今粮草吃紧,钱财不支的原因是什么?是金狗掠走了我朝几代储下的粮草和金银造成的,那为何您就是不让杨军门挥师出关去打金狗,从金狗那里将他们掠走的钱粮再给抢回来呢?”

    以战止战,当日刘行在五台城周围率领红巾军连续作战、连战连捷时,曾有些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的人想要开拓出一片疆土后便收手。当时刘行将那些人劈头盖脸一通暴骂后,说出来这样的话。

    以战养战,那是红巾军迅猛崛起、变成一支无敌劲旅,并且支撑着刘行光复河东、招收北朝这大片疆土的主要战争方略。

    虽是不去掠夺平民,抢夺百姓,但只是从敌军手上缴获的钱粮便在过去几个月中支撑起了这一些列的军政变法、战争所需

    自己的战争方略,刘行当然清楚,只是被眼下这种拙荆见肘的财政状况弄得一时间竟忘记了自己的初衷方略。

    被马扩这样一说,刘行忽然诡异地一笑道:“对哦!我怎就犯糊涂了!没钱、没粮,小爷有那么多兵呢!没有就去抢呀!”

    此言一落,刘行马上正色转头、对宗泽道:“宗帅,您稍后马上发一道军令,以枢密院的名义通令河北、山东、山西、河南、东川、西康各军。没钱粮、想要快速富足的都去给我抢,去学契丹人、学女真人一样越过边境线到南朝、到大理、到吐蕃、到女真人那里去给我抢。”

    “但是必须严明一点,只许抢兵、不许抢民。抢到的钱粮,拿来跟我换枪换火药,换炮弹。要多少,我给他们换多少,都给小爷去抢吧!”言至半句先是脸色一沉,接着说道最后时,刘行的脸上再次浮起那诡诈的笑容来。

    听完刘行这番话,宗泽也是难得的露出了诡笑:“嘿嘿,太傅你这是要让我军越境,去变成一群不断自扰敌边的强盗呀!不过当今情势,此计乃是上选。全线掠边打秋风,我这就去发出通令”

    宗泽言毕,转身离去。

    马扩却随即望着刘行,又开口道:“光是靠抢,只能一时得逞,不是长久之计。太傅,我以为,我朝还要多想些开源节流的方略出来才好。”

    听他此话,刘行点了点头:“不错,是得多想些办法才成。单靠抢敌军的,毕竟不是长久之计。那马知事,你可有什么好主意吗?”

    “私商做大,买空南朝、卖空大理,连通吐蕃、外接耶律大石。”马扩被问到,只是稍做沉思,很快便简洁地应答出了这样一番话来。(。。)

第374章 国士也有狠毒计、“血火商途”() 
买空南朝、卖空大理,连通吐蕃、外接耶律大石刚刚在西域建立起来那个新王朝。

    马扩此话说完,刘行不禁心底里暗暗赞许:不愧是小爷的国士、不愧是小爷的理藩院知事。嘿嘿,小爷这才财政吃紧,他那里马上便想到去向外帮敛财、而非如赵鼎他们那些人,动不动就是去琢磨怎么从面见搜刮。

    这是好主意呀!买空南朝,南朝都有什么呢?瓷器、丝绸、茶叶,那些都是南朝盛产的货物。而这些货物最大的销售市场在哪里呢?显然不是南朝自身,也不是北朝境内。

    因为中原人、汉人,对这些物什早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地使用和拥有了。除非是古物,不然瓷器卖不上好价钱。除非是上等丝绸,不然也没太大利润。除非是绝品好茶,否则从南朝私运过来,一旦遇上被拦截有损失、不赔钱都算是好的了。

    可以说瓷器、丝绸、茶叶,这三样东西在汉人中的市场,属于量大、利润低,薄利多销的东西。

    那么这些东西,到底卖去哪里,才能够获取最大的利益呢?

    答案只有一个、番邦。女真人、党项人,从前和现在的契丹人,对这些物什那都是趋之若鹜、看到就要垂涎三尺的。即便是南朝大理,西番吐蕃,也是对这些物什追崇备至,导致价格极高。

    价高,自然有风险。自唐朝以后,西域、吐蕃那些地方,每次行商都会沿途频遇土匪抢劫。甚至那些番邦异族的各级官吏,都会层层盘剥,才造成了物价奇高的境况出现。

    可是现在这个主意是马扩提出来的呀!马扩是做什么的,是理藩院的知是、是负责北朝外交事务的。

    他既然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