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魏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无双魏帝-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贵的闲职,显然曹操没打算给高顺单独领兵的打算,这样一来,高顺只能在曹丕手下做事。

    曹仁则被封都亭候,领食邑。曹休则直接升为了虎豹骑副统领,在虎豹骑中地位仅次于曹纯。王双则封为羌戎将军,羌斗曲改为羌斗营,领军两千人。

    连没有归来的挛鞮也被封了一个军侯,在曹丕麾下守卫许都的南军中统兵。封赏完了之后曹丕随即上交了护符,同时把自己的先锋军也交还给了曹操。

    曹操收了兵权之后便开始分派任务,首先曹操决定分兵经略冀州,派出诸将去冀州各个郡县巡视一番,同时把郡县上至太守,下至亭长里魁统统记录在册,另外在产铁之处设铁官,产盐之处设盐官、同时任命佃农校尉兴建屯田,再推动求贤令充实各地属官。

    接着曹操又让刘晔上表朝廷,让曹操自领冀州牧,同时还分配了任务给曹丕,就是兴建没有完成的先农坛,然后经营水稻田,供应各地军屯来年的种子。

    分派完这些任务之后曹操派人把王粲召来,便让众人散去,对于王粲望风来投,曹操喜不自胜,更提起王粲当年一件往事,王粲还年少的时候去拜见蔡邕,蔡邕就是蔡文姬蔡琰的老爹,这老头一见王粲就大呼此人是奇才,然后说:吾之藏书当尽予此子也!说完直接就送了。所以王粲的藏书是非常多的,毕竟那是蔡邕毕生的收藏。

    蔡邕是当代大家,名声比起郑玄也就差那么一点点,得到这样的人青睐,不是奇才也是了,当听说王粲是因为要喝烧刀子再来北地的,曹操立即意识到了酒对于这些士子的致命吸引力,于是曹丕又多了一个任务:开分店。

    从邺城县府回杨府的路上,郭嘉策马追了上来,笑道:“公子,多时未曾和公子对弈,今日有睱,可对弈一局否?”

    曹丕笑道:“正有此意!”

    郭嘉一笑,看到了一个建在由漳水引入邺城河道边上的一个凉亭,笑道:“便在此处可好?”

    曹丕点头道:“甚好!”说完跟身边的牛金说道:“剑桥,去杨府借一副棋来。”

    此时曹丕护卫只有牛金一人,听曹丕这般吩咐,还有点有余,但是想到邺城尽在掌握,所以还是领命去了,曹丕和郭嘉则策马来到凉亭,下马安置马匹之后便进了凉亭,分在石案两边坐下。

    “建安七年底,于阗国献上了一只训象,公子是否知晓。”一坐顶,郭嘉就问道。

    “知晓,还去看了,那训象那时候还小呢,两年时光,想必长大了不少。”建安七年真是袁绍病死的那一年,年底,曹丕跟曹操北伐,年中,还去宫里看了一眼西面于阗国送来的训象。

    这于阗国是一个神奇的国家,说他神奇,是因为他从公元前二世纪的时候就活跃在塔里木盆地,一直到公元1006年在湮灭,中间虽然起起落落,甚至被人几乎灭国,但是存亡断续,还是延续了1200年,自秦朝以来,中原地区王朝哪有一个国号能够延续这么长时间?答案是没有,所以曹丕觉得神奇。

    现在的于阗国迎来了他最为强盛的时候,此时这个国家兼并了皮山、渠勒、戎卢、扜弥等城郭。成为了“从精绝西北至疏勒十三国皆服从”的强国,该国使者上传的国书上写着:“于阗国领户32000,人口83000,胜兵30000余人。”在塔里木盆地,有这样的势力足够纵横西域了。

    郭嘉说道:“公子说得没错,两年之后,训象长大了不少,已经没有称能够称出其重量了,后来。。。。”

    曹丕笑着接口:“后来,有一个神童说: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先生想说这个吧?”曹冲称象的典故是在是太脍炙人口,郭嘉一说,曹丕就猜到了,只是他以为训象应该是孙权送来的,却没想到是西域的国度。

    郭嘉讶异了一下,想到曹丕或许是从家书中知道的,于是便恢复常态,接着说道:“令弟今年才八岁,便又如此机变,深得司空宠爱。”

    曹丕这才明白郭嘉眼中的忧色是为什么,随即笑道:“难怪吾父说他有几个好儿子,也是好事啊,吾有弟如此,也着实欣慰。”

    郭嘉叹道:“公子有所不知,令弟可是一个心善之人,此时军国多事,司空用刑严重。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令弟得知谓曰:三日可救汝性命。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司空见之询问,令弟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司空宽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之后便听闻库中马鞍被鼠所啮,司空大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手?’库中吏皆得赦。皆此类事,凡应罪戳,而为令弟微所辩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人!”

    曹丕听完知道曹操其实也明白曹冲的把戏,只是怜其宽仁之心,所以顺着儿子的意思,他毕竟是聪明人,郭嘉说出这番言语,不过是在提醒曹丕,你曹丕一路走来做的事情可算不上宽仁,唯独对曹昂衣冠冢一事可算有义,这样对比下来,一个刻薄狠辣、只讲利弊,一个宽仁心善,又聪慧过人,如果天下未定,前者可用,那如果天下已定呢。。。。。

    “先生多虑了,吾乃天授之人,何须担忧。”曹丕早就把曹植和曹冲视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但是却没想到多智如郭嘉却首先对年幼的曹冲警惕起来,反而没把曹植放在眼中,只不过现在曹冲对自己构不成什么威胁。

    郭嘉瞥了一眼带着下人拿着棋具前来的牛金一眼,飞快地轻声说道:“公子的天书。。。。已经被令弟看懂了九成九!”

    此话一出,曹丕心里狠狠一跳,此时此刻,他才明白曹操说他有好儿子的意思,难怪他对水稻产量减产如此不以为意!原来老子的简体字被破解了!(。)

第一百八十七章 关键不是圆谎() 
其实曹丕听到这个消息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难道曹冲也是一个从现代穿越过来的人?但是很快他就否认了这个可能性,如果他是穿越过来的人,看到自己写的简体字绝对不会蠢到靠破解这个“天书”来博出位。

    因为这方法一点都不好,且不说曹丕现在官至执金吾,在百姓眼中就是天神的使者,曹冲破解了这个“天书”虽然能够掌握杂交水稻的技术,但是事后的产品升级却后继乏力,曹丕可不相信他也是植物学的博士,又刚好是专攻杂交水稻的。

    如果对方不是和自己一样的农学专家却仗着自己会简体字把这玩意破解了一来会给曹丕带来不少麻烦,二来还会让曹丕提防他,这样的蠢事,恐怕就算是是中二少年穿越而来都不会做吧。

    所以曹丕认为曹冲能够把自己的简体字看懂,纯粹就是因为聪明,每一个时代都会有这样的聪明人,曹丕一点都不奇怪,他手下有一个研究生,就是个农村的孩子,15岁考上大学,18岁读研究生,并且已经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过几篇论文,比这个孩子更为妖孽的人曹丕一样见过。

    能够在现在的字体基础半猜半蒙看懂简体字的可能也不是没有,曹丕前世也见过兰亭序的临摹,虽然是那是晋朝书法家王羲之写的,可是他依旧看懂了大半,反之,以繁体字猜简体字确实更难,但是并非没有可能。

    毕竟曹冲的聪慧在是在史书上写着的,而自己很倒霉,本来以为无人能够通读简体字却让自己自己家的天才看懂了,这也算是小视天下人的结果。

    牛金和下人在凉亭的石案上摆着器具,有两个下人则拿出了小炉子煮起了蜜浆,现在是五月份,北地已经不用穿着裘皮,大家都换上了长袍,享受着微凉的春末气息,郭嘉和曹丕两人因为有外人在,别不再说话。

    曹丕此时脑中正在飞快地思量着往后的事情,其实在杂交水稻不断扩张到颍川以外的州郡时,他就想过自己以后必然需要人手来做培育新种子的事情,因为这些事他一个人是做不完了,这次在邺城外种了三千亩水稻,曹丕在花期顶多只能给五亩地的水稻配种,五亩地的收成倒是勉强可以供应各地军屯的种植,但是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迟早还是需要别人来做这事,只是曹丕还没有找到合适人选的时候,这个他认为的绝世杀器已经被自己的天才老弟参透了。

    依靠这门技术占据优势的计划是行不通了,曹丕感觉有点可惜,不过却没有多惊慌,要知道他一路做到博导,虽然专攻农学,最擅长的是杂交水稻,但是这门学问注定了他要有扎实的化学、生物学、植物学的基础,这三门学科他可不比一般的研究生差,不然他也不可能做到这般高度,杂交水稻,只是他的顶层技术罢了,但是在这个年代,化学、生物学、植物学中可操作性强又让人震撼的技术他曹丕可以说是手到擒来,比如说蒸馏酒,在这一点上,况且只说杂交水稻,曹冲会的不过是最粗浅的培育办法罢了,在杂交的基础上如何增产,在三熟的气候和土地下如何配合肥料尿素,曹冲不可能知道。

    既然如此,曹丕又何惧之有?现在眼前的问题是并不是曹冲,而是曹操,现在曹丕摸不准曹操的想法,他是否觉得自己在这件事上骗了他?是否会认为自己打着先农的幌子在巩固自己的地位?

    当牛金摆好棋具、下人煮好蜜浆之后,曹丕开口对牛金说道:“剑桥,祭酒是棋道大家,我要胜之,就容不得半点打扰,汝且在外面守着,别让人靠近,下人也一并出去。”

    牛金答应一声之后随即在凉亭五丈之外守护,下人也跑到了亭子对面的酒肆坐着。郭嘉这时才低声开口说道:“吾也看过那‘天书’,其中的字体识得五六成,因为和本朝字迹相差不远,其他的就着实不知,而且好些地方文理不通,看起来真是天书。司空、文若、公达、仲德都以为此乃天神所授,天神之物,有德者居之,是以司空不敢让公子说出书中内容,因为那是先农授予公子的,如今令弟却参透天书,司空以为,令弟乃是天神转世,比起公子,更高一筹!”

    曹丕本来还是笑着听郭嘉说话,可是听到后来却笑不出来了,他不怕曹冲看穿他杂交水稻的技术,因为他有更多的技术,但是如果曹操认定自己只是神使,曹冲却是天神转世,这身份的差异就大了,如果以后涉及继位之事,你是传给神的使者,还是传给神呢?

    看来自己误会郭嘉了,还因为郭嘉的担忧是因为自己杂交水稻技术的泄露,现在看来,郭嘉对于这事也没有留意,想必他相信自己可以翻盘,只是涉及到这鬼神之说,如果对方压自己一头,宗祠长子这个身份,那就形同虚设了,如今曹植没被郭嘉看在眼中,想必也是因为曹丕有着宗祠长子的身份,但是曹冲这天神转世的身份远远超越宗祠长子,最要命的,这杂交水稻曹丕咬定是天授,写出来的简体字是“天书”,曹冲年仅九岁,却能自行破解,想不承认这是天神宿慧也不可能。

    这样看来,问题很是棘手啊!本来以为这只涉及到一个圆谎的问题,在曹丕看来,有第二个人看懂“天书”,最差不过是曹操怀疑“天授”的真实性,但是现在的问题却是:大家死心塌地的相信杂交水稻是天授之术,而能够无师自通的曹冲乃是天人转世,而非天授之人。

    看来我还是低估这超级稻的技术对于汉朝人的震撼,可是也正是因为太过震撼他们,导致老子现在万分尴尬的境地,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呢?

    心中思量,嘴上却说道:“不知先生以为,此局应该如何破之?”

    郭嘉缓缓说道:“此局短期内破不了了,只有徐徐图之。”

    曹丕心头一跳,叹道:“却没想到吾父如此宠溺吾这位兄弟。。。。”(。)

第一百八十八章 徐图破局() 
父母对子女的宠爱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情愫,如果你是独生子,那必然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如果你有好几个兄弟姐妹,那自然会出现宠爱不均的局面,比如曹丕的前世,当他的选择让其父失望的时候,父母的宠爱就直接移植到了自己的弟妹身上。

    这种情况在曹丕身上一样适用,其实在曹昂活着的时候,曹操对曹丕的宠爱是有限的,他更喜欢英武、谦恭的曹昂,一直到曹昂死去,作为年纪最大的、实际上的长子,曹丕才得到了曹操的宠爱,这种宠爱可以说是从曹昂身上移植过来的。

    之后是曹丕凭借棋艺、杂交水稻、甚至是从军出征种种做法巩固了这样的宠爱,最后是自己苦劝曹操修建曹昂的衣冠冢,把这样的宠爱换成了绝对的优势—宗祠长子的身份。

    可是现在,自己的兄弟曹冲,凭借破解自己的“天书”,也同样得到了曹操的宠爱,这种宠爱不是从谁身上移植过去的,而是突然产生的,或许曹冲本来就和曹操眼缘,或许因为曹冲自行破解了曹操坚信那是“天授”而来的“天书”,总之现在,自己宗祠长子的身份已经不具备绝对的优势了,自己不过是曹家的长子,而曹冲却被曹操认为那是天神的宠儿,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而此时郭嘉说的徐徐图之更印证了曹丕的想法,更何况曹冲仁厚宽容的性格自然是比曹丕这种冷静老练、果决狠辣更讨喜,虽然曹操的性格跟曹丕更为相近,但是曹丕认为人都是喜欢美好的实物的,何况聪明善良美好的曹冲还是曹操儿子。

    没有理由不宠爱他啊。。。。。。

    两人谈话之间已经开始对弈,曹丕虽然旧疏棋盘,但或许是因为行军沙场多时的缘故,心性得到了很大的锻炼,棋路比起以前更加稳健,郭嘉完全没有可趁之机,哪怕现在曹丕心里装着别的事情,依旧稳稳压着郭嘉一头。

    只听郭嘉一边下棋一边笑道:“公子嘴上叹气,但是下首落子却稳健无比,阵型丝毫不乱,吾的小错处都被公子抓住,还要穷追猛打,看来公子虽然知道此局只能徐徐图之,却丝毫不见焦躁。”

    曹丕淡然说道:“焦躁又有何用?吾弟之才,毫无疑问在吾之上,深得吾父宠爱也在情理之中,何况那确实就是‘天书’,想必还有人跟吾父提起:若非福泽深厚之人无法看懂此书,因为天神所授,其重万钧。”

    对于曹冲的聪慧,曹丕绝对是服气的,如果在后世,曹冲接受了现代的介于其成就绝对是在他曹丕之上,这一点毋庸置疑,就凭他九岁就可以凭借自己所学的古体字看懂自己的简体字,这份天赋恐怕就没几个人比得上。

    郭嘉闻言正色道:“确实有人这般说了,此事还需公子留心,公子且猜一猜,是何人说了非福泽深厚之人不能看懂天书之语。”

    曹丕微微一笑:“无他!心向汉室之人。”

    这要是都不知道,那就没有什么家学渊源的说法了。现在北地可以说是大局已定,曹操声势更大,控制的区域西到长安,东至东海,南达南阳,北地一定,大半个中国都在其掌控之中,自环境之乱起,谁人能够掌控如此多的土地?

    曹操声势越大,和天子的矛盾就越尖锐,现在曹操已经官至司空,按照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的汉室铁律,平定北地的功劳要赏给曹操什么?功高震主就是这么个道理。

    而且现在曹操处在强势地位,就算是满朝官员都忠于天子,也不得不向曹操低头,如荀彧、荀攸这些心向汉室之辈,又希望曹操能够帮助汉室重整河山,不得不为他效命,在这样的情况下,心向汉室的曹军谋士、将领当然希望曹操的继承人是一个平和、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