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记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家记事-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毕竟以往的庭院过道虽也是沙土泥地,却俱是老早之前就用四个壮劳力才能抬起的大夯使劲砸平过的。又经过这么些年的行走使用,早已彻底夯实,光洁平整,寸草不生。

    可现在经过烈日的炙烤雨水的浸泡,再加上泥沙的堆积,无风起尘,却再是扫不得的,只能洒水勉强保持清洁。

    这样的活计就不是花椒能做的了,人又小胳膊又短,双手捧着比她脑袋还大的水瓢,说不得一瓢水泼出去,一滴不剩全倒自个儿身上了。

    而丁香虽则年纪也不大,可她会网鱼擅撒网,双手又快又稳,眼到手到,一张网抛出去从来又圆又远。世上的事儿,很多都是一通百通的。这会子一瓢水泼出去,力气虽不大,也未用到十成十,可弧度大面积广,还不会激起浮尘来。

    每一瓢水泼出去,都会获得花椒香叶两个小的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七堂哥更是屁颠屁颠地跟在丁香后头,直嚷着要三姐教他洒水。

    其余几个小子亦是直羡慕的,只这却是羡慕也羡慕不来的,空有力气,可掌握不好其中技巧,还是无用,只能听着丁香的指挥一趟趟地给她拎水。

    不过四堂哥心里也是不免在嘀咕的,要不自个儿以后也不捉鱼了,改用渔网好了,省得她尾巴都快翘到天上去了。

    丁香确实得意,领着三个亦步亦趋跟着她的小的一径洒水到大门口。有人敲门,却是族伯娘袁氏的大嫂过来了,一串儿小小子小丫头忙站定齐齐问好。

    饶是袁大嫂与花椒家亦是常有往来的,一见这么一串儿小字辈站了一溜,还是有些看不过来。又见他们一个个站得笔直,低头问好,心里亦是不免咋舌,旁的不说,这礼数真真是好,到底都是念过书的。

    满脸是笑,连声答应,摸摸这个捏捏那个,袁大嫂就招呼着秦老娘一径进了屋。

    身后一串儿小家伙们却已围拢在了一起,俱是挤眉弄眼的,又被丁香挨个儿地瞪了过去。

    就连花椒都已知道,隔壁袁氏一家子在雨停后的第三天就回到了周家湾了。差不多是村里头避出去的这些人里头一户回来的,那时候村里的洪水还未彻底退去,据说家里还有齐膝高的洪水,甚至于大门打开后就再关不上了。

    却不是他们想回来的,而是不得不回来了。不但除了秦连彪外的老的小的都回来了,同来的还有袁氏的大哥大嫂。

    不过不但花椒不知道,一众小字辈都不知道的是,避难的那些日子里,黄阿婆住在镇上亦是日日哭嚎。自家人已是习以为常了,可一个院子里住了两户人家,那户人家却是不干了。本就担惊受怕的,哪里还经得起这样日夜嚎丧,瘟神都要招来的。

    一开始还煞住性子劝一劝,可后来不见成效,哪有坐得住的,不禁指了鼻子骂。起初还好,黄阿婆还有些惧怕,再加上还有秦连彪弹压。可时日一久,秦连彪受不住老娘的哭嚎和旁人的眼光躲了出去,黄阿婆也被骂大了胆子了,更是哭嚎不止,寻死觅活的。

    到底还是那户人家败下了阵去,惹不起,我还躲不起么。反正雨水已停,早早的就离开了。不过走的时候还是没饶过他们去,旁的不用干,只消在主家面前透个音儿,主家过来一看,自是觉得丧气,一壁说着好活一壁把这一大家子赶了出来。

    袁氏娘家就在崇塘镇上,早先知道妹夫这样不顾家前仇后怨一起涌上心头,袁大哥当即就要找上族中兄弟狠狠揍他一顿,叫他知道好歹的。被袁氏拦了,却是道不值得哥哥们动这个气的。

    后来知道袁氏被赶了出来,袁氏的大哥大嫂气的咬牙,骂了又骂,又后悔自己瞎了眼睛,竟没看出那黄阿婆却是个人前木讷怯懦,人后撒泼放刁的。做了这门亲,竟是误了妹子一辈子了。

    可到了这会子,说什么都迟了。原想着叫妹子带着孩子家来安顿两日的,可秦连彪躲了找不到人,总不能把老太婆扔在街上不管吧,更不可能把她带回娘家去,叫娘家人都跟着在左邻右舍面前现眼。没有法子,只能家来。

    而袁大哥袁大嫂丢下家里的活计,跟过来周家湾,就是说什么都不放心,打算给袁氏搭把手的。一个妇道人家,男人权当已经埋了,上有不省事儿的老人,下有不知事儿的孩子,这日子怎么过,总不能叫她们夜里头连个睡觉的地方都没有吧!

    而还有一则说不出口的,这两口子不顾袁氏的婉拒,说什么都要跟过来,实则也是想为自家妹子壮胆张目的。娘家哥嫂还在呢,没得这样欺负人的。

    哪里知道家里一地的狼藉,活计越做越多,索性住了下来。帮着袁氏重修房屋重整地块,这一干就是半个多月。

    这两天活计渐渐收尾,地里的小麦油菜也已种下,又惦记着家里的孩子,今儿却是过来告辞,准备家去了。

    袁大嫂对待秦家人十分亲热,甚至于还隐隐透着两分巴结之意,却并不给人丝毫恶感。

    她自是有自己的用意的。

    花椒家阖家回来的当天,黄阿婆就又闹了一场,偷偷跑出家门,哭天拜地的找到秦老娘,要她为自己做主,说袁氏不顺婆母、无子、盗窃,七出里头占了三出,她要休了袁氏。

    哪知秦老娘却根本没让她进屋,更不待她把话说完,劈口就道:“嫂子慎言,大伯去了将近二十载,您青年守寡,秦黄氏这三个字可是马上就能写入县里的节孝祠了。逆德反义,这样的谣言传出去,那些个上官可就得思量思量了。”

    ps:昨天问了编编才找到推荐位,不过客户端真的非同凡响啊,昨天半天工夫我的收藏都翻了一倍了

    再p:特别感谢12345678的留言鼓励和打赏,这还是农家的第一个打赏呢,早上看到,神清气爽。还要感谢一直支持我的姐妹们,我会努力的。。

第三十八章 警醒() 
蛇打七寸,没有谁比秦老娘更知道自家这个族嫂这辈子最看重的到底是什么了。

    一句话就点住了她的死穴,叫她如被掐了脖子的黧鸡似的,哭声戛然而止,竟是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了。

    黄阿婆愣愣的看着秦老娘,再是没想到她竟会这样颠倒黑白,帮着袁氏纵着她乱家。可刚刚她的一席话,又每一个字都重重地刻在了她的心上,叫她一个冷颤从头凉到脚。

    若真是如此,那她守了二十年,又为得什么。

    竟是进不得退不得了。

    姚氏妯娌几个早就知道必有一场闹腾的,却没想到黄阿婆这样糊涂,也没想到自家婆婆竟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更没想到就是这样的一番话竟就能镇住黄阿婆,俱是又惊又喜又好笑,暗自称愿。

    后来听说这事儿的袁大嫂更是喜不自禁的,来了这些天,她已同黄阿婆明里暗里的斗了好几回法了,胜负都有,可到底功力不够,没能把她彻底按下去再不能翻身。

    不禁背地里拍着胸口,心有余悸地告诉自家小姑子:“你往后可务必同隔壁好好相处,也得好好孝敬你那叔叔婶子,有你了婶子帮你说话,你那婆婆就是浑身都是嘴,也再拿你没办法。”

    “我理会的。”话虽这样说,面上也半点不显,可袁氏心里却亦是松了一口气的。

    她原以为自个儿早早的就把那桩事儿捅了出去,虽则不会相帮自己,可只要秦老娘站着干岸不理会,她就能收拾了那老太婆。却没想到这老太婆看着精明,却是个糊涂到家的。没有揪着那事儿不放,只是嚷嚷着要休了自己再给儿子讨个会生养的,叫她又好笑又省心。更没想到的是,秦老娘竟是不声不响的回护了自己。

    袁氏心里头感动不已,又长长吁了口气。不过也暗自警醒,这样大逆不道的事儿却也是可一不可再的。否则的话,却是叫婶子难做了。

    袁大嫂自是不知道自家姑子心里的种种想头的,只是又不禁咋舌道:“这样本事,怪道能把四个儿媳捏在手里呢!”

    袁氏听了这话,回过神来,却是摇了摇头,正色道:“这可不是,我也活了半辈子了,就再没见过比我婶子更体恤儿媳的婆婆了。若是我也有这样的福气,我也情愿供着她。”

    见小姑子这样说,袁大嫂也不同她争辩什么,虽说觉着这话儿也有点子道理,毕竟谁家媳妇坐月子能吃上一百八十只鸡蛋的,可到底心里还是有些不以为然的。

    说得再光鲜漂亮都没有,到底眼睛看到的才是真的。

    那老娘若真有小姑子说的这样好,这么些儿子,俱都成家立业了,再过两年,孙媳妇都要进门了,怎的还不分家?

    还不是掌家掌惯了,却是事事都要捏在自家手里,舍不得把这家让给儿子儿媳当的。

    却不知道树大分杈、儿大分家,这才是人世间的道理呢!

    这世上多少兄弟妯娌甚至于小一辈,就是因着这个坏了情分的。

    就是自家,若是婆婆能活到现在,有个小姑子搅在里头,说不得她也有罪要遭呢!而有个婆婆在里头传话,说不得她和小姑子也不会这样要好了!

    只心里再是这样想的,当着秦老娘的面,袁大嫂却是滴水不漏的。面上带笑,只道自家姑子是个牛心拐孤的脾气,可实际上心地却是再好不过的。素日里有什么不防头的,还请亲家婶子看在小辈儿还不知事儿的面上,难免行事冲动不周全,多多担待多多教导。

    袁大嫂这话儿姿态放得极低,却是自有深意在这里头的。这样的事儿,不管搁在哪家都是过不去的。即便是你再有隐情再有难处,也是不行。错了就是错了,这是道理。可做下这事儿的偏偏是自家姑子,还有甚话儿好说的,自是要帮她描补的。

    又暗自庆幸,幸好那老太婆不得人心,否则这亲家婶子这样厉害,这事儿可没这样容易了结的。

    秦老娘自是没有不应的。秦连彪这样混账,本就他们理亏在先。不用袁大嫂拜托,他们也是势必会照看一二的。再退一万步说,虽已出了五服了,可一笔总写不出两个秦字,袁氏总是秦家的媳妇,几个丫头也总是秦家的孩子。

    袁大嫂对秦老娘的表态很是满意,却也知道不能再要求太多了。有些事儿在舌头尖上打了个滚,还是咽了下去。心里盘算着,只能以后再做计较了。

    而秦老娘也不曾多说些旁的,却是实在是没有这个脸再说些什么了。

    这么多天过去了,秦连彪竟然依旧不见踪影。据秦连熊回来说似乎也在崇塘打牮,却自来没有亲眼看见他,更没这个闲工夫把他拎回来的。

    秦老娘在心底直叹气,袁大嫂倒是欢欢喜喜的告辞了,花椒就在留意隔壁的动静。

    果然袁氏刚把袁大哥袁大嫂送出家门,没了人弹压,黄阿婆很快就又闹了起来。

    花椒暗自摇头,却也管不了这许多了。只要她不闹到自家来,这就行了。不过自打那天被自家祖母一句话说得哑了火之后,她就再也没上过门了,这倒是意外之喜。

    不过也只一个念头闪过而已,很快花椒就把这事儿抛在了脑后,一心一意开始干活儿。

    家里家外的活计是再干不完的,就像地里的草,割完一茬又有一茬,就别指望有个消停的时候。

    就是花椒,捡完了菜地里的杂物后,还有房前屋后的八边地需要收拾。这些个零碎还未收拾干净,菜地里的草竟风吹又生,长起来了。

    可不管怎么样,家里七十余亩耕地都已慢慢收拾了出来,翻晒施肥,已是有了两分模样了。只不过因着地势土色等等原因,有几块耕地的土性已是勉强复原,已经挖穴点种,种下小麦油菜了。可还有几块耕地本就是荒地好不容易养熟的,又因着临水的缘故,却是遭了大难了,即便精心料理依旧土乏无力。再加上家里头上半年沤下的肥料被洪水冲走了大半,再无肥料可用,也只能点下蚕豆慢慢养着了。

    天底下就没有比吃饭更大的事儿,掰着手指头细算算,历史上有多少个朝代多少个年头,老百姓的终极目标也不过吃饱饭罢了。

    而在庄户人家而言,种子也是命根子。

    ps:我现在的命根子就是这文了

    再p:还要多谢那一季的平安符,多谢姐妹们的支持啦。。

第三十九章 忙种() 
不比花椒前世,不说很多农民都将手里的土地或是流转或是承包给了种田大户,就是自家种地的,不管是种植庄稼也好,还是栽瓜种菜也罢,都已是鲜少有人家会自己留种了,大多都是直接去种子站购买各色种子。

    既是方便,也实在是这些年来,循序渐进的,地里头种植的基本上都已是杂交过的作物了,而这些作物其实是根本不能用来繁殖的。否则不但产量降低,品质也会变差,却是一年不如一年的。

    所以大多数种子的外包装上都会特地标着上一行字,大致就是:“本种子为杂种一代种子,不可留种再种。”

    而时间倒退回去自是不然的,虽则花椒直到现在还未闹清楚自己身处的时代或是空间,可杂交种子却总是还没影儿的事儿。社会上更没有种子机构、种子工程的出现,市面上也很少会有种子的买卖,庄户人家种地依然秉持着家家种田、户户留种的模式,顶多就是邻居之间小范围的交换而已。

    一年到头的,旁的先放放,在庄户人家而言,自留种子总是桩天大的事儿。

    而花椒家的庄稼瓜菜种子,就都是由家里的女眷们在祖母的带领下选种留种并收集,并由祖母亲自妥善保管的。

    不仅是地里头春花秋禾之类的庄稼,菜园里的瓜菜种子亦是必留的,同样不能马虎了去,毕竟这也同样关系着一大家子明年一年的饭碗的。

    而且在花椒看来,比起旁人家难免流露出的两分随意来,自家长于锅灶的祖母在这上头更是尤为讲究的。

    其实同世间万物一样的道理,不过优生优育罢了。

    好比叶菜的留种,祖母就会把长势尤其强盛的植株特地留下来,专候它开花结子。瓜菜留种亦是如此,也要选择果实美观饱满的瓜果,尤其是那些个成对结荚的豇豆眉豆之类的还得成双留种才是。而等到种子结成了,仍旧不能掉以轻心,尤其还得掌握好采收的时机。毕竟过早自然质量就会不好,而过迟了却是要浪费的。

    再等这些个种子采收回来后,叶菜种子脱粒后必得及时晾晒,随后揉去种壳再清除杂质,就可以晒干保存了。至于瓜菜种子,大多亦是这样处理。不过也有例外,比如葫芦、丝瓜之类的就可以直接留在藤蔓上等它风干,随后保存在通风阴凉处,等到来年开春取出种子就可以直接点种了

    这些花椒前世即便在乡间生活过也从未接触过的知识,或者说从未想过要接触的知识,都是在这跟在祖母身边的这些日子里,一点一滴偷师学来的。

    不仅如此,花椒还知道祖母每年都会专门买上厚厚一大捆的上好的桑皮纸,除了用来保存蚕种外,就是用来分明别类的保存各色瓜菜种子的。

    虽说花椒暂且还看不出来小棠菜和矮脚黄之间有什么不同,都叫黄豆为什么又体格各异,可祖母却是能把它们分门别类的。把各色品种的种子用桑皮纸细细包好后,还要做上标记,按着播种的时节分别放入几只特别缝制的棉布口袋内,再保存在通风阴凉之处,却是可以经年留存的。

    因此虽则今年一年俱是风雨不调的,家里头几乎没有留下多少能有成用的种子来,可祖母之前保存下来没有用尽的种子仍是为数不少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