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打从那天开始,小周就正式在厂里上班了。她差不多需要在生产车间的每一个班组做一个月左右的技工,然后才能去产品部画图。她去每一个组实践,出现的情况都差不多。头两天因为组长分配给她的活很少,主要是让她看别人的操作,她还算干得挺认真,每天交上来的东西也都还做得不错。
  可干到第三天她开始出情况,开始不耐烦了。据组长们的反馈,她每天能认认真真干活的时间不会超过两个小时,其他时间就马马虎虎地边玩边做,交上来的东西明显粗糙了很多。原计划让她待一个月的地方她最多待到一个多星期就闹着要换班组。
  陈师傅说她,她说该学到的她都学到了,反正她是做设计又不是做工人,做的东西粗糙一点也没有关系,只要知道怎么做就行了;再多说她两句,她就使小性子了。不过据陈师傅说,这个姑娘的确很聪明,每一个生产环节她看两次就能记住该怎么操作,说出来的一点都不会错,只是操作上还不熟练——这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搞定的事。陈师傅有时候都觉得不太好说她什么,也只好由着她去了。
  不到两个月,小周就来找我,说她已经掌握了所有的工艺技术,希望能够开始做产品设计。
  这让我有些意外,因为据我的了解,别说熟练操作,就是要完全了解所有的这些工艺流程至少得花半年以上的时间。就说小周是个很聪明的姑娘,一个多月就能掌握似乎也是过于夸张了。可看她自信满满的样子,我觉得完全否定她也不合适。
  和陈师傅商量后决定让她先在零售店里跟着门市的维修师傅学学首饰维修,以便能更深入地了解各种首饰的结构与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同时也可以尝试着为选购裸石的顾客现场设计式样,看看自己设计的东西的市场反应。
  本来这样的安排已经是很特殊的照顾了,没想到小周非常不满意;她不愿意去门市学维修,而是希望能直接进入产品部开始做产品设计。因为她觉得她又不是要往技术工人方面发展,通过这一个多月的学习她已经了解了产品的制作流程,现在已有很多好的设计构思想要实际做出来。而且她还想参加当年的一个国际性的大溪地黑珍珠首饰设计大赛,她看了前几年的获奖作品,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做,相信自己还能做得比那些获奖作品更好。
  一般来说,我们公司是鼓励我们的设计师参加这类比赛的,一般只要他们的预算在公司的财力范围以内我们都支持。这几年国际国内的各项大赛基本上也有我们的设计师参加,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
  按道理讲,对于设计师主动申请参加比赛,我们应该高兴并且支持。只是对于小周参赛,我们觉得现在就给她这样的机会有些冒险:因为要参加这种比赛的首饰设计师不只是画张图就完了,所有的首饰都得自己动手做;如果设计师画图让工人们去制作,效果肯定不会很好,毕竟自己才最了解自己的作品。而且这次又不是纯金饰的设计比赛,做砸了还能融了重新来,最糟的情况也就是公司多损失一些融化提纯过程中的损耗。小周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有限,万一要是失手,弄坏些珍珠钻石,这损失可就大了。我们几个细细商量之后还是劝她放弃当年的比赛,希望她先从门市上的现场设计做起。
  小周当时非常不乐意地答应去门市。结果一个星期以后又来找我,拿给我看她的设计图。那是一组以大溪地彩色珍珠与铂金为主要材质,辅以白钻与翡翠的套件。
  说实话,这姑娘真是有天赋的,这套首饰设计得相当漂亮!我把她的设计图拿给老总看,我们老总也一下就被吸引住了,觉得要是拿去参加比赛说不定真有希望获大奖。我们请会计做出经费预算,价格还算比较合适。
  老总就答应了她,给了她充裕的时间让她按照自己的设计去完成这套首饰,去参加当年的比赛——条件是得让陈师傅跟她一起制作,遇到问题要她多请教。
 

    “终身员工”是这样炼成的      
    
  小周得到这个机会后非常开心,领到了所需的各种材料后开始进行参赛首饰的创作。刚开始那段时间她的确很用功,每天都窝在她的工具台上干活,有时候还主动加班。
  我几次去厂里都看到她火急火燎地在那儿忙碌着,只是没看到陈师傅的影子。我以为是我刚好错过了,倒没在意。直到有一次陈师傅来公司办事的时候,我问起小周制作首饰的情况,陈师傅竟然说他没有跟小周在一起制作,言语中明显隐忍着怒火,追问他又什么都不肯说。我觉得这事有些古怪,赶紧把与小周工作台相邻的两个工人找来询问,才知道是小周把人给得罪了。
  原来从开始制作到现在,小周从来就没主动去请教过陈师傅,也不怎么跟周围的同事说话,就一个人在那里闷头闷脑地做。陈师傅来察看她的制作情况,把她制作过程中存在的操作问题指出来,她也一副爱听不听的样子;无论跟她说什么,她都是说“知道了,知道了”,完了嘴里还嘀嘀咕咕地不高兴。
  有一天陈师傅下来看,发现她首饰的一个部位的设计有问题,看着是好看、美观,却根本做不出来,没有操作的可行性,就好心跟她提醒了一句,让她改改自己的设计,换种方式。小周没吭声。陈师傅刚一转身她就发牢骚,说什么陈师傅不过是个工头而已,懂什么叫艺术啊。还有些其他乱七八糟的话,刚好陈师傅回来拿东西给听见了,当时脸就绿了——人家老师傅有涵养,当时没有跟她一般见识,但从此以后就再也不来看管她的工作情况了。
  我听到这些,当时也有点窝火——这小姑娘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我们公司里硕士博士多了,哪一个敢这么跟陈师傅说话?连我们老总对陈师傅都礼让三分,非常尊重。她有什么资格对陈师傅无礼?
  你别看陈师傅只是个工人出身,连初中毕业证都没有,人家可是业内一等一的人才!刚来公司的时候,陈师傅在门市做首饰镶嵌维修,各种珠宝玉石、黄金铂金,他过一眼就能报出类型、成色、重量,适合做什么,用什么方法做比较好,和仪器分析出来的数据误差极其细微。问题再大的返修首饰到他那儿三两下就弄好了。如果实在无法复原的,他还能当场根据物料的特性重新设计出适合顾客的样式。给他换了四个门市店,到哪儿,哪儿的营业额见涨。后来我们公司做大了,成立了工厂,就把他请到了厂里担任我们的总工艺师。别人拿那么高的薪酬,靠的可是几十年的经验和手艺。一个刚出学校的小姑娘居然敢这么说他,也真狂得可以了!
  我当天下午就去了厂里,准备找小周好好谈谈,结果刚好看见她闯祸。
  我找到她的时候,她正在给耳环镶珍珠——看起来好像进行得不顺利,她一脑门都是汗。我看看设计图,发现她正在处理的就是当初陈师傅给她圈出来说是有毛病的地方。那时她没有听陈师傅的话修改她的设计图,结果现在,果然在镶嵌的时候出问题了。
  我正准备提醒她让她别蛮干,还没来得及开口——这小姑娘一用力,不但把手里正在镶的一颗黑珍珠敲碎了,还把工具台上的另外一颗也挂花了,两颗一起报废。
  小周当时有点发愣,我也吓了一跳。这两颗珠子可好几万块钱呢,这么一下就坏了,真是可惜!我问小周为什么不按照陈师傅的意见修改自己的设计?不然何至于造成现在的结果?她没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把桌上剩下的原材料收拾起来,装进了工料袋。我让她去找陈师傅,看看要怎么修改才合适。毕竟都已经做了这么多了,现在放弃也比较可惜。她点点头,拿着东西走了。
  我本以为有这么个教训她该学乖了,该虚心地去找陈师傅好好商量。谁知我在巡查完工厂后来到陈师傅的办公室,并没有看见小周。陈师傅也说一直没看见她来过。给她打电话,手机是关着的;问了很多工人,都说不知道她在哪里。当时大家都有些着急,怕她出事。最后还是问到厂里的司机,才知道她坐着公司的交通车回家了。
  第二天,我再次来到厂里。这次是在厂长办公室见到了她。小周坐在沙发上哭,会计部的主管李姐在一旁拿个计算器在算账,刘厂长坐在办公桌后面抽烟,一脸苦瓜相。见我去了,忙跟我说:“谢小姐,你来得正好。小周出了这事,我没办法裁决。还是请您把她带回公司,让上面的来解决吧。”我一听这话,有点愣。按说如果就那两颗珠子和提前回家了这两件事,也不至于让刘厂长这种态度吧?小周肯定又做错什么了!
  我详细询问了李姐,才知道原委:小周昨天赌气,想凭自己的能力来解决,于是不顾公司的规定,悄悄把所有的材料带回了家。结果熬了一夜没解决问题不说,今早来上班时还在公交车上把东西给丢了。估计是迷迷糊糊的时候让小偷划了包,所有的东西都被偷走了,其中也包括她带回家的那个工料包。李姐粗估下来,里面的东西大约要值四五十万呢!
  小周这个祸真是闯大了!难怪她一直在哭。连我都觉得背上有点凉。按照我们厂里的规定,所有的物品是不允许带出车间的。当时是我忽略了这点,只提醒了让她去找陈师傅,却忘记了叫她把东西放下。而车间主管和门卫以为是我让小周拿出去的,也就没拦住她。如果当时有一个人拦下她,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说起来,我也该负一定的责任。不仅我,厂长、车间主管等等一干人怕都难脱关系,也难怪平时一贯笑脸迎人的刘厂长今天一脸苦瓜相。
  我把小周带回了公司,让她在我办公室里等待总经理的处理。当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我们总经理的时候,她也觉得这事不好处理,说她自己也有责任:当初让小周参赛的决定下得太草率,只看到了她的才气而忽略了其他的因素。如今这损失已经造成了,肯定要让小周赔偿。可是数额这么大,小周短期内肯定是赔不出来的。要是打官司强行要求赔偿,我们老总又觉得没必要。这怎么办呢?
  我和老总商量了两天也没商量出个妥善的办法,于是在周末的部门经理例会上又把这事提出来请大家一起商量。随后还是会计部李姐提出了个法子:给小周签长期合同,每个月从她薪酬里扣一定的数额来偿还这笔债务。如果她自己有能力提前还清就更好,如果不能就一直扣,扣到偿还完本金为止,利息就算了。当时还有人提出了其他的办法,不过大家讨论半天,还是李姐说的比较切实可行。跟小周说后,她也认同公司的这种处理方式,最后就这么定下来了。
  经过会计部的核算,要是按照小周目前的薪酬来扣,得扣到她下一辈子才能把钱都还清。如果她肯努力工作,让自己的薪酬涨上去,或许能够在有生之年还完。知道这件事后,跟小周一起进公司的小姑娘们都替她感到可惜。当时有个同事为了缓和一下气氛,开了句玩笑,说小周也算因祸得福,成了“终身员工”,一辈子都不用担心下岗的问题。只要公司不垮,肯定不敢开了她。结果这个公司的“终身员工”就这么出来了。
  好在小周还算是个有志气的姑娘,经过这次打击后成熟了很多。她在后来的工作中表现非常好,整个人变得踏实细致了,在好几次大型的国际比赛中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现在已经是我们的主力设计师,在业界的口碑挺不错的。照她现在的状况看,估计还不一定会做我们的“终身员工”呢。其实她要是刚进来的时候就能这么踏踏实实的,什么事情不要太自以为是,也不会闯这么大的祸。不过能汲取教训,知错能改也算不错了。
  像小周这样的状况很多企业都遇到过。那些刚招进来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没受过什么磨练,也没见过什么世面,常会倚仗着自己的一纸文凭冒出些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瞧不起周围的人,一点没有团队精神。其实不管你是什么名牌学校毕业的也好,硕士博士也好,一点工作经验都没有,学历再高也是纸上谈兵的东西。把学到的理论放到工作实践中能不能有用,能不能为企业带来效益都还是个未知数呢,真不知道他们的优越感是打哪儿冒出来的?
  其实,自我感觉太良好了在工作中没什么好处。你有没有能力,能做什么不是自己说了算,都是工作实践中检验出来的。真要是人才,小学没毕业也能成大事;否则,就是个博士、博士后,也一样没有他的社会经济价值。更何况一个人再聪明再能干也有限,很多工作都不是你一个人能完成的,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做到最好。你要搞不清楚自己的定位,老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肯定会闯祸的。
 

    采访后记:      
    
  象牙塔下走出来的优等生,迫切需要事业的成功和社会的肯定,于是往往到了新的工作单位就想有所建树,希望能尽快得到赏识和赞扬。然而,职场的制胜之宝是各个方面的协调和磨合,操之过急,只能“拼得开花、不得结果”,继而产生“怀才不遇”的“小人物”感伤,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
  人际交往能力是一个健康人的基本能力之一,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甚至有必要出现“俗气”,比如闲聊、比如聚餐。其实,能够“雅俗共赏”,是我们能力和健康度的体现,假如我们发现自己有所欠缺,那么不必抱怨世俗,最好的做法是学习和改善。 利用“互爱效应”来帮助自己更快地进入同事圈,要知道感情是互动的,只要真心付出你的爱,你就会逐渐拥有坚固的“群众基础”。
  学历高、有天赋当然是值得自豪的。但如果只是片面地看到自己的这些优点,萌生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并将这种肤浅的优越感带到工作中去,则会极大地妨碍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可叹的是,现今的应届毕业生们往往会犯这种自恃才高的错误。其实,社会是一个比校园远为广阔的天地,应届毕业生们在其间要学习的东西还多着呢?如果我们在从学校踏入社会的那一刻就能谦虚些、平和些,做什么事都多想想别人,是否毕业生们的就业问题便能够好解决一些?
 

    本指望这些花骨朵将怒放      
    
  对毕业生,我曾经寄予厚望。广告公司招人一般倾向于有经验的“老鸟”,所谓“招之即来,来之能战”。从业多年的广告人有他的经验,驾轻就熟,手到擒来,这在别的行业当然是非常好的财富。但对于做广告的而言,就未必完全是好事了。
  因为做广告,归根结底就是帮客户解决问题。广告公司经常要面临不同的个案,对于不同的项目,客户的问题当然各有不同。每一个案子都有它具体的环境,上次做的是王二麻子剪刀,这次可能就是武家老大的烧饼。面对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市场、不同的消费者,客户在品牌、广告、形象各方面到底遇到什么问题?怎样来协助他有效地解决?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后再提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方案。即使服务同一行业的企业,都不可能将原来的做法照搬。进一步说,哪怕就是长期服务的同一客户,新的阶段都要面临新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做广告,一个创意的诞生,对于其他的公司和其他的创作人员来说,同时也就意味着它的死亡。广告最忌抄袭,这不仅仅是版权的问题。广告创意有它的“贞节”,相同的创意就是创作人自己也不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