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捕、受审、被判决继而销声匿迹,她几经磨难,终于在大战爆发之前,于1938年带着久患肾病的女儿离开苏联前往英国,在那里,她自己也因肾病不治而于1952年死去。菲莉斯与家人从纳粹的阴影下于1935年迁往美国,1960年在那里去世。
后 记
写完本书第八章,我已下定决心,取消原计划的第九章,放弃了所谓〃清理卡夫卡的遗产〃。面对我所看到的卡夫卡,尤其面对他的最后时光,人不忍心再说什么。这位自称〃最瘦的人〃,这位〃穿衣服的人中唯一的裸体者〃,这位〃饥饿艺术家〃,他能有什么遗产?即便确有什么正面或负面的遗产,谁又忍心去作理性十足、一本正经的清点?至少,在写完本书之后,我认定那是某种残酷之举。伴随卡夫卡走过由生到死那悲哀的旅程,我未能避免对他的残酷分析和揭露。
也许正因为如此,在抵达归宿之后,我强烈地渴望着隐忍的情怀。随着写作的展开,随着对卡夫卡命运越来越深的了解,我经历了对他由爱、到不爱、而最终仍爱的变化,尤其在最后一章,我为他掉下了悲哀的眼泪。遗产不是没有,相反十分丰厚。卡夫卡的不幸与牺牲不会没有意义。我们其实跟他一道生活在欲望、缺憾和希望的世纪,所不同的是,我们生活在世纪末。在我看来,南极上空巨大的臭氧洞,正是欲望和缺憾大暴露的绝妙隐喻;艾滋病则准确地象征着我们的〃恐惧-渴望〃;而希望则在我们自己和新的世纪。在21世纪的门槛旁,骨瘦如柴而又赤身露体的卡夫卡让我们警醒。这警醒中格外有一份特殊的涵义,那就是如一位诗人所说:〃所有生生世世的痛苦/都由我们承担。〃而这涵义之中复又包含着一份珍贵的默契:以爱我所爱的勇气和尊严,尽可能祛除任何一种怨尤。既承受欲望也承受缺憾;既承受理智的梦魇,也承受理智的砥砺;既承受不由分说的天命,也承受悬而未决的希望和信念。如此,卡夫卡的一切遗产俱在无言之中。
本书引文尽可能直接译自英文资料。由于各种原因,仍有不少引文引自国内已经翻译出版的中文资料。对后一种引文,出于对全书规范性的考虑而对人名、书名、地名等作了统一处理。特此说明并谨致歉意。
最后,感谢所有以不同形式帮助或支持我写作和完成此书的朋友。尤其是,北京的唐燕女士义重如山,于数千里外,设法为我在遍布京城的各大图书馆查找、复制和寄赠重要资料,予我以精神与物质的支持,在此特表谢忱。
林和生
1996年8月10日于成都光华村
主要参考书目
Franz Kafka;The Diaries;Edited by Max Brod;Translated by Joseph Kresh。London:Schocken Books Inc。;1948。
Franz Kafka;letters to Felice;Translated by James Stern and ElisabethDuckworth。New York:Schocken Books;1973。
维利·哈斯编:《卡夫卡致密伦娜情书》,叶廷芳、黎奇译。海天出版社,1993年。
卡夫卡:《致父亲的信》;载《卡夫卡小说选》,孙坤荣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
卡夫卡:《卡夫卡书信日记选》,叶廷芳、黎奇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年。
卡夫卡:《卡夫卡小说选》,孙坤荣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
卡夫卡:《卡夫卡随笔集》,叶廷芳、黎奇等译。海天出版社,1993年。
卡夫卡:《卡夫卡游记》,孙龙生译。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年。
卡夫卡:《卡夫卡寓言与格言》,张伯权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卡夫卡:《卡夫卡随笔》,冬妮译。漓江出版社,1991年。
卡夫卡:《城堡·变形记》,韩耀成、李文俊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95年。
Ernst Pawel;The Nightmare of Reason:A Life of Franz Kafka。New York:Farrar
·Straus·Giroux;1984。
克劳斯·瓦根巴赫:《卡夫卡传》,周建明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4年。
古斯塔夫·雅努施:《卡夫卡对我说》,赵登荣译。时代文艺出版社,1991年。
马克斯·布洛德:《关于弗兰茨·卡夫卡》;见瓦根巴赫:《卡夫卡传》,周建明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4年。
伊达·凯尔马克:《我不抱怨:一位创造性的人与疾病邂逅的自述》;见贝克勒等编著:《向死而生》,张念东等译。三联书店,1993年。
叶廷芳编:《论卡夫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Angel Flores ed。;The Kafka Problem。New York:Octagon;1963。
Elias Canetti;Kafkas Other Trial…The Letters to Felice。New York:Schocken Boo
ks;1974。
Franz Kafka;The Metamorphosis;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Stanley Corngold。New York:Bantam Books;1981。
Harold Bloom ed。;Franz Kafkas The Castle。 New York:Chelsea House Publishers;1
988。
E·贝克尔:《反抗死亡》,林和生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
R·D·莱恩:《分裂的自我》,林和生、侯东民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
林和生:《孤独人格——克尔恺郭尔》。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
诺尔曼·布朗:《生与死的对抗》,冯川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纲要》,刘福堂等译。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
弗洛伊德:《一个幻觉的未来》,杨韶刚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
弗洛伊德:《文明及其缺憾》,傅雅芳、郝冬瑾译。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林尘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
A·阿德勒:《自卑与超越》,黄光国译。作家出版社,1986年。
弗洛姆:《为自己的人》,孙依依译。三联书店,1988年。
卡伦·霍尼:《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冯川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
A·H·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李文恬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贝克勒等编著:《向死而生》,张念东等译。三联书店,1993年。
诺曼·N·霍兰德:《后现代精神分析》,潘国庆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
R·M·利伯特:《发展心理学》,刘范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
赫根汉:《人格心理学导论》,何琪等译。海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
Morris Berman;The Reenchantment of the World。Bantam Books;1984。
W·考夫曼:《存在主义》,陈鼓应等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
霍夫曼:《弗洛伊德主义与文学思想》,王宁等译。三联书店,1987年。
理查德·埃尔曼:《弗洛伊德与文学传记》,陆象淦译;载《第欧根尼》,1988年第1期。
米兰·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孟湄译。牛津大学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米兰·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马振骋译。载《海上文坛》,1994年第9、10期。
赫伯特·克拉夫特:《卡夫卡小说论》,唐文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罗伯特·M·塞尔茨:《犹太的思想》,赵立行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
杰拉尔德·克雷夫茨:《犹太人和钱》,顾骏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
安德烈·内埃:《犹太文化中的时间观和历史观》;载路易·加迪等著:《文化与时间》,郑乐平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顾晓鸣:《犹太——充满悖论的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
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温锡增译。商务印务馆,1982年。
海涅:《海涅选集》,张玉书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自传》,顾闻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埃里希·策尔纳:《奥地利史》,李澍泖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
瓦·胡萨:《捷克斯洛伐克历史》,陈广嗣译。东方出版社,1988年。
Justin Wintle ed。;Makers of Nineteenth Century Culture。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1982。
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刘半九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施太格缪勒:《当代哲学主流》,王炳文等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
W·海森伯:《物理学和哲学》,范岱年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
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罗经国等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