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利坚本科岁月 作者:马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美利坚本科岁月 作者:马俏-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迟疑。再转念一想,自己等了这么多天, 不就是为了这一个答复吗?于是, 肯定地说: 〃是的。〃 电话里面的声音转为柔和, 〃恭喜你, 你成为了雷曼银行一名新员工。〃   
  就这样, 我正式成为了华尔街2006届的一员。     
  完成这篇小文的时候, 我已经在雷曼工作了半年。一百八十天中, 我没有一天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但是想起自己当时的幼稚,还是不禁哑然失笑。我们远远没有自己想象中那般重要, 股市的涨涨跌跌, 金融市场的风起云涌, 并不是我们这些小土豆们可以左右的。但是, 在投资银行中,毕竟还是可以亲眼目击很多大事的发生, 还是可以接触到很多第一手的资料, 还是可以见证很多头版新闻的始终。每天的生活, 苦中有乐, 对金融这个行业的热爱,还是让我每天晚上美梦连连。我, 就好像被人家几句话说得晕晕乎乎地娶了回家, 但却因为跟自己爱的人每天形影不离还是心甘情愿, 并且乐不思蜀。   
  恋爱中的女人, 都是愚蠢和快乐的。                
  5.大四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在国外读书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有幸遍览各国帅哥。美国号称文化大熔炉, 熙熙攘攘的人群一眼看过去, 就好像是各国的帅哥大阅兵, 令我眼花缭乱,口水横流。时间长了, 发现这些帅哥们不光是徒有其表, 追起女生来也是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来看看各国君子是如何将窈窕淑女尽括囊中的。   
  美国男生在自己的国家, 占有天时、 地利、 人和的种种优势, 自然在女生面前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美国男生的绅士风度是出了名的。和美国男生出去,女生可以养尊处优, 好好享受一下身为女生的优势。男生总是小心翼翼地问好时间, 然后在约会的时候, 把自己的车洗得雪亮, 喜气洋洋地来把女生接走。有条件的,甚至不惜借朋友的保时捷或者法拉利, 然后就像动物园的雄孔雀借了一条五彩斑斓的尾巴一样得意洋洋地把女生像新嫁娘一样接走。约会时, 女生姗姗来迟, 男生耐心等待,任劳任怨。记得有一次天下大雨, 我迟到了, 下楼一看, 西装革履的男生就打着一个大黑伞一动不动地站在雨里。我挺愧疚的, 走过去温情款款地要道歉,那男生却一步向前, 打开车门, 躬身将我送入车内。那种情景, 让我想起小学时候学的课文《哨兵》, 那男生就好像是白杨树一样诚实正直的哨兵,而我就像那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领导。   
  男生带女生出去吃饭, 一定去比较贵的餐馆, 而且男生一定坚持付账。如果女生要付账, 那就是一种委婉的拒绝, 会弄得宾主不欢而散。约会结束,男生一丝不苟地将女生送回家门口, 自己先下车, 然后再次躬身为女生打开车门, 将女生引出车。然后会一直步行将女生送到家门前, 看着女生安全进门,男生才会为一个愉快的夜晚表示感谢, 然后转身离去。每次约会, 看着一个个的美国男生完美地将这套动作完成,心中总是像看完一场体操比赛一样赞叹不已。看来英国人的绅士风度, 已经被这个移民国家全盘接受。   
  若是比绅士, 欧洲男生反而被比了下去。但是, 欧洲人极富有创造力的浪漫气质, 却堪称世界男生的典范。出去约会, 先送一支红玫瑰。吃饭时,欧洲人对酒是最有研究的。红酒配牛排, 白酒配海鲜,上菜前再来一杯苹果马丁尼。祝酒词也往往在欧洲男生磁性的嗓音下特别悦耳。天下又有什么样的女生可以抵制如此〃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诱惑?我在巴黎的时候, 一天晚上,有人说要送给我一件礼物, 于是我们跳下地铁, 通过一条狭隘的小路, 在黑洞洞的楼梯里爬了很久。正当我步履维艰牢骚满腹的时候,眼前忽然豁然开朗。我们正站在一个高高的建筑物顶端, 鸟瞰巴黎。再定睛一看, 天啊,我竟然真真切切地站在了凯旋门的顶端!游人总是以为凯旋门只不过是一座〃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建筑, 可是只有真正的欧洲人才知道, 任何人都可以爬上凯旋门的顶端,居高临下地欣赏巴黎。放眼四周, 埃菲尔铁塔正在黑夜中璨璨发光, 卢浮宫在灯光下尽显世界艺术宝殿沉静的光辉。正当我目不暇接的时候, 身上早已披上了一件外套,深沉的嗓音在耳边响起: 〃别着凉了。〃 如此浪漫的巴黎和如此浪漫的男生, 真令我乐不思蜀。回美国时恋恋不舍, 对欧洲女生的艳福羡慕不已。                 
  南美洲的男生, 则凭着他们快乐的天性征服女生。每个南美洲的男生都是跳舞的天才。华尔兹、 探戈、 三步, 无不手到拈来。与他们的约会,大多在酒吧和俱乐部里。看着他们互相称兄道弟, 开怀畅饮, 咧嘴大笑, 真的让人不知不觉地被他们的快乐所渲染, 心情轻松得像浮起来的泡泡。酒足饭饱,他们夸张地一鞠躬, 将女生带进舞池。一边唱着拍子, 一边体贴地带着女生走着舞步。昏暗的灯光, 优雅的舞步, 浓郁的酒香, 使他们摇身一变, 成了白马王子,翩翩地将我带进梦境一般的音乐天堂。   
  于是, 这些翩翩君子们机智幽默的追求, 使我的大学生活永不寂寞, 五光十色, 多姿多彩。   
  世界是我们的舞台   
  毕业了, 何去何从   
  正所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大学四年快乐的光景转瞬即逝。美国大学生, 何去何从?   
  记得有教育家说过, 美国大学和世界很多其他国家大学不一样的地方在于, 对其他国家的大学生来说, 大学是一个过程, 一个通向更高学府的必经之途,因此他们把大半时间都放在了继续升学考试上。而对于美国大学的大学生来说, 大学的本身就是目的地。繁重的大学课程令学生们分身乏术, 精力都放在了课程学习上,再加上大学生就业市场仍是蒸蒸日上前景大好, 尽管很多大学有着享誉全球的研究生院, 免试一说仍是前所未闻, 学生们大学毕业直接升学的也只是凤毛麟角。   
  读大学的时候, 曾经因为跟教授开研究会而到清华、 北大做问卷调查。当时是一个炎热的暑假, 北大的自修室却是座无虚席, 走进一看, GRE和GMAT的书遍地开花。难怪这些标准化考试中国学生是永远的赢家, 弗吉尼亚的图书馆尽管日夜灯火通明, 学生们也是为了明天的功课废寝忘食,GRE的书却十分罕见。 
  这种现象其实是美国的就业市场结构的产物。美国公司聘用人才, 十分信奉职业培训。大学是培养人的素质的风水宝地,却不是职业培训的厮杀教场。与其在研究生院花费五年的光阴, 不如在公司经过五年的培训而独当一面。更何况大学生与博士生的聘用市价相差迥异, 如果没有特殊需要,公司们不会大材小用地雇用博士。因此所有博士生们, 都是有志终身从事教授职业的人士。   
  没有了升学的动机和压力的大学生们, 又生活在一个如此自由和宽容的社会里, 人生的选择五花八门, 令人眼花缭乱。   
  我一年级的好友杰西卡和阿什利, 大学四年为那千回百转的法语意乱情迷, 为那凯旋门卢浮宫的传说魂牵梦萦, 毕业前对着山姆大叔提供的各种大好就业机会愁眉不展,总觉得今生不能在法国生活便好比亚当缺了根肋条, 于是毅然报名去法国教中学生英语, 一毕业便坐着银色的777大鸟飞去了巴黎边上的小镇。无独有偶,我另外的三四个朋友因为对非洲向往不已, 决定长途跋涉去南非当志愿英语老师。这些朋友去国外教书, 都是通过一些非盈利性机构, 我的这些朋友们只追求经历而不图报酬,而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们毕竟囊中羞涩, 于是这种机构虽然不给他们报酬, 但是为他们提供住宿和膳食, 为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让他们专心教书,为世界儿童的教育添砖加瓦。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有了一个到国外开眼界长见识的机会, 同时也给各国边远小镇上的学校解决了师资缺乏问题, 可谓一箭双雕。后来在纽约的时候,我不时收到杰西卡和阿什利的照片和信, 照片上的女孩子们笑靥如花, 套头毛衣, 格子呢裙, 齐膝长靴, 穿着打扮竟俨然如巴黎女郎。对好友的思念,水一般地弥漫开去, 但也在同时, 为她们追求自己生活的勇气和胆量骄傲不已。                
  而另外一位好友克里沃, 那颗悲天悯人的心更是如菩萨转世。她是位忧国忧民的典型代表, 申请了美国政府专门为大四学生提供的著名的为期一年的Full Bright研究基金, 远赴南美洲的玻利维亚研究当地的饮水和膳食卫生, 并积极参与当地的政治生活。玻利维亚是一个如此动荡不已的国家,我们每天都为克里沃忧心忡忡。有那么一天清早, 我习惯性地打开CNN, 〃玻利维亚政坛再次动荡〃的标题跃入眼帘, 新闻的大片配图上,一群群肤色黝黑的当地居民摇动旌旗、 振臂高呼, 而那面写着〃玻利维亚自由万岁〃的旗帜下,竟然出现了一个皮肤白皙的女生坚毅的面容。我看着那熟悉的在风中飘扬的棕色的头发, 那眼镜后面的与我那么多个晚上促膝长谈时凝望的明亮的眼睛,不禁惊呼起来。在这个世界最危险的地方, 克里沃的美丽越发惊心动魄, 她是我认识的最坚强、 最勇敢的女子, 从前如此, 现在亦然。   
  跟文理学院的学生相比, 商学院的学生们职业本能般地热衷于商场。弗吉尼亚大学的大学部商学院全美赫赫有名,学生就业自然不在话下。商学院有专门的求职办公室热心地一年365天为学生们介绍工作、 修改简历、 练习面试, 忙得不亦乐乎。每年, 90%以上的商学院学生们从小小的南方城市夏洛茨维尔, 飞向纽约的华尔街, 飞向西雅图的波音, 飞向伦敦的证券交易所, 飞向东京的房地产公司。在美国上大学之后,我感触最深的就是, 美国大学生毕业后, 全世界都会有我们的舞台。   
  热衷于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克里斯廷, 毕业后在中国背包旅游半年。在旅游途中因一个巧合被《华尔街时报》中国版的总编辑慧眼识中,成为《华尔街时报》驻北京的财经记者。中国金融界有大事发生的时候, 报道上总会有我那个熟悉的名字。   
  经济课上的佩尼, 二年级就因为荣登《花花公子》封面而引起全校轩然大波, 前两天寄来了相片, 已经搬去了意大利, 成为Prada正式的签约模特。   
  麦克子承父业, 远赴中东走进了美国驻沙特阿拉伯大使馆, 在那个硝烟如此浓重之处继续展现他的招牌笑容。   
  而我, 华尔街的日子从纽约到香港, 日子在忙碌的工作中流水一般地过去。可是, 每当好友从远方寄来那份问候, 得知他们如此成功, 如此勇敢,总会令我那么自豪。是的, 弗大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可是弗大将整个世界, 送给我们做了舞台。   
  好戏永远在后头。                 
  6. 每逢佳节   
  我在美国过大年   
  又是一年春来早。善解人意的春雨中, 我在美国的第一个春节姗姗来到。没有了大街小巷的繁花似锦, 没有了响彻云霄的震天爆竹,没有了漫天的烟花和那随着烟花纷纷而落的说不尽的吉祥, 没有了人们脸上那遮掩不住的春天一般的喜庆温暖, 今年的春节, 真是只能在〃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惆怅中度过吗? 
  过年的前几天, 接到了妈妈爸爸寄来的一个大号包裹, 打开一看, 不禁喜上眉梢, 里面从对联到横批, 从唐装到灯笼, 凡所应有, 无所不有。一个计划,在脑海中一刹那间便酝酿好了。好吧, 既然这是我第一个在美国的春节, 那么我就将中国的春节介绍给我所有的朋友吧, 让他们跟我一起分享这〃第一个春节〃的快乐。   
  说干就干。叫来了几个好朋友, 又把同宿舍的女孩子都叫来, 求他们帮我贴春联。他们一听, 兴奋得手舞足蹈。其实, 贴春联只不过是举手之劳, 一人一凳,一瓶胶水, 足矣。之所以叫他们来, 让他们帮忙是假, 让他们感受一下什么是贴春联才是真。中国的几个好朋友自然是为了上联和下联争执不休,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互不相让, 竟争得面红耳赤, 其他的美国朋友在一旁隔山观虎斗, 倒是有趣。最后安迪终于忍不住了, 〃啊呀, 左边右边粘上去就好啦, 没有关系的,这里面又没有内行懂, 粘错了也没有人笑话你们这些小丫头。〃我吓唬他: 〃这春联呀, 是一门艺术, 粘错了今年的愿就全白许了, 没有一个会实现的。〃他吓了一跳:〃中国的神还真挺严厉的, 啧啧。幸亏我不归他管。〃 我坏事做到底: 〃谁说的, 只要是看到对联的人都算, 不管中外。〃 他作神色凝重状: 〃那可真得小心点。〃依万娜是我们之中最为迷信的一个, 无论佛教基督统统都信, 信奉的神大概不下二十个, 和他们一一搞好关系还真不容易, 这回又听到一个中国的〃对联之神〃,满脸虔诚可怜巴巴地看着我: 〃俏, 我许了好多好多的愿呀, 我这一年就靠你了, 上联下联可千万别粘错了。〃我终于忍不住大笑起来, 安迪和依万娜猛然惊醒,气得拿起胶水抹了我一脸, 我自然不甘示弱, 大打反击战。欢声笑语充满了小小的居室, 墙上大红的对联和金色的〃福〃字映得满堂熠熠生辉, 过年的气氛,就这样来到了我的宿舍。   
  晚上, 我把对联的发音和意思仔细写好, 又上网找到了一些英文版的中国春节的介绍, 一并打印出来, 正准备往墙上贴呢, 阿什利, 我最喜爱的一个舍友,问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俏, 这上面到底是什么东西呀?〃 我正忙着往墙上贴呢, 顺口逗她: 〃上联是速寻佳婿, 下联是早生贵子。〃 平时和阿什利打打闹闹,我总是贫嘴, 她也不甘示弱, 自然没那么容易受骗, 先是和我打闹了一番, 然后这个鬼丫头眉头一皱, 计上心来。到各个屋子宣扬俏要结婚嫁人论, 可怜我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被她抓住了马脚, 百口莫辩, 再和别人解释那对联上实际只写了〃万事如意满堂春, 阖家欢乐〃也无用了, 人人脸上都似笑非笑。可恶, 可恶,所谓个人名节事小, 民族名誉事大, 万一那帮愚蠢的小脑袋里真的装进了中国文化不过是将结婚生子之类的事在过节时贴在门上的怪理论, 可如何是好,我又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想到此, 我不禁一声长叹, 郁闷。                 
  我可是有责任感的人, 深知丢了祖先的脸, 就要亡羊补牢, 为时未晚。下定决心, 痛改前非, 一定要把这口气争回来, 于是下定决心要包饺子。问题是,鄙人从小到大, 不近烟火, 在家时到厨房的唯一目的就是偷吃, 这种包饺子的〃粗重活〃还真就从没〃染指〃过。凌晨一点, 急电家里求助, 果然是生我者父母,知我者亦是父母, 爸爸妈妈很快就将包饺子的要领用最先进的技术电子邮件火速传来, 看完后融融的暖意充满了全身, 平淡的语句里充满了妈妈爸爸的无限关爱。   
  邮件在手, 百无禁忌。我拿着清单, 求了朋友开车带我到中国店按图索骥地买齐了东西, 兴致勃勃地准备起了轰轰烈烈的包饺子运动。一年级的宿舍是没有厨房的,好在认识很多研究生朋友, 大年初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