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时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好时光-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片刻之后,一个身着锦貂,珠玉为饰的年轻人,在几个扈从簇拥下,出现在食肆门口,赫然正是多日未见的沈放。

    远远地,沈放便喊道:“杨三郎,我来为您接风。”

    “你还好意思说,我都来东京两个多月了,你接的哪门子风啊?”

    “我今日才解了禁足,就来看你…”

    “还算够意思。”杨浩笑道:“恭喜啊,令尊大人总算开恩了?”

    “唉,要不是外公与尹判官一道奉诏回京,你以为我年底前能出门?”沈放低着头进门,无奈叹息。

    刚再要说什么,瞧见从门后出来的老饕客与中年护卫,不由一怔。

    杨浩上前道:“雪天路滑,长者慢走。”

    “小郎君客气,后会有期。”说罢,老饕便在护卫的跟随下,消失在稀疏的风雪中。

    “谁啊?神秘兮兮的。”沈放好奇询问。

    “一位用餐的食客。”

    “你不认识?”

    杨浩摇头道:“你都不认识,我怎么认识?”

    ……

    远处的老饕客闻声,轻声哂笑。

    “主人,现在进宫吗?”

    “罢了,李迪和尹洙回来了,今日我便不入宫凑热闹了。”

    老饕客顿了顿,递过一张纸,沉声道:“不过…你派人把这个送进宫,交给官家。”

第三十三章 大黄狗奶糖() 
沈放进店,杨田氏母女都热情打招呼,毕竟当初在潼关,沈放有过相救之恩。

    不过大黄狗就没有好脸色了,完全是不屑一顾,背上的伤痕虽然好了,仇却还记着呢!

    沈放无奈摇头,在店中打量一圈,笑道:“杨三郎,你可以啊,听说你这小店是上土桥首屈一指的食肆,难怪连官……”

    “咳咳!”杨浩连忙打断,对杨田氏道:“婶娘,劳烦去果子铺找张叔包点奶糖回来,给沈公子带上。”

    “好!”杨田氏母女欣然前往。

    出门之后,沈放低声道:“觉得自己做亏心事了?”

    “不想让长辈误会罢了。”

    沈放摇头道:“托你的福,官家赏了我个承奉郎,我爹这才没有重罚,只是禁足三月而已。”

    “禁足三个月都算从轻处罚,你犯的事不小啊?”杨浩玩笑道:”是不是把谁家姑娘肚子弄大了?”

    “要是那样就好了,我爹娘高兴都来不及…算了,此事不提也罢!”也不知是往事不堪回首,还是兹事体大,沈放不愿多说。

    杨浩见状也就不再多问,转而道:“算算时间,三个月好像还没到,今日出门没事吧?”

    “无妨,外公归京,父亲提前解了我的禁足,命我前去迎接。”

    “原来如此,先前你说李公与尹判官都回京了,京西路的事都已妥当了?”

    “差不多,七七八八。”

    沈放道:“光化叛军意图攻南阳,被早有布置的官军击败,连襄阳老巢都没保住。如今经金州沿汉水入兴元府,官军正在追剿,最迟明春即可完全平定。”

    “陕州的灾民呢?”

    “除了部分返回原籍的,其他人全部编入厢军。”

    杨浩知道,这是大宋的惯常手段,灾年征兵入厢军。

    在大宋而今的军事体制下,君臣秉持的观念是有造反的流寇,没有造反的官兵。

    实际上,厢军拖家带口,修桥补路或许还行,打仗全无战斗力,大宋的冗兵问题就这么产生了。

    那些入厢军的家庭,日子也不会好过到哪里去。

    厢军在大宋,完全是后娘养的,粮饷本就紧巴,再加上层层盘剥,下层的的兵丁和家属,生活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还有个不好的消息…”

    “怎么?”

    “清剿弥勒教并不顺利,尤其是走了关键人物。”

    沈放低声道:“你在潼关遇到的那个假胖和尚,极可能是弥勒教护法高昙晟,此人从官军的眼皮子底下溜走了。”

    杨浩思量道:“是了,当时好像有人称他为昙晟法师,我只当是法名…”

    “外公说此人阴险狡诈,而今下落不明,说不定会来东京,让我小心点。”

    沈放沉吟道:“虽然那些事,你并未公开露面,但毕竟救过我阿姐,而且弥勒教神通广大,万一他们查到点什么……

    外公虽未明言,但我觉得还是应该告诉你一声,东京虽说是天子脚下,但小心总归没错。”

    “知道了,沈公子有心了。”

    “好了…我也该回去了,出来太久,我爹指不定又要发火。”

    沈放拍拍杨浩肩膀,笑道:“你且等着,冬至那天我来找你,带你去个好地方。”

    瞧瞧那猥琐的眼神,用脚后跟想,杨浩就知道不是什么好地方……

    沈放正欲离开,杨田氏也恰巧归来,当即递上一个纸包,说道:“沈公子,这是三郎做的奶糖,你带回去尝尝。”

    “奶糖,什么玩意?”

    “尝尝不就知道了。”

    沈放从中取出一块,打开油纸包装,嚼了片刻,点头道:“味道不错,杨三郎,你捣鼓的?可以啊!”

    杨雪伸出脑袋,含笑道:“是我三哥做的,沈哥哥不能全吃光了,记得给沈姐姐留一些。”

    “好的!”沈放笑着答应,瞥了一眼包装,皱眉道:“奶糖不错,劳什子叫大黄狗奶糖,一点也不文雅……”

    杨浩皱眉道:“不好吗?要不让大黄和你说道说道?”

    “不必,不必……大黄狗奶糖,挺好的,挺好的!”沈放讪讪一笑,一溜烟出门去了。

    ……

    李迪和尹洙两位京西路大员回京,入宫面圣述职是必须的。

    京西路水灾与兵祸,事情繁杂,而且要兼听则明,赵祯分别与二人谈了很久。

    随后又有宰相、三司、开封府尹入宫,禀奏雪灾情形。

    连续的灾害让赵祯很闹心,加上儿子频繁夭折,以至于他真的怀疑上辈子是不是造了什么孽,上天有意惩罚。

    东京又冻死了数十人,薪炭价格暴涨,人心惶惶,眼看着年终岁尾,却让人不得安生。

    不过幸好,今日三司带来个好消息。

    “官家,城中流行起一种煤炉,可以避免炭气烟灰,而今东京百姓多烧煤取暖,薪炭价格已逐渐平稳。”

    “煤炉?”

    三司使陈执中奏道:“是的,最早是从上土桥一个铁匠铺里传出来的,据说是个少年设计。”

    上土桥?少年郎?

    好熟悉,好像刚才李迪也提到过,那个在陕州献计救灾安民,献祥瑞的少年,好似就是在上土桥开食肆……

    煤炉与他有关吗?

    “百姓能够取暖,不挨饿受冻就好。”

    赵祯点点头,旋即叹道:“只可惜,此炉东京百姓用之甚好,乡间农户怕是大多无福消受,仍旧寒意难当。

    着令北地各州县加强巡查,贫者拨付米粮柴薪,天寒地冻,勿使农户饥寒。”

    “遵旨!”

    宰相们告辞离去时,天色已经黑了,赵祯伸了个懒腰,吩咐道:“去苗妃处,朕答应今日陪福康用晚膳。”

    赵祯是个苦命之人,生育三子全都夭折,女儿夭折更是不计其数,膝下唯有一个长女平安成长。

    为给女儿祈福,赵祯赐其封号福康公主,拳拳父爱可见一斑。

    而今福康公主年方五岁,被赵祯视若珍宝,掌上明珠。隔三差五就会前去探望,陪着用膳,宠爱有加。

    赵祯正要出门,不想近身侍候的内侍都知王守忠匆匆而来,奏禀道:“官家,稍待片刻。”

    “何事?”

    “官家看看这个,或可解官家忧烦。”

    “哦?”赵祯接过看了片刻,问道:“此物是…?”

    “火炕,最适合乡间农户冬日取暖之用。”

    赵祯又仔细看了片刻,笑道:“妙哉,与地龙有异曲同工之妙,乡间农户有福了。”

    “是呢!”

    “此图从何而来?”

    王守忠道:“荆王府送来的,听说是老王爷在上土桥一食肆寻觅美食,从一个少年手中得来。”

    上土桥?食肆?少年!

    莫非……

    一个念头从脑中一闪而过,赵祯嘴角浮过一丝笑容,吩咐道:“派人送去政事堂,交给宰执,他们知道该怎么办。”

    “遵旨!”

    一件烦忧之事有了着落,赵祯的心情越发好了,满面含笑来到苗妃居处时,五岁的福康公主飞奔而来。

    “父皇…”

    赵祯含笑将女儿抱起来,笑道:“福康近日可乖巧?”

    “嗯,福康最乖了…”

    听到女儿声音有些不真切,以及鼓胀的脸颊,赵祯顿时皱眉担忧道:“怎么?福康口中不适?”

    “没有,父皇不担心,是奶糖…大黄狗奶糖。”福康吐了吐舌头,随即又从怀里摸出一个油纸小包。

    赵祯仔细一瞧,纸包外画着一个狗头,下面缀着三个小字——大黄狗。

    剥开纸包,里面是一块白色偏黄的奶糖块。

    “可好吃了,父皇也来一块。”说话间,福康公主便要将奶糖塞入父亲口中。

    “福康听话,先让父皇吃饭…”一个少妇快步出来,正是福康公主的生母苗妃。

    苗妃向赵祯一礼后,不着痕迹地把奶糖拿走。皇帝的饮食格外精细慎重,未经查验之物是断不能入口的。

    赵祯淡淡一笑,问道:“此处从何而来?是内侍省最新采买,还是哪里进贡的?”

    苗妃答道:“回陛下,此物是张美人所赠,是其娘家采买送入宫中…

    张美人得悉福康喜甜食,便送来一包,此物乃牛乳、蔗糖等物制成,福康甚是喜欢。”

    “哦!”赵祯又瞧了片刻,瞅着纸包道:“大黄狗奶糖,这名称也忒……不雅了。”

    苗妃笑道:“妾身也这么想,听张美人说,此物是从上土桥购得,乃一个少年秘方所制,据闻那少年家中养着一条大黄狗,故以此为名。”

    上土桥?

    少年郎!

    今日已经是第四次听到这几个字眼,赵祯不由哑然失笑。

第三十四章 革新老臣的接风宴() 
见过皇帝,奏报各项事宜,前往各有司衙门交接。

    尹洙忙完的时候天色已晚,东京已然华灯初上。

    他没有回家,而是前往樊楼,顶层的雅间里有人摆酒设宴,为他接风洗尘。

    出乎意料,进门之时,房中空空如也,客人都到了,主人们一个都没到。

    不过尹洙一点都不生气,想必诸友都还在忙着,等等便是。反正自己闲着,官家体恤,恩赏十日休沐。

    屋里燃着炭火,温暖如春,难免有点憋闷,尹洙走到一边窗前,想要推窗呼吸点新鲜空气。

    可伸手推过去,竟然纹丝不动。

    这……

    微微迟疑,尹洙便反应过来,樊楼紧邻皇宫,顶楼可以直接窥视到皇宫大内,所以按要求被全部封锁。

    唉!

    尹洙莫名叹息一声,官家仁厚,却也清苦啊!

    历朝历代,何曾有过大宋这般寒酸的皇宫?

    汉有长乐、未央两宫,唐有太极宫、大明宫,洛阳亦有紫薇宫、上阳宫……

    大宋皇宫,不过是前唐宣武节度使府略微扩建而来,地方促狭,宫室也谈不上高大宏伟,富丽堂皇。

    前后一比,相形见绌,着实寒酸。

    大宋立国之后,太祖因有迁都洛阳之意,并未打算扩建皇宫。

    太宗倒是有此想法,曾向皇宫周围的居民买地扩建宫室,谁知百姓竟以价格太低,不愿搬走。

    阻碍修皇宫的钉子户,这要是放在别的朝代,如此行径无异是活的不耐烦了。

    但在大宋,妥协的竟然是皇帝。

    太宗都没有这个魄力,后面就更别说了,尤其当今官家,想吃一碗羊肉都要再三斟酌的人,哪里愿意花大把的银钱扩建宫室。

    官家太仁慈了,仁慈到容许樊楼这样窥视大内的建筑出现,没有夷为平地,只是封堵了一面墙……

    如此仁厚之君,千古罕有,实乃百姓之福,天下之福。

    皇帝做出这样大的牺牲,为什么?

    还不是为了大宋能够富强,抵御外辱,海晏河清。

    奈何大宋的问题太多,此番经略京西路,尹洙惊讶地发现,中原京畿之地竟也糜烂至厮,盗寇横行,民不聊生。

    危险啊!

    好在国有明君,朝有干臣,革新已经开始。

    只是不在中枢,不知进展到何种地步?只能待会向诸友请教了。

    不多时,脚步声响起,几位中老年文士在伙计的引导下进门。

    几人虽然只是纶巾布袍,但伙计却一点不敢怠慢,这几位可都是当朝位高权重之人。

    参知政事范仲淹、枢密副使韩琦,以及刚从知永兴军调任回京,未及履新的杜衍,哪一位都是而今朝堂上的风云人物。

    “师鲁,让你久等了。”

    尹洙拱手道““哪里,我也是刚到,诸公刚刚下值?”

    “正欲从政事堂离开时,王都知前来传话,耽搁了片刻,累师鲁久候。”

    范仲淹除去披风,笑叹道:“本欲在府上摆酒,请师鲁过府把酒畅叙的,但为免话柄,只得选在此间。”

    “李迪一疏参倒了吕夷简,官家下诏,宰执大臣非假休不许私第受谒,我等可不赶步其后尘。”

    韩琦笑道:“若非有河南先生回京,有接风洗尘这个由头,我等私下都不敢碰面。”

    “稚圭说笑了!”

    尹洙笑了笑,言归正传:“诸公在朝,锐意革新,成绩斐然啊!张温之、王素、施昌言上任各路转运使,我已经听说了。”

    “幸得官家支持,这才是第一步,不日将会有新举措,师鲁拭目以待吧!”

    范仲淹很有分寸,政令颁发之前,哪怕是尹洙这样的亲密友人,也不能泄露半分内容,这是原则。

    “如此甚好,好生期许。”尹洙连连点,满心期盼。

    范仲淹悠悠道:“至于再往后的举措,可能需要暂缓,李元昊派了使臣来东京和谈,此为朝廷重中之重,其他事宜,难免暂缓。”

    “党项之事早些了结也好,免得人心惶惶,朝野难安。”

    尹洙说者无心,但韩琦听者有意,脸色不禁微变。作为好水川大败的主将,西夏之事,难免耿耿于怀。

    “师鲁经略京西,成绩斐然,也是满朝皆知。”

    范仲淹见状,赶忙岔开话题道:“尤其是那块‘小月东边走,此物一出天下安’的祥瑞,实乃妙笔。”

    尹洙连忙摆手:“范公莫要取笑我。”

    “怎么?并非出自师鲁之手,莫不是李公…?”

    “此事说来话长。”

    尹洙叹道:“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此事既不是李公,也不是我的手笔,而是一个少年郎的主意。”

    “哦?”几位革新重臣皆感惊诧好奇。

    “若非这个少年,弥勒教的图谶谣言可能就成功了……”尹洙略微沉吟,将来龙去脉仔细道来。

    尔后补充一句:“此事我已上奏官家,诸位都是至交好友,便直言相告。”

    “一个少年郎,观察入微,凭借些许流言,勘破弥勒教的不轨之举,有趣!”韩琦连连点头,神情有些古怪。

    尹洙道:“远不止如此,弥勒教在潼关征流民为兵往南阳,也是此子率先发现,就连那安民救灾章程……”

    韩琦疑惑道:“那个章程应该是李公捉刀代笔吧?”

    “稚圭误会了,那东西不见得出自李公之手。”

    “听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