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创业。
听了王小曼的叙述,叶子峰才恍然。他知道王小曼来历不凡,但是这样的不凡却大出意外。后来,他们又聊了很长时间,然后约了下次见面的时间和地点。这才分开。
十一、 处分()
分股票街的非法股票交易被取缔,而一级半市场因调试通信设备还没有正式开始交易,苏小娟也没返校,叶子峰突然变得无所事事。而早几天黄皓被打的事情却在悄悄发酵。黄皓的验伤证明已经出来,牙齿脱落,手臂骨裂,轻微脑震荡。黄皓报警后,警察到学校了解情况,系主任刘坚向警察介绍了叶子峰与黄皓之间的事情,但隐去了雷小雨在中间的作用。听了系主任的介绍,警察建议由学校进行协调处理。
系主任对叶子峰很不错,在他刚入学时就开始注意他,除了叶子峰在校的表现非常优秀之外,做为一个系主任,能在一个新生入学就引起他的注意也是有原因的。
四年前,在新生开学报到的时候,系主任刘坚正在办公室整理文件。这时,一个金融系的学生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张入学通知书,神情古怪:“主任,这是我们刚才接新生入学时一个新生拿来入学报到的!”
刘主任接过入学通知书,看封页没有异样,是科大的标志性建筑,打开看见内页内容、学校公章都很正常,但当他看到校长印章时,感到震惊,做为一个系主任他当然知道每年的入学通知书校长印章都是加印上去的,都是现任校长张校长的印章,而这张入学通知校长印章处赫然是科大名誉校长的签名:“聂永天”,用毛笔正楷手书。作为曾经是老校长的得意门生和下属,刘主任对老校长的签名是再也熟悉不过的了。那方正挺拔的签名,正如他刚直不阿的性格。科大之所以在全国有现在的地位,除了科大自身的底蕴之外,和老校长近二十年严谨的治学、治校是分不开的,老校长从国家恢复高考开始成为科大校长,在近二十年的校长生涯里,让科大成为全国知名学府,直到早几年退居二线,被学校聘为名誉校长,所以老校长在所有师生的心中都有着崇高的地位。
那个学生告诉刘主任,新入学的那个学生就在走廊里,要不要让他进来。刘主任隔着窗户看了一会儿还是很青涩的叶子峰,想了想说:“入学通知书没问题,安排他入学吧!”
但他却没将手中的入学通知书还给那个学生,他不想这件事在学校到处流传,影响了老校长的清誉,他相信老校长的为人,老校长这样做一定有他的理由。就这样,叶子峰与老校长的关系也只有刘主任知道。
因这层关系,以及黄皓平时恶劣的表现,刘主任在问题的处理上,明显的维护着叶子峰,在分别找了叶子峰和黄皓谈完话之后,刘主任只给了叶子峰一个口头警告的处分,而且不入档案。刘主任认为这件事情应该就这样结束了。可就在几天前,张校长突然把他叫到校长办公室过问起叶子峰与黄皓的事情。刘主任详细的介绍了事情的经过和处理结果,并说现在他们二人马上就要毕业了,所在就选择从轻处理。
当张校长听了刘主任的汇报之后,阴沉着脸,用他那肥大的手掌不停的摩挲着他那只紫砂茶杯,刘主任隔着大办公桌坐在他的对面,他了解张校长,每当他用手不停的摩挲他那只心爱的紫砂茶杯的时候,就会有重大决定,刘主任心里很奇怪,这本身就是一件小事,系里处理好就行了,根本惊动不了他这个科大的校长。
果然,张校长沉默了半晌,端起他的茶杯大大的吸了一口,然后对刘主任说:“刘主任,我们科大以严谨治校为根本,才有了今天的声誉,我们不能以小恶而为之,以小善而不为之,集小恶至大恶,则会坏了治校的根本。根本啊,往往就坏在小恶、小事上,刘主任,我看这件事你们要好好再处理处理!”
听到张校长的话,刘主任心里想,坏了,张校长将这件事上纲下线了,刘主任在心里迅速将整个事情重新梳理了一遍,很快确定问题出在雷小雨身上,这不得不说刘主任的判定非常准确。
也就是在昨天下午,张校长接到市委大秘的电话,一阵寒喧之后,大秘突然说,昨天,他听一个同事说他的儿子,在学校被人打了,看起来很惨,后来听说是你们科大的,打人的人却没事,所以我有点奇怪啊,科大是严谨治校出了名的,特别是在你张校长的管理之下,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个我可是不信的,张校长,你说是吧!
张校长听了大秘这番话,就明白了大秘突然给他打这个电话的主要目的,因为当时他对整个事情还不很了解,所以在电话里对大秘的回复也是说学校一定会严肃处理。
最后,大秘在电话里说:“我相信科大在张校长的领导和管理下,会越来越好的,学风、校风也是会越来越好的。”
后来,经过张校长的了解,知道这件事不只是叶子峰和黄皓之间的事,在黄皓的背后还有雷小雨的身影,而大秘则是雷书记的心腹秘书,也许这件事不是雷书记亲自交代的,但至少雷书记也在关注着这件事,张校长决定亲自过问,所以才有了今天和刘主任的谈话。
“张校长,这件事是这样的,系里已经找他们俩谈过话了,已处理了,再说他们俩还差一个月都要毕业了,我看,是不是就这样处理好了。”刘主任看着张校长小心翼翼的说。他不知道张校长说的再处理处理的底线在哪里。
“快毕业了,就不是学校的学生了?犯了错,学校就不要处理了?我看啊,你们这些人啊,从来都没从学校的角度去考虑个问题,百年办学,不能集小错铸大错。我看啊,这件事要严肃处理,绝不能手软,不然会给在校的学生开个坏头,破坏学校风气。”张校长越说越严厉,到最后,将手中的紫砂茶杯盖拨啪啪响。
“张校长,严肃处理,是警告还是记过?”见张校长越说越有气,刘主任小心的陪着说。
“警告?我说的是开除!打人者一定要开除,不开除不能告诫其它人。”
“开除?太重了点吧,再说他马上就要毕业了,开除会影响到他的一生的啊,为了这件事,而毁人一生?校长!”刘主任急了。。。
“什么毁人一生?说得这么难听,这叫治病救人。是为了他好,不然到了社会是会犯法的。那才叫毁人一生!好了,刘主任,事情就这样定了,这个星期校务会,你们系提出来处理!”张校长就这样将事情定了下来,不再理会刘主任,刘主任只好悻悻地离开。
从校长办公室出来,刘主任觉得这件事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因为这件事再大也最多是记过,不会到开除学籍严重的程度。而现在张校长的态度非常明显,就是要开除叶子峰,在这个星期的校务会上,只要张校长表了态,其它的老师都不会反对,因为这件事跟其它老师也都没任何关系,除了他这个当事人的系主任,到时候一定是个独木难支的局面。刘主任想了想还是决定给老校长打个电话,无论如何都要让老校长知道这件事,也只有老校长才能摆平这件事。
十二、往 事(1、鬼打墙)()
在湘市的南效,湘水河边,有座独立的小院,小院里栽满了各种花木,满院葳蕤,绿树成荫。
这就是科大老校长的家,几年前,老校长从科大退休之后,他拒绝了科大给他安排的房子,搬到这个小院居住,每天种花栽草,也是怡然自得。可昨天科大金融系刘主任的电话打破了他生活的宁静。听到刘主任的电话之后,老校长站在窗前,望着远去的湘水,陷入了沉思。
那是四年前的一个晚上,春节刚过,老校长听到一阵敲门声,当他打开门看见那张三十年前的一张脸时,感到一种无法言语的震惊。他苦苦寻找了三十几年的人就站在自己的眼前。
三十前年,老校长做为反动学术权威、地富反坏臭老九,下放到湘西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老校长下放的地方叫白石寨,寨子后面有座山叫虎形山,山上有一个山洞,叫白石洞。白石寨因白石洞而得名。
相传白石洞中有一虎形奇石,历经千万年,已修练成仙,经常化身一老者行走人间,行云布雨,救难济危。所以白石洞成了远近苗人心中的禁地,虎形山也成了当地的圣山。每逢苗年、四月八都会有苗人来拜祭。
苗族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相传其祖先可追溯到蚩尤部落。蚩尤率东方九黎族人及风伯、雨师和夸父族人与黄帝部族大战于涿鹿,黄帝已应龙、女魃为将与之对战,最后在九天玄女的的帮助下,用《阳符经》中“天一在前,太乙在后”而演化的“天一遁甲阵”,大败蚩尤。蚩尤在此战中,被俘身死。其九黎部落族人被迫南迁,退居荒蛮,成了苗人的祖先。
苗族主要分布在华夏的湘、贵、云等省境内,自称“达木”或是“达吉”。如果按服饰分则称为“红苗”、“花苗”、“白苗”等,而按接受外界同化程度有分为“生苗”、“熟苗”。
白石寨是“熟苗”居住区,民风强悍却质朴,对老校长这种有知识、有文化的老人很是尊敬。小辈们见了老校长都会尊称他一声“阿打”,年长的都亲切的叫他“把秋”。
老校长在寨子里,平时除了偶尔跟在年轻的“得那”后面狩猎之外,大部分时间都会在寨子的吊脚楼里教一群小孩识字,因为老校长是整个寨子甚至是整个县城中文化最高的人,当老校长刚下放到白石寨时,白石寨就全体一致同意让老校长教寨子里的小孩识字。所以,老校长在白石寨还是比较清闲,虽然生活清苦了一些。平时有事没事的,只要寨子有事,都会叫上老校长搭把手,说叨说叨。
这年的四月八,白石寨的老“阿打”和老“阿达”商议,要在四月八这天去白石洞拜祭,今年是白石洞十年大祭,以前这天都是热闹异常,人们都会从四面八方涌到白石寨,在白石洞外搭祭台对洞中奇石进行拜祭,到了晚上更是篝火通明,人们载歌载舞,这天也是白石寨最热闹的一天。但这些在当时还是属于封建迷信,所以寨子中几个老人只能偷偷地去拜祭,拜祭的三牲、纸钱、香烛也都要偷偷的准备,祭台没有了,篝火自然也是没有了。而拜祭物品也必须去几十里地的县城采买,所以必须要一个能干而且又可靠的人,他们认为老校长是最合适的人选。首先,老校长见多识广,去县城采买祭品应该是没问题,更重要的是老校长是下放到白石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反动学术权威、地富反坏臭老九,和他们这种封建迷信活动来说应该是一条心,至少不会去出买他们,所以他们很放心的将事情交给了老校长。
老校长当天就进了县城,采买的效率也是很高,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怀疑,他东家买支烛,西家买支香,买齐了,然后放在箩筐里往回走。
从县城到白石寨都是逢山过山,遇水过水的小路,虽然老校长早过了知天命的年龄,但身体还很不错。东西也不是很重,一路轻快,在傍晚时分远远的就看见了虎形山,老校长决定走近路,翻过虎形山的半道山梁就到了白石寨,寨中的“阿打”、“阿达”们会在虎形山后面接他。
因白石洞座落在虎形山,所以虎形山很少有人走,山道的二边荆棘众生,就象一个大文豪所说的那样,世上本无路,因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而虎形山则是原本有路,因走的人少了,路都不成为路了。
老校长沿着山道七弯八拐的走到了半山腰,山路二旁的茅草灌木也越来越高,渐渐地挡住了就要落山的太阳,山道陡然暗了下来。老校长擦了把汗,看着路边不远的山坡上一间小木屋,隐隐约约记得刚才走过去有看见过,怎么又遇上了?老校长上了心,用脚将路边有茅草踏平了一小片,又继续赶路。当他再次看到半山坡大樟树下的小木屋时,又在路边看见自己用脚踩过的一片茅草,知道自己又回到了刚走过的路上了。
“鬼打墙!”老校长在心中暗暗叫声不好。但也很快就镇定下来,老校长毕竟是经历过旧社会的老知识份子,知道一些风俗传说。他听说过“鬼打墙!”,也听说过用童子尿、舌尖血可以破“鬼打墙!”,这里童子尿是没有了,舌尖血还是有的,老校长咬破了自己的舌尖,用食指将舌尖血抹到山道上,然后又开始上路。
老校长不会迂腐认为“鬼打墙”是因为人在迷路的情况下,因为两脚迈出的长度差异,而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打圈。这种情况在一望无际而又没有明确道路的地方也许会发生,象在这种山道或有明确的道路上发生的“鬼打墙”是完全无法用这种说辞的,因为人迈腿二脚的距离会有偏差,当偏差超出了道路难道走路的人会不知道?难道原有的道路也会偏差打圈?这当然不会,所以,在东北就有黄皮子作祟之说。。。
老校长一阵急赶,额头已隐隐见汗,当他再次看到山坡上的小木屋时,心顿时凉了半截。抹了舌尖血也没能破了“鬼打墙”,老校长放下箩筐,将箩筐里拜祭用的香烛拿了出来,先点燃一柱香,对山一拜,口中喃喃有词,然后插在路边,“一柱引路香,引来土地指方向”。然后又点燃三柱香,插路中间,又从箩筐里拿出纸钱,烧了三堆买路钱,再狠心用力咬破舌尖,将舌尖血抹在路上,可他抬头一看,三柱香的烟,笔直的直冲天空,没有丝毫飘散。老校长的心沉入冰窟,凉透了,这“鬼打墙”是直接让他升天的节奏。
老校长看着山坡上的小木屋,也许这个木屋是人守山时住的,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里面会有人,有人就好办了,老校长想。于是,他决定先去小木屋看看,实在不行,至少可以小木屋里暂停一晚,“鬼打墙”在鸡鸣五更天自然也就破了。可当他往前走二步时,眼前空荡荡的,小木屋突然不见了,眼前只有一条山道飘在灰蒙蒙的雾气里,老校长感觉雾气越来越重,并且沿着山道缓缓涌动,四周的树林也刹时不见了,全是灰蒙蒙浓雾。老校长赶紧往后退,退出浓雾之外,四周又恢复了原本的模样。老校长决定往回走,可回头一看,来时的路也不见了。
浓雾象有意识一样,沿山道压过来,在老校长烧香的地方停顿了一会,那三柱笔直的烟柱象承受不了浓雾的重量,竟然被压弯了,浓雾也开始一点一点浸过三柱香的地置,向老校长压过来。
老校长见烧的三柱香还起了一点作用,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将箩筐里的香烛全部点燃,插在四周,将自己团团围在中间,不管它有用没用,能拖到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
十三、往 事(2、赶尸)()
浓雾象洪水一样缓缓地漫过来,所过之处,香烛一支支地熄灭,就象有只怪兽隐藏在浓雾中,吞食着香火。老校长也是个蛮豁达的人,他也不管这些,将用来拜祭白石洞的熟食三牲统统拿出来,先祭了自己的五脏庙,就算死了也好做个饱死鬼。
“好香,贫道能不能打个秋风?”一张脸从浓雾里伸了出来,因为整个身子还隐藏浓雾里,把老校长吓了一大跳,幸好老校长胆子也大,管他是人是鬼,随手撕了半只鸡递了过去。
那个人接过半只鸡,才完全从浓雾里走出来,老校长才看清楚是个道士,因为一身青衣,就象溶入在浓雾里一样。所以刚才老校长只看到一张脸,被他吓了一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