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锦医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锦医卫- 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甚至在这会儿的大明朝,因为财政吃紧,工部甚至从大工程中捞点油水都不容易。而李东阳的想法,正是要把张阳从锦衣卫“流放”到人畜无害的工部去,养老!

302章 任职工部() 
杨府在北京城里,并不算什么豪门大宅,但是这样一座深处在这个熙熙攘攘的大城之中的宅邸,却让人有一种大隐隐于市的超然感觉。(77nt。 千千网)

    宅邸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不过是两进的四合院,却让人觉得格外素雅精致,真是应了那篇美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当然,若是因为杨廷和的宅邸略显简陋,那么你就认为杨家的生活简朴,那就大错特错了。

    如果说张阳在乔龙天津的家里第一次体验到大明富豪的生活的话,那么在杨廷和的家里,张阳才真正见识到了一位古代贵族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西行归来成大道,素斋异果洗徵尘。”这里写的是唐太宗为“唐僧师徒”接风洗尘的斋席,后来演绎成明代宫廷的素宴。

    而杨廷和家中用来招待张阳的,恰恰就是这样一席素宴。

    可虽说是素宴,就算是张阳这样的现代人,也是大开眼界,很没出息的吃得连舌头都要吞下去一般。(;棉;花;糖;小;说;网; ;W;w;w;.;M;i;a;n;H;u;a;T;a;n;g;.;C;c; ;提;供;T;x;t;免;费;下;载;);

    只看一下菜单:烂煮蔓菁,糖浇香芋、甜美蘑菇,清奇海菜,姜辣鲜笋,蜜调冬葵,面筋椿芽,木耳腐皮,石花鲜茶,蕨粉乾薇,花椒菜菔、芥末瓜丝、金银豆腐汤、鲜笋灯笼汤

    这些菜,不要说吃过,张阳甚至之前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不仅仅是这些素材,还有很多张阳在大明很难吃到的时鲜水果也让张阳胃口大开,不必说宣州茧栗、山东大枣、苹果、核桃、柿饼、榛松、葡萄、莲肉,就连江南的银杏、兔头香梨、榧子、瓜仁、菱米、橄榄、林檎、沙果、慈菇、嫩藕、脆李、杨梅,甚至只有岭南才有的龙眼、荔枝张阳都在杨家的餐桌上看到了。(;本;章;由;7;7;n;t;.;C;o;m;更;新;); '棉花糖'

    要知道,这会儿可没有什么空运,荔枝、龙眼这样的水果,在北地可绝对是稀罕物,特别是张阳入口之时,这荔枝还新鲜的仿佛刚刚从树上摘下来一般,真真是让张阳咋舌不已。

    即使是这样的一桌子菜,在杨廷和的嘴中却是:“区区几道时鲜素菜,倒是让张贤侄见笑了。”

    吃过杨府的素菜,再想想乔府的那些大鱼大肉,两相比较之下,张阳更是对大明朝文武之间高下,有了最直观的认识。

    正因为如此,从杨府归来,给张阳留下最大印象的,除了杨廷和那种让人如沐春风的名士风范之外,倒是要数得上杨府的宴席了。

    “父亲大人,如何?”

    将张阳送出府门,杨慎询问自己父亲对于张阳的感官。

    “此子,绝不类凡俗。日后他将何去何从,为父,倒是有些看不清了,以后,要用修你在此子身边好好看一看了。也许,大明真的要中兴了。”杨廷和捋着自己颌下的三缕长须,声调轻轻,语气却慎重地说道。

    正如杨府的家宴给张阳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一样。

    张阳的表现也让杨廷和有些出乎意料。

    原本杨廷和准备了很多条件和手段,来劝张阳放弃在锦衣卫的实权,进入工部任职,甚至不惜许下重诺,以内阁阁老,文渊阁大学士的身份,保证张阳之后的仕途。

    然而张阳却全然没有给杨廷和说出这些话的机会,只是像杨廷和询问了一句,“工部?工部都可以做什么事儿?”

    当张阳从杨廷和那里得知,工部典舟车、军器、屯田、水利等一系列实务之后,张阳对去工部任职立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甚至不等杨廷和说出要让张阳去工部任工部侍郎之职的时候,张阳已经主动的,兴奋地表示要前去工部参观参观了。

    在杨廷和眼中,这张阳竟丝毫不把自己在锦衣卫中,在皇帝身边,炙手可热的权力放在心上,要知道,只要能够继续在锦衣卫发展下去,有朝一日,张阳取代如今刘瑾的地位,也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而张阳如此洒脱的表现,更是让杨廷和觉得有些愧对张阳,觉得自己跟李东阳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在取得了张阳的意见之后,剩下的事情,自然就简单了很多,吏部很快便草拟了晋升张阳由武转文任工部侍郎的动议,再由内阁票拟,然后进程司礼监,再由刘瑾转呈皇帝朱厚照。

    虽然朱厚照不太想让张阳离开锦衣卫,不过想到张阳的那份对于大明“大航海时代”的巨大蓝图,朱厚照也便同意放手,让张阳进入工部,以便之后可以更直接地参与到此后巨大改革的洪流当中,这却是以锦衣卫身份所难以达到的。

    于是,就这样,在内阁的推动下,在司礼监的支持下,在太后的怂恿下,在皇帝的默许下,张阳的仕途,就在正德四年初夏之际,有些儿戏一般地,发生了一次重大的转折,张阳在锦衣卫指挥佥事的位子上,甚至还没有做热,便突然晋升成为吏部侍郎了。

    仅仅半年时间,张阳就由一个初到大明,连身份都没有的白身,摇身一变,正式成为了大明朝正三品的高官。

    这样的正三品可不是之前张阳正三品的伯爵衔,而是实打实的正三品职事官,距离文官最高的正二品,似乎也只剩了一步之遥。

    自从朱元璋随便找了个理由,宰了丞相胡惟庸之后,大明便没有了除书省,罢丞相不设。

    废丞相后,大明中央机构重新进行调整,形成了以六部为主干,府部院寺(司)分理政务的行政格局,将宰相的权力分摊开来,而作为六部之一,工部侍郎已经确确实实地进入了大明朝的政治核心,即便被人称为“相公”,也不足为奇了。而只看张阳这种可以说达到“光速”的升官速度,似乎真正入阁拜相,裂土封王,也不是什么遥远的事情了,而此时,张阳还不到30岁,还没有达到而立之年。

303章 新上任的福利() 
对于张阳来说,任职工部和离任锦衣卫究竟在将来会给他带来多大的影响,其实他都没有过多的在意,毕竟无论是当锦衣卫当到权倾朝野,还是走仕途走到入阁拜相,都无法让张阳再次回到未来,无法让他看到最新一部的变形金刚和钢铁侠,无法让他上网刷推特,甚至连用手机发条短信都完全是个奢望了。7;7;n;t;.;C;o;m;千;千;小;说;网;'就爱读书'( )

    这会儿的张阳,与其想那些久远的事情,其实更关注的是自己的小生活是否安稳,而如果能在安稳的大明生活中,可以在这样一个陌生的时代,多走走多看看,并且能够留下一些自己的印记,并对这个世界和自己的生活带来一些良性的改变,不枉自己这能够穿越一次历史的经历,那就更加能让张阳心满意足了。

    至于他的做法会不会影响历史的走向,他的做法会让未来的中国是繁荣富强,还是走向灭亡,那都是科幻作家要考虑的事情,而不是已经真正地融入了这个时代的张阳会去想的。

    所以,现在张阳对于自己调任工部的决定,还是非常满意的,原因无他,因为就任工部侍郎之后,一个最大的福利便是,离任的虞侍郎给张阳留下了一套小院子。

    这个小院子,用现在的位置来说,就是在北京站以东的泡子河东巷内,就是在这会儿北京城的东南角上。

    如今大明的泡子河东巷,可与后世的泡子河东巷极为不同。

    清朝灭亡后,这个北京城的东南角逐渐沦为贫民区。

    大量的生活污水、垃圾,使几个泡子成为死水;日寇侵华时期,在贡院以南又开了一个“启明门”,也就是如今的建国门,并断了北部的水源。

    而新迁来的居民们,在这里填河造地建房,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原本的泡子河便已经只剩下几段臭水沟。'77nt。千千'

    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使这里成为一片工地,新北京站及其东面的车辆段,占据了泡子河的大部分流域面积。

    时至21世纪,北京城内城的东南角,早已建成了现代化的社区,看不到一点水乡的样子。

    只有少数几个久远的地名,例如:“泡子河东巷、西巷”能使人们联想起这里曾经有过一条美丽的小河。

    当然如今时间的指针仍然没有拨回那么远,如今仍然是1509年,大明正德四年的夏日。

    环绕北京城的通惠河,从崇文门以东城墙下的水关流入城内,由于这里是内城较低洼的地方,沿河有数个积水的水洼,小的有十余亩,最大的有近百亩,北方人称之为“泡子”,这条河也就被叫做了“泡子河”,在这一段泡子河的流域便形成了一片如江南水乡般的地方,若不是不远处清楚可见的高大城墙,站在泡子河的河边,真会让人以为穿越到了苏州。

    明代的燕都游览志记载:此处“前有长溪,后有广淀。(;棉;花;糖;小;说;网; ;W;w;w;.;M;i;a;n;H;u;a;T;a;n;g;.;C;c; ;提;供;T;x;t;免;费;下;载;);高堞环其东,天台峙其北”。

    泡子河有两条河道,一条起始于贡院以东,经古天象台向南流入“泡子”;另一条则是通惠河的故道,起点是船板胡同西口,沿内城前三门城墙的北城根,向东汇入“泡子”。

    因为靠近城东南角,这一代的地方远离车马喧嚣,“两岸多高槐垂柳,空水澄鲜,林木明秀,不独秋冬之际难为怀也”,是北京城内一处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好去处,也因此吸引了不少文人学子、达官显贵,在此修建宅第和私家园林。

    这时的泡子河,水中有船,岸边有人垂钓,每到夏季,还有不少人到河里游泳、洗澡。

    这从周围几个胡同的名称便可见一斑:“船板胡同”、“鲤鱼胡同”和“钓饵胡同”。

    “大人,夫人们您看,咱们这宅子的风水也是极好的,这河岸在往前一点儿,就是供奉吕洞宾的吕公堂,在旁边就是慈云寺,据说可以保佑官运亨通,所以香火是极为兴旺的。而且泡子河往北,就是贡院,咱们大明朝大明朝科举乡试、会试的地方,好几位先帝爷可都是御驾亲临过此地的。”一边说着,这人还偷偷瞥了一眼跟在张阳身后的白芷、白苏儿,以及玉堂春、琳琅两对主仆,以及跟在张阳身边的高挑女孩儿,看了一眼以后,又生怕被张阳发现,引起张阳的不悦,而赶紧转过脸去。

    眼前这人当然是没有机会见过玉堂春,见了玉堂春艳冠京城的美貌,自然无法无动于衷,而对于白芷和玉堂春有些不分轩轾的美貌,甚至还要更胜一筹的清丽,更是让这已经年近40岁,在京里也算见惯了世面的小官惊为天人,有些心猿意马。

    至于身高有些太高了的乔铃儿,这小官儿被时代所局限了的眼光,自然给自动过滤了

    即便是这人察言观色的眼光毒辣,也有些分不清,这两人谁是正室,谁是妾室,为了不得罪人,之后在夫人的称呼后面,加了个不伦不类的“们”字,当然,这个们字显然没有包括前面的乔铃儿

    好在,几个人似乎都没有因此与这个小官儿纠缠,让这小官儿暗中抹了把汗。

    转过脸后,这人还在心中感叹了一下眼前这位极年轻的工部侍郎,好官运,好艳福。

    这会儿,正在给张阳领路,并做着介绍的人,是工部的一个小官儿,不过是一个从九品的司务,姓刘。

    上午的时候,张阳去工部录了官身官凭,见过了如今的工部尚书李遂之后,便由李遂指派了这个正在负责修缮虞侍郎留下来的大宅子的刘司务,让他带张阳去看新居。

    这位工部尚书李遂,其实也上任不久,而之所以张阳一来工部,便能白捡一个大宅子,是因为这李遂也是不折不扣的阉党成员,是刘瑾给提拔上来的,得到过刘瑾的授意,李遂自然不敢小瞧这位年轻的工部侍郎,所以才盘下了老侍郎的宅子,送给张阳,算是一份人情。

    连工部的尚书大人,都高看张阳一眼,工部里面这些政治嗅觉如老鼠一般灵敏的小官小吏们,自然不敢怠慢了这位新官大人,眼前这位被派了差事的小官儿刘司务自然更是极近巴结之能事,这态度不像是工部的官员,倒像是张阳的家奴一般,在这个小官的心思里,即便不能从张阳这里得到什么好处,也尽量避免给这位年轻的新上司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平白惹来祸事,更何况,万一撞了大运,让新来的大人看对了眼,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提拔自己一下呢。

    张阳自然没有心思去揣摩身前领路的小官儿的心思,而是跟白芷她们一起,极有兴致地看着沿途的景致。

    “大人,这里每到七月十五都会有京里的百姓来放河灯,人说,诸寺建盂兰盆会,夜于水次放灯,曰放河灯,最胜水关(积水潭),次泡子河也。到时候,大人与夫人们不妨也可以来赏灯赏景,与民同乐”说着这话的时候,刘司务又偷偷看了一眼白芷和玉堂春的表情。这小官儿这会儿倒也有些看出来了,虽然两位“夫人”的面上看不出什么,可是跟在两位“夫人”身后,那两个姿色同样不俗的小丫鬟,可是针锋相对的很,看来眼前这位大人的齐人之福同样不是那么好享的自然,身高超出一般人的乔铃儿,再次被这刘司务给忽略了,不过是个“壮丫头”罢了

304章 止园() 
至于为什么白芷、乔铃儿和玉堂春几个姑娘会一起跟着张阳来“看房”,原因很简单。( 就爱看书网)( )

    原本张阳是只叫上白芷和白苏儿一起去看房的,只不过,乔铃儿一大早便很“惯例”的出现在了大兴隆寺的驿馆中,当然乔铃儿的借口是“来陪白芷,顺便探问一下刘芸的伤情”。

    于是,乔铃儿自然而然便成了“看房团”的一员。

    而白芷和乔铃儿都要去了,看着一旁用渴望的眼神儿看着自己的玉堂春,张阳自然也有些狠不下心来,便默许了玉堂春也一起同去。

    毕竟,如果张阳搬离了大兴隆寺,那么玉堂春自然也就没有了再住在那里的理由,在没有彻底解决玉堂春的问题之前,张阳自然也不好把这位大花魁丢在一边不闻不问。

    好在,在大明朝,官员**从来都不是什么丑闻,与此相反,能够得到名妓青睐,往往会成为一段雅闻。

    不得不说,生活在大明朝的男人,真的是非常幸福。

    “张大人,前面就要到了。”姓刘的司务小声提醒张阳。

    张阳他们一行人随着刘司务,过了方巾巷,走不多远,就是贡院正门,此时紧闭不开。门外左中右是三座大牌坊。

    几个人走到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