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傅介子、班定远,都是承其遗泽与余威,才能顺利成事!
“南陵长水乡人郭戎,随吾出征,颇立战功,确有才华……”
“杜人张玄,曾为护乌恒都尉属官,善算术,破通地理……”
张越一连向着王莽推荐十余人,都是他看好的人才,很不错的年轻人,其中除了常惠外,其他人都是历史上没有姓名的。
但,作为成年人,张越明白,这个世界的事情,从来没有什么定数。
不是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成果。
也不是有才能,便一定可以出头!
倘使秦始皇死时,不是在沙丘,而是在咸阳,其遗诏便不可能会被赵构李斯篡改,扶苏便会继承帝位。
有蒙恬与老秦人辅佐,汉高恐怕未必能得天下。
说不定,到死都是一个沛县的小亭长。
若汉光武没有去长安太学进学,遇到阴丽华,那么他恐怕一辈子都会没什么野心,其兄长起兵时,只会骑着他的牛跑路……自然就没有昆阳之战,召唤陨石砸人的神迹了!
三国早期,若袁绍不傻了吧唧的召董卓入京,则阿瞒恐怕一辈子的志愿都是当大汉的征东将军!
而且,恐怕就算是这个志愿,他都未必能实现!
类似的例子,在历史上是数之不尽的。
事实证明,所谓名臣将相,绝大多数都是被逼出来的,被环境捶打出来的!
作为穿越者,张越在穿越前,就已经亲眼目睹过了无数真实的案例!
所以,他一直都在想法设法的给手下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创造机会!
让他们有事情做,有东西可以历练。
这有些像网游刷怪,只要经验上去了,等级也会跟着上去,哪怕玩家手残一点,反应慢一点,装备等级在,总不会菜到难以接受!
王莽听着,却是有些诧异。
因为张越推荐的人,除了两三个南陵人外,剩下的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外人。
这就与他原本所想的有了差别,明白了这位鹰杨将军是真的向他推荐人才,而不是塞关系户。
于是,对这些人也重视起来!
鹰杨将军都看好的人,再差又能差到哪里去?
王莽可是亲眼看着,这位曾经的侍中官,在新丰将一帮东拼西凑起来的年轻人,变成了如今大汉帝国最炙手可热的优秀官员群体!
新丰工商署的桑钧,在去新丰前,最大的标签是——桑弘羊的嫡子。
而现在,他已经是朝野公认的‘工商俊才’,是被寄托了重望的‘理财能臣’,连天子都经常夸赞。
那位新丰县丞陈万年,更是声名鹊起,被认为是能臣干吏。
最可怕的还是,那位新丰的农都尉赵过!
自新丰亩产七石后至今,天子已经接见了他十几次,接见次数比一般的九卿还多!
坊间有消息说,年后这位新丰农都尉,便要摇身一变,成为直接向天子负责,指导全关中农稷事务的两千石!
而且,还将封爵关内侯!
从一个郁夷县,连妻小都养不活的小吏,到天子红人,国家肱骨。
赵过只用了不到一年。
另一位胡建,也是名声大振,因其执法严格,但又很讲人情,善于自由心证,被廷尉上下吹上了天,被视为未来的汉廷尉人选!
而新丰系统里的其他人物,像什么贡禹王吉、龚遂解延年之类的年轻人,也都在长安城里挂了名,被舆论认为是未来的国家九卿人选。
想着这些,王莽便谢道“君候今日之情,莽来日必报!”
“王公客气……”张越呵呵笑着,说话间两人便走出了蓬莱阁,来到了神仙台下的花园中。
在这里,早已经有人在等候多时了。
“张鹰扬!”御史大夫暴胜之微微稽首“王都护!”
“张鹰扬安好!”太仆上官桀拱手作揖“王兄安好!”
“张鹰扬安好……”大司农桑弘羊笑意盈盈“王兄安好!”
张越与王莽也连忙上前回礼“见过暴公、上官兄、桑兄!”
这三人都是早就约好,在此会面的。
至于为何没有张安世、霍光、金日磾?
这就得问他们了,反正张越不会问。
“恭喜张鹰扬,喜得麟子!”三人却是笑呵呵的上前,贺道“张鹰扬何时将小鹰扬带回长安呢?”
“再过些日子吧……”张越笑着道“届时还要请诸位兄长赏脸,来给犬子做个见证!”
众人听着,纷纷道“小鹰扬执弓之日,吾等必定到场!”
汉室没有什么抓周或者摆满月酒的习俗。
此时天下婴儿,特别是贵族的儿子,出生后头等大事,只有一件——由父亲抱着,将一柄小弓握到其手中,然后在父亲的陪伴与辅导下,射向天地四方,以告亲友此子长大,必用事天下,为大丈夫!
此乃先秦遗风,更是诸夏民族的传统!
在两汉时期,连底层的平民生了儿子,都有人会举行类似仪式。
也正是如此,汉才会在史书上留下‘强汉’的名声。
寒暄完毕,众人在花园里找了一个僻静的阁楼,对坐下来。
“暴公!”张越看着暴胜之,问道“御史大夫官署在河西的监御史们,可有传回什么消息?”
河西的事情,现在长安这边是一头雾水。
张越也不好去找张安世或者天子问,就只好找暴胜之问问情况。
“这个……”暴胜之尴尬的笑了笑,道“暂时还未有消息……”
他难道要告诉张越——李广利根本没甩天子的诏命,把天子诏书都贴在边墙内的事情吗?
事实上,现在这个事情,所有人都在捂盖子。
倒不是大家都想帮李广利,都愿意给李广利擦屁股。
而是——如今,前线局势不明,羌人、匈奴进犯迫在眉睫。
只有傻子和坏到脚底流脓,分不清立场的渣滓,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给前线添堵。
在现在,所有人都只会报喜不报忧。
除非,李广利自己捅出大篓子,出现了不可收拾的局面,不然的话,这个盖子所有人都会捂到底!
这是原则问题!
张越一听,就识趣的不再问这个事情,转头看向上官桀,拱手道“上官兄,吾正想与兄长商议一下,关中牧场所收容的牲畜问题……”
然后他又看向桑弘羊,道“此事,也还要拜托大司农!”
上官桀与桑弘羊连忙坐直了身体,道“张鹰扬请说!”
现在,整个天下都没有人会怀疑张越的理财能力与执政能力了。
文人们更是直接吹爆,将他形容为‘当代管夷吾’‘治世之臣’。
而在现实里,算盘、珠算口诀更是彻底被推广开来。
现在除了长安九卿有司外,天下郡国官署,甚至民间的商贩,都开始用起了算盘,学起了珠算。
这进一步加深了世人对张越的印象。
上官桀与桑弘羊更是直接受益方,对于张越,当然是非常尊重。
特别是他的提议,只要不会伤害到自身根本,他们都会认真和采纳。
张越却是笑着道“我打算与两位明公商量一下,在下次廷议时,联名向陛下请求,准许从此番缴获的牛马中拿出一万头,作为关中假民耕畜计划的备用牲畜……”
张越从自己怀中,取出一份小册子,递给两人,道“两位明公请看,此乃在下拟定的制度、程序……”
上官桀与桑弘羊接过来,放在手里,认真的看起来。
许久之后,两人抬起头,眼中露出无穷光芒,看着张越,起身拜道“鹰扬大策,可谓济民利国,吾等钦佩!”
张越拟定的那个计划,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给太仆、大司农量身定做的洗白方案。
更是足以成为他们两人正治资源甚至在未来成为他们两人履历上的高光时刻!
。
第一千零三十二节 期待()
是夜,张越住在自己原来的建文君府。
手里把玩着拿在手里的那份计划书,张越回想着今天与桑弘羊、上官桀、暴胜之的会谈。
“接下来,就该找个机会,与霍光见面、协商了!”他轻声低语着。
事实上,今天他与上官桀等人,看似是在会谈利国利民的‘假民牲畜’政策,实际上却是在释放出自己不会在长安久留,也不会与他们争权夺利,只会在长安保留部分影响力,控制一些关键机构,防止被人捅刀子的立场。
不然……
他根本没有必要,将这个功劳往外推。
很显然,上官桀等人,马上就接受到了他这个信号。
这从他们的反应和态度就能看出来。
“长安……”张越轻笑了一声。
这个大汉帝国的帝都,确实繁华、热闹、安逸,是地球目前最理想的居所。
然而,这不是张越想要的。
权力也好,享受也罢,都非他追求的东西。
“主公……”这时,田水在门外说道:“太学的董先生来了……”
“快请!”张越马上道。
片刻后,久未谋面的董越,便来到了张越面前。
他穿着一身简单的常服,只带了两个年轻的太学生和几卷装订好的书册。
“太学祭酒董越,见过张鹰扬!”董越走到张越跟前,微微致意,他身后的那两个年轻人,则满脸兴奋的稽首长拜:“末学晚辈,恭问将军安!”
“董先生不必客气!”张越上前扶起董越,又对那两个年轻人笑道:“二位也请起来……”
挽着董越的手,张越与他走到席中,对坐下来。
吩咐田水取来茶点后,便屏退左右。
“今夜特地请先生过府,是有些事情要与先生商议……”张越对董越道。
“鹰扬请说,越洗耳恭听!”董越点点头,自然知道,张越请他在今夜过府,肯定是有大事,而且可能关乎的是太学甚至公羊学派未来的发展。
张越斟酌了一下用词后,对董越道:“吾闻,太学如今扩招到了八百人?”
“然也!”董越点头,但又有些不好意思,低着头说道:“只是其中有许多皆是官宦权贵子弟……”
过去的半年,长安最大的新闻,除了新丰亩产七石外,就是太学扩招了。
从原本的五十人,一下子增加到五百,最后更是超过了八百人!
太学学生的数量,一下子就膨胀了十几倍。
对于太学而言,这确实是一个幸福而又痛苦的事情。
人多了,经费也就多了。
有了钱,想做的事情,自然也做的起来了。
这半年,太学大兴土木,先后开工了包括辟雍在内的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工程,太学面积也扩大了一倍不止。
还在太学周围,建起了配套的师生住宅区。
更舍得砸下重金,从少府大量采购纸张,准备将太学藏书与师生用书,甚至是学生平时练习、学习的工具,也全部白纸化!
但,这学生一多,太学的声誉,就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
过去,太学的逼格何等高?
能进太学的,必定是郡国的佼佼者,精英中的精英!
相貌、人品、学识、修养,全部突出!
但凡有点黑料,或者名声上稍微有点问题的人,连太学的边都摸不到!
故而,过去,太学和太学生就是天下文人敬仰和羡慕的对象。
现在好了,太学扩招,大量关系户,靠着背景或者钱、权挤入太学。
其中良莠不齐,鱼龙混杂。
更有着藩属、异域的留学生,也纷纷加入。
什么西南夷啊、真番、扶余啊,甚至楼兰、大宛、乌孙等国的贵族据说也可能加入……
太学逼格瞬间狂掉,作为执掌太学的董越,自然没少被人诟病过。
董越自己也觉得,这样似乎好像不是很好的样子。
有些惭愧,有些内疚,感觉对不起已故的亡父与其他太学前辈的努力与奋斗。
张越看着董越的神色,心里面也猜到了缘故。
说起来,这始作俑者还是他呢!
不过,张越对此却是非常骄傲!
过去,太学每三年,最多招五十人,逼格是有了,生源也确实很强!
但那有什么用?
靠着那每三年五十个的太学生,又能成什么事?
现在就好多,虽然很多文人觉得膈应、别扭。
但太学的架子和基础,却打下来了。
更妙的是,国家从其中赚到钱,太学博士们也有了一份稳定丰厚的收入。
这可比过去单纯的用爱发电好多了。
也靠谱多了!
用爱发电的事情,是不可能长久的,也无法长久!
当然了,张越现在不会傻到去提这个事情,更不会拿这个事情给自己涂脂抹粉。
“董先生,是这样的,吾打算请示陛下后,在太学之中,别立一个附学,以为汉家武将之培养、教育之用……”
“其生源主要自汉军现役各部的有功将士之中招录……”
张越将他的计划,详细的和董越说了一下。
董越听着,慢慢的严肃起来。
在如今这个时代,文武是不分家的。
不想当武将的文官不是好官员!
同样的道理,不愿意从政的武将必定是没前途的!
连司马相如这等平时吟诗作赋的清流,关键时刻,都可以持节走进西南群山,跋山涉水,与猛兽毒虫为伴,登堂入殿,与西南诸国国君、大臣角力。
当代的大儒,儒服之下,多半藏着的强壮的腹肌和健硕的肱二头肌。
诸夏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也是要求知识分子做到文武双全!
知识分子们也必须文武双全——否则,根本不会有人看重!
故而,其实太学的太学生们,除了学习经义,平素也会阅读兵书、讨论兵法。
所以,在太学里面增开一个附属的军事院校,在程序和舆论上不存在问题。
董越知道,这样对太学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因为,汉家迄今为止,依然没有一个专业的军事将领培养基地。
大部分的武将,都是靠自学或者依靠经验、历练成长起来。
一旦有了这样一个基地或者说学校……
那么……
董越难耐自己内心的悸动!
将公羊思想,灌输到军方,影响军方,这是董仲舒以来,无数公羊学者的美梦!
现在,这个梦似乎打开了一扇窗户的缝隙。
让董越的呼吸都有些急促起来。
只是……
董越看着自己面前的这位鹰杨将军,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然后问道:“未知鹰扬需要太学如何配合?”
董越虽然是文人,但同时也身在正坛,故他知道,这天下从来没有掉下来的馅饼!
哪怕这位鹰杨将军乃是公羊的自己人!他的‘师弟’!
但在这样的大事上,其必然有所图谋!
若连这点心机都没有,那么这位鹰杨将军,根本到不了现在的这个位置!
“太学只需要届时上表赞同,并联合其他诸位先生,向朝野请求就可以了……”张越笑眯眯的说道。
董越闻言有些不太相信:“鹰扬,这样就可以了吗?”
“差不多了吧!”张越理了理衣襟,道:“吾会联络朝臣,共同上表,再有先生与诸生配合,天子不会拒绝,如此,太学之中便会多出一个专门对接培养有功将士,令其脱胎换骨的地方,国家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