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叙听着,异样的抬起头,有些不是很懂这个张蚩尤绕了这么一大圈,到底要做什么?
但他不敢出声,只能静静的听着。
就听着张越道:“不过,只是工程造价……也就是贵家负责营造和兴建……”
“其他材料与人工,新丰自负之!”
张越摩挲着双手,兴奋了起来。
在任何时代,中产阶级的数量,都决定了国力的强弱和国家的未来前途。
就像后世米帝,其贫困基数指标,居然是个人年收入低于一万一千七百美元,家庭收入低于两万四千二百五十美元!
这样的贫困线,放在其他地方,高收入或许不一定,中产是妥妥的了。
而米帝的中产是多少?
答案是年收入五万到八万美元的个人或者年收入十万美元的家庭。
就是靠着这样可怕的中产阶级,米帝养起了十二个航母战队,制霸地球,拥有无视其他任何国家和势力的体量。
而在汉室,也有中产阶级的说法。
那是太宗时,出现的典故。
太宗欲建一个亭子,结果一算报价,居然要一百金,立刻就不修了。
留下那句名扬千古的话: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为台?
所以,在汉室中产阶级的家庭总訾产,应该不低于十万钱。
年收入的话,至少得不少于两万五千钱。
而新丰县现在有多少人能达到这一标准?
答案是不过一千户家庭可以勉强达到!
这其中,还有两百多户地主、贵族、富商。
没办法,西元前就是这样,人民能赚钱的地方太少了。
大多数人只能从土地的产出里得到收入。
运气好又勤奋的话,不过是能靠着畜牧业和打猎,能多赚一些。
也就是新丰工坊园开张后,新丰的富余劳动力,终于有了去处,人民的收入开始增加。
但增加幅度也不大。
因为,大多数工坊园里做工的工人,都是学徒。
哪怕是待遇最好的作坊里的学徒,在学徒期间,也是没有工钱的,作坊不过是管他们的食宿和衣服,逢年过节给个红包。
就是这样,也已经是很有良心了。
一开始,有些作坊主,甚至黑心的让学徒们食宿自理。
还是张越让桑钧强势介入后,才改正过来。
所以,人民的收入太低这个事情,一直让张越很头疼。
人民收入低,就意味着消费欲望低,消费低就是内需低。
没有内需的话,未来工坊园的产品卖给谁?
这种现在普遍老百姓一年也未必买得起一件新衣服的日子,张越不想再忍了!
第七百六十三节 中产之谋(2)()
作为一个前公务员,张越太知道,内需的重要性了!
内需是国家国力的象征,是帝国争霸的基础!
强劲的内需国家,足以左右世界。
而内需,来源于人民的消费。
要制造内需,需要做很多事情。
譬如提供就业、建设基础设施以促进就业,然后就是金融、服务和贸易要发达。
不过,在西元前的话,很多事情都可以省略。
张越只需要做一个事情。
那就是给人民提供一个有收入的工作!
不管是什么工作!
就像前些时候,大修渠道,抽调的民夫在完成自己应服的徭役期限后,若是表现出色,就可以被留下来进行有偿服务。
这立刻就让新丰的中产家庭数量,暂时多了几百家。
虽然,在工程完工后就跌落了下去。
但,这些民工在服役期间赚到的工钱,使得他们的家庭,在这个冬天,过上了舒适的生活。
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新丰的消费市场。
但这远远不够!
临时性的工程,很难诞生一批长期的稳固中产。
只有稳定的市场需求,才能造就稳定的中产家庭。
而在目前情况下,新丰的百姓,想要在短时间内靠着自己的双手,达到中产。
很难很难!
除非未来,新丰工坊园的学徒们出师,成为一个被承认的有技术的工匠。
那时或许新丰会爆发出一个中产潮。
但在目前来说,短时间内,是看不到的。
因为……
逐利的商人们,很可能会在未来,在这些学徒可以出师后,选择裁掉他们,招收新的学徒。
除非能掌握技术的人,大部分学徒,可能都会是这样的命运。
这是张越无法容忍的。
但却又是极有可能上演的现实。
资本的血腥和黑暗,没有经历过的人,恐怕是无法想象的。
哪怕是后世,血汗工厂还少吗?
将工人当成生产资料的事情,难道已经消失了?
不!
它就在我们身边,就在你的左右。
只是换了个名称,重新打扮过了,吃相和样子,稍微好了一些。
但本质没有变过。
所以,张越也没有办法去奢求逐利的资本,能够改变本性。
他只能另辟蹊跷,另找道路。
就如现在,他想到的办法。
用小作坊,小手工业来代替,增强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型生产方式。
不过,这些小作坊和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是不可能竞争得过那些大作坊,更不用提未来的机器了。
所以……
张越得给这些小作坊来制定一条科技树。
一条适合他们的科技树。
一条可以在短时间内规避被大型作坊击垮或者消灭的产品线。
而砖瓦业,再合适不过了。
在没有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前,手工就是砖瓦业的核心。
更妙的是,它的投资很小。
手工烧砖,要得了多少成本呢?
恐怕除了煤炭外,便是力气了!
除此之外,家具也是大有可为的事业。
因为即使在后世,农村的单人家具制造业,也是很火红的。
而新丰城的扩建和改造,就是最佳的时机!
借助这个机会,说不定可以扶持出几百户稳定的新兴中产。
并探索这条道路的可行性!
这样想着,张越便丢下还在发呆的杨叙,自己跑去准备做计划书了。
这就让杨叙有些难以适从,但却又没有办法,只好在原地等候。
没办法——很显然张蚩尤最大!
…………………………
张越跑回自己的卧室,找来纸笔,开始写起了计划书。
很久没有写了,有些生疏。
不过很快,他就进入了状态。
毕竟,他曾经连续十余年与计划书和各类报表打交道。
“首先是砖窑……”
张越拿起毛笔,在纸上绘制起简单的砖窑结构。
这很简单!
后世九十年代的农村,土砖窑到处都是,还出过许多人命——大部分都是因为窑主想看砖窑的燃烧情况,在没有做好防护的情况下,贸然爬上去。
结果,看似已经熄灭的砖窑,其实还在不断燃烧,并释放致命的一氧化碳……
所以,只需要告诫和禁止人们,在砖窑点火后三到四日间不要上窑就可以了。
至于砖窑的设计,根本不需要费劲。
只需要找一个山体墙面,挖空部分,然后就可以以其为窑了。
张越甚至都不需要回溯,就轻松的画好了基本的结构示意图。
然后,就是手工成型红砖的工具了。
一对木模和一个用于分离的线锯,都是很简单的东西。
这样一个家庭甚至单人就可以运作的砖窑就可以上马了。
这样的砖窑,一次可以烧制起码数千块建筑用红砖。
基本可以满足一个汉室最基本的日字型宅院的建筑需要。
以一块红砖,卖个一钱来计算,便是数千钱的收入。
一个家庭一年怎么说也可以烧制四窑吧,这就是差不多两万钱了。
无限接近汉家的中产标准!
而且,这种小砖窑,还可以进行产业升级。
变成陶器作坊或者瓷窑。
对西元前的汉室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家庭项目了。
而且,对就业很有促进效果!
一个小砖窑,若是运作起来,随着产业规模扩大,肯定要雇佣工人。
但砖窑全是体力活,所以工钱不能低!
届时,说不定就会发生砖窑到工坊园里抢人的事情,由之倒逼工坊园为了留人而向工人让步。
当然,这只是一个构想。
张越也不敢将希望寄托在这个事情上面。
所以……
他还得搞一个,能够让未来的工坊园学徒们,也可以轻易上手的项目。
仔细想了想,工坊园里的工人的优势。
毋庸置疑,张越知道,这些工人最大的优势,就是他们在工坊园中被培养成为了合格的产业工人。
懂生产,懂秩序,懂纪律!
所以……
他们最适合做承接工坊园的初级产品的事情。
而工坊园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密集型流水线协作生产。
随着工坊园的发展,很多薄利和无利可图的事情,就会进行生产转移。
就像后世地球发生过的产业转移。
所以……
各类木制结构的零件和铸铁件的打磨,都是大有可为的!
当然,这是以后才需要考虑的问题。
当前问题,还是在于如何利用资本来运作新丰新城区建设。
拿着笔,张越轻轻的敲了敲案几。
作为前公务员,张越压根就没有想过,从新丰财政里拿钱来建设新城区。
商业开发这种事情,不需要财政拿钱出来!
“旧城区的棚户拆迁后,空出来的地方,完全可以拿来招商引资嘛……”张越心里想着,就在纸上写了起来。
上次为了招商,工坊园入驻的作坊,都是新丰官衙提供的土地,甚至连道路建设和其他相应的配套措施,也都是官衙出的钱。
那时候是为了引来凤凰,所以必须出血!
但现在嘛……
整个关中,谁不知道,工坊园是日进斗金,躺着赚钱的地方?
所以,新丰终于有了靠着卖地赚钱的资本!
想到这里,张越也是忍不住鞠了一把泪。
容易吗?
太不容易了啊!
想着自己想方设法的拉政策,找资源,处心积虑的推出各项优惠政策。
终于到了能够收获的季节了。
若不好好的运作一把,如何对得住自己的辛苦?
于是,便奋笔疾书,从后世抄来许多先进经验,然后改一改,以符合当前的现状。
随之,便列出了十几个开发项目。
除了工坊园,还将隆重推出购物区、美食街和商业娱乐区。
论起赚钱,当世还真没几个人能比穿越者的点子多。
特别是那商业娱乐区,张越打算在城外的辉渠牧场附近,找一个空地,建设一个撞球场。
然后搞撞球比赛,通过比赛来卖赌球。
这肯定是一个日进斗金的项目!
而且,撞球场还不止可以赌球。
未来还可以拓展出赛马业、马球业。
这就是要明摆着和长安城的花街柳巷抢生意了。
以张越所知,那花街柳巷里的皮肉生意,其实只是微利项目,不过是平民的娱乐之所。
但小老百姓兜里有几个钱?
如何能与那些不惜一掷千金的纨绔们比?
所以,花街柳巷中,真正的赚钱行当,乃是每隔五天定期出现的各类博戏。
通过斗鸡、狗斗、蹴鞠等等赌博项目来赚长安纨绔子们的钱。
但……
斗鸡走狗和蹴鞠,如何能有撞球、赛马刺激?
更不提,张越还可以卖噱头。
组织什么僰奴舞蹈表演、西域胡姬表演、魔术表演来热场。
唯一的疑虑是,这玩意新丰官署不适合出面组织——那会被舆论喷死的!
一个玩物丧志的帽子扣上来,就很难洗脱了。
但是……
可以找公孙遗啊!
他是守少府,给天子捞钱天经地义。
而当今天子……
只要有小钱钱,才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呢!
想着天子,张越就放下笔来。
他知道,是时候回一趟长安了。
回去做什么?
一是汇报工作情况,对领导,要做到常汇报、常服务。
不要怕麻烦,也不要怕领导会觉得你麻烦。
因为领导们最喜欢的就是下属懂事和听话了。
这是张越十几年公务员生涯的经验心得,百试不爽,几乎从未遭遇失败。
二则是得回去送钱了。
这次,张越从袁、田、杨那里打来的秋风,得孝敬一半上去。
此外,新丰工坊园里的利润,也得送一半回去。
五铢钱是个好东西。
好东西,当然要分享!
不然天子凭什么给新丰保驾护航?凭什么给他张子重撑腰?
第七百六十四节 拍马大策(1)()
等张越忙完手头的工作,才发现,杨叙一直在偏厅傻傻的等候。
这让张越心里面有些满意。
对官府来说,商人最重要的资质便是听话。
不听话的家伙,再有能耐也留不得!
对吧?
“杨君……真是抱歉……”张越向杨叙致歉道:“本官忽然有事,竟将君忘在此处……万分惭愧……”
杨叙当然不敢受张越的歉意。
赶忙拜道:“不敢!侍中心忧天下,小子素来仰慕……何况小子也没有等多久……”
“杨君海涵!”张越笑道:“这样,杨君便先回去,禀报贵主母,新丰的决定……”
“诺!”杨叙还能说什么?
打发走杨叙,张越便让人去将桑钧叫来。
没多久,桑钧就奉命来到了张越面前:“侍中,您唤下官?”
“桑令吏,工商署到现在,盈利有多少了?”张越径直问道。
桑钧听着,在心里微微想了想,就答道:“回禀侍中公,工商署自建成以来,奉长孙殿下及侍中之命,总领新丰工商事务,只是,因工坊园承诺免税三年,故而,迄今未得一钱商税……”
张越听着点点头,汉室的那点商税,其实在张越看来,低的吓死人。
汉代商税,主要分为矿税、财产税和车船税三种。
新丰没有什么上规模的矿产,所以,其实能收的也就是财产税和车船税。
财产税,又称缗钱。
缗钱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的经商贸易,自己没有产业支撑的,譬如高利贷啊行商啊,国家的税率是两千钱取一算。
第二种则是有实体产业的各类手工作坊、市集的商铺,其税率为优惠的四千钱取一算。
汉代一算为一百二十钱。
换而言之,大汉帝国的商税标准核定为千分之三和千分之六。
至于车船税,其实也很低。
首先,车船税有豁免对象。
北地骑士、三老和高帝功臣之后免征。
然后才分为两个不同征收对象,针对商人拥有的车马、五丈以上船舶,分别征税两算和一算。
当代马车,最便宜的也要七千钱一辆,五丈以上的船舶最便宜的也价值五千钱。
换而言之,这个税率甚至还低于算缗。
就这样,商人们还叫苦连天,撒泼打滚,不肯纳税,引来告缗,于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