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要做门阀- 第4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叙听着,异样的抬起头,有些不是很懂这个张蚩尤绕了这么一大圈,到底要做什么?

    但他不敢出声,只能静静的听着。

    就听着张越道:“不过,只是工程造价……也就是贵家负责营造和兴建……”

    “其他材料与人工,新丰自负之!”

    张越摩挲着双手,兴奋了起来。

    在任何时代,中产阶级的数量,都决定了国力的强弱和国家的未来前途。

    就像后世米帝,其贫困基数指标,居然是个人年收入低于一万一千七百美元,家庭收入低于两万四千二百五十美元!

    这样的贫困线,放在其他地方,高收入或许不一定,中产是妥妥的了。

    而米帝的中产是多少?

    答案是年收入五万到八万美元的个人或者年收入十万美元的家庭。

    就是靠着这样可怕的中产阶级,米帝养起了十二个航母战队,制霸地球,拥有无视其他任何国家和势力的体量。

    而在汉室,也有中产阶级的说法。

    那是太宗时,出现的典故。

    太宗欲建一个亭子,结果一算报价,居然要一百金,立刻就不修了。

    留下那句名扬千古的话: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为台?

    所以,在汉室中产阶级的家庭总訾产,应该不低于十万钱。

    年收入的话,至少得不少于两万五千钱。

    而新丰县现在有多少人能达到这一标准?

    答案是不过一千户家庭可以勉强达到!

    这其中,还有两百多户地主、贵族、富商。

    没办法,西元前就是这样,人民能赚钱的地方太少了。

    大多数人只能从土地的产出里得到收入。

    运气好又勤奋的话,不过是能靠着畜牧业和打猎,能多赚一些。

    也就是新丰工坊园开张后,新丰的富余劳动力,终于有了去处,人民的收入开始增加。

    但增加幅度也不大。

    因为,大多数工坊园里做工的工人,都是学徒。

    哪怕是待遇最好的作坊里的学徒,在学徒期间,也是没有工钱的,作坊不过是管他们的食宿和衣服,逢年过节给个红包。

    就是这样,也已经是很有良心了。

    一开始,有些作坊主,甚至黑心的让学徒们食宿自理。

    还是张越让桑钧强势介入后,才改正过来。

    所以,人民的收入太低这个事情,一直让张越很头疼。

    人民收入低,就意味着消费欲望低,消费低就是内需低。

    没有内需的话,未来工坊园的产品卖给谁?

    这种现在普遍老百姓一年也未必买得起一件新衣服的日子,张越不想再忍了!

第七百六十三节 中产之谋(2)() 
作为一个前公务员,张越太知道,内需的重要性了!

    内需是国家国力的象征,是帝国争霸的基础!

    强劲的内需国家,足以左右世界。

    而内需,来源于人民的消费。

    要制造内需,需要做很多事情。

    譬如提供就业、建设基础设施以促进就业,然后就是金融、服务和贸易要发达。

    不过,在西元前的话,很多事情都可以省略。

    张越只需要做一个事情。

    那就是给人民提供一个有收入的工作!

    不管是什么工作!

    就像前些时候,大修渠道,抽调的民夫在完成自己应服的徭役期限后,若是表现出色,就可以被留下来进行有偿服务。

    这立刻就让新丰的中产家庭数量,暂时多了几百家。

    虽然,在工程完工后就跌落了下去。

    但,这些民工在服役期间赚到的工钱,使得他们的家庭,在这个冬天,过上了舒适的生活。

    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新丰的消费市场。

    但这远远不够!

    临时性的工程,很难诞生一批长期的稳固中产。

    只有稳定的市场需求,才能造就稳定的中产家庭。

    而在目前情况下,新丰的百姓,想要在短时间内靠着自己的双手,达到中产。

    很难很难!

    除非未来,新丰工坊园的学徒们出师,成为一个被承认的有技术的工匠。

    那时或许新丰会爆发出一个中产潮。

    但在目前来说,短时间内,是看不到的。

    因为……

    逐利的商人们,很可能会在未来,在这些学徒可以出师后,选择裁掉他们,招收新的学徒。

    除非能掌握技术的人,大部分学徒,可能都会是这样的命运。

    这是张越无法容忍的。

    但却又是极有可能上演的现实。

    资本的血腥和黑暗,没有经历过的人,恐怕是无法想象的。

    哪怕是后世,血汗工厂还少吗?

    将工人当成生产资料的事情,难道已经消失了?

    不!

    它就在我们身边,就在你的左右。

    只是换了个名称,重新打扮过了,吃相和样子,稍微好了一些。

    但本质没有变过。

    所以,张越也没有办法去奢求逐利的资本,能够改变本性。

    他只能另辟蹊跷,另找道路。

    就如现在,他想到的办法。

    用小作坊,小手工业来代替,增强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型生产方式。

    不过,这些小作坊和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是不可能竞争得过那些大作坊,更不用提未来的机器了。

    所以……

    张越得给这些小作坊来制定一条科技树。

    一条适合他们的科技树。

    一条可以在短时间内规避被大型作坊击垮或者消灭的产品线。

    而砖瓦业,再合适不过了。

    在没有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前,手工就是砖瓦业的核心。

    更妙的是,它的投资很小。

    手工烧砖,要得了多少成本呢?

    恐怕除了煤炭外,便是力气了!

    除此之外,家具也是大有可为的事业。

    因为即使在后世,农村的单人家具制造业,也是很火红的。

    而新丰城的扩建和改造,就是最佳的时机!

    借助这个机会,说不定可以扶持出几百户稳定的新兴中产。

    并探索这条道路的可行性!

    这样想着,张越便丢下还在发呆的杨叙,自己跑去准备做计划书了。

    这就让杨叙有些难以适从,但却又没有办法,只好在原地等候。

    没办法——很显然张蚩尤最大!

    …………………………

    张越跑回自己的卧室,找来纸笔,开始写起了计划书。

    很久没有写了,有些生疏。

    不过很快,他就进入了状态。

    毕竟,他曾经连续十余年与计划书和各类报表打交道。

    “首先是砖窑……”

    张越拿起毛笔,在纸上绘制起简单的砖窑结构。

    这很简单!

    后世九十年代的农村,土砖窑到处都是,还出过许多人命——大部分都是因为窑主想看砖窑的燃烧情况,在没有做好防护的情况下,贸然爬上去。

    结果,看似已经熄灭的砖窑,其实还在不断燃烧,并释放致命的一氧化碳……

    所以,只需要告诫和禁止人们,在砖窑点火后三到四日间不要上窑就可以了。

    至于砖窑的设计,根本不需要费劲。

    只需要找一个山体墙面,挖空部分,然后就可以以其为窑了。

    张越甚至都不需要回溯,就轻松的画好了基本的结构示意图。

    然后,就是手工成型红砖的工具了。

    一对木模和一个用于分离的线锯,都是很简单的东西。

    这样一个家庭甚至单人就可以运作的砖窑就可以上马了。

    这样的砖窑,一次可以烧制起码数千块建筑用红砖。

    基本可以满足一个汉室最基本的日字型宅院的建筑需要。

    以一块红砖,卖个一钱来计算,便是数千钱的收入。

    一个家庭一年怎么说也可以烧制四窑吧,这就是差不多两万钱了。

    无限接近汉家的中产标准!

    而且,这种小砖窑,还可以进行产业升级。

    变成陶器作坊或者瓷窑。

    对西元前的汉室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家庭项目了。

    而且,对就业很有促进效果!

    一个小砖窑,若是运作起来,随着产业规模扩大,肯定要雇佣工人。

    但砖窑全是体力活,所以工钱不能低!

    届时,说不定就会发生砖窑到工坊园里抢人的事情,由之倒逼工坊园为了留人而向工人让步。

    当然,这只是一个构想。

    张越也不敢将希望寄托在这个事情上面。

    所以……

    他还得搞一个,能够让未来的工坊园学徒们,也可以轻易上手的项目。

    仔细想了想,工坊园里的工人的优势。

    毋庸置疑,张越知道,这些工人最大的优势,就是他们在工坊园中被培养成为了合格的产业工人。

    懂生产,懂秩序,懂纪律!

    所以……

    他们最适合做承接工坊园的初级产品的事情。

    而工坊园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密集型流水线协作生产。

    随着工坊园的发展,很多薄利和无利可图的事情,就会进行生产转移。

    就像后世地球发生过的产业转移。

    所以……

    各类木制结构的零件和铸铁件的打磨,都是大有可为的!

    当然,这是以后才需要考虑的问题。

    当前问题,还是在于如何利用资本来运作新丰新城区建设。

    拿着笔,张越轻轻的敲了敲案几。

    作为前公务员,张越压根就没有想过,从新丰财政里拿钱来建设新城区。

    商业开发这种事情,不需要财政拿钱出来!

    “旧城区的棚户拆迁后,空出来的地方,完全可以拿来招商引资嘛……”张越心里想着,就在纸上写了起来。

    上次为了招商,工坊园入驻的作坊,都是新丰官衙提供的土地,甚至连道路建设和其他相应的配套措施,也都是官衙出的钱。

    那时候是为了引来凤凰,所以必须出血!

    但现在嘛……

    整个关中,谁不知道,工坊园是日进斗金,躺着赚钱的地方?

    所以,新丰终于有了靠着卖地赚钱的资本!

    想到这里,张越也是忍不住鞠了一把泪。

    容易吗?

    太不容易了啊!

    想着自己想方设法的拉政策,找资源,处心积虑的推出各项优惠政策。

    终于到了能够收获的季节了。

    若不好好的运作一把,如何对得住自己的辛苦?

    于是,便奋笔疾书,从后世抄来许多先进经验,然后改一改,以符合当前的现状。

    随之,便列出了十几个开发项目。

    除了工坊园,还将隆重推出购物区、美食街和商业娱乐区。

    论起赚钱,当世还真没几个人能比穿越者的点子多。

    特别是那商业娱乐区,张越打算在城外的辉渠牧场附近,找一个空地,建设一个撞球场。

    然后搞撞球比赛,通过比赛来卖赌球。

    这肯定是一个日进斗金的项目!

    而且,撞球场还不止可以赌球。

    未来还可以拓展出赛马业、马球业。

    这就是要明摆着和长安城的花街柳巷抢生意了。

    以张越所知,那花街柳巷里的皮肉生意,其实只是微利项目,不过是平民的娱乐之所。

    但小老百姓兜里有几个钱?

    如何能与那些不惜一掷千金的纨绔们比?

    所以,花街柳巷中,真正的赚钱行当,乃是每隔五天定期出现的各类博戏。

    通过斗鸡、狗斗、蹴鞠等等赌博项目来赚长安纨绔子们的钱。

    但……

    斗鸡走狗和蹴鞠,如何能有撞球、赛马刺激?

    更不提,张越还可以卖噱头。

    组织什么僰奴舞蹈表演、西域胡姬表演、魔术表演来热场。

    唯一的疑虑是,这玩意新丰官署不适合出面组织——那会被舆论喷死的!

    一个玩物丧志的帽子扣上来,就很难洗脱了。

    但是……

    可以找公孙遗啊!

    他是守少府,给天子捞钱天经地义。

    而当今天子……

    只要有小钱钱,才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呢!

    想着天子,张越就放下笔来。

    他知道,是时候回一趟长安了。

    回去做什么?

    一是汇报工作情况,对领导,要做到常汇报、常服务。

    不要怕麻烦,也不要怕领导会觉得你麻烦。

    因为领导们最喜欢的就是下属懂事和听话了。

    这是张越十几年公务员生涯的经验心得,百试不爽,几乎从未遭遇失败。

    二则是得回去送钱了。

    这次,张越从袁、田、杨那里打来的秋风,得孝敬一半上去。

    此外,新丰工坊园里的利润,也得送一半回去。

    五铢钱是个好东西。

    好东西,当然要分享!

    不然天子凭什么给新丰保驾护航?凭什么给他张子重撑腰?

第七百六十四节 拍马大策(1)() 
等张越忙完手头的工作,才发现,杨叙一直在偏厅傻傻的等候。

    这让张越心里面有些满意。

    对官府来说,商人最重要的资质便是听话。

    不听话的家伙,再有能耐也留不得!

    对吧?

    “杨君……真是抱歉……”张越向杨叙致歉道:“本官忽然有事,竟将君忘在此处……万分惭愧……”

    杨叙当然不敢受张越的歉意。

    赶忙拜道:“不敢!侍中心忧天下,小子素来仰慕……何况小子也没有等多久……”

    “杨君海涵!”张越笑道:“这样,杨君便先回去,禀报贵主母,新丰的决定……”

    “诺!”杨叙还能说什么?

    打发走杨叙,张越便让人去将桑钧叫来。

    没多久,桑钧就奉命来到了张越面前:“侍中,您唤下官?”

    “桑令吏,工商署到现在,盈利有多少了?”张越径直问道。

    桑钧听着,在心里微微想了想,就答道:“回禀侍中公,工商署自建成以来,奉长孙殿下及侍中之命,总领新丰工商事务,只是,因工坊园承诺免税三年,故而,迄今未得一钱商税……”

    张越听着点点头,汉室的那点商税,其实在张越看来,低的吓死人。

    汉代商税,主要分为矿税、财产税和车船税三种。

    新丰没有什么上规模的矿产,所以,其实能收的也就是财产税和车船税。

    财产税,又称缗钱。

    缗钱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的经商贸易,自己没有产业支撑的,譬如高利贷啊行商啊,国家的税率是两千钱取一算。

    第二种则是有实体产业的各类手工作坊、市集的商铺,其税率为优惠的四千钱取一算。

    汉代一算为一百二十钱。

    换而言之,大汉帝国的商税标准核定为千分之三和千分之六。

    至于车船税,其实也很低。

    首先,车船税有豁免对象。

    北地骑士、三老和高帝功臣之后免征。

    然后才分为两个不同征收对象,针对商人拥有的车马、五丈以上船舶,分别征税两算和一算。

    当代马车,最便宜的也要七千钱一辆,五丈以上的船舶最便宜的也价值五千钱。

    换而言之,这个税率甚至还低于算缗。

    就这样,商人们还叫苦连天,撒泼打滚,不肯纳税,引来告缗,于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