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要做门阀- 第3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青州、徐州、扬州,二十二郡国,山川地理河流城塞乡邑,尽列其中!”

    “而臣方才,已经向陛下与诸位明公,报告了青徐扬三州的人口、土地、徭役、赋税情况!想必陛下与诸位明公,自然也都知道,三州问题的严重性与迫切性!”

    “陛下问臣,如何解决此弊!”张越看向天子,拜道:“臣愚钝,只想到了一个笨办法!”

    “开源!”

    “青州岱山海,扬州临海滨,徐州处于海岱之间,其中水网密布,河川相汇,而多沼泽、大湖!”

    “然其境内,少运河、水利,近乎无有大型水利工程!”

    “最大的运河是邗沟,还是吴王夫差所建……”

    “依臣愚见,此时,进行东南水利建设,最为有利!”

    “其既能利子孙后代,使万世受益,又能建禹皇功德,使陛下上与夏后氏论功!”

    此话一出,御座上的天子神色就微微一变,变得有些亢奋了。

    与三王五帝,比试比试。

    这是中国无数君王都曾做过的美梦。

    特别是当今这位,动不动就想要远迈唐虞,下配三王。

    虽然,现实总是给他一个又一个挫折,但这丝毫不能阻挡他火热的追求之心。

    而朝臣们,则都是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兴建超级水利工程,这在汉室,属于政治正确。

    只要有合适的计划,同时还能有资金支持。

    没有人会反对!

    数年前,时任赵国中大夫白公在入朝时,提出兴建一条全新的渠道,连通郑国渠和泾水,造福关中百姓。

    上午奏疏抵达兰台,下午就得到了批示:可!

    三天后就开始组成由白公为首的渠道建设领导小组,开始勘探,半年后动工,两年就完成了这条三百余里长的渠道工程。

    所有资金,都走的少府,没花国库一分钱。

    关中百姓,更是高兴坏了,做了许多歌谣来歌颂这个伟大的渠道。

    所以,在理论上来说,朝臣们不反对任何水利建设。

    唯一的问题是钱从哪里来?

    特别是军方的将军们,更是一下子就紧张了起来。

    当初,秦国为了修郑国渠,可是硬生生的咬紧牙关,十几年没有出兵关东。

    现在,国家若投入重资和全部精力,去修建东南的水利工程。

    那么……

    会不会扣掉军费,拿去支援东南建设呢?

    没有人知道。

    但正因为如此,所有人都紧张起来。

    将军们一般不会掺和朝政,但只要涉及他们自身利益,肯定会站出来说话。

    他们是汉室最会护犊子的群体。

    倒是那三百多上计吏,人人一下子就抬起头来,目光灼灼,满是期待的看着张越。

    在他们心里,此刻张越简直就是天神下凡,其脸上的笑容,就像温暖的阳光,滋润着大地,就如同的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万物。

    在他们看来,这个侍中官,简直就是救世主啊!

    是救苦救难的神人!

    特别是青州和扬州的上计吏们,眼中都要流泪了。

    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家乡,变得更好。

    而汉家东南,因为某些不能说的缘故。

    基础建设,落后北方至少一百年!

    关中有漕河、郑国渠、龙首渠、郑白渠等大小十几个水利系统。

    而青州、扬州、徐州有什么?

    啥都没有!

    除了一条用了几百年的邗沟,还可以凑合着用外。

    其他古老的工程,都已经无法再承担重任了。

    尤其是青州境内的黄河堤坝,就像一个定时炸弹,每到汛期,河堤两岸的人民,不分贵贱,谁不是忐忑不安,提心吊胆?

    黄河决口瓠子和馆陶,带来的惨痛教训,谁敢忘记?

    可……

    大家朝廷没人啊!

    根本没有人愿意为青徐扬说话。

    国家,也懒得去关注这一地区。

    在长安人眼里,青州、徐州、扬州,不是蛮荒之地,就是缓则的聚集区。

    现在,终于有人肯为青州、徐州、扬州说话了。

    哪一个不开心?不激动?不高兴?

    对于张越的态度,更是立刻发生了大转变。

    从早先的敌视,变成了现在的孺慕。

    张越却是微微停顿了片刻,观察了一下天子的神色。

    这是一个优秀的ppt作者,必须时刻关注的事情。

    在后世诸位布斯们,做的ppt,是要给消费者看的,所以,他们得竭尽所能的讨好和回应消费者的诉求。

    将饼画的大大的,让人们血脉偾张,立刻就要买买买。

    而在如今,张越知道,自己的ppt,首先是做给当今天子看的。

    若不能讨好他,挠到他的痒痒,做的再好也没有用!

    这就好比,诺基亚的质量,大家都说好。

    但,在爱疯的智能机浪潮下,迅速被市场淘汰。

    诺基亚不好吗?

    不是的,但消费者已经移情别恋。

    所以,张越每时每刻,都在悄悄的观察和关注天子的神态变化。

    他很清楚,自己必须及时回馈和照顾这位陛下的感观。

    必须尽一切可能争取这位陛下的认可和喜欢。

    在看到,自己画的‘与禹皇比肩’的大饼,明显得到了这位陛下的欢心后,张越就放下心来。

    但张越知道,仅仅是这样,远远不够!

    他必须拿出一个可以在近期见效,而且,耗费不多,但收益极大的项目来继续画饼!

    就像雷布斯做小米,公开宣布:小米的硬件利润,永远只有百分之五!

    于是,席卷市场,收获无数粉丝。

    而与之相比,贾布斯就是只顾着画饼,忘了给消费者和投资者一个看得见摸的着的好处,所以只好下周回国了。

    而什么样的工程,能起到投资小、见效快,同时还能让任何人,哪怕是一个水利小白也都知道,这个事情一定可行呢?

    张越脑海中,无数后世工程,不断闪现。

    最终,定格在了一个地方。

    扬州会稽郡的东南,后世的绍兴市,鲁迅先生的家乡。

    此时,这里有着无数条小河溪流,密布于山川之间,每到雨季,河水泛滥,于是演化出一个个泽国。

    除了渔民和越人,少有人涉足此处。

    那么……

    绍兴是如何发展成为后世的那个江南小镇,那个富庶之乡的呢?

    有一个人,为绍兴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卓绝贡献。

    他大约再过一百五十年左右,就会出生。

    东汉会稽郡守马臻!

    这位出生在扬州的郡守,是绍兴地区的开发建设第一人。

    可能后世很少有人听闻过他的名字。

    但假如提起他的另外一个名号,恐怕很多人就耳熟能详了。

    济利王马王爷!

    所有去绍兴旅游的人,一般都不会错过鉴湖。

    而到鉴湖,则肯定会看到就在鉴湖边的济利王神庙。

    这是后人为了纪念这位郡守兴建的神庙。

    有两千多年历史,自汉和帝,一直到后世,代代祭祀,香火延绵不绝!

    而三百里鉴湖,就是马臻的遗产!

    马臻时代,距离如今,最多两百年。

    而鉴湖工程,工期很短。

    从张越回溯的史料来看,大约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基本完工。

    耗费也不大,因为马臻本身是水利专家,所以,因其聪明才智,经过详细考察后,设计的鉴湖工程,工程量不大,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基本完工。

    所花费的资源和代价,也基本都是由会稽郡本身的财税解决的。

    所以,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修建鉴湖,应该不存在任何困难。

    但鉴湖工程的好处,却是数都数不清楚。

    首先一点,就是鉴湖工程完工后,这古代越国国都附近的数百里区域都将化泽国为良田。

    至少可以得到两万顷的可耕稻田!

    足可以安置超过四万户人民,在此定居。

    还有比这更好的项目吗?

    投资小、回报快,见效更快!

    张越再也找不到比这个项目还好的工程了。

    所以,他微微凝神,从脑海中回溯出后世的资料和信息,然后就开口道:“微臣建议,首先在扬州会稽郡的旧越池一带,围水为湖!”

    “臣查过,越池一带,有大小河溪,三十八条,每至汛期,还有海水倒灌,故人民以为苦荒之所,不愿常居!”

    “可若设法沿越池一带,营造堤坝,围之为湖,则可建一大湖,蓄水无数,更能有效阻拦咸水倒灌入越池!”

    “臣稍作计算后,得出仅需三万到五万民夫,一岁之功,即可得数百里之大湖,化解其周围五六百里之泽国,得其美田数万顷可以安置数万户人民!”

    “因有此湖之故,新得稻田,可以不受旱灾之苦,四季有水,选种粮稻,一岁能收四石以上!”

    为了加强说服力,张越道:“不止如此,若此工程可以完工,其在会稽,将如昆明池之于关中,将化会稽为鱼米之乡,使其境内,免受洪涝之苦,无有干旱之虞!”

    本来,天子还不是很能理解张越介绍的这个工程。

    但一听此工程能和昆明池相比,立刻就眼中闪过一丝欣喜之色。

    昆明池可是耗资无数,花费无数人力物力,修建起来的人工湖。

    但自昆明池完工后,整个上林苑和周围数县,就没有受过什么旱涝之苦。

    哪怕今岁关中夏季发生了严重旱灾,上林苑的皇田也和往年一般丰收。

    微微想了想,天子就开口问道:“会稽郡上计吏何在?”

第六百六十六节 超级工程(1)() 
    天子话音刚落,会稽郡的几个上计吏,就连忙起身出列拜道:“臣由拳令奉、臣太末令决、东部都尉皖等顿首再拜皇帝陛下,恭问圣安!”

    站在天子身侧,随时顾问的尚书令张安世立刻就在天子耳畔报告道:“陛下,会稽郡此番上计官吏,为由拳县县令张奉、太末县县令王决以及东部都尉陈皖……”

    说着就报告了一番这些人的履历和政绩。

    都是很漂亮的履历,刺史衙门也多次称赞了这些人治下的地方。

    总之是标准的能吏。

    但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承担了上计的重任。

    对会稽地方来说,将这几个不合群的家伙,打发来长安,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最差也可以让他们滚蛋两三个月,省的在地方上胍噪。

    最好,当然是一去不回,留在长安,省的拦着大家伙发财。

    天子听完,眼神也温柔了一些,轻声问道:“诸位爱卿,皆是地方能吏,必知地方虚实,以卿等所见,张子重所提议的工程,可否妥当?”

    三人互相看了看,最终太末令王决拜道:“启奏陛下,小臣在太末为县令五年,太末临越池,故而常往当地……”

    “以小臣愚见,侍中所议,真可谓是……”王决努力的在自己的脑子里,想出了一个评价:“如故秦蜀郡太守李冰之都江堰!”

    “小臣以为,最是适合,简直宛如神来之笔,若能实施,必可造福会稽元元万万年!”

    作为太末县县令,毗邻越池的地方县令。

    王决若不是亲耳听闻,真的不敢相信,一个远在长安的贵人,竟然能如此清楚会稽的地理和弊端。

    而其提出的这个水利工程建设动议,更是几乎宛如天马行空一般,但偏偏恰好针对会稽郡的弊端。

    王决此时真的是无比仰慕和崇拜那个年轻的侍中官了。

    他现在甚至怀疑,此人真的有三只眼。

    是灌口二郎附体,不然他怎么能如此清楚和明确的洞察到越池的关键?

    要知道,就算是他,虽然经常视察辖区,为了每年雨季之时,泛滥的洪水和倒灌进辖区的海水头疼不已。

    但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在越池围水建湖,以湖泊来蓄水,备涝备旱,又抵御海水倒灌。

    东部都尉陈皖就更激动了,因为他的家乡,就在回浦。

    常年饱受从越池倒灌进来的海水灾害,每一次海水从越池方向涌来,都意味着数千亩土地遭殃。

    而那位侍中官的围水为湖一策一出,几乎就像闪电,划破了他的脑海。

    让他亢奋、振奋。

    毋庸置疑,这肯定将解决合浦数万父老长久以来的困扰。

    家乡从此就要化恶土为乐土。

    这样的政策与工程,叫他怎么不支持?

    当下,陈皖就拜道:“下臣亦如之,恳请陛下,加恩于会稽百姓,早日建此大湖,拯我会稽数十万黎庶于洪水之中!”

    这是真的!

    那围水为湖工程,只要完工。

    整个会稽长久困扰的洪涝问题,直接就能减少三成。

    特别是靠海一带的郡县,真的是家家户户,都要长出一口气。

    由拳令张奉更是重重叩首,请求道:“启奏陛下,臣乃越人之后,幸陛下不弃,用为汉臣,得诗书礼乐之教,而臣之同族,数以万计,依然散落在会稽河川之间,饱受蚊虫毒蚁之害,不知王化,依旧文身鼻饮,刀耕火耨,而若此湖一建,臣以为王化随之而来,越人将有幸能得陛下恩泽也!”

    这话一出,不止是天子,朝臣们也都侧目以对。

    百越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自夏以来,繁衍直至如今。

    汉并三越后,大部分越人,都已经汉化。

    但,在山川之间,穷山恶水之内,依然有许多不在官府控制范围内的越人部落存在。

    这些部落,很多都停留在原始社会时代,甚至不知道,现在已经是汉朝了。

    会稽郡境内就有为数不少的类似部落。

    长期以来,让汉室真的是很头疼。

    不去臣服他们,将他们编入户籍吧?这面子上过不去。

    但要去控制他们吧?成本太高,国家也是没有这么多的资源。

    所以,只能听之任之,徐徐图之。

    但,现在,这张奉居然说,张子重提议的那个工程,居然还能起到让越人归附的功能?

    很多人都是不可思议。

    就听着张奉拜道:“下臣是越人之后,故知越人习俗和秉性!”

    “越人以禹皇之后自居,尤其是会稽越人,皆曾有言:咸水宁时,北服长安!”

    “而围水为湖,自然咸水安宁,越人知之,必当知晓,如今圣天子在位,镇抚九州,自然当会感念恩德,纷纷来归!”

    这当然是说的好听的。

    其实,真正可能让越人臣服的原因,只有一个封建迷信!

    越人崇信鬼神,迷信巫蛊之事。

    而围水为湖后,海水再不倒灌入内陆。

    这在那些越人部族看来,简直就是跟神话一样。

    自然立刻就会听话,顺服官府,接受官府的号令,定居下来。

    但,天子听着,却是再难按捺了。

    对于君王来说,臣服他人,是最大乐趣!

    而诸夏君王,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以德服人’。

    传说之中,三代先王,五帝都曾以其道德,远服万里之民,让异域之国,纷纷朝贡,以为共主。

    当然,在现实中,以德服人最终都变成了以武服人。

    但这并不妨碍君王们追求这个效果。

    如今,听着张奉的话,天子心花怒放,当即就拍板道:“既然如此,为会稽黎庶之富,朕决意纳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