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要做门阀- 第3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少拿钱办事,百姓交了钱,就轻易不去征发他们了!

    而此时的上计吏们,人人瑟瑟发抖,入京两千石们,更是惶惶不可终日,恨不得找根绳子上吊得了。

    特别是那些平日自以为自己还算廉洁奉公和爱民的官员。

    真的是羞的无地自容。

    内心充满了愧疚。

    其实,他们也是直到现在,听了张越的介绍,再看了那木板上标识的数据和图表,才真正知道,自己治下的实际情况,已经发展到什么地步了?

    可恨自己过去还沾沾自喜,自鸣得意,以为自己是当代管仲,为人民主持了许多公道,做了很多好事。

    而现在看来……

    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过是抱薪救火,扬汤止沸。

    诚如韩非子所言: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病在肌肤,针石之所及,在肠胃,火齐之所及,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可奈何也!

    而他们治下的情况,虽然可能还没有发展到骨髓,但起码到了肠胃。

    但他们却在用着汤熨,撑死了不过是针石的疗法。

    这能治好病才叫见鬼了!

    但……

    情况已经如此严重了,他们所能做的,也不过是用汤熨疗法,最多是用些针石刺激。

    去哪里找救命的火齐?

    这些人都是皱起了眉头。

    他们所学和所知的知识和办法,不过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而已。

    而现在的情况,仅仅是听着那些数字,大家就知道,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不可能解决问题。

    因为,人口基数摆在那里。

    土地规模也摆在那里!

    靠自己的能力,根本不可能救得了!

    张越却是讲完了这三个主要数据后,伸出手来,指向在木板上画的一个个图案,道:“如陛下与诸位明公所见,臣将这青州、扬州、徐州二十二郡国的百姓户数、田亩数以及负担情况,分别做了一个统计,以图为示,进行标识……”

    所有人都抬起头,看着木板上的那些图案。

    人口、土地、赋税、徭役以及硬性支出(口粮和衣服、祭祀支出),以红色标注。

    而其总收入,则以黑色标注。

    结果,几乎每一个郡国的图表里,红色部分远远超出了蓝色部分。

    像是齐郡和济南郡,蓝色部分甚至仅有红色部分的一半不到。

    更关键的是,这些图案里,还有线条,用于标明那一块支出是属于哪一项。

    这可就尴尬了。

第六百六十四节 张布斯(4)() 
    一时间,整个宣室殿的气氛都变得凝重了起来。 .更新最快

    能在这殿中占一个坑的人,再渣也是有特长的。

    哪怕是马屁精,那也是拍马技术名列天下前几的存在。

    更不提,实则这殿中多数人,都有实际的地方经验。

    哪怕是上官桀这样在长安起家的权贵,其发迹以前也是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靠着真功夫爬到长安的。

    至于将军列侯们,就更不用说。

    他们在边塞,基本上是一手治军,一手牧民,对于民政事务,非常熟稔的人。

    故而,很快,他们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青徐扬三州,二十二郡国,除了编户齐民,肯定还存在大批大批的不在户籍薄上,不存在的人口。

    他们是失去土地的农民,破产的中小商贾、手工业者。

    而这青徐扬三州之中,哪怕人均土地占有量最多和税赋负担最低的徐州沛郡,也不过人均占有不足五亩的可耕地,其收入基本和负担持平罢了。

    连自耕农,都过的如此艰难。

    那么,这些失业破产人民,又该生活在怎样的地狱之中?

    从青州、徐州、扬州的人口规模估算,这些不存在的人口,总额恐怕为数不少。

    有人以自己在郡国的经验,稍稍在心里面估算了一下。

    然后就发现,在青州应该起码存在五十万到一百万左右的无地人口。

    徐州和扬州,也应该有三十万以上的无地人口。

    在意识到这一点,所有人都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人人四目相对,面色凝重无比。

    而早就已经知晓了实际情况的九卿们,则眼观鼻鼻观心,不发一言。

    他们知道,实际情况,其实已经糟糕到,根本不能说的地步!

    一说出来,捅破脓包。

    就无法收场!

    青徐扬三州,两千石以下的官吏,人人难逃一死!

    而这,其实就是拿着刀子,逼他们反。

    …………………………………………

    张越看着殿中的气氛,就知道火候差不多了。

    现在,是该祭出自己准备多时的大招了!

    于是,他面朝天子,恭身拜道:“如陛下之所见,青州、徐州、扬州,二十二郡国,情况已经非常之危急也!”

    天子不动声色的道:“那依卿之见,可有补救之策?”

    群臣闻言,都是将视线集中过来。

    就连上计吏和两千石们,也纷纷抬起头来。

    他们都想要知道,张越或者说朝廷,打算如何解决此事?

    张越长身再拜,道:“启奏陛下,臣愚钝,素来不达大义,幸陛下不弃,拔臣于布衣之间,委臣以侍奉之事,臣窃不胜犬马之心,誓死以报陛下大恩!”

    “故,自闻青、徐、扬三州之事,五内俱焚,恨不得为陛下赴汤蹈火,以解困局!”

    “奈何臣年少无知,才疏学浅,无经世之学,故不学无术……”

    “幸宗正卿刘公讳屈、太常卿商公讳丘成、光禄勋韩公讳说、执金吾王公讳莽及治粟都尉桑公讳弘羊、奉车都尉霍公讳光、驸马都尉金公讳日、尚书令张公讳安世,守少府卿公孙公讳遗、北军护军使任公讳安及同僚上官桀、赵充国、致仕老臣赵破奴等不以臣卑鄙,耐心教授,仔细提点……”

    这么大的事情,如此庞大的工程和任务。

    张越当然知道,自己一个人是搞不定的。

    这需要国家的力量来推动,特别是朝堂高层的团结。

    不然,仅仅只是互相踢皮球或者搪塞,就可能不知道要浪费多少时间和资源。

    再者,这世界,吃独食是会遭人恨,遭人妒的。

    是会被人当成眼中钉,肉中刺的。

    政治的原则,首先是团结。

    因为,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有效的打击需要打击的人。

    反正,张越无法想象,若朝堂为了某些事情争论不休,怎么去解决问题?

    何况,此事,张越已经事先和九卿、内朝重臣们达成一致。

    连韩说都表示了支持。

    若自己为了那么点小利益,而不肯与大家你好我好,岂非显得自身太弱?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弱者,才需要高声叫嚣,宣称自己的利益和势力。

    而强者不需要如此。

    后世有句名言就说的很好。

    穷则搁置争议,达则自古以来。

    现在,张越也已经不需要再通过自己的出格行动来彰显权威了。

    已经到了一个要内敛和沉淀的时期。

    故而,他可以在名义上,将很多好处和功劳拿出来,与朝臣们分享。

    而那些被张越点名的人,此刻,则是神色各异。

    刘屈和商丘成,都是意外的抬起了眼。

    张越的此举,真是大大出乎了他们意料之外,本以为,这个张蚩尤这次大约又会吃独食,护犊子。

    心里面还在寻思着,用什么手段和借口,合情合法的参与进去,分一倍羹,混一点政绩。

    却不想这张蚩尤,今天居然如此大方慷慨了!

    而霍光张安世等人,则都是微微一笑,对张越的表态颇为满意。

    至于其他人,更是纷纷坐直了身子,挺直了腰杆,一副矜持和骄傲的模样。

    对这些已经知道内情和张越透露的一些计划的重臣来说。

    这张子重的规划和计划,能不能成功?

    还在其次!

    毕竟,这些计划与工程是如此浩大,很可能,需要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才能见到成果。

    到那个时候,大多数都已经垂垂老矣。

    也沾不到光了!

    但,作为那庞大计划的副产品。

    清洗临淄的子钱商人,以及镇压盗匪、将之移民实边,却是近期就能看到效果的短平快的好项目。

    不出意外的话,甚至可能半年内就有成果。

    这对这些人来说,真是无法拒绝的诱惑!

    哪怕是韩说,也因为这庞大的可见利益,而放下了对张越的敌视。

    他只是想着,临淄城里的庞大利益,就已经不能自已了。

    在如此大的利益面前,别说让韩说变脸了。

    就是让他喊几声爸爸,他估计也能答应……

    ……………………………………

    张越微微停顿了片刻,组织了一番语言后,接着拜道:“经诸位明公的提点与指教,微臣愚钝的私自拟定了一个方法,以解决青徐扬三州存在的问题……”

    “若陛下准许,臣斗胆,进奏陛下,以供陛下圣裁!”

    天子也是颇为意外的看了一眼张越,轻声道:“卿请奏来!”

    张越闻言,恭身一拜,道:“臣请陛下许臣以沙石为山川河流,于殿中构青、徐、扬三州之地理地貌概要……”

    现在没有计算机,要玩ppt,就只能上沙盘了。

    也只有沙盘,才能形象的告诉群臣,事情应该怎么办,才能让人们形象的知道,这样做的利益和好处有多少?

    天子一听,就乐了。

    用沙石来构造地理?

    有意思!有意思!

    作为君王,他自然听说过,秦始皇就在自己的陵寝之中,以水银构造山川地理湖泊河流,用宝石点缀星空。

    而现在,张越提出要用沙石来构造青徐扬的地理地貌概要。

    貌似也挺好玩的!

    这样想着,他便点点头,道:“可!”

    张越连忙恭身再拜:“臣谢陛下隆恩!”

    于是,片刻之后,数十名武士,就抬着一个硕大的木制框架,走进殿中。

    这个木框非常大,足足需要五十多人合力才抬得动。

    而当它抬进殿中之时,所有人都被木框之中的景象震惊了。

    起起伏伏的沙石,构造了一座座山脉的走向。

    一条道路,从中穿凿而过,贯穿南北,这是秦驰道!

    而平坦的沙石,铺就成为平原。

    一条条沟壑,纵横东西,连通南北,这是河流!

    大大小小的坑坑洼洼,密布其中,应该是湖泊。

    一块块三角木牌,插满木框的沙石,分布在几乎所有对方。

    木牌上刻了文字,定睛一看,所有人都认出来了,这些木牌是郡县的城市名称。

    而让人震惊的是这木框的山川河流城市湖泊的分布,竟精细无比。

    上计吏们,仔细观察后,纷纷四目相对。

    这木框之中,用沙石模拟的地理地貌,与大家心里所记忆的家乡环境,竟分毫不差!

    而将军们,更是纷纷交头接耳,议论了起来。

    以沙石模拟山川河流地理地貌?

    这真是天才的设计!

    若往后大家出征,在制定战略之时,有这么一个东西,作为部署的参考,那岂非是如虎添翼,让大家能平添几分额外的胜算?

    这简直就是庙算神器啊!

    必须派人去学习如何制作和布置这种木框的技术!

    陇右一系的将门,却都是笑而不语。

    这种技术,他们在数日前就已经见过了。

    而且,很快就能学到!

    张越走到这个巨大的沙盘前,这是他昨夜花了足足两个时辰,才布置好的。

    不仅仅是回溯了后世的地图和地理知识。

    更从兰台、石渠阁之中,调用了大量当代地方堪舆进行对比、修正才布置出来的一个沙盘。

    虽然,可能会存在一些错误和地理失误。

    毕竟,两千年的沧海桑田,足以改变很多很多的事情。

    打个比方,原主的祖籍所在,在后世已经沉入了微山湖之中,变成鱼鸟的家园。

    又比方说,黄河因为屯氏河之故,没有在天津入海,而是从勃海郡注入大海。

第六百六十五节 张布斯(5)() 
    站在沙盘前,张越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然后回头,环视了一圈整个宣室殿。

    此时,已到黎明时分。

    殿外的天空,露出了鱼肚白,朝阳马上就要升起了。

    在开口说话前,张越先在心里面问了自己三个问题。

    “我得到的支持,有多少?”

    答案是,包括当今天子以及所有的九卿重臣在内的统治集团都已经被说服,并且同意他的方案。

    至少,答应试试看。

    而昨夜,自己又敲打了一遍入京述职的十余位两千石。

    从反馈来看,基本上已经‘说服’了他们。

    于是,第二个问题则是:“可能反对的力量,会不会在这宣室殿之中,纠集起足够的能量来破坏计划?”

    仔细想了想,张越就排除了这个可能。

    在这宣室殿里,哪来的什么反对派?

    百分之九十的朝臣,是北方人。

    他们并不在乎,数千里外的青徐扬地方官僚和士绅的利益受损。

    哪怕是上计吏们,也已经被张越坦露的地方详情,吓得连气都不敢喘了。

    在这个时候,狭大义名分的张越,随时可以挥舞‘黎庶’和‘天下’的大棒,直接敲死任何可能的反对者。

    而第三个问题则是:“青州、扬州和徐州人民,能支持自己的方案吗?”

    只是稍稍想了想,张越就知道,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会支持的!

    只要看看,眼前的这个沙盘就知道了。

    东南地区的青徐扬三州,位于长江中下游和黄河南岸。

    其地域囊括了后世的江苏、浙江、山东的大部分以及安徽的一部分。

    但,这么庞大的区域内,却仅有两条较大的运河和几条小运河。

    全都是春秋时期的吴国和统一后的秦国所建。

    人民肯定是会支持的!

    当年,河东郡守番系,曾脑洞大开,打算修建三门峡水利工程,驯服黄河。

    结果自然是碰了个鼻青脸肿,浪费了数年时间和数十万的民夫劳动力,只得到几万亩的滩田作为成果。

    但,番系当初做出这个决定后,整个河东郡,甚至是整个三河地区的人,无论贫富,不分贵贱,都是举起四肢支持的。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

    到处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连三门峡这种脑洞工程(在这个时代提出三门峡工程,大体相当于后世有人说要炸掉喜马拉雅山一样),都能吸引和团结整个三河地区的人民。

    现在,国家倘若要在东南大兴土木,没有人会拒绝!

    至少,青州、徐州和扬州的大部分人民都会支持的!

    毕竟,现在的汉室是一个小农经济为主的社会。

    想清楚这三个问题,张越就变得信心满满起来。

    看着眼前的沙盘,他先向天子的御座一拜,然后又朝两侧的朝臣拱手作揖,道:“陛下、诸公,请看,此乃臣与兰台尚书、谒者,群策群力,所建的青徐扬沙盘模型……”

    “青州、徐州、扬州,二十二郡国,山川地理河流城塞乡邑,尽列其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