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要做门阀- 第2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夫君既有鸿鹄之志,妾自当在家教训子孙,操持内外,让夫君可以大展抱负……”

    “可是……”丁缓凝视着自己的妻子,道:“此事若败,我恐宗族难全……”

    他若只是去做一个工匠,倒也没什么。

    但他若出仕,又岂会甘心只做一个工匠?

    必定会以振兴墨家思想,重振墨家声势为目标。

    至少也会宣扬墨家的主张,运用墨家的理念来处置事情。

    届时……

    那就真的是有进无退,甚至可能祸及子孙!

    “大丈夫做事,何必瞻前顾后?”陈氏笑着道:“况且,妾身听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夫君若欲成仁取义,哪怕事败,妾身与家人,又怎会怪夫君?怕是爱都来不及!”

    “那位张侍中的名声和抱负,妾身也听说了……”

    “而今日,那些来我家门外,送礼结交夫君的人的目的,妾身也能大概知道……”

    “今夫君虽然看似没有卷入张侍中与其他公卿的纷争之中,但实则已经卷入其中了……”

    “既然如此,夫君自当知道取舍之路……”

    望着妻子,听着她的话语。

    丁缓忽然深深的一拜,道:“吾有贤妻,何其幸也!”

    然后,他转过身去,看着那些萦绕于青烟之中的先人神灵们。

    他知道,自己应当如何决断了。

    子墨子的道路,现在还存在吗?

    当然存在!

    路就那里,只看有没有人想走。

    道路虽然充满荆棘,可终究是道路啊,是通向理想国的道路啊。

    就像真理,就像先王的教训。

    无论你怎么非议它、攻仵它。

    真理始终是真理,先王也始终是先王。

    就像子墨子所言的那样:吾言足用矣,舍言革思者,是犹舍获而拾粟也。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

    第二日清晨,张越一大早就起来了。

    将需要带回新丰的东西,一一打包,又指挥着宦官们,将阁楼的各个房间清扫一遍。

    等到事情做完的时候,太阳已经升到了半空。

    于是,张越叫来两辆马车,将自己的物品搬上去。

    又牵上棕马细君,将赵柔娘带上,便驱车出门,在一个宫阙门口与刘进汇合,一起返回新丰。

    刚刚走到建章宫的司马门门口,张越就看到,有许多人都在那里等候了。

    他只是轻轻扫了一眼,就发现其中不少居然还是熟人。

    “张侍中……张侍中……”隔着老远,韩说的声音就传入张越耳中:“闻说侍中今日欲返新丰,本官特来‘送行’……”

    “不知道本官上次所赠之书,侍中可读的开心?”

    韩说虽然说的客气,但话里话外,却都是带着浓浓的讽刺。

    张越深深的看了韩说一眼,掀开车帘,笑道:“有劳光禄勋关爱,光禄勋所赠这书,下官爱不释手!”

    韩说听了,真想挑起来打这个家伙一顿。

    只是,想了想对方现在的地位和武力,他只能讪讪然的强行压抑住内心的冲动。

    现在,当初江充找的那八个刺客的背景和来历,都已经被执金吾查的清清楚楚了——全部是汉军之中的王牌精锐作战部队的官兵,虽然都是逃兵,但,每一个都曾经在沙场上百战还生,这些人彼此间又默契非常,曾经在太原和陇右等地刺杀过在官衙之中的官员。

    但就是这样的一支小队,却被这个侍中砍瓜切菜一样的徒手干趴。

    简直是恐怖!

    韩说虽然觉得自己的武力值也还可以。

    但在这个家伙面前,就根本不够看了!

    “哼!”韩说咬着牙齿冷哼一声,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的了。

    本来按照他的心性,这种事情他应该藏起来,在边上看看笑话就好了。

    但,只是想起自己在这个可恨的侍中面前丢过的脸和吃过的亏,他就无法压抑自己内心的冲动,根本控制不住的出现在了这里。

    连他自己都觉得万分可笑。

    这岂非与年轻的时候,跟人争风吃醋,于是就小题大做,非要与对方生死决斗一样可笑?

    可明知道,这样的行为无比幼稚,甚至愚蠢无比!

    传出去更将笑掉别人大牙——堂堂九卿、光禄勋,都快五十岁的人了,还跟一个二十岁都没有的小年轻较劲……

    他的亡兄若泉下有知,恐怕会气的从坟墓里爬出来,将他吊在祖宗的灵堂里反复抽打——老韩家的脸都快被你丢光了!

    然而……

    有些事情,却根本不以人的个人意志来转移。

    韩说现在就是这样。

    他看着张越那张在他眼里可恨无比的脸庞,大声冷笑着问道:“听说张侍中欲辟长安人丁缓,却被其所拒?本官闻之,甚为侍中惋惜……不若这样,本官府邸,也有几位巧匠,就送与侍中好了……”

    韩说这话一出,其他围观的人就纷纷笑了起来。

    尤以马家兄弟和荣广等人为最。

    “侍中喜欢工匠,在下不才,也认识几个手艺不错的城旦司空,侍中若有需要,在下愿为引荐……”

    “哈哈哈哈……”荣广高声叫嚷着,心里面得意无比。

    你张子重连一个工匠都征辟不了,还谈什么三世、小康、太平世?

    乖乖的回家去玩泥巴,岂不是更妙?

    谷梁君子们,更是和过节一样欢快。

    容易吗我们?!

    这两三个月,可被这个张蚩尤折磨惨了,脸都被抽烂了!

    终于!终于!你张子重也有今天?!

    大快人心啊!

    ………………………………

    在另一侧,董越带着门徒们,远远的站在一个小亭里。

    “老师,吾等要不要出去为张侍中声援?”一个弟子拱手问着。

    董越看着这个情况,却是摆摆手,道:“不急,再等等……”

    昨日的事情,现在已经传遍了整个长安。

    张子重想要征辟一个工匠,却被拒绝,听说此事后,董越昨夜一夜没睡,今天天还没亮,就带着门徒们进城准备给未来的‘小师弟’撑场面。

    但董越知道,这只是下下策。

    雏鹰总有一天要翱翔天际,他需要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

    ………………………………

    就在此时,却有一辆马车,从南而来。

    一个头戴进贤冠,身着儒袍的年轻人,站立在马车之上,羽冠巾纶,犹如浊世佳公子。

    “解延年?”荣广一眼就认出了对方:“他来干什么?”

    自从上次太学之事后,这个毛诗学派的年轻俊杰,就近乎从长安消失了。

    有些人甚至以为他已经离开了长安。

    但没有想到,此时此刻,他竟出现在这里!

    这让荣广闻到了一些不太妙的信号。

    董越也看到了解延年,脸上露出微笑:“看样子,张子重果有天助啊!”

    解延年来此,董越差不多已经猜到了对方的用意。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贯长卿收了个好徒弟啊!

    …………………………

    解延年架着马车,直抵司马门门口。

    他的时间掐的很准,刚刚好是张越抵达宫门口的时候。

    这说明,他也有人在宫里面。

    他望着张越的马车,一个翻身下车,持着一份书简,亦步亦趋,走上前去,犹如弟子拜见老师一样,长身而拜,再拜而谒:“齐国解延年,恭问侍中领新丰事张公:前在太学,闻公教训,若晨钟暮鼓,发延年心扉,今闻侍中欲建小康,兴太平,此天下士人之所孜孜以求者!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愿请为侍中门下之士,为侍中大业略献微薄之力,纵贱躯以填沟壑,在所不辞!”

    说完解延年深深俯首。

    他确实是发自真心实意的,想要为小康治、太平世贡献力量。

    不止是他,天下士大夫,十之八九都是如此。

    倘若小康之治真的存在,真的可以实现。

    若太平世界,有路可走。

    谁能拒绝的了参与这样的盛事,加入这样的伟业之中,为它贡献自己那一份微薄之力呢?

    更何况,这说不定还能实现自己学派长久以来的梦想!

    ………………………………………………

    解延年的忽然出现,让韩说等人措手不及。

    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竖子尔敢!”韩说的脸色都快青了。

    荣广更是气的几乎想要爆炸。

    解延年,毛诗学派下一代的领袖,被其师贯长卿亲许为衣钵传人。

    别看毛诗学派很年轻,成立都不过三四十年。

    但它的发展速度却非常迅猛,在现在已经在北方开始挑战韩诗学派的地位了。

    其精神领袖小毛公,更是连天子也要尊敬的鸿儒,儒家诗经一系里的活化石!

    解延年的出现和表达的支持,立刻就粉碎了他们原有的良好感觉,甚至感觉脸上火辣辣的。

    “张子重,休要猖狂……”荣广旁边的一个谷梁学者,甚至不管不顾的叫嚷了起来:“汝连一个工匠都折服不了,还能折服天下人吗?”

    撒泼打滚,这一直就是谷梁学者的专长。

    然而,连他也没有得意太久。

    下一刻,一个粗哑的声音,从远方传来。

    “鄙人丁缓,闻侍中大义,深受感染,侍中不弃,亲临寒舍,再三相邀,缓却因一己之私,几陷侍中于困境之中,深感死罪!”丁缓带着门徒子侄们,走上前来,远远的拱手恭拜:“若侍中依然不弃,缓愿以余生追随侍中……”

    丁缓认真的用手摸了摸那件被他套在内衣之中的褐衣。

    他在心里发誓:有朝一日,他要光明正大的穿上这件褐衣,赤脚行走在长安的道路上,公开的告诉人们——墨家思想永不灭亡!真理永不褪色!

    赴汤蹈火之士,死不旋踵之人。

    如今,重归人间!

    张越掀开车帘,看着恭身拜在自己前方的解延年与丁缓,脸上露出微笑,他扭过头去,对刘进道:“殿下,臣说过的吧……”

    “义之所在,必有千万人而来!”

    这个时代的诸夏,这个时代的中国。

    仁人志士,何其之多!

    故而,诸夏民族,每逢大难,总能凤凰涅槃,重生归来!

    刘进看着这一切,却是有些呆了。

    他没有想到,更没有想过,书上所说的事情,居然会有一天,发生在他面前。

    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

    韩说等人此刻,却是如堕三九冰窟。

    浑身上下,都冷的有些颤抖。

    韩说更是脸色苍白,嘴唇发抖。

    他们原本只是来看笑话,出气的。

    但谁知道……

    他们却因此成为了笑话,成为了笑柄。

    今日之后,长安城里的八卦党们,恐怕会将这个事情编成无数个段子。

    而他光禄勋韩说很不幸,将成为段子里的主角——反面的那个。

    就像是掩耳盗铃里的那个家伙,就像是守株待兔的那个主人公,也像是拔苗助长的那个傻蛋。

    当明白这一点,韩说和荣广等人恨不得地下有条缝,能让他们钻进去躲一躲。

    这太尴尬了!

    …………

    远方,董越看着这一切,放心的拍了拍手,起身对弟子们道:“走,回太学,准备十月的祭典!”

    有此民心士气,十月公羊学派诸山头齐聚太学之日,谁能非议自己做出的决定呢?

    说不定能借着这个势头,进一步整合和团结公羊学派上下。

    尤其是那些一直只是打着公羊思想的旗号,实则我行我素的家伙……

    若能整合起这些资源……

    未来之天下,必是公羊之天下!

第三百九十节 迷茫与振奋的人们() 
    新丰县,骊乡之中。

    赵过穿着麻枲粗衣,在几个随从的引领下,攀爬上陡峭的骊山,站在山巅,他凝视着这骊乡的土地。

    骊乡地方不大,拢共就八亭三社,户口也不多,拢共编户齐民只得五百三十五户,人口三千。

    最小的一个亭,甚至只有二十户人家。

    这里的百姓与人民的生活,全然处于靠天吃饭,随缘而获的时代。

    老天爷赏脸,能风调雨顺,百姓的日子就能过的下去,不然

    就是卖儿卖女,典妻当田,甚至出卖自己,苟活下来。

    若在以前,骊乡的问题,根本就是无解的。

    但现在,却有了一丝转机。

    骊乡最大的地主马氏,已经成为了新丰县最大的‘张吹’。

    这一个多月来,马家主动配合了骊乡新任游徼、蔷夫,将那些被自己家隐匿的‘寄客’‘逆旅’报了上去,还将隐匿的上千亩土地,申报到了官府,重新缴纳了今年未缴的田税、口赋。

    不止如此,马家还积极在各亭鼓动和宣讲新县尊的法令和政策。

    与骊乡蔷夫曾胜等人,动员了两百多名青壮,利用秋收前的空余时间,重新修葺了骊乡通向新丰城的道路。

    有了地方上的豪强配合与合作,自然,骊乡的事情就好处理的多了。

    可是

    “水啊!必须解决骊乡缺水的问题!”赵过望着骊山的风光,叹了口气。

    这十余日来,他已经四次来到骊乡走访和调查了。

    为了解决骊乡百姓土地产出少的问题,他鞋子都踏破了好几双。

    但

    却一直没有什么思路。

    骊乡多山地,超过六成的土地,是在骊山之上的梯田。

    山上的梯田,想要引水,千难万难!

    哪怕是张侍中计划的小水利,对于这些在山上的田地也是无能为力。

    而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骊乡百姓就得世代贫困下去。

    “是得解决水渠的问题啊”跟在赵过身后,骊乡现在的蔷夫曾胜,闻言也是感慨不已。

    作为太学生,曾胜到骊乡这里上任也有一个月了。

    在上任之初,这个过去太学之中的天之骄子,也是踌躇满志,想要造福百姓,通过自己的双手,建立一个世外桃源。

    但很快,曾胜就发现,书上所学的东西,没有多少可以用到实际理政上。

    纵然,自己上任的时候,天时地利人和齐备,骊乡人民也都很支持他这个新来的蔷夫。

    特别是张侍中前些时日在长安面奏天子之时,提出了‘建小康、兴太平’并得到了天子的肯定和赞赏,将新丰县列为汉家‘致太平’的试点。

    舆论、民心和人心,一下子就都被鼓舞起来。

    除了马家外,骊乡的其他十几户地主、士大夫甚至是贵族,也都纷纷表示‘愿为明公建小康、兴太平鞠躬尽瘁,倾其所有!’。

    马原甚至还亲口承诺,乡官有任何需要,都可以像他开口。

    他就算是卖掉全部家产,也一定会支持‘侍中公建小康,兴太平’。

    不止如此,还有长安来的贵人,也表示,骊乡是他的第二故乡,愿意出钱出人出力,为骊乡‘建小康、兴太平’。

    可问题是——骊乡超过六成土地,是山上的梯田。

    钱再多,物资再多,也不能把这些土地,从山上搬下来,更没有办法将这骊山搬走。

    “也不知道张侍中何时归来”曾胜叹息着,望向长安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