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经济大清- 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事到如今,富春当奸商之名已经坐实,就算将其掌柜的八辈祖宗轮番问候一遍,也于事无补,不少人将心思打到了国债二字上。

    当初他们购此国债时,就郑重其事的拿出两国合约中赔款的那条给百姓们看,信誓旦旦的说国债是李朝朝廷还的,信誉有绝对保证。

    百姓们不是傻子,这种话自然是半信半疑。

    但事到如今,不少人像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一样,希望朝廷能兑现国债,毕竟债券上还有朝鲜王上的大名呢不是?

    普通百姓将这事告知了读书人,读书人又将这事告诉了县丞层层传递,以至于最终传到了平壤王宫之中。

    “什么?百姓受奸商蒙蔽却要朝廷还债?天下岂有这种道理?”李昀不可思议的道。

    崔忠在硬着头皮道:“殿下,要说这事也并非与朝廷毫无关系,国债就是由我们欠银座银行的那五十万两为基而发放的,如今,我们不给银行银子,银行自然也还不上百姓银子。”

    李昀皱着眉头道:“什么乱七八糟的?那所谓的国债明明是富春当发的,为何又和银行搭上了关系?”

    赵宇仁微笑道:“殿下,富春当不过是银行的分号罢了。”

    李昀恍然,一拍桌子道:“原来如此,都是奸商玩弄的把戏罢了,叫银行把银子还上!”

    赵宇仁冷笑道:“殿下英明。”

    崔忠在急道:“殿下,富春当和银行并非一家商号,怎能强行摊派啊?这样于理不合啊。”

    赵宇仁道:“怎么于理不合?二者都是大清商号,在我李朝国土不知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此番出了事情,殿下不将银行查抄已是法外开恩了!”

    李昀满意的点头道:“不错,正是此理,银行愿意还钱就罢了,不愿还钱就查抄了。”

    崔忠在目瞪口呆,颤抖的道:“这”

    李昀抢道:“这什么这,崔大人堂堂平壤府尹,连曲曲商贾之辈都摆不平吗?”

    “老臣”

    “哎!罢了罢了!”李昀叹了口气,对着赵宇仁道,“赵宇仁,既然崔大人不愿做这事,不如就由你来暂代平壤府尹行事吧。”

    赵宇仁当真是喜出望外,他是司谏院掌令,正四品,而平壤府尹是从二品,连升三级不说,且从此有了实权。

    司谏院和司宪府在朝鲜并称两府,是监察百官的机构,说白了就是言官,没事给百官挑刺的。

    平壤府尹则掌平壤府一地民政、刑罚不仅品级高,职权也重。

    他本是为了打击王妃党,没成想世子直接将府尹的职权赏了过来,这让他如何能不欣喜若狂。

    虽说,他此番只是暂代,但世子对崔忠在不满,已是明摆的事实,只要他不出纰漏,就可以一直暂代下去。

    “臣叩谢世子殿下!”赵宇仁跪下扣头。

    崔忠在长叹一口气道:“老臣年老,不能为殿下尽忠了,请殿下准老臣致仕。”

    李昀皱着眉头,面露不忍。

    赵宇仁当即对崔忠在斥道:“世子只是让大人歇息一段时间,大人何必贪恋权势,以至以致仕相挟,崔大人莫非是觉得世子年幼可欺吗?”

    闻言,李昀面有怒色,立刻道:“也罢!既然崔大人要致仕,本世子准了!”

    崔忠在看了赵宇仁许久,又看向李昀,许久后,涩声道:“谢殿下。”

    一石激起千层浪,崔忠在致仕的消息在平壤迅速传播,不少王妃党官员人人自危,世子党则烜赫一时。

    赵宇仁方一上任平壤府尹,便立刻颁布政令,宣布富春当与银行实为一体,富春当国债全部由银行还款。

    此令一出,民间喜忧参半,喜的是,形同废纸的国债终于可以兑现,百姓们倒不至于被奸商诓骗,以至血本无归;忧的是,银行信誉卓著,且银票在李朝境内多有流通,经此一事,其信誉必然大打折扣,百姓们手里的银票也要及早兑换为好。

    富春当在李朝共开设分号八家,而银行的在李朝的产业要比富春当大得多,足足有近二十余家。

    在世子治下,仅平安道和咸镜道两地就有银行五家。

    虽然赵世锡的政令只在平壤一地推行,但很快就传遍了两道,百姓得知银行原来是与富春当沆瀣一气坑蒙拐骗,顿时群情激奋。

    不少被富春当骗得倾家荡产的百姓,愤怒的冲入各地银行,打砸柜台,殴打伙计。

    很快,市面上的银票也流通不动,百姓纷纷要求银行兑换现银,一场针对银行的疯狂挤兑风波,在平安和咸境两道骤然展开。

    因两军对峙,消息闭塞,南军六道,暂未受此事影响。

    平壤城作为朝鲜北方重镇,同时开有银行和富春当,因而,受富春当坑骗的百姓也是最多,银行遭到的报复也最为强烈。

    愤怒的百姓闯入银行,拿出银票、债券要求兑换现银,因群情激奋,不少百姓直接手上抢银子,伙计前来拦截,就被愤怒的百姓推倒在地。

    一天之内,平壤银行损失现银一千余两,银行内伙计从上到下,受伤最轻的也是个骨断筋折,被当场打死的足有五六人,剩下的也都重伤不愈,哀嚎而亡。

    而新上任的赵宇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干涉到周围商号,就任由百姓在银行身上发泄怒火。

    十天后,被百姓们蹂躏一通的银行在熊熊火海中化为灰烬,周围的商号还是不可避免的被烧塌十余间。

    经此一事,民间对世子朝廷的看法大为改观,不禁没有读书人抨击朝廷,还有人为此事作诗立传,歌功颂德。

    在银行焚毁之后,还有不少百姓自发的到平壤府衙门口拜谢,将赵宇仁誉为青天大老爷,至于之前的崔忠在则相应的被贬斥的一文不值。

第四百三十六章 灾年() 
大殿之上,李昀收到了银行被焚毁的奏报,高兴的拍案而起道“好!奸商自然要有此下场!赵宇仁,你果然是个干吏,本世子没看错你!”

    赵宇仁得了李昀夸奖,出列拱手道“谢殿下。”

    韩将军出列道“赵大人,政事本将不懂,但前几日城内硝烟四起,几十个无辜百姓殒命,这是为何?”

    赵宇仁道“将军所见之硝烟,乃是银行之烟尘,而殒命之人并非无辜,那些都是银行各处的伙计,这些人罪大恶极,理应……”

    “哈哈哈……”韩将军大笑,打断了赵宇仁。

    “怎么,将军觉得在下有何可笑之处?”

    韩将军道“我笑你身为司谏院掌令,却不知法为何物,如果百姓也可判人生死,要府衙何用?况且死的都是我平壤百姓,一个清人都没有,这又作何解释?”

    “什么?”殿内顿时炸开了锅。

    赵宇仁黑着脸道“没错,死的都是我李朝百姓,这些人都是银行的伙计,他们甘为奸商走狗,为害乡里,罪不容诛!”

    韩将军冷笑“原来这便是赵大人处理此事的方式,清人犯法,却打死李朝百姓,本将领教了。”

    李昀也皱着眉头道“赵宇仁,这是怎么回事?奸商不是清人产业吗?”

    “回殿下,银行是清人产业不假,但李朝银行中,清人多居账房、掌柜等要职,普通伙计多为李朝百姓,而清人狡猾,事发当日便逃离了平壤,现在臣已派衙役搜捕。”

    “哦。”李昀面色阴晴不定。

    户曹郎中出列道”殿下,这些银行伙计勾结外族,坑骗本国百姓,实乃叛国之罪矣,死不足惜,况其死于百姓拳脚之下,更可见民怨沸腾,其身死而民怨平,实乃一件大功绩也。”

    李昀面色微微好转。

    赵宇仁又咬咬牙道“殿下,臣听闻,在大清两行隶属东北织造局,而东北织造局则是六皇子主管。”

    果然,李昀听到六皇子名字,咬牙切齿的道“好!此事做的好!定要一举让百姓们知道叛国下场。”

    “殿下英明!”赵宇仁拱手道,同时长出了一口气。

    韩将军则不依不饶的道“本将请教赵大人一个问题。”

    赵宇仁冷笑“请讲。”

    “现在银行被毁,清人消失,百姓手中的债券向谁追讨?”

    “这……”赵宇仁一窒。

    “另外,银行信誉败坏,银票已形同废纸,这些银两又该向谁讨要?”

    “额……”赵宇仁面色通红。

    一官员朗声道“将军虽为武人,但也是饱读兵书,为何满嘴铜臭耶?”

    一武将骂道“拽你娘的文?不提银子,你让百姓喝西北风去?当兵做工,归根到底还不是为了银子?你满口书香,有本事别拿俸禄,靠喝西北风过活啊!”

    文官们顿时被激怒,满口之乎者也的讽刺,武将们也是满口粗鄙之言回敬。

    大殿之上顿时变了菜市口,双方骂街不休。

    李昀人小,叫喊了几次,愣是没把众臣的声音压下去。

    赵宇仁缓了口气,庆幸自己逃过一劫。

    ……

    张焕中再度出府采买新鲜肉菜。

    他赶着牛车,心情有些空落落的,前几日他随着人群冲入银行,殴打抢掠,将银行付之一炬,很是出了一口恶气。

    但回想起来,他的十两债券依旧是还是废纸,朝廷所说的债券由银行兑换成了一句空谈,他有种被骗的感觉。

    张焕车上放着十贯大钱,因为银行被付之一炬,所有银票一夜之间成了废纸,市面上银子骤减。

    短短几天内,银铜兑价由一两一直一千两百文,飙升至一两银子兑一千八百文,而且这个兑价还在不断走高,这种情况下,还拿着银子上街买东西的就是纯粹的傻子。

    张家也将买菜的十两银子换成了铜钱。

    来到集市,这里已经明显比他上次来时要萧条许多,偌大一个集市只有寥寥几个菜摊。

    张焕中来了一个菜农旁,边挑拣着菜,便随口问道“老人家,这叛军也撤了,几天来也算风调雨顺,为何集市上买菜的反而少了?”

    那菜农叹口气道“哎,日子不好过哦,自家菜都要藏起来喽。”

    张焕中没停菜农说了些什么,指着白菜道“白菜来十斤。”

    菜农伸手道“一百文。”

    “啥?”张焕中搬菜的手停在了半空,一脸惊异的道,“十文一斤?你咋不去抢呢?”

    菜农叹口气道“后生,老汉也不骗你,你若是晚几天来,这白菜估计还会涨上三四文。”

    张焕中将白菜放回他摊位上,怒斥道“奸商。”

    那老汉大惊失色道“这话不敢乱讲!你不买就罢了,求你别害老汉。”

    张焕中莫名其妙,赶着牛车又在其余摊位询问一圈,菜价一个比一个离谱,十文一斤的白菜确实已很便宜了,这个往日三文一斤的白菜,居然能卖到十五文一斤,张焕中很想把那人的心挖出来看看是不是黑的。

    绕了一大圈,张焕中还是认命的走回那最初的摊位,便搬菜边跟那菜农闲谈。

    “老人家,这菜现在买的这么贵,穷苦人家可怎么活啊?”张焕中随口道。

    那菜农身子一僵,淡淡道“后生,你在好人家做工,不知道行情,百姓能吃上豆饭就不错了,现在一般人家谁还买菜啊。”

    张焕中奇道“叛军撤了围,怎么百姓们反而比围城过得还惨?”

    菜农摇摇头道“不知道啊。”

    张焕中将菜农的菜全部买了下来,菜农帮他将菜搬到车上去,边搬边道“今天是最后一次了,往后我就不上集了。”

    “为啥?现在种菜的行情这么好,多卖些,不就多赚些吗?”张焕中问道。

    菜农狡黠的一笑道“你懂个啥,现在这铜子一天比一天贱,银子一天比一天贵,粮食比银子涨的还快,有多下来的菜来集市上换铜子,还不如留着自己吃呢。”

    张焕中没太听懂。

    菜农也不在意,将菜都搬到车上后,对他道“后生,你下面要去买米了吧?”

    “主家不缺粮食,今天不买了。”

    菜农郑重的道“后生,听我一句劝,灾年主家靠不住的,趁着现在还能买到,自己买点米,偷偷存着,说不定哪天能救命呢。”

    张焕中不以为然,但还是答谢道“多谢老人家,我记住了。”

    。

第四百三十七章 冰山一角() 
尽管不必买粮食,但张焕中还是鬼使神差的来到五谷号。

    张焕中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他上次来,这里还是排着长队的样子。现在看起来就像坟场,那一列长队消失不见,周围到处是饿的奄奄一息的乞讨百姓,横七竖八的躺了一地。

    在柜台旁的那幅字画来看,米价已经从十五文一斤,变成了三十文一斤。

    张焕中心里一惊,哪怕是被围城几个月,粮价也只涨了三文,现在短短十来天,粮价竟直接翻了一倍。

    果然如那菜农所说,粮食涨幅之大,简直匪夷所思。

    张焕中拉着牛车,小心翼翼的走过地上的饥民,那些饥民本都是行尸走肉奄奄一息的样子,看到了张焕中车上的蔬菜,一个个眼中都冒出绿光。

    走到柜台口,张焕中和伙计道:“买粮食。”

    伙计道:“三十文一斤,每人也只能买一斤。”

    张焕中没多说话,老老实实掏出三十文钱,张府本就是地主大户,不缺粮食,可他一个奴仆没有田产,万一真的赶上灾年,被主家赶出来了,一斤粮食说不定也能救命。

    另外,张焕中还有一层打算,现在粮价节节高升,以每斤一天涨一文钱计,他买上六十斤,刚好要一千八百枚铜钱,折一两银子,到了明日这一两银子就会涨六十文,后天再涨六十文,一个月后就能翻上一倍。

    这个收益比之什么国债高出百倍了,就算是比之高利贷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五谷号的伙计收了铜钱,拿出一袋子粮食放在张焕中牛车上。

    张焕中左右看看,反正无人排队,就又转了一圈,又回到窗口,拿出三十文钱道:“劳驾,我买一斤粮食。”

    那伙计抬头看了看他,小声道:“兄弟,这招现在不顶用了,你缺粮食只能明天再来买了。”

    张焕中奇道:“大哥,你不说粮行掌柜的运粮来了吗?”

    伙计闭口不答,张焕中又给了几百文开口费,伙计才道:“兄弟,叛军那边我不知道,世子治下的两道,现在抢粮食已经抢翻天了,不仅百姓要粮食,清军要粮食,大户们也要粮食,我们掌柜的也在自己囤粮兄弟,趁着现在还能买得到,多来买些粮食,不仅稻米,大豆高粱等粗粮也行,只要能买的到,就要买下来,买的越多越好。”

    张焕中笑道:“多谢大哥指点财路。”

    那伙计急道:“兄弟,什么时候了,你还想着发财?我是在救你的命。”

    张焕中只觉得一阵寒风吹过。

    一片枯叶从树上坠落,突然间,他想到现在已经是七月了,一叶知秋啊。

    七月到来,平壤城仿佛从夏末一下转入了深秋。

    入秋短短三天,平壤城中已冻死了十余人,饿死了五人,这个数字已经创了平壤府尹政绩的最差纪录。

    然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因为两道五家银行同时被捣毁,致使银票成了废纸,市面上一半的银子骤然消失,随之而来的就是铜银兑换比例即刻失衡,而且失衡趋势愈演愈烈,市面上能见到的银子也越来越少。

    通货紧缩,导致两道几乎所有物价都大幅上涨,薪碳价更是翻了一倍,非大富之家,别说取暖洗澡,就连做饭都困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