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经济大清- 第1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巴海看到阿依慕顿时大惊失色,他知道福晋性子,现在李昀铁了心强硬到底,福晋来讲话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将她自己也搭进去。

    一念至此,巴海忙道:“福晋,此事末将自能处理,福晋不用劳心了。”

    阿依慕不为所动。

    赵宇仁讥笑道:“清军无人,尚需女子出面乎?”

    户曹正郎接茬道:“大殿议事,女子擅闯已是失仪;见我国士子,不加朝拜觐见,乃是失礼;夫君新丧,不着缟素,不守夫灵,更是失节!清朝是泱泱大国,六皇子也是人中龙凤,怎会娶女如此?”

    司宪府持平道:“福晋乃是统兵之人,又是亡汗葛尔丹公主,不通礼数实属寻常,不必过多苛责。”

    这话似是在为阿依慕开脱,实际以女子统兵相讥讽,还辱及先人,就连韩将军都听不下去了,上前一步骂道:“疯狗焉敢狂吠不休?福晋何等身份,也是你这东西可以亵渎的?”

    巴海更是气的七窍生烟,眼睛通红,胤祚对他有知遇之恩,阿依慕更是平易近人。

    他自己受辱尚可忍耐,但阿依慕受辱,却如何能忍?

    猛然间,巴海身形暴起,欺身到一侍卫身边,手握他的刀把,然后一脚踹向他胸膛。

    那侍卫还未反应过来,胸口已经陷进去一大块,一声闷响,倒飞出五六步远,口中鲜血碎肉连成一线。

    待众人反应过来,巴海已经持刀在手。

    有人喊道:“巴海!住手!”

第四百三十三章 赖账() 
众人将目光聚集于阿依慕身上。

    刚刚那一声“住手”正是她说的。

    只见阿依慕对李昀道:“殿下既然不愿借粮,妾身想请殿下通译我军在城中买粮。”

    “久闻六皇子乃是行商将军,今日看来,果然所言不虚。”朝臣中有人嘀咕道。

    不过,此时却已没有朝臣反对了,因为买粮也是民间之粮,与北军朝廷无碍。

    而平壤受困不过月余,不论民间还是朝廷,都有不少储粮,买出部分也无大碍。

    况且现在平壤之围已解,秋收之日愈近,粮价必将再跌,清军现在买粮少不得会被坑上一笔。

    这一笔银子,会进入平壤粮商的口袋,而平壤粮商的背后,就死朝堂中的众大臣,没有人会和银子过不去,因此,一个个都闭上了嘴。

    李昀环顾堂下,见没有人反对,恨声道:“也罢,既如此,本世子准清军入城买粮。”

    “谢殿下。”阿依慕道,随后她转身对巴海道,“将军,我们走吧。”

    巴海看着阿依慕,满脸的不敢置信,福晋如此忍辱负重,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慢着!”巴海刚要走,赵宇仁便冷冷道,“巴海将军殿前击杀宫廷侍卫,已犯下大罪,不加惩处,不足显世子威仪。”

    李昀眼前一亮,冷笑道:“正是!巴海殿前失仪,理应问罪,把他押下去!”

    阿依慕回身,看了李昀一眼,眼底似有无穷寒意,让李昀的笑容僵在脸上。

    “殿下,巴海将军现为新军统帅,如若被扣,妾身难保新军不会做出什么。”

    赵宇仁上前一步,指着阿依慕道:“大胆!你这是威胁殿下吗?”

    阿依慕平淡的道:“不错,就是威胁。”

    赵宇仁一窒,随即恼羞成怒的道:“平壤城坚沟深,兵精粮足,你有何”

    “大人真的以为,我军击败李柟纯属侥幸吗?”阿依慕打断了他,眼中杀气一掠而过,“如果大人想试试,妾身现在就可令炮兵轰开城墙,随后铁骑入城,将全城军民屠戮殆尽!”

    赵宇仁被阿依慕气势所摄,憋红了脸,却半天未能发一言。

    阿依慕转身,淡淡道:“将军,我们走吧。”随后踏出大殿。

    殿上百官看着她的背影,目光复杂。

    李昀眼中有些惊惧,然后又浮现愤恨神色。

    傍晚,张玉贞登上妙山塔,眺望南城外清军军营。

    军营里已经点起了无数篝火,士兵们正烧火做饭。

    纵使主将身死,军营中还是一片秩序井然,张玉贞不懂兵事,但也看得出这是一只强军,绝非李朝士兵能比,就算三大营,恐怕也不是这只新军对手。

    在楼下,崔忠在跪坐在地上,向张玉贞禀报白天王宫大殿内发生的一切。

    说完之后,张玉贞问道:“福晋现在何处?”

    “下午已随巴海将军返回清军城外大营。”

    “当真是要为夫君亲手报仇吗?她倒是个奇女子。”张玉贞自语道。

    楼下寂静了片刻,崔忠在幽幽道:“王妃真的相信六皇子身死了吗?”

    张玉贞想了许久,惨然道:“以六皇子性子,不会让他的福晋如此受辱的。”

    崔忠在道:“可清军并未因主将战死而士气低迷,将领们也没有因六皇子身死而对福晋不敬。”

    张玉贞眼中有些迷茫:“六皇子是个很特别的人,连带着他身边的人也变得特别,本宫也不懂只是,本宫希望六皇子这次不是假死,否则昀儿危矣。”

    崔忠在踟蹰半天,终于下定决心,扣头道:“王妃,世子年幼,易受奸人蛊惑,臣斗胆请王妃主持大局。”

    张玉贞摇了摇头,想到崔忠在看不到,但也没有再开口。

    李昀已经因为张玉贞参政对她这个母亲多有不满,现在北军靠着世子与王妃的名头勉力维持,一旦内斗,局势必将迅速恶化。

    得知胤祚的死讯,张玉贞心里已空了一块。

    而李昀昨晚的一番话,又让张玉贞伤透了心。对朝政也觉得心灰意冷。

    月出东山,一股寒风从妙山塔中穿过,盛夏的夜里也让人觉得冰凉。

    “崔大人,夜深了,请回吧,本宫还想再待一会。”张玉贞淡淡道。

    崔忠闻言起身,又想起一事,道:“王妃,今日银行传来消息,那五十万两银子的尾款,应当交齐了。”

    张玉贞道:“嗯,这事耽误不得,你要提醒昀儿,万不可拖欠这笔银子,一来清军买粮需要银响;二来,六皇子精通商道,为了防范我们反悔,早已设下”

    张玉贞说到一半,止住话头。

    “王妃?”崔忠在试探的问道。

    “罢了,你直接禀报昀儿这事情,让他定夺吧。”张玉贞道,声音中有说不出的疲惫。

    “不准。”李昀淡淡的道,“清军名义上买粮,买粮的银子却来和我们要,实在可笑,本世子还没那么蠢!”

    崔忠在急道:“殿下,这笔银子是当年我国与大清和约中定下的”

    李昀打断:“那又如何?一个区区钱庄,贪得无厌的商贾之辈,与之谈银子,岂不弄得满身铜臭?”

    崔忠在道:“殿下,当年这和约是大清与我李朝签订的,我军现在既然是李朝正统,就不能不还这笔银子,否则容易落人口实啊。”

    李昀不耐烦的道:“罢了,罢了,要多少两?”

    “十万零八千余两。”

    李昀还未有反应,一旁的赵宇仁已夸张的叫了起来:“什么?”

    李昀皱眉道:“怎么?很多吗?”

    赵宇仁拱手道:“殿下,现今国库之中仅有白银三十万两,骤然抽去一大半这”

    李昀冷哼道:“哼!商贾之徒,贪得无厌,既然如此,本世子就让他们一两银子都得不到!崔忠在,替本世子回绝那个商号!”

    赵宇仁露出幸灾乐祸的微笑,他和崔忠在虽然都是文臣党,但又分属世子党和王妃党,而李朝的党派之争一向有个特点,那就是,凡是敌党的主张,不论正缪,一概否定即可。

    崔忠在气的指着赵宇仁道:“我堂堂李朝,国库只有三十万两银子?赵大人,你切勿胡言乱语!”

    赵宇仁耸耸肩道:“此乃实情,况就算国库充盈,也不能任这些商贾予取予求。”

    李昀挥手道:“赵大人说的在理,我意已决,此事不必再议了!”

    

第四百三十四章 粮商和钱庄() 
平壤城,张家府邸。

    论及李朝张姓,当以王妃张玉贞所在张氏为首,张家世代为李朝译官,利用官职之便,与大明通商,积累了巨额财富。

    到了张玉贞这一代时,因牵扯到了三福之变中,张家家主获罪发配,张家也被查抄,张家自此没落,而张玉贞也是那时进宫。

    但随着张玉贞在宫内地位的水涨船高,张家也渐渐恢复了往日荣光。

    平壤府的张家宅院就是张家财力的见证。

    清晨,张焕中赶着牛车自张宅后院而出,他是张家的采办下人,说白了,就是帮主家买菜的。

    张焕中怀里揣着十两碎银子,心里盘算如何与菜农粮商们侃侃价,省出些许银两好装进自己腰包,自从做采办以来,他已经通过这种方式获利二十余两银子了。

    只是进来城外战乱,菜价粮价均有涨幅,再想砍下价来,却比之前难了许多。

    张焕中赶着牛车,悠然来到集市,随着叛军败退,平壤城门打开,城外的农民也可将菜蔬运到城里,集市上热闹了不少。

    “老人家,你这菠菜怎么卖?”张焕中赶到一个摊子前,和善的笑道,毕竟态度好了,才可能砍下价来,他没带护卫,做不来强买强卖的事情。

    菜农道“二十文钱一斤。”

    张焕中心里咯噔一声,然后欲擒故纵的又指了指旁边的白菜问道“那这白菜呢?”

    “六文一斤。”

    张焕中又连着问了不少摊位,菜价大抵都比平日贵了四五成。

    张焕中咬咬牙,从菜农那买了十来斤白菜,又买了五斤茄子,五斤茄子等。

    接着张焕又买了些猪肉、咸盐、白糖等物,林林总总装了大半车,共花了九两三钱银子,这让他颇为心痛,这已经超过了他的预算。

    他最后要买的是大米,十斤大米,大约需一钱银子左右,这样他大概会省下来六钱银子,再加上前几天攒下的四千银子,刚好可以去富春当买上一两国债券。

    国债券在手里拿上半年,就可以再换回一两半钱银子,这样他手里的银子就会越来越多,等攒够了银子就可以买回自由身,回老家买一块地,娶个漂亮婆娘……。

    张焕中一路打着小算盘,来到集市外,这里是平壤最大的粮行——五谷号,这里粮食不仅最好,而且价格也最公道,张焕每次买粮都必来此处。

    今天,五谷号柜台前,排起了长队,这让他心里一沉。

    往日五谷号就算再忙,也不会有如此多的百姓排队,莫非出什么事了?

    张焕中拉着牛车,挤到五谷号柜台边上,还没开口,就看到柜台边挂了一副大字,米价每斤十五文。

    为防不识字的百姓看不懂,大字旁还画了一幅图,两人交易,一手交出十五枚铜钱,另一只手拿到一袋子大米。

    见有人挤到前面来,柜员不耐烦的道“对不住了,近日存粮不够,每人只能购一斤,客官要买米,请到后面排队去。”

    张焕中堆笑道“大哥,今日这是怎么回事?为何粮食突然涨价啊?”

    张家也是五谷号的大主顾,伙计自认识他,闻言道“兄弟,这几天城外清军进城购粮,将城内存粮扫荡一空,连带着菜价、肉价都涨了起来。不过掌柜的已从别处分号调粮了,兄弟如果不急,不妨等等再买,还能便宜些。”

    张焕中道“大哥,你也知道小弟是张府采办,下人们少吃几顿窝头也就扛过去了,可主家不能凑活啊,半斤米实在是不够,还望大哥通融通融。”

    伙计不满道“掌柜的为保百姓安心,每人半斤粮食已经定死了,我也不好通融,张家是平壤巨富,谁人不知?家里难道还没点余粮吗?”

    张焕中苦笑道“大哥,实不相瞒,张家粮仓都在城外,我家主人今晚要招待贵客,这些米菜都是急需,城外粮仓太远,调运不及的,还望大哥多加通融。”

    他一边说着,一边从怀中取出一钱银子,偷偷递了过去。

    伙计脸上浮现犹豫之色,还是没有接下银子,低声道“兄弟,每人半斤粮食已经定死了,我帮不了你,但你可以多排上几次队,再多叫些人来帮忙。总能买到的。”

    这时被张焕中挤到一边去的百姓已经不干了,大声道“有完没完?我还等着买粮呢!”

    张焕中只能苦着脸,拉着牛车退出人群。

    边走边打量那些排队的百姓,大多是些穷苦人,身上穿着布满补丁的衣服,手里攥着几个大钱来买粮食,紧张兮兮的望着左右。

    不少人都是夫妻乃至父母同来的,都带着各色破旧口袋。

    张焕中路过一个女人时,听到她轻声对自己的男人道“咱家总共就这些家底,为啥都拿来卖粮啊?”

    张焕中不禁放慢了脚步,那男人看了眼左右,压低声音道“乱世有钱也没用,还是换成粮食实在。”

    “啥?叛军不是都撤了吗?”

    “你懂个啥?粮食前天十三文,昨天十四文,今天就是十五文,这么涨下去……”

    张焕中走远了些,后面的话已听不到了。

    出粮行时,路边还有一个女人坐在地上痛哭不止,那哭声撕心裂肺,不住咒骂将她粮袋捅出窟窿的窃贼。

    还有不少老弱跪在粮行边,一排伙计将他们隔在两行外面,现在哪怕是最便宜的大豆,现在也在五文一斤,这些百姓买不起粮食,只能不住哀求。

    张焕中收回目光,虽然别人的境遇很惨,但他今日未能完成主家的任务,恐怕回去也会受一番责难,若是耽误了待客,恐怕丢掉采办的位置都有可能,想到这里,他不禁叹了口气。

    往回走的路上,张焕中特意绕了几步路,来到富春当门前,每当心情不好时,看看富春当,就能想到自己那十余两银子的富春当国债。

    那债券印制精美,胜过了他有幸见过的任何一本书,无论是孔子、孟子还是朱子的圣人之言,在他眼中,都比不上债券上那句半年后到期,返还本利一两一钱的承诺。

    一年前,债券刚刚出现时,张焕中对此还抱有怀疑,直到半年前,富春当真的兑现了承诺,他才后悔自己买的太少,回去后赶忙将全部的身价都买了富春当的国债。

    十两银子,半年后就是十一两,凭白赚出一两,天下竟有此等好事。

    张焕中转过一个街角,看到了富春当的大门,一如他初次见到时那样富丽堂皇,然而此时大门敞开,内部像是遭了贼一般,被洗劫一空。

    五六人聚在富春当旁,像那丢了米的妇人一样,大声的嚎哭咒骂,其中还有几个读书人,也是一般的泼妇行径。

    眼前此景,让张焕中如遭重击,呆立当场。

    。

第四百三十五章 百姓的愤怒() 
幸运的是,主家并没有因为张焕中没买到米而过多苛责。

    晚上张家的宴会也如期举行,并未受到影响。

    只是张焕中一整晚,都将自己关在房中,看着那十张已经形同废纸的债券,怔怔出神。

    债券反面还写着李焞的一段话,大意是对做学问的褒奖,对经商的劝诫,如今看来,这句话就如同在嘲笑他该有此报。

    张焕中浑浑噩噩的过了几日,突然发现无论府内府外,不少人都如他一般,询问一番才知,他们都买了富春当的国债,不由凑在一起一阵唏嘘。

    事到如今,富春当奸商之名已经坐实,就算将其掌柜的八辈祖宗轮番问候一遍,也于事无补,不少人将心思打到了国债二字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