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经济大清- 第1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勿庵先生看到此景道:“孙儿,一会你去将爷爷的主张写在上面。”

    梅瑴成不解,他知道爷爷不是贪图一两银子便宜的人,而且他们梅家也不缺银子。

    勿庵先生解释道:“有无数百姓愿意上台提笔,这便是民意了,圣上不会不看,去写吧。”同时他的目光落在一个穿团龙服的年轻人身上,越看越是觉得此人眼熟。

    十四阿哥已经被眼前的景象惊的说不出话来。

    胤祚感慨道:“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在大清,没有银子办不成的事,如果有,那就是银子给的不够多。”

    

第三百五十二章 灯海() 
十四阿哥觉得这话大大有悖于师傅们讲的圣人之言,想开口辩驳,但是张了张嘴,又说不出话来。

    那张万言福寿帖很快便被写满,没能领到银子的百姓显得极为懊悔,书生在极力安抚。

    太监将那张万言帖哪来给两个皇子看。

    只一眼,十四阿哥便成了苦瓜脸道:“六哥,这……这未免也太难看了,送给皇阿玛不妥吧。”

    万民帖由万民写成,字迹自然各有优劣,参差不齐,有的地方甚至还有墨点涂改,看起来如信手涂鸦,分外不入眼,就连胤祚都不由皱起眉头。

    胤祚耐着性子仔细看了看,眉头舒展笑道:“人民群众的智慧果然是无穷的,懂得怎么哄皇上开心。”

    十四阿哥凑到万民帖上看,依旧是愁眉不展:“六哥,这人说请皇上改天去他家,他请皇上吃老母鸡汤……这未免有些大不敬了吧……还有这个扬言给皇上送他自酿的米酒的,这个皇阿玛估计也不会有兴趣吧……还有那一大堆请皇阿玛轻徭薄赋的,这恐怕有些妄议朝政了吧。”

    胤祚笑骂:“你懂个屁!众口难调才是万民书该有的样子,皇阿玛治理天下,不比这个纷乱的多?”

    那些说要请皇上吃饭的,给皇上送东西的,那是发自心底的对皇上的爱戴,皇上高兴还来不及!何况百姓都吃的起老母鸡汤,喝的上自酿米酒了,更是百姓富裕的盛世景象,又印证皇上治国有方。

    至于求皇上轻徭薄赋的,能看出有多少人对税赋不瞒。

    除了这些外,还有些话就充满真知灼见,比如这个提议皇上重视历算的,我觉得就说的很好,皇上看了也会深思。这万民万言帖某些程度上恐怕比你那万福万寿帖还要好上不少。”

    “真的这么好?”十四阿哥有些怀疑。

    胤祚笑道:“大概吧。”

    十四阿哥立马垂头丧气。

    胤祚笑着道:“总好过你弄湿的那个万福万寿帖,情急之下,这已经是最好的补救办法了,走吧,快回去吧。”

    十四阿哥答应一声,跟胤祚回了畅春园。护卫太监和台子都撤去,看热闹的百姓自然也散去了。

    只是勿庵先生站在原地,对穿着团龙服离去的背影若有所思。

    寿宴布置畅春园中一处楼台水榭俱全之处,厅中摆了几百张桌子,厅外也摆了几百张,看起来蔚为壮观。

    胤祚拉着十四走进寿宴,迎面便碰见了,一脸焦急的八阿哥。

    “八哥。”十四打招呼。

    八阿哥闻言赶忙过来低声怒道:“去哪了?寿宴马上就要开始了。”

    十四道:“我的寿礼被水浸湿了,六哥帮我去宫外又做了一个新的。”

    八阿哥这才看见胤祚,忙道:“多谢六哥出手相救。”

    胤祚摆摆手道:“兄弟之间,谈何谢字。那个太监审问的如何?”

    八阿哥叹口气:“死了,服毒自杀,没问出什么。”

    十四道:“不说这些了,咱们快入宴吧。”

    穿过一桌桌的宴席,胤祚走到自己桌旁。清人围圆桌吃饭,皇子都被安排在了一桌,独皇上自己一个方桌坐在首位。

    而皇子这桌则由皇太子胤礽居于首位,大阿哥、三阿哥分别坐在太子左右,其余阿哥按照年纪依次落座。

    在皇子周围几个桌子,分别坐皇亲国戚、朝廷重臣、蒙古使者和西藏使者。这几桌离皇上最近。

    胤祚落座时,三阿哥正和隔壁西藏使者说着什么,看得出三阿哥脸上带笑,而西藏使者却隐隐有些怒容。

    八阿哥跟胤祚解释道:“三哥在和藏人辩空相之争,三哥说空也是相,藏人说万法唯空,现在三哥占了上风。”

    胤祚有些诧异:“三哥还懂佛经?”

    八阿哥道:“三哥是众兄弟中学业最好的,他儒释道三家俱通,凡是论及书上的学问,还没人能赢得了他,李光地师傅也不行。”

    这时胤祚想起自己和三阿哥的梁子似乎也是因口角之争而结下的。

    三阿哥学问精深,好与人辩论,而且引经据典的难逢敌手,偏偏在他这里屡屡吃瘪,自然对胤祚颇为憎恶。

    看那些西藏喇嘛被三阿哥辩驳的哑口无言的样子,胤祚便非常庆幸当时三阿哥和他抬杠时,没把话题扯到书上的学问中去。

    等了许久之后,寿宴开始。

    胤祚此时已经饿得眼冒金星,没想到却还不能立即吃饭,还有一大堆的繁文缛节,总结起来就是向康熙的磕头大会。

    数不清磕了多少头后,太监宫女们终于开始上菜。

    在众皇子的鄙夷目光中,胤祚开始狼吞虎咽。

    八阿哥通情达理的待胤祚吃饱后,起身对康熙道:“皇阿玛,现在天色全黑,儿臣欲将寿礼献上。”

    康熙点点头:“准。”

    各国使节和皇亲国戚们都好奇的停下杯箸,纷纷猜测吊了这么久胃口的寿礼究竟是什么。

    朝中大臣们对八阿哥的寿礼基本心知肚明,但也想看看那万福万寿灯升天奇景。

    八阿哥向手下太监使个眼色,太监一溜小跑出了宫门之外。

    片刻后,礼乐大奏,宫墙外升起了盏盏红灯。

    康熙寿宴正对一处水榭,孔明灯升天,火光映照在水面之上,仿如天上地下全是灯火。

    十四阿哥万福万寿帖上有福寿各三千余,八阿哥的福寿灯就有三千余盏。

    这些灯有先有后,有快有慢,有的已经升到五六丈高,有的才刚刚升空。

    盏盏灯光绵延足两三里,仿如天上群星坠落,水面上红灯映照,仿若置身星海之中。

    “皇阿玛,这是儿臣为您准备的万福万寿灯,共三千盏,灯上正反面各写福寿二字,皆是由我们兄弟及朝中大臣及后宫娘娘公主手书,集合宫内上下的心意,儿臣愿以此灯,将众人为皇上祈福祈寿的心意,送予天神知晓!”

    八哥朗声道,他的声音配上周围礼乐,再加上眼前令人目眩神迷的灯海,让人如入梦中。

    福寿灯还在不停升空,晚风吹来,孔明灯被吹得飘飞四散,从畅春园上空被吹出,布满整个京城天际,如梦如幻。

    参加寿宴的众人也看的出出神,一时寿宴分外安静,待福寿灯全部升空之后,众人齐齐叫好。

    福寿灯有心意,亦有效果,仅这梦幻之景,俨然已经胜过了之前的所有寿礼。

第三百五十三章 献礼结束() 
胤祚心中暗想,幸好今晚晚风不大,若是风力强劲些,孔明灯便会被吹翻燃着,之后便会像一个个火球便砸落下来,将京城各处燃起大火。

    那样景象便不是祥瑞,而是天罚了。

    康熙看着孔明灯升空,嘴角含笑道:“不错,老八有心了。”

    这灯不仅体现出了八阿哥的心意,更体现出了他的能力,小小年纪便能联合朝野大臣和皇子做一件大事,将来必然更不可估量,康熙的赞许既是对他的寿礼,更多的也是对八阿哥能力的肯定。

    “谢皇阿玛,儿臣祝皇阿玛洪福齐天!”八阿哥施礼道,此时最后一盏福寿灯升天,朦胧中灯海如一股红色烟尘扶摇直上。

    高空的福寿灯只余下依稀的红黄光团,引的全京百姓驻足观看,更有甚者顶礼膜拜,以为神仙显灵。

    高空的光点不断闪烁,有的闪烁之下便永远的熄灭,有的一闪之下,爆发一团火光,然后如流星般坠落,又在坠路中趋于暗淡。

    蒙古使者用蒙语喃喃道:“它们变成了长生天的星星……”

    十四此时也站起身道:“皇阿玛,儿臣为皇阿玛献上寿礼。”

    康熙道:“呈上来吧。”

    十四看了眼胤祚,胤祚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眼神。

    十四从怀中取出刚刚装裱好的万言卷,内侍太监准备好了桌案,十四心里一横,眼睛一闭,便将那万言卷摊在桌上。

    寿宴众人都好奇的伸长了脖子观看,有八阿哥万福万寿等珠玉在前,料想与之一同献礼的十四阿哥也会有精彩表现。

    当众人见到那幅万言卷时,脸上的神色顿时变得精彩起来。

    就连康熙也不由皱起眉头,远远看去,万言卷上到处都是涂鸦墨点,字迹也是涂涂改改潦草不堪,连个两岁孩子手抄的《孝经》都不如。

    三阿哥更是当即道:“十四弟放肆!你……你进献的这是什么……”

    八阿哥见十四的寿礼大吃一惊,急忙圆场道:“十四弟,你拿错了,你的寿礼不是这一卷,快快回去重新取来。”

    十四红着脸,对康熙解释道:“皇阿玛,儿臣此礼名曰万言卷,是京中百姓你一句我一句的书写而成,全文看着杂乱,却也恰似这纷乱天下。万言卷中所言句句都是出自百姓肺腑。有的邀请皇阿玛去他家喝汤,有的要给皇阿玛往宫里送酒,有的人祝皇阿玛洪福齐天,有人请皇阿玛轻徭薄赋,还有人借机向皇阿玛进言,纸卷上不过方寸之间,却也是一出众生百态,望皇阿玛明鉴。”

    此时周围的人都是一愣,这么一幅信手涂鸦之作,居然也能圆过来?

    康熙沉声道:“呈到近前来。”两个太监恭敬的将那方桌案搬到康熙面前,康熙站起身,皱眉观看。

    皇上神情严肃,底下的宾客自然也不敢出声喧哗,气氛顿时有些压抑。

    许久后,康熙微微一笑,自语道:“梅文鼎居然也在此卷上留了言,倒是出乎朕的预料。”

    见皇上面露笑容,底下的众人都出了口气。

    康熙道:“胤禵你这寿礼不错,虽有些取巧,但却能心念百姓,十分难得。”

    十四脸上笑开了花,众阿哥的表情也都各异。

    十四阿哥退回桌旁,而后对胤祚远远的拱了拱手,眼中满是感激之色。

    而后宴会正常进行,五阿哥、四阿哥依次献寿礼,五阿哥送的是一颗东海珍珠,光滑圆润,呈琥珀色,名贵至极,康熙神情平淡。

    四阿哥送的是一幅水文图,绘制的是浑河流经京城附近的水文走势等。

    浑河又称小黄河,在京城附近经常淤塞成灾,历朝历代都要花大笔银子清淤治理,有了四阿哥的水利图,治理时便可更加有的放矢,为国库节省不少开支。

    虽然有利于国家,但毕竟是康熙寿宴,不怎么对题,康熙也只是淡淡夸奖了几句。

    接着三阿哥送了幅字画,大阿哥送了匹大宛马,名曰国泰。只是有骊龙珠玉在前,国泰就显得没什么了不起的了。

    让胤祚警惕的是太子,他送上的象牙雕八仙祝寿船和万寿瓷瓶。

    没记错的话,这两件都是晋商准备的寿礼,看来晋商背后的靠山便是太子了。

    论及礼品细致尊贵,八仙祝寿船当属所有寿礼的头名,整艘船由一颗完整的象牙雕成,寿船很大,能找到这样巨大的象牙已经十分不易,又将其雕刻至如此丝毫毕现的寿船,雕工也颇为了得,堪称巧夺天空。

    哪怕是在充斥奇珍异宝的皇宫中,这座牙雕也是难得的宝物。

    到太子落座,所有的寿礼便已进献完毕。

    论及贵重,八仙祝寿牙雕居首;论场面,万福万寿灯称雄;论用心,手抄《孝敬》第一;论国家百姓,万言卷和浑河水文图拔得头筹。

    至于使者大臣的寿礼中,当是西藏使者的活佛手书《大藏经》独占鳌头。

    胤祚心中将地球仪与以上种种相比,想来想去,也只能颁一个最具新意奖安慰下自己了。

    寿礼头名是个民间评定的称呼,康熙寿宴上,自然不可能官方出面去做这得罪人的事情。

    因此寿礼进献完毕后,便进入了正式的寿宴环节。

    胤祚以前也吃过几次皇上的寿宴,只是当时举办的都极简单,像今日这般隆重,还是大清立国以来的头一次。

    宴席上除山珍海味外,桌子中间还有个热气腾腾的主角——火锅。

    寿宴足有几百桌客人,经常一道菜上齐了便冷掉了,为了避免冷汤冷菜的尴尬,每桌都有火锅,自己涮着吃,也显得热闹。

    据太监讲,这还是礼部官员在民间受到的启发。

    胤祚觉得这所谓的启发,十有八九是在福满楼大吃大喝时拍脑袋想到的。

    宴席结束后,就到了清人最喜欢的看戏时间,当然,这对胤祚来说便是上刑的时间。

    相比胤祚,其余皇子,尤其是未成年的皇子,则是满满的欣喜神情,他们一天到晚在深宫之中,看戏是他们难得的娱乐活动。

    一行人往戏园走的时候,十四从皇子中走到胤祚身前,恭恭敬敬给胤祚施了一礼道:“多谢六哥出手相救,胤禵感激不尽!”

第三百五十四章 大作() 
胤祚将他扶起来,笑着道:“兄弟间说这些就外道了。”

    十四点了点头。

    片刻后来到戏园里,康熙朝尚无京剧,今日请的戏班子是徽调班子,据说在江南一代也是久负盛名。

    曲目早早就已经选好,待康熙落座之后,台上便咿咿呀呀的唱了起来。

    许久之后,一曲终了,周围掌声雷动,胤祚大大的打了个哈欠,随即自己小声哼哼了个调子。

    八阿哥耳朵尖,听戏的时候,也不用遵太多规矩,便在椅子上歪过身子问道:“六哥,你也会唱戏?”

    胤祚笑道:“我哪会唱戏,随口乱哼哼。”

    八阿哥道:“听着有点徽调的味道,又有点像是湖北汉调,六哥你在哪听来的这个调子?”

    胤祚心里发笑,他随口哼哼几句,居然也被解出如此多的意味,虽说他的这个调子有些京剧唱腔,但胤祚也不觉得八阿哥便能从中听出这许多。

    片刻后,八阿哥又恳求道:“六哥,把你那个调子补全呗?”

    胤祚笑着又哼哼了两句,这次把歌词也带上了:“五花马,青锋剑,江山无限。夜一程,昼一程,星月轮转。巡南走北,悠悠万事,世上善恶谁能断。巡南走北,悠悠万事,难逃天地人寰……”

    这时被两人夹在中间的七阿哥也道:“六哥,你这调子有点意思啊。”

    八阿哥也道:“六哥,你把曲子补全吧,待会让戏子们唱出来,这些《八阵图》《水淹七军》之类的老调子,皇阿玛早都听的腻了,有了新调子,皇阿玛肯定会喜欢。”

    胤祚摆手道:“别了,万一皇阿玛不喜欢,我们是不打紧,还要连累人家戏子。”

    七阿哥不屑道:“管那些戏子做什么?”

    八阿哥道:“六哥宅心仁厚,小弟受教了。”

    这时他们身后传来个声音:“恩人有《琵琶语》珠玉在前,想必这个调子也不会差的,就是这个词嘛略差了些,不过我填个词,到也用不了多久。”

    胤祚和七阿哥、八阿哥一起回头。

    只见宕桑把脑袋凑了过来,他身边西藏使者惊的眼珠子快瞪掉地上了,想去把宕桑拉回来,却又不敢动手,一时僵在位置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