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经济大清- 第1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尽管胤祚身处其中时,狼狈不堪,凭着极好的运气,摸爬滚打,才创下这些功绩。

    但在旁人听来,这些功绩一桩桩都是神乎其技,都在暗想立下奇功的六阿哥是怎样一位兵法大家,又是怎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风姿,又有怎样处变不惊,成竹在胸,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气度。

    走进正厅之中,八阿哥将他带到主座上坐下,自己坐到副坐上。

    “请六哥给我们讲讲您的功绩吧。”八阿哥抱拳道。

    这些阿哥们年纪尚小,一是未经历过战阵,对让男儿建功立业的战场充满了好奇;二是对皇位争夺懵懵懂懂,不像其他成年皇子那样心中充满嫉妒。所以,阿哥们都一脸崇拜之色的望了过来。

    胤祚想了片刻,这些皇子迟早是要上战场的,早些了解战争的残酷也好,自然不能像对德妃那样,讲一部抗蒙神剧出来。

    既然连张希载都不放过,胤祚干脆便从他去齐齐哈尔开始讲起。

    这一讲可就是说来话长,胤祚照实说来,将每一次遇到的困难,加上自己是如何解决的,都与阿哥们讲了。

    这一番经历,与寻常英雄故事出入太大,九阿哥、十阿哥很快便没了兴趣,但八阿哥和十四阿哥一直在目光炯炯的聆听,不时还有许多问题。

    八阿哥主要爱问经济民生之类,譬如“东北两行于民生何益?”“何为通货膨胀?”“为何借李朝银子,又帮他们发展棉纺?”之类。

    而十四阿哥主要爱问军事,譬如“草原上粮草的损耗情况?”“为何葛尔丹优势下退兵?”“查干赤那真的有那么大吗?”“蒙古铁骑与满清骑兵有何异同?”之类。

    这两个阿哥是康熙皇子里的佼佼者,都是天资极为聪颖之辈,初时问的问题,胤祚还可以轻松解答,越往后问的,越是刁钻晦涩,胤祚也经常需要细想许久。

    待到胤祚讲完,两个阿哥心满意足的问完,估摸已经到了五更天了。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ps:书友们,我是笔韵随风,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三百四十五章 暗流() 
八阿哥一看外面天色,歉疚的对胤祚道:“抱歉,六哥,累你讲到这么晚,要不今晚便睡在这吧。”

    胤祚道:“没关系,我当年就住在西五所,离你东五所倒不是很远。”

    十四阿哥小声提醒道:“六哥,福寿还没写呢。”

    八阿哥板起脸道:“胡闹,这么晚了还写什么福寿灯,让六哥休息为先。”

    胤祚道:“不妨事,反正也就两字,灯在哪里?”

    八阿哥命人拿来一盏孔明灯,准备好文房四宝,胤祚提笔,按照八阿哥的要求,在孔明灯两面写上福寿二字。

    八阿哥喜道:“多谢六哥!”

    十四阿哥从怀中掏出一幅卷轴道:“还有这里!”说着在胤祚面前摊开。

    胤祚打眼一看,卷轴上各处布满大大小小的福寿二字,有的用隶书,有的用行书,还有狂草、篆书等等,有的字迹娟秀,有的硬朗,还有的幼圆。

    八阿哥笑道:“这便是十四弟的寿礼了,我做了个万福万寿灯,十四弟便随我做了个万福万寿帖。

    十四阿哥补充道:“不光是皇子大臣,我的帖上还有后宫许多公主娘娘,还有民间很多百姓的。”

    胤祚打趣道:“好啊你,妄进后宫不说,还偷偷溜出宫去了!”

    十四阿哥争辩道:“没有没有,后宫的娘娘公主们,我是请额娘找的。宫外的那些字迹,是托出宫办事的太监们带回来的。”

    七阿哥以下的阿哥们都还未成年,手边既没银子,又没有可用的人。

    能做出万寿万福灯和万寿万福帖这样的寿礼,已是极为难得的了。没有金银的铜臭气,又能看出对皇上的一片孝心,相信皇上会很喜欢的。

    相较而言,自己仓促之下做出的地球仪就显得极不走心了,胤祚不免心中惴惴。

    胤祚哈哈一笑,提笔也在万寿万福帖上写下了福寿二字。

    十四阿哥大喜:“谢谢六哥!”接着自语道:“有了六哥的字迹,万寿万福帖总算是集齐了。”

    八阿哥也笑着道:“是啊,好想快点到万寿节那天,把寿礼献给皇阿玛。”

    胤祚与两兄弟说笑片刻,便告辞了。

    康熙朝未成年的皇子都是住在东西五所的,彼此之间非常近,路上也用不了多久。

    十四阿哥倒没着急回去,而是看着胤祚背影道:“六哥人真好,本事又大。”

    八阿哥回头道:“以后咱们要多与六哥亲近些才是。”

    胤祚回房灌了几口冷茶,便沉沉睡去,睡得正沉时,房门被推开,几个太监走进来给胤祚更衣。

    太监冰冷的手碰到自己时,胤祚最后的一丝睡意也没了,把太监赶出去,自己换好了衣服出门,看了眼天色,估摸也就在寅时,自从他分府出宫后,就再也没这么早起过床了。

    紫禁城中天色阴暗,却异常忙碌,到处张灯结彩,进行万寿节前的布置。

    胤祚等一众皇子则被太监抓来学习礼仪。

    因康熙御批,此次寿宴要办的隆重,故又增添了冗杂礼仪,从大阿哥到十五阿哥,都站成一排,在太监的操纵下提线木偶般的演练礼仪。

    礼仪枯燥无比不说,皇宫中也是一天两顿饭的好传统,胤祚的精神和肉体都在不停抗议。

    好不容易折腾到晚上,胤祚终于回房沉沉睡去。

    次日清晨,胤祚又被太监早早叫醒,接着就是一通沐浴熏香,又随着康熙去祭拜了祖宗天地,到得回宫时,已是夜间。

    明日便是万寿节,宫中各处布置已经妥当,礼部官员一个个精神抖擞、如临大敌,宫女太监们也紧张万分。

    随康熙出宫时,可以看到民间早就是张灯结彩,人人脸上喜气洋洋,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舞龙舞狮提前庆祝,比过春节还要热闹上许多。

    按照礼部的安排,明日寿宴,先是皇子大臣皇亲国戚等受邀之人入场,再是万国使者入场,之后便宣读对葛尔丹一战有功将士的封赏。

    晚间时,各国使节、皇子大臣的诸多寿礼,要一一在康熙面前过目,完成之后,才能正式开宴。

    每个环节间,都有繁杂到极致的礼节,这让胤祚明晚能否如期吃饭分外担心。

    不过现下最让胤祚担心的,便是自己的寿礼,那个地球仪制作的如何了。

    几天前,胤祚见地球仪工期尚足,又灵机一动,另加了几个部件,现在看来那几个部件大大延缓了工期。

    万一地球仪明晚再不能送到胤祚手上,那这乐子可就闹大了。

    一个空手来贺寿的皇子……哈哈……

    好在胤祚的担忧没持续多久,子时前后,他的房门被人敲响,胤祚打开门,彩裳神情紧张的闪身进来。她身后跟着两个太监,将一个半人多高的礼盒抱了进来。

    胤祚见状,直接一人一百两银票打赏,两个太监一愣,千恩万谢的走了。

    彩裳在胤祚房中,胸口起伏不定,额头上也有些汗珠,头发都贴在了额头、鬓角上,看起来有些狼狈。

    胤祚倒了杯水,递给彩裳,道:“来,喝杯水,坐下休息会。”

    彩裳接过水,一口喝干,突然注意到这水是胤祚倒的,吓得跪下来道:“奴婢该死。”

    胤祚和颜悦色道:“一杯水而已,不碍事。”

    彩裳知道胤祚脾气,也就起身了。

    胤祚好奇的问道:“为何如此紧张?莫非出了什么变故?”

    按照胤祚和甘道夫的约定,昨天地球仪就应该送进宫来了。

    彩裳定了定神,严肃的道:“王爷,寿宴时你要小心些。”

    彩裳是德妃看重的侍女,也是宫里的老人了,宫里的风浪见得多了,绝不是大惊小怪之辈,能让她如此紧张,可见事情确实非同小可。

    胤祚问道:“到底出了什么事了?”

    彩裳压低了声音,小声道:“就在昨日,运寿礼进宫的队伍被人袭击了,护卫们死伤不多,但寿礼却被毁了。幸而王爷高明,同时做了多份寿礼,这才能又选出一件,由奴婢偷偷运进宫来。”

    胤祚有些吃惊:“在京城受袭的?为何未听人禀报?”

    彩裳道:“万寿节前后,只要没出人命的案子,大多都官员被压下不报了。”

    胤祚脊背发寒,想对付他的人实在太多了,索额图旧党恨他,头顶上那一众皇兄恨他,晋商也恨他……

    而从毁掉寿礼这一点来看,恐怕对头是冲着明日寿宴来的。

    原以为明日是一片升平盛世的祥和,现在看来平静之下,还有无数的暗流汹涌。

第三百四十六章 寿礼开始() 
即便是在戈壁战场上睡梦依旧的胤祚,夜间竟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恍恍惚惚间挨到不知什么时辰,朦朦胧胧听到门外传来脚步声,胤祚腾的一下醒过来,待穿戴好衣物,太监们才刚刚道门口。

    太监敲了敲门道:“六阿哥,老奴侍候六阿哥更衣。”

    这时胤祚才知道,太监们每次进自己房间都是敲门的,只是之前自己睡的太死,没听见罢了。

    胤祚还未来得及答话,太监们便推开门走进来,想来是前两日对胤祚不答话习惯了,正打算进来像之前一样叫醒胤祚。

    推开门一看,胤祚已然穿戴整齐,坐在床边上,目光炯炯的看着他们。

    几个太监都吓了一跳,待看清胤祚面容后,为首的太监道:“六阿哥今日起的早,随老奴用早膳去吧。”

    胤祚点点头,随太监们而去,他的寿礼已经作业妥彩裳寄存在德妃处了。

    胤祚来到用早膳的地方,已经有几个皇子在那了,皇宫中有专供皇子饭食的地方,像个小食堂般,只不过出了重大活动外,平日从未有人来罢了。

    来的早的几个皇子,已经坐下吃饭了。

    清朝皇子礼仪极佳,都是从小被人一板一眼训练出来的,坐姿要正,要食不言寝不语,不能有剩饭剩菜,夹菜时还要相互谦让等等规矩,不一而足。

    胤祚小时候没少吃这些规矩的苦头。

    相较而言,八阿哥和十四阿哥就比自己小时候懂规矩的多,尽管心中对晚上献寿礼时期待万分,但绝无表露,最多只是在相视之时偷笑下罢了。

    就这,一旁的太监还捏着尖嗓子干咳两声,两个皇子立马分开目光。

    胤祚哭笑不得的坐在位置上,刚想夹菜,就见觉得脊背发凉,回头发现太监目光幽怨的望着自己,这才想起还有几个皇兄未到,只能尴尬的放下筷子。

    片刻后,又陆陆续续来了许多皇子,有些年纪小的,让奶妈领着过来,甚至胤祚都不认识。

    胤祚发现许久未的三阿哥也在皇子之中,自他麾下镶红旗大营覆灭之后,胤祚还是第一次见到三阿哥。

    三阿哥比在戈壁上时瘦削了许多,眼中已没有了当时飞扬跋扈的神采,反而有些平和,几个月不见,如换了一个人一般。

    当然,见到胤祚,他还是冷哼了一声转过头去。

    又过了片刻,大阿哥也到了,对着众兄弟拱手道:“各位皇弟,太子今日随皇阿玛主持大礼,就不来与我们一同用膳了,大家轻便吧。”

    这时太监才掐着尖嗓子道:“开膳!”

    宫女太监们潮水般端菜上来,众皇子挺直身板用膳。

    虽然排场大,仪式多,但菜色却也简单的出奇,都是些寻常菜色,与盛菜的名贵景德瓷颇为不搭。

    好不容易熬到早膳完毕,天色已经微亮了。

    太监领着众阿哥鱼贯到乾清宫门前站好听宣。

    只听得老远之外一声:“宣诸皇子上殿!”

    太监特有的尖细嗓音,沿着紫禁城每一处砖瓦墙缝蔓延。

    片刻,乾清门大开。

    领路的太监跪在一旁:“诸阿哥们,请上殿!”

    没有鼓角之声,皇子们按照年纪辈分排成一排,由大阿哥领着,缓缓通过乾清宫前极宽敞的空地。

    片刻后走到乾清宫中,众阿哥给皇上请安大呼万岁,康熙让众人免礼平身,然后皇子们分列康熙两侧,这些早就在两日前就已练好,众皇子有条不紊。

    之后,乾清宫门口的太监又喊道:“宣诸皇亲国戚上殿!”

    胤祚远远的看到乾清门前走出一些人影,走了许久,看得出里面老少皆有,最老的已经无法行走,被人推着木车而行,最小的刚会走路。

    一行人走的进了,胤祚看到领着皇亲国戚的是个花甲老人,圆脸微胖,与康熙有几分神似,胤祚认出他便是康熙朝大名鼎鼎的裕亲王福全。

    皇亲国戚们向康熙请安后,分别在乾清宫内两侧落座,地位稍低些的就只能站着。

    胤祚已经觉得腿有些算酸了,开始羡慕起那些能坐在位子上的皇亲国戚们。

    此时,已至上午,乾清宫前风和日丽。

    太监又宣百官上殿。

    这一次更是气势非凡,乾清门大开,文武分列两列,缓缓而来,待走到乾清宫乾已是黑压压一片。

    官员们穿着朝服,弯着腰,红顶子都遮住了面容,看上去统一的可怕。

    众文武山呼万岁,声浪震天。

    大臣请安完毕后,就站在乾清宫前。

    之后太监高喊,蒙古诸王工上殿。

    蒙古诸部的使者从大门外鱼贯而入,略显杂乱,与整齐划一的大臣们,形成鲜明对比。

    使者们走过文武大臣们,走到乾清宫门前,各自报了自己是哪家大汗的使者,并向康熙致以祝贺。

    喀尔喀三可汗的名字胤祚是知道的,其余的蒙古大小汗王胤祚便闻所未闻了,只是听来听去,胤祚没有听到准格尔部新任可汗策妄阿拉布坦的使者。

    这不由让胤祚将准格尔变成新疆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蒙古使者祝贺一番之后,便退到武官身侧。

    接着太监大喊,宣西藏使者上殿。

    乾清门走出一群身着喇嘛服饰的人,缓缓走到胤祚身前拜见。

    “西藏活佛使者,第五任第巴桑结嘉措,参见大清皇帝陛下。”为首的一个喇嘛双手合十说道。

    他的话音平和,说话时面色庄严,却又似乎眼中含笑,让人升起一阵好感。

    桑结嘉措周围喇嘛们也都一起双手合十行礼。

    康熙让他们免礼,并问候了dalai活佛几句,桑结嘉措与康熙对答,不卑不亢,滴水不漏,显然也是惊于政治的老手。

    与康熙对答结束后,西藏使者们便被安排去文官的一侧,在喇嘛们转身时,胤祚看到一个熟悉身影。

    “宕桑?”胤祚喃喃自语。

    旁边侍立的太监,幽幽的看了胤祚一眼,胤祚立马噤若寒蝉,做老僧入定状。

    自宕桑在他府上喝醉,被多合隆送到理藩院后,胤祚便再也没见过宕桑。

    当时觉得是被他父母家人看管起来了,现在想来,宕桑既然是个喇嘛,自然不会在父母家人身边,而他的师父若是看到宕桑破了酒戒,恐怕会狠狠的惩治宕桑一顿,闹不好连喇嘛都做不成了。

    胤祚之后想起此事还有些后悔,犹豫要不要去理藩院帮宕桑说说情,却没想到能在今日,在西藏使者中见到宕桑身影。

    

第三百四十七章 拔擢() 
在西藏喇嘛中,宕桑也是面色严肃,宛如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