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穿农家种好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穿农家种好田-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的!老实巴交的父亲开垦闲散地,一定是形势允许,“割尾巴”也不再提起。否则,就不会有父亲开闲散地这一说。

    对,很有可能就是这么回事!

    那么,秋后风声如果不紧的话,就在闲散地上种上冬小麦。以保住外面的闲散地、空间里的黑土地。

    田青青遐想了一阵,猜测了一阵,又来到西山区。

    西山区里的浓雾边沿已经固定在了冷库西边,一看老远,显得十分空旷。偌大的西山区,就一只小羊儿在吃青草,太浪费空间了吧!

    田青青忽然有种要开发利用的冲动。

    开发利用?

    是的,在一开始面积只有三十多亩的时候就想过。只不过那时有钓鱼、做花儿和庭院里的蔬菜,家里进项还可以,也就没有动手。

    现在外面的进钱渠道几乎全被堵住了,只有冰棍和卖鸡蛋还在暗中做,可这两项又都不能直接给母亲钱。一时又找不到别的挣钱路子,那就先发展里面的,把里面的基础打的牢牢的,什么时候需要,瞅机会就往外拿。

    那发展什么呢?

    种果树是必须的了。现在自己手里就有五颗杏核,土丘上又是栽种果树的最佳位置,各样的果树都栽上几棵,让家里一年四季不断新鲜水果。

    再就是买几只羊放养在里面,让它们自由繁殖、发展,由几只变成十几只、几十只,成为一大群。用钱的时候,赶出几只卖了,岂不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还要收几只野兔进来,让它们在里面繁殖。经常不断弄出一、两只,丰富家里的餐桌。多了还可以卖钱。以后人们的生活提高了,野味儿成了高档菜肴。

    小水沟也不要让它白白流淌,放进一些鱼虾,让它们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也能让人赏心悦目不是!

    想起了小水沟,便想起了给田幼秋捡鹅卵石的许诺。赶紧掐了水沟边上的一个大青麻桃叶,下到水里,拣了一些色彩鲜艳的适合摆四颗子儿的小鹅卵石,放到青麻桃叶里预备着,用时就拿出去。答应人家的事就要兑现,并且还是用来换杏核的交换品。田青青很看重这个。

    拾完鹅卵石,田青青又来到土丘上,把带来的五颗杏核种上四颗,留着一颗明天种到庭院里——这是田幼春的提议,也是田青青的心愿——庭院里种棵杏树,空间里的杏果也有理由往外拿不是!

    做完这一切,感觉时候不早了,田青青便赶紧闪出空间,来到田苗苗身边。

    自从田苗苗夜晚跟了她以后,她就没再在空间里过夜,把该办的事办完就出来。小苗苗还小,夜里离不开人。

    第二天早上,田青青炸了两大盘子酥酥脆脆的知了鬼儿。给爷爷田金河、老五奶奶田吴氏、温晓旭家,三家分了一盘子,自己留下一盘子。

    “真香,真好吃。”田达林边吃边说。

    “爸爸,今天晚上咱再去摸。”田幼秋嘴里吃着一个,筷子上夹着一个说。

    田达林:“嗯,嗯,一定,一定!”

    郝兰欣也吃了好几个。望着那油油亮亮的油炸知了鬼儿,不管伙食的她还是问了一句:“青青,这得用好多油吧?”

    田青青笑笑:“妈妈,用不多。咱家里又不是没有油,你尽管吃好啦。”

    郝兰欣笑笑,没说什么。

    一家人吃得都很香,一大盘子吃了个罄尽。就连田苗苗,也吃了好几个。

    吃过早饭,田青青例行公事——去县城扫面袋、驮冰棍。其实是去卖鸡蛋、询问知了皮的收购情况。

    值得庆幸的是,轰轰烈烈的“割尾巴”运动搞了三天,田达木的冰棍还是一天卖二百颗,天天卖完。

    田达木之所以能顶风坚持下来,一来是每天两块钱的收入实在具有诱惑力,再一个就是,他觉得好像有种神力在帮助自己。要不然,怎么把冰棍箱子藏在被子底下了,在工作队翻找的时候,却不翼而飞。而工作队一走,自己再去看时,就有了呢?这不是神灵帮助又是什么?!

    也许,自己命里注定是卖冰棍的。自己命运的转折,也在这冰棍上。

    有神灵帮助,还怕运动干什么?何况还有小侄女田青青给挡着。有这么好的条件不利用,那才叫傻子!

    田达木这么一想,加之赚钱心切,每天早饭前,就把冰棍箱子和昨天卖的应该给田青青的两块批发冰棍钱,给田青青送过来。

    田青青更是坚持不懈。因为这是一冷库冰棍唯一的卖点。虽然这钱不能直接给母亲郝兰欣,发展西山区也需要资金不是。

    今天是乌由县大集,赶集的人很多,熙熙攘攘的。

    别看田青青经常来县城,却很少赶集。每次来,都是直奔目标,办完事就回。就这,时间还感觉不够用哩。

    今天时间还早,卖完鸡蛋,田青青决心在集上逛逛,顺便找找药材公司,询问知了皮的收购情况。隐约中,记得药材公司就在集市这条街上。(未完待续)

第177章 遭遇跟踪() 
集市上人很多,叫卖声此起彼伏。

    摆小摊儿的大多是卖针头线脑、小孩子衣服鞋帽的,都是手工制作。这时候百货商店不卖诚意,市场上倒允许个人卖。这样,不会做针线活儿的妇女,就可以花个钱,买回去给孩子穿了。真的是关起一扇门,就开开一扇窗,你只要肯努力,日子就能过下去。

    卖青菜瓜果的,大都是赶着小驴车,或者套着大车来的。一般都是三个人:一个称秤,一个收钱,一个记账。一看就是生产队上的。这个都有证件,工商所不管。

    也有担担或者推着自行车来卖的。卖主的表情很不自然,眼睛骨碌碌光瞅着管街的工商所人员,一见了就赶紧收摊子走人,再到别处里去卖。

    有动作慢的,或者没眼色的,逮住了就罚钱,有的还被撵的到处乱跑。

    由此田青青想到了封大肚。如果今天他担着青菜来卖的话,岂不也是被撵之列?!一个五十多岁了老人,被撵的叽里咕噜跑,实在有失尊严。庭院里的蔬菜没了也就没了吧,反正有自己供着粮食吃,饿不着他。

    “鲜桃,甜鲜桃,一打两开,好吃不贵,一块钱三斤。”

    一声吆喝打断了田青青的遐想。放眼望去,一个大车上装着一满车厢红红白白地鲜桃。有的上面还带着翠绿的桃叶。

    一块钱三斤。比起前世现代的十元三斤来,倒也不算贵。猪肉可是相差十大几倍呢。

    “老爷爷,种桃核儿能长出这样的桃子来吗?”田青青走上前,问记账的那个五十多岁六十来岁的老者。

    老者摇摇头:“桃核儿长出来的桃树,只能结毛桃。嫁接以后,才能长出这样的鲜桃来。

    “水蜜桃也是嫁接的吗?”田青青又问。

    老者:“是的。那个品种比这个稍晚几天,比这个好吃多了,过几天就能下果。”老者一边传授技术,一边推销产品。

    “爷爷。如果我回去吃了桃子,把核儿种下去,明年春天能不能嫁接呀?”田青青问。

    她真后悔前世田苗苗时期为什么不学林果学,害得她对这方面一窍不通。空有满腹的财经理论。却用不上。

    “能,能。现在种下去,明年春天能长一手指头粗,正好嫁接。”老者挺热情地说。

    “那,爷爷,你们是哪村的?”

    “怎么,你去要扦插枝条?”老者一眼看透了田青青心思,同时在心里疑惑:一个几岁的小孩子,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田青青抿嘴一笑:“集上见不到你们的时候,我好去你们村买桃呀!”

    老者往东南角上一指:“出城往东南走十五里路。打听杨家洼就行。”

    田青青点点头,赶紧买了一块钱的鲜桃。

    又往前走了几步,见路北的一个门洞上面,写着两个醒目的大字:药材

    想必这就是药材公司了。

    田青青顺着门洞走进去。

    里面是一个不大的小院儿,北房和东、西厢房都有。开着好几个门,各门口上方,都写着牌子。

    田青青看了看,发现一个牌子上写着“药材收购”四个字,便推门走进去。

    里面是一个有着里外间的小房间,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妇女正坐在柜台里面打毛衣。

    “阿姨,收知了皮吗?”田青青踮着脚尖朝柜台里问道。

    “收。”那妇女见是一个小孩子。没好气的冰冷冷地说

    每年暑期知了鬼儿出土旺季,都会有小孩子来卖知了皮,十几个、几十个,百儿八十个,根本秤不着。不收,这又是常用药材。何况小孩子们又巴巴的拿了来,只能耐着性子收下,态度却好不了。

    “多少钱一斤?”田青青又问。

    “七块。”那人看了田青青一眼,奇怪她还知道问价。一般小孩子来了,把知了皮往柜台上一放。就怯怯地等着拿钱了。

    七块!这也忒便宜了吧!

    田青青闻听心里一冷:记得前世现代一百多元一斤呢!有的地方甚至收到两百元。

    想想也差不离:前世现代物价飞涨,一身小孩子衣裳就是几十元甚至上百元,而这里才一块多钱。

    正在这时,从里屋走出一个六十来岁的老者,手里拿着一条空口袋,边走边说:“不上算,捡拾了两天多,仰的脖子疼,才卖了一块多钱。忒便宜。”

    “好几年了,都是这个价。”妇女冷淡地解释道。

    听口气,老者说的就是卖知了皮了!

    咳,公家的买卖就是这样,做成做不成,照样发工资,工作人员才不在乎你卖不卖呢。

    但整个乌由县城就这一个药材公司,独家经营,离了这里还没处卖去!

    五块钱就五块钱!虽然比预想的少了很多,但这是公家的买卖,不能讨价还价。一天能卖个两、三块钱,也就行了。

    田青青心里这么一想,也就高兴起来。

    出了药材公司,溜溜达达,田青青又来到牲口市。

    这里有卖牛、羊、猪、鸡、兔……的,总之,凡是家里养的,能卖的,这里都有。牛是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买卖,这个自不必说。其它的只要开有证明,证明确实是自己家里喂养的,不是投机倒把就行。

    田青青相中了一对半大羊羔儿,要二十块钱。田青青讨价还价,最后落到十五块钱。田青青想母亲买小羊羔花了五块钱,这个比那个大了不少,价钱还算可以。

    正打算买,一个年轻妇女对田青青说:“你要是打算繁殖,不如要我这只母羊,怀羔两个来月了。我是家里等着用钱,才处理的。二十五块,怎么样?”

    那是一只大母羊,得有三十多斤小四十斤,有怀有羊羔,二十五块钱确实不贵。

    又见那妇女与自己母亲差不多年龄,眉头紧锁,脸上漂浮着一丝儿愁苦,想必家中一定遇到难处。

    “行,那,我就要你这只。”田青青说着,递过去二十五块钱。惹的那对小羊羔的主人剜了那年轻妇女好几眼。

    田青青把母羊牵到僻静处,放进空间西侧门外,又闪出来,回去花十五块钱,买了那对小羊羔。

    “咦,你把羊放哪里了?”卖小羊羔的人问。

    “我爸爸在那边呢。”田青青回答。

    “怎么你爸爸不来买?”那人更加奇怪了。

    “我爸爸那里比这里重要得多。”

    田青青笑着说,牵着两个羊羔走了。

    围观的人们都看的目瞪口呆:谁家的大人这么大胆,让一个几岁的小女孩儿拿着这么多钱来买羊,要是让人给骗了呢?

    人群中有一个中年男子,见田青青人实在太小,一对小羊羔把她拽的一仄愣一仄愣的,便避开众人,尾随田青青而去。

    田青青感觉到身后有人,斜眼看了一眼,见此人贼眉鼠眼,不像好料,赶紧走到一个僻静处,闪身进了空间,把小羊羔放进西侧门后,在空间里观看起中年男子来。

    中年男子走着走着不见了小女孩儿,心中疑惑。由于自己用心不正,也没敢声张。

    田青青看出他心怀叵测,便记住他的模样,尾随着他又来到集市上。

    跟随了一段儿时间,见那人在集市上转悠起来,并没有下手的样子。自己还有十五里路要走,便离开那人,骑上自行车,向城东奔去。

    在路过东关老桥头的时候,向北饶了一段路,来到环城路东北角上的坑塘边上,往空间西山区的水沟里收了一些小鱼小虾。田家庄村南的坑塘已经让她连收带钓的没多少鱼了,总得给村里的钓鱼爱好者们留一些不是。

    刚收完鱼,一抬头又见坑塘边上的大树上有好多知了皮,心中高兴,用异能悄悄收到空间里。只一瞬间,空间里就堆了一大堆,足有两大簸箕还多。

    原来收知了皮这么简单呀!要是这样的话,只要自己肯努力,一天还不收它十斤八斤的。

    田青青心中高兴,一路走,一路收,待到到家时,空间堂屋里已经有了小坟头般大小一堆知了皮了。

    那就让它们在空间里待着吧!每天卖个三块五块的,全给母亲。让母亲的笑脸多维持些日子。要不然,一下子全拿出去,或者一天拿几斤,乌由县城不传出一个爆炸性新闻那才怪哩!

    田青青回到家里的时候,正好不误做中午饭。

    “青青,拣鹅卵石来了没有?”

    田幼秋放学一进门,就嚷了一嗓子。

    “拣来了。弟弟和妹妹在我屋里玩儿呢!”

    田青青边说便从厨房走出来。见温晓旭也来了,忙进屋拿出冰棍给了两人一人一颗。

    自从田达木卖冰棍一来,田青青就没让家里断过冰棍。并嘱咐温晓旭,想吃的时候就家来拿。放学的时候路过胡同口,就跟着田幼秋家来。有时还让他给温晓梅姊妹俩带两颗回去。

    温晓旭更是照办不误。这样,既有冰凉稀甜的冰棍吃,还可以见到田青青,何乐而不为呢。每天中午放了学,必定过来拿颗冰棍吃。

    对于温晓旭的这份感情,连田青青自己都不明白。想想自己乃是两世二十九岁成年人的灵魂,不可能对一个小孩子产生感情。

    也许这就是小女孩儿的生理反应吧!过去接触的多一些,又有“娃娃亲”这一说,于是便有了纯真情感的自然流露!

第178章 知了皮() 
“哇塞!这么多!”

    “嘿!真好看!”

    里屋里响起两个大男生的赞叹声。

    鹅卵石确实好看。有红、黄、白、墨绿、黑五种颜色。并且每样五个,形状不同,大小一致,是田青青在一大包(青麻桃叶包着)里头挑选出来的。

    鹅卵石是经历了千万年前的地壳运动后,由古老河床隆起产生的砂石,在经历了山洪冲击、流水搬运过程中不断的挤压、摩擦,失去了不规则的棱角而形成的。平原地区很少见,一般都是随着建筑用的砂石料运进来,当做石材使用。

    这个时期的农村建房大都是土木结构,很少用到砂石料,孩子们也就很难见到混在里面的鹅卵石。好看的更是难得一见,所以都很喜欢。

    “哥哥,姐姐说了,给我五颗。”田幼春怕田幼秋一下全拿走,一见面就传达了田青青的指令。

    “你又不会来四颗子儿,要这个干什么?”果然,田幼秋十分霸道地说。

    “我会。”田幼春不服:“姐姐说了,教给我。”

    田幼春说着,抓起五颗自己最喜爱的红色鹅卵石。

    “放下!”田幼秋厉声喝道:“人家还没砍哩,你就收起来。快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