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穿农家种好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穿农家种好田- 第3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常有互相拌嘴了怄气了的在这里咳声叹气。老还小,跟小孩子一样,一会儿就过去了。别让他们破坏了你的兴致。”

    田晴晴却不放过:“我们过去看看去。是不是有的服务员态度不好。惹老人们生气了。都这么大年龄了,别让他们心里不舒服。”说着。顺着声音传过来的方向走下去。

    田苗苗。空灵没挡住,只好跟着。

    二人一前一后走了一段路,就见一个鲐背之年的老人坐在花径边上的靠背椅上哭泣。

    “老人家,何事这样伤心?”田晴晴走上前问道。

    “我父亲打我。”老者哽咽着说。

    “你父亲?”田晴晴觉得奇怪,这么大岁数了,还挨父亲的打?不由问道:“您今年高寿?”

    老者伸出一根食指,屈了一下又伸直:“一百零一岁了。”

    田晴晴:“这么大岁数了,那你父亲为什么打你?”

    旁边一个老人走过来,气呼呼的说:“他不听话。”

    田晴晴看了看来人,相貌倒有些傍符,比哭的老人苍老了些,问道:“您是他父亲?”

    老人点点头。

    田晴晴:“您今年多大岁数了?”

    老人:“一百一十多岁。”

    田晴晴:“他一百零一岁,您一百一十多岁,难道您们不是嫡亲父子?”

    老人把脖子一梗,不高兴的说:“都嫡亲了一百多年了,怎么会是假的?”

    田晴晴:“那您为什么打他?”

    老人:“他不愿陪着他爷爷下象棋。”

    田晴晴:“既然他不愿意(陪着),你就陪着呗。父子对弈,不是也很好嘛。”

    老人两眼一瞪:“我哪里有空?我还得陪着我爷爷说话呢。”

    田晴晴:“噢,你们这是个长寿之家啊。”

    老人摇摇头:“不行。在这里我们还算不上长寿之家,老田跟我差不多大,他爷爷的爷爷还有爷爷。”

    田晴晴:“是吗?真够长寿的。那,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叫什么名字呢?”

    老人:“叫田延明。”

    看来这个老人的记性够好的,田延明的名字他都记得。她自是知道,父亲田达林的孙子外孙个个高寿,现在都住在养老院里。田延明就是父亲田达林的长孙、哥哥田幼秋的长子。

    “再一个就是老温家了。”老人又说道:“老温和我同岁,他爷爷的爷爷也有爷爷,这里就这两个长寿老头。”

    “哦,温家最长寿的叫什么名字呀?”田晴晴故意问道。

    老人:“温田龙。”

    田晴晴心里高兴:温田龙是她的亲生儿子,她自是知道自己的儿孙后代一个也没有过世,都生活在养老院里。还是禁不住要问问,话从别人口中说出来,她觉得有种自豪感。

    田晴晴:“你儿子都一百零一岁了,您的孙子、曾孙也都住进来了吧?”

    老人:“住进来了。曾孙子也在这里面。在这花园里有时能看见他。”

    田晴晴:“哦。他不去您楼里的房间?”

    老人:“不去。有规定,九十岁以上的这栋楼,不让随便进。要想看望,由楼长亲自点名。叫到会客厅见面。不过,很少叫。”

    田晴晴:“怎么会呢?晚辈应该在您们面前承欢才对。”

    老人:“其实,人啊,就是亲三辈儿:爷爷、儿子、孙子。在家里的时候,爷爷只能看到孙子。以后的孩子就由他的爷爷看了,曾爷爷没一个不住养老院的,接触不着。”

    田晴晴:“您们心里平衡吗?”

    老人:“平衡。曾爷爷没有看过曾孙子。自是亲不起来。所以。人们都是来看爷爷,至于老爷爷(曾爷爷),也就捎个好儿。再说。我有儿子、孙子在身边,不寂寞。”

    “这里的老人都是这样。”离开以后,田苗苗。空灵说:“都是来看爷爷的,没一个是来看老爷爷的。”

    田晴晴:“他说的很对。人都是亲三辈儿。到了第四辈儿上。曾祖孙几乎见不上面,没感情。”

    田苗苗。空灵:“这样也好。九十岁以上这栋楼房里的秘密也就保住了。你想,建了二百六、七十年了,一个老人也没从这栋楼房里抬出去过,叫谁都能活生生站在来人的对面。都来看。好奇地问这问那,一个不留神,还不露馅儿。”

    田晴晴点点头:“这还不是金胜阳和你的功劳!”

    离开养老院。两个人又驾着“气泡”,来到居民区。

    “今天是星期天。”田晴晴望着大街上又蹦又跳的孩子们。说:“咱不出去了。村里没有像咱这么多岁数的老人。”

    田苗苗。空灵点点头,驾着“气泡”在大街上飘过来飘过去,寻找最热闹的场所。

    “奶奶,咱这里怎么叫‘田青苗农庄’呀?是不是说田野里的青苗茁壮成长的意思啊?”

    一个稚嫩的声音传进田晴晴的耳朵里。低头望去,只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儿,坐在一个五、六十岁的、编麦秸莛小辫儿的老太太身边问道。

    “下去听听去。”田晴晴对田苗苗。空灵说。

    于是,田苗苗。空灵把“气泡”落在老太太和小女孩儿身边,在“气泡”里听起来。

    ——这种“气泡”比空间“气泡”又强多了,在里面能听清外面的声音。

    老太太一边飞快地编着手里的小辫儿,一边说:

    “不是。传说是两个人的名字合起来的。一个叫田晴晴,一个叫田苗苗。她们都姓田,取两个名字中的一个字,就叫了‘田青苗农庄’。”

    小女孩儿:“为什么要这样叫呢?”

    老奶奶:“说起来,这里有一个很感人的故事呢。”

    小女孩儿:“奶奶,什么故事啊?你快给我讲讲。”

    老奶奶:“好吧。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田苗苗的人,被鬼差误抓身亡。崔判官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让她穿越到她小时候的姐姐田晴晴身上。并给了她异能和空间。

    “当时,田晴晴七岁,是被她二姑打死的。这样,田苗苗就成了两个人:一个是自己的幼年,一个是穿越后的田晴晴。她们是一个灵魂的两个阶段,田晴晴看着自己一天天长大。

    “那时,她们家里很穷,吃不饱饭。田晴晴用异能和空间,让家里过上了好日子。还帮助乡亲们治穷致富,把农民手里的土地都承包起来,后来,就建了这个大农庄。

    “她为了纪念自己的穿越,表明自己和田苗苗是一个人,就取自己和田苗苗名字中的一个字,叫了‘田青苗农庄’。”

    小女孩儿:“噢,原来是这样啊。那后来呢?”

    老奶奶:“后来两个人都成了神仙,去她们的空间里过好日子去啦。传说,两个人还断不了化妆成别的模样,到农庄里来查看呢!”

    小女孩儿:“奶奶,扔的剩饭跟着跑,是不是她施的法术呀?”

    老奶奶:“肯定是。她辛辛苦苦才让人们过上的好日子。怎么会允许人们随便糟蹋粮食?不惩罚才乖呢!往后我们可得爱惜饭菜,吃不穷,穿不穷,胡乱浪费才受穷”

    “姐姐,你成传说了!”田苗苗。空灵嬉笑着说。

    “三百多年了,不成传说才怪呢!”田晴晴笑着驾起“气泡”:“走吧!我们是该像‘传说’中那样,到空间里过日子去了。”(全文完)

新书上传了,欢迎过去围观!() 
新书上传了,欢迎过去围观!

    亲们的一个收藏,一次点击,一票推荐,一角打赏,都是对拾珠的最大鼓舞!

    书名:《凡女傍神录》

    内容:现代花季少女亓晓婷,在一次游湖时跌入水中,肉身穿越到异时空。小说

    为了埋葬收养自己的老人,同时也为了修仙,亓晓婷自卖自身到郦府当了丫鬟。在郦二公子对她动粗时,郦二公子被石蒜臼砸中头颅而死。亓晓婷也因此逃离郦府,过起了逃亡的生活。

    大雨中,她在断石里发现了“八龙冢”戒指,进去后才知道,里面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被龙王敖广封闭在里面的古龙化身龙一,一个俊美的成年男子。

    龙一是上古神兽祖龙的第九个儿子。在一次龙、凤、麒麟大战时身亡。同时死的还有另外七条龙,祖龙推算他们海中寿命已尽,但数万年后,在陆地上各有一任帝王可坐。便给他们各含了一颗还魂珠,把尸首封在八个雕龙坛里埋葬在东海西岸,以期将来称王为帝。

    数万年后,东海东移,埋葬八条龙的地面上住上了人家,属棘津州管辖。

    这时,八条龙中辈分最大的龙一修出化身,成为一名英俊的美男子。

    龙一性急,化身后就想成就自己的帝业。举事时,被龙王敖广看见了,因为时机未到,属逆天行为,被玉皇大帝知道了是要被处决的。便把他封闭在了一个戒指里,消弱他的神力以达到坠入轮回成为人皇的目的。为了让他牢记自己的使命,把戒指取名为“八龙冢”,并抛弃在南瞻部洲的最南边。

    穿越女亓晓婷的到来,让被封闭的几乎丧失灵力的龙一看到了希望。并让亓晓婷把他带回东胜瀛洲的棘津州去,事成之后,答应给她荣华富贵,或者帮她再穿越回去。

    作为一个在逃犯,亓晓婷以无路可走,也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一路修仙一路打妖杀怪,开始了一个人的百万里长征。

    待亓晓婷百万里迢迢把龙一带到目的地后,“八龙冢”的风水,却被当时的皇上用压胜法给破了……

    龙一与亓晓婷,又怎样面对这个现实呢?

    请大家拭目以待!

第二百五十五章 惊车飞奔() 
    ad;

    叔伯兄弟:“我们在家里的时候也不信。来了以后,一看这个宽敞明亮的大房子,还真信了。不是信别的,是相信你确实是一个有福之人,遇见了这么好的一户人家。”

    杨老太太:“你这样说我心里受用。这大老远的,你们怎么也听说了?”

    一直在一旁坐着的金凤阳说:“今天上午,这村里有去咱那里拜年的,咱那里也有来这里拜年的。中午的时候,就有好几户人家知道了。

    “人们都觉得新奇。就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咱队上的人们几乎全知道了。你在这里住着本来就是个传奇,再加上人们捕风捉影,把针鼻儿大的事说成了柳斗,这不新鲜。”

    说话的功夫,郝兰欣煎了一盘饺子送过来。四个人客气了一下,还是拿起筷子吃了起来。

    四个人又对饺子赞不绝口。

    叔伯兄弟夹着一个饺子对杨老太太说:“老姐姐,一个饺子就看出水平来啦,一般人家,别说一个肉丸儿了,沾点儿腥荤就是好的。老姐姐,你在这里享大福了。”

    金凤阳:“去年冬天我没少在这里吃饭,每次来了,不是包饺子就是吃面条。我最爱吃青青做的炸酱面了。擀的薄切的细,筋道的很。桂娥姑住在这里,我也跟着沾光。”

    郝兰欣笑着说:“杨伯母在这里安住下来了,这里就是她的家。下次一定要上午来,在这里吃顿饭,也多说会儿话。”

    一个远房侄子说:“往后我们年年来给桂娥姑拜年。”

    郝兰欣:“这样最好了。杨伯母能经常见着娘家人,心里也高兴。”

    “青青呢?怎么没见她?”金凤阳问。

    郝兰欣:“今年年下跟她伯父家的小姐妹们玩儿成了一块儿堆,不是在这家就是在那家。这会儿不知道跑到谁家去了?”

    金凤阳:“你也该让孩子放松放松了。去年半年我就没见她给孩子们玩儿过。不是做这个就是做那的,都成了小大人儿了。”

    郝兰欣笑笑说:“这个孩子知道接记事。”

    吃完煎饺子以后,又说了一会儿话,四个人都满带着笑容走了。

    杨老太太激动的了不得,高兴地对郝兰欣说:“这人啊。在不一样的地方,也不一样看待。娘家人都七、八年没走动了,没想到我到了这里却走动起来啦。看来,我真的是来到了福地洞天。自己也成了一个老来有福的老太太了。”

    ……………………………………………………………………

    过年以后,田青青什么也没干,放松心情,带着田苗苗,与田圆圆、田翠翠、田晶晶三个小姑娘玩儿成了一块堆。

    由于有年三十下午让大家洗澡的过程,初一郝兰欣又给孩子们发了五毛钱的红包。这在当时可真是最多的压岁钱了。大人的好处孩子们往往会算在一同玩儿的孩子身上。田圆圆、田翠翠、田晶晶三人,对田青青那真是众星捧月般地拥护,什么话都听她的,什么事也征求她的意见。

    田青青体会了一把做孩子王的乐趣,同时也感受到了做一个纯小孩儿的轻松和快乐。如果不是那二十六年(共二十七年。长了一岁应该减去一年)命数的羁绊,她真的好想做一个无忧无虑的纯小孩儿。

    初四这天,郝兰欣如愿以偿,终于能和杜金霞一块儿回娘家了。

    杜金霞再有一个多月就要生了,加之穿着一身厚厚的棉衣。身体就像一个大号水桶,活动很受限制。她丈夫温庆良便套了一辆小驴车拉着她,一块儿回娘家(走丈人家)。

    这样一来,郝兰欣也借上了光。于是,杜金霞带着温晓梅和温晓惠,郝兰欣带着田幼春和田苗苗,两个大人四个孩子。连同赶车的温庆良,七个人坐了满满一小驴车。

    田达林和温晓旭则骑自行车,带着田幼秋和田青青。

    田达林想带着田青青,让两个调皮小子骑一辆自行车。但他要等薛家庄来了人以后,撂下红包后再往郝家村的丈人家赶。

    田青青想自己骑自行车带着温晓旭。因为现在大地还在冻着,但有时中午暖和的时候。田间土路上也能化一些。车一轧,弄得到处是泥。晚上再一冻,疙疙瘩瘩的很不好走。

    她真担心两个小正太车技不怎么样再摔一下子。就故意撅着嘴说:“爸爸,我不愿意见二姑,也不愿意见她家的任何一个人。”

    田达林立刻意识到自己考虑不周:二姐对这个孩子伤害的最深。孩子心里有隔阂在所难免。于是,便让田幼秋留了下来,让温晓旭带着田青青。

    田幼秋也不愿意留下。他是想在路上与温晓旭比赛谁骑自行车稳。但理由又没有田青青充足,也只好撅着嘴答应。

    这一来可把温晓旭乐坏了。对田青青说:“青青,你就在自行车上体验飞的感觉吧。”

    田青青白了他一眼,说:“你先别得瑟,还不知道谁驮着谁呢?”

    温晓旭:“自然是我驮着你了。都是男的驮着女的,没见过女的驮着男的滴。再说,你骑自行车还是我教给你的呢。现在路不好走,你就老老实实坐自行车吧!”

    田青青心中暗想:前世田苗苗时期,自行车是自己唯一的交通工具,多么难走的路没走过!路越是不好走,我才越不敢让你驮着我哩。于是便说:

    “我比你骑自行车晚,却比你骑的时间长。从我家有了自行车到现在,我几乎天天都骑着。技术比你强的不是一星半点儿。”

    温晓旭:“得了吧你,论技术你还比得过我?”

    田青青:“要不咱俩比赛比赛,谁要是输了,就老老实实坐车子。”

    温晓旭信心满满地说:“行!你说怎么比赛吧。”

    田青青:“要比庭院里不行,咱去大街上。”

    温晓旭:“行。你说上哪里咱上哪里。”

    于是,两个人推着自行车来到大街上的一个宽敞的地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