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青青:“人们睡觉以后,谁还下地走动?”
田幼秋:“就是嘛,谁最后睡觉。谁往屋里搬车子。”
田青青自告奋勇:“你们谁也甭管。往外推和往屋里搬。都是我的事。”
田达林咧咧嘴。苦涩地笑了笑,没有说买,也没有说不买。
吃过晚饭以后,田幼秋想偷懒。说今天情况特殊,学习就免了吧。田青青不干,说再特殊,也不能耽误功课。时间可以减半,但必须把该学的学会,会写。
田幼秋和田幼春,同时吐了一下小舌头,还是听话地学了起来。
当郝兰欣脱下田青青的一双小鞋儿要给她洗脚时,又一次忍不住流起眼泪来:田青青的一双小脚底板上。磨得净是血泡。
试想啊:一个七岁的小女孩儿跌跌撞撞跑三十多里路,到了后还脚手不闲地抖面袋,就是一个成年人也吃不消啊!
郝兰欣心疼的像被刀子扎一样:这孩子是忍着怎样的疼痛回来的呀?进家门后还一声不吭,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自己真是太委屈这个孩子了。
“没事的。妈妈,不疼。睡一晚上觉就好了。”田青青给郝兰欣擦了擦眼泪,微笑着说。
田青青说的是实话。其实昨天她脚上就起了血泡,只是没有被郝兰欣发现。她用空间水洗了洗,又在空间里待了一夜,今天早上就全下去了。但是这话她不能说。
“孩子,再不许下步走了去了!啊!你看这一脚底血泡,能不疼?!”郝兰欣哽咽着说。
“妈妈,没事的。我会照顾自己。”田青青在郝兰欣怀里撒了个娇,亲吻了她的脸颊一下。终于把郝兰欣哄笑了。
洗完了脚,见田幼秋和田幼春还在做作业,田青青爬到里面的床~上,对田达林说:“爸爸,咱家还没有案板和擀面杖呢, 我不能擀面条、蒸馒头。”
田达林想了想说:“咱那宅基地上有一棵枣树,盖北房时碍事。明天我把它刨了,干了后能做两块案板,大树枝刮两根擀面杖。”
“哎呀,那得等多长时间啊?!”田青青不依不饶:“我想明天就用。”(未完待续)
……………………………………………………………………
温馨推荐好友作品《我爱大明朝》书号3151748,书中将朝廷派系、江湖人物、民间大地主大商人及大明周边各国局势结合起来,融穿越架空、武侠玄幻为一体。有兴趣的童鞋妹纸们可以过去看看。
第八十一章 买了自行车()
【感谢好友流星永恒香囊打赏支持。作者捡贝拾珠在此表示衷心感谢!!!顺便和大家打个招呼:拾珠新书刚入v ,求首订及各种票票!谢谢!】
………………………………………………………………………
“你呀,有了一点儿面粉就想吃捞面,有了一块砖就想盖北房。”田达林刮了田青青的小鼻子一下:“好不容易有了这些面粉,延紧着吃,还能多吃些日子。就像以前那样,拌疙瘩不是也都吃的挺香的。”
“不嘛,我就要擀面条。给你,给妈妈,给哥哥和弟弟擀捞面吃。”田青青撒着娇说:“爸爸,要不你到木匠那里找这么大的(比划了个一尺的长度)一块方木板来,再找个这么粗的(比划了个核桃般大小的圆圈)干木棍,削平了,我就能用。”
“你真能想办法。”田达林嘴里说着,心里却高兴的了不得:这么个小人儿就能想出这种因陋就简的土办法来,真是穷人的孩子早懂事啊!
“行!爸爸明天就找去。”田达林高兴地说。
第二天吃早饭时,田达林果然拿回来一块一尺半见方的刨平了面的小木板,和一根干榆木树枝削的小擀面杖。
中午,田青青用抖来的面粉,在七印锅里烙了三张大饼,炖了一炒锅上午钓的没卖出的小鱼,一家人美滋滋地吃了一顿面饭食。
郝兰欣望着外焦内嫩一层层分开的大饼,直夸田青青烙饼的技术一点儿也不在自己以下。田青青扬起小脸儿,笑着说:“妈妈,这饼是用炒菜的油烙的,要是用香油,还好吃。”
“嗯,嗯,妈以后打 半斤香油,给你的手艺添光彩。”郝兰欣笑着说。
田幼秋抚摸着鼓起来的肚子,不无陶醉地说:“真好吃!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饭。还管够。这一回可真吃饱了。”
田青青笑眯眯地说:“哥哥,好吃的饭不能白吃。”
田幼秋:“怎么了?还要钱啊?“
田青青:“不要钱。我要你晚上帮着我做饭。”
田幼秋:“烧火可以。我不会搅糁子。”
田青青:“我教给你。”
搬场院一来,做饭时田苗苗要是哭闹,田青青就让田幼秋帮着烧火,已经把他训练的会烧火了。
田幼秋一听田青青要教给自己做饭,有些不高兴。乜斜了田青青一眼,没好气地说:“不就吃了顿烙饼吗?这么多事!”
田达林在桌子旁边笑着说:“这就叫‘端谁的碗,属谁管’,面是青青抖来的,饼是青青烙的。你就得听青青的话。帮着她干活。”
田幼秋也不是省油的灯!见爸爸向着大妹妹说话。也提出了自己的条件:“叫我学做晚上的饭可以,你得每天中午让我吃白面饭。”
田青青回答的更干脆:“行!只要你包下晚上的饭来,我就包下中午的白面饭!”
郝兰欣闻听,扭头瞪了田青青一眼。想要说话,田青青赶紧抢着说:“妈妈。你还不让人家嘴上痛快痛快呀?!”说完白愣着眼睛做了个怪摸样。
饭桌上的一家人,全被田青青逗笑了。
只是苦了田苗苗。她手里拿着一大块烙饼,用前面的两对小牙,像蝈蝈一样,一点儿点儿地咬。郝兰欣嚼了一口要喂她,被田青青挡住了:“妈妈,别给她嚼,大人嘴里有火。着上她咾。”
其实她是嫌这样不卫生。她不愿让小时的自己吃别人嚼过的馍。
“苗苗,明天姐姐给你蒸发面馒头,那个暄,好嚼。”田青青对着吃的不亦乐乎的田苗苗说。扭头又问郝兰欣:“妈妈,咱给谁家要块儿酵子去呀?我发点儿面。给小妹妹蒸馒头。”
郝兰欣听得心里激动:这孩子什么也考虑到了,连做酵子都想着。成了真正的小大人儿了。高兴地说:“一会儿去拾掇宅子时,我给你老五奶奶要点儿。她老了,牙齿不好,一定光吃发面的。”
当生产队上的下地钟声敲响以后,郝兰欣果然拿回来一把酵子。是发起来的玉米面和麦麸晾干后掰碎的那种。田青青赶紧用水泡上,等开了以后和面用。
看来就是老五奶奶,也舍不得用白面留酵子。
晚上饭是田幼秋做的。田青青领着田苗苗,在一旁看着。告诉他锅里放多扫水,用多少糁子。糁子在水瓢里用凉水搅成粥状,开锅后倒进去,用勺子搅匀了,烧开后,把锅盖卸开一条缝儿,防止粘粥溢出锅。然后小火儿慢慢烧,一袋烟功夫,粥就熟了。
蒲公英叶田青青提前洗好了,让田幼秋在锅里焯了一下,晾凉了放上盐拌拌,中午炖地鱼还有,和干粮一块儿放在箅子上,粥快熟时放锅里,用余热把它们热透,掀开锅连饭带菜全有了。
“就这么简单呀!”田幼秋爬起灶火,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对田青青说。
“记住了吧?!简单的很!要不各家的孩子都会做饭呀?!”田青青可不在乎打赌的事。只要把这个懒虫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行。
第二天中午,田青青果然蒸了一箅子发面馒头,暄腾腾地散发着小麦的清香,让每个人的食欲大增。就连小田苗苗,也吃了少半个。
“咱这不是过年哩呀?!”田达林吃着白面馒头,佐着清炖鱼,喝着蒲公英叶汤,高兴地说。
“比过年还痛快。”郝兰欣喝了一口汤,冲下嘴里的馒头,说:“那个吃了头一个,再拿第二个的时候,就得看看脸色。高兴的时候,敢拿;脸一挂搭,就得忍着。”
“妈妈,往后咱天天过年。”田幼春手里拿着馒头,筷子夹着一块鱼肉,望着郝兰欣说。
“甭价。你不要姐姐了,我还要闺女哩!”郝兰欣瞪了二儿子一眼,又对田青青说:“再也不要一个人去了,啊!等种完了地,农活就不忙了,妈向队里请两天假,陪着你一块儿去。”
田青青望着郝兰欣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吃过中午饭后,田达林和郝兰欣依旧去宅基地上干活。
等夫妇俩都走了以后,田青青把田幼秋叫到一边,问道:“哥哥,馒头好吃吗?”
田幼秋点着头,说:“当然了,比净玉米面的好吃多多了。”
“那天抖来的面粉已经不多了,你要还想吃面饭,就给我保密:你和弟弟在场院里看着家,我带着妹妹再去抖面袋。晚上的饭就拜托你了。妈妈要是问起来,你就说我到别处里去了,一会儿救回来。吃晚饭时我保证回来咾。”
“要是妈妈来了非要见人呢?”田幼秋有些为难。
“没事,没事。妈妈多会儿也是等队上敲钟以后才回来。光忙着拿工具下地了,不会叫真。你随便编个理由,就搪塞过去了。”
“你逼着我说谎呀?”
“明天我给你擀捞面吃。”
“什么叫捞面呀?”
“就是从锅里用筷子直接往碗里挑,不带汤的面!”
这个时期生产队上的小麦都上缴,一家分不了多少。捞面的面条必须硬,又是直接从锅里往碗里挑,筋道,人们都喜欢吃,吃的也多,属于最费粮食的饭食。人们一般都舍不得吃。一般的家庭,过个夏天,一家人吃上一顿,解解馋,也就不错了。
田卢氏抠唆,哪里舍得吃锅里挑面?所以田幼秋没印象,也不知道“捞面”为何物!
出于好奇,也出于对美食的向往,田幼秋早把打赌的事忘到耳朵梢子上去了。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了。
田青青如遇大赦,赶紧推起小木轱辘车,带上田苗苗,还偷偷往空间里放了一个大馒头,预备田苗苗饿了给她吃,便匆匆上路了。
生产队上的出工钟敲响以后,郝兰欣匆匆忙忙回到场院屋里,见大、二女儿都没在,问在碌碡上玩儿的田幼秋:“秋儿,你大妹妹和小妹妹呢?”
田幼秋:“我和二春出来玩儿的时候,她们还在屋里。现在没在呀?”
“没有。去哪里啦,快把她们叫回来去。”
“噢,那会儿小旭来了,是不是去他家了?我去把她叫回来去。”田幼秋说着,“呱哒呱哒”就要往村里跑。
“你别去了。在这里好实着看着家,让二春去。要是找不到她们,就去地里给我说一声。我就在南边岗子上拉耢,不远。”说着,拿起绳和垫肩,急急忙忙走了。
田幼秋吐了一下小舌头:总算蒙混过去了。
田青青晚上回来的时候,正好赶上社员们下工。郝兰欣一见馒头大汗、一身面粉的大女儿,立时就什么也明白了。瞪了一眼田幼秋,抱过田苗苗,一边喂兜兜,一边掉眼泪儿。
家里穷,父母没能耐,逼得孩子们铤而走险,合起伙儿来欺骗父母。像这样下去,连个实话也听不到了。
孩子们追求美食没得指责,何况还是为了这个家。遇见这样的孩子,做父母的应该支持?!还是阻挡?!
郝兰欣心里乱成了一团麻!
吃过晚饭以后,郝兰欣把田达林叫到场院南边,夫妇俩坐着碌碡,商量了一晚上。
第二天,田达林请了半天假去赶了个乌由集,花二十块钱,在自行车市场里买了一辆旧男式二八自行车(那时农村的自行车大都是男式二八,坤车很少。),骑了回来。
第八十二章 收集种子()
【感谢好友壬女吉祥、框孔打赏支持;感谢书友090425213355817的分红票!作者捡贝拾珠在此表示衷心感谢!顺便和大家打个招呼:拾珠新书刚入v,求首订及各种票票。谢谢!!!】
…………………………………………………………………………
田青青有了腿,真如同鸟儿有了翅膀。几乎每天下午都去抖面袋。来回用一个小时,在那里抖两个小时,三个小时准能到家。
为了带田苗苗,找了个小木椅子绑在大梁上,让田苗苗坐在上面,自己掏梁骑带着她。没人的时候,就把她放到空间里,自己一个人骑自行车赶路。
上午则在家里,有来买鱼的就去钓一会儿鱼,没来买的,就鼓捣着给家里人做饭。包饺子、擀面条、烙大饼、蒸包子、烙盒子……变换着花样儿做给家里人吃。
郝兰欣见女儿经常去县城,身上没个钱儿也怪难为孩子的。便给了田青青两块钱二斤粮票,让她给田苗苗买点儿小零食,哭闹时好有个救手。个人再愿买点儿什么就买点儿什么。
田青青空间里有玉米,每天还能抖十来斤面粉,家里粮食已经没有问题。所以也就不再省着,饼干、江米条、蛋糕、水果糖,各样都买了一些,放在空间里,预备着哄田苗苗。不时的也拿一些出来,犒劳犒劳在场院里看家的哥哥弟弟。
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时间,田青青还给郝兰欣要过自己和田苗苗的鞋样子,让郝兰欣教给她做鞋。经过四天时间(晚上在空间里做),终于给自己和田苗苗各做成了一双。虽然不怎么滴,穿在脚上倒也舒服!正像民歌里说的那样:“别嫌俺做鞋丑,俺穿上跑三遭。笑掉了你的牙,还盛着俺的脚。”
田青青对此很不以为然,还多少有点儿小成就感。因为这是三世为人第一次自己给自己做针线。而且这具小身体才七岁,一个“小”字全挡过去了。正像温晓旭的母亲杜金霞说的那样:“孩子这么小,能把鞋底儿和鞋帮儿绱到一块儿就不错了。”
能为母亲分担担子。是田青青最大的心愿!
田幼秋也落实了自己的诺言,承担起了做晚饭的任务。并且熟练程度一天比一天见长。
田达林夫妇见女儿、儿子都这么能干,乐得合不拢嘴地笑。
舒心的日子过得快,不知不觉,搬进场院屋已经半月的时间了。
当空间里的玉米创了白皮的时候,下了一场春雨,生产队里开了楼——春播开始了。
郝兰欣每天的劳动,不是拉楼,就是拉砘子,跟麻绳和垫肩算是摽上劲儿了。
田达林在菜园子里也忙起来。播种各种蔬菜如茴香、根达菜、芹菜……。移栽黄瓜、茄子、青椒、西红柿……。忙的跟头轱轮。
空间里的玉米也到了收的时候。
玉米长得很好:棒穗有一尺多长,比田青青的小腿都粗。田青青用了一晚上,用异能把玉米收了,脱了粒。晾晒在东跨院里的敞棚里。看那一大片,估计得有六、七百斤。
哇塞!
一亩地合两千多斤呀!都赶上前世现代的丰产田了!
田青青望着那黄澄澄、金灿灿的玉米粒,高兴地直蹦高——家里粮食得到彻底解决了!
玉米秸秆长得也挺旺,都达到窗台上面的过木了。估计得有两米多高。这个要是晒干了拿出去,一定很好烧。再加上先时收进来的干树枝,一春一夏不用拾柴禾了。
把玉米秸秆拔起来,堆放到东跨院里,然后用异能把土地翻了翻,平整好了。准备播种。
地虽然少,田青青也不想再单一种植。她想凡是农村里有的,都种上一点儿,让家里吃什么有什么。尤其芝麻、大豆、花生,这些油料作物。她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