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从陈桥到崖山- 第1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8月,

    文少爷终于如愿以偿返京了,只是下榻之地不再是玉堂金马的堂皇大殿、而是摆满了刑具的同文馆。这地方在后来非常有名,因他在这里受审,整个过程被称为“同文馆之狱”

    文少爷慌了,谁想到当年一封发牢骚的信会突然间引出这么大麻烦。虽他作为文彦博儿子,非常高兴看到韩琦系的人倒霉,可万事得有个限度,文、韩都是旧党元老,他怎样都不能变成新党人手里的刀,那会让他失去立身之本的!。…。

    但怎样应付章惇?别说文少爷。旧党有多少名人现在还漂在江南,生死不知。敢不合作?章惇随时能捏死他!思前想后,他决定有限度地合作…文及甫玩起了文字游戏,把信里关键字“粉昆”“司马昭”重新解释了下。司马昭不再指吕大防、而是刘挚。粉昆也不是韩忠彦、而是王岩叟!粉?是因王岩叟皮肤好,本文来源:,所谓面如敷粉嘛!昆?王岩叟字况之。况字形似兄字,可引申为昆…

    平心而论,文少爷真是煞费苦心了,说文解字得漂亮。经他这番解释,把德高望重的前首相吕大防、韩琦大公子韩忠彦这2个最敏感的人剔除了,所有问题都集中在朔党身上。这不很好吗?反正刘挚、梁焘你们现在就在流放中,死猪不怕开水烫,重点轻点都无所谓了,就当是为党国又做了点贡献!

    章惇看着这份口供,有点小满意,更有点不满足。打击面缩小了,没预想中的华丽嘛!不过案件还能继续审下去,大的方向没变嘛…且吕大防已死了,韩忠彦和新党走得很近,这2人放过也就算了…。…。

    宋哲宗看着这份口供,有点恍然大悟了。他一直对元祐年间大臣们对他的态度想不通。他是皇帝,早晚要亲政,这是最浅显道理了,可为什么吕大防、刘挚等人就敢于漠视他呢?如用一直想颠覆他、谋害他来解释就清楚了…他们是敌人,自然不会尊重他!

    可万事讲证据,无论文及甫最初写的那封信、还是这时的另类解释,都只是单方面指证,拿这定罪不能让人心服…

    于是宋哲宗亲自找来办案人问:这些元祐大臣真的谋反了吗?有没有证据?

    回答:他们确实有谋逆打算,只是还没表现出来…微妙吧?这句话要看怎样去理解。大多数人会说这根本是欲加之罪!没表现出来的罪过,怎可定罪?这是个冤案,旧党是被冤枉的!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呢,刘挚等人对宋哲宗的蔑视可说是叛逆的前奏,至于没实施具体行动,请问:你有杀人的动机,只不过杀人未遂,就可以不判刑了吗?

    就算解释起来很牵强,但在君权*时代里,这理由足够了!宋哲宗下令把刘挚、梁焘从南方流放地押回来,进京受审!命令没过长江,南方的消息却已传进了开封城——11月27日梁焘、12月3日刘挚2人在各自流放地不约而同地死了,前后仅相差7天…这是怎么回事呢?宋史又把这一责任戴在了章惇的头上…。…。

    死了也不算完!下令刘、梁的子孙全部迁过岭南,由地方严格监管!王岩叟死得早?子孙勒停官职,南迁!刘安世命好?让他在南方尽情的旅游!带着他老娘在“春,循,梅,新,高,窦,雷,化”等最恶劣、最恐怖、死人最多的8个州挨个贬过去,看他能挺多久!

    这些做完后,旧党元老们基本上都死翘翘了,剩下的虾兵蟹将们颤抖之余开始庆幸:章惇你狠!全砍光了还能怎样?终于熬过了这道坎!

    不过他们想错了,这一步仍只是章惇的铺垫,更大目标还在后面!

    绍圣5年(1098)3月,章惇提出了一问题——高太皇太后得病到死、无法办公这段时间里,宋哲宗并没亲政,那么国家事务是谁处理的?

    这很尖锐,问到了要害!要知‘女中尧舜’的命是相当硬的,不像赵匡胤那样突然死亡,而是拖了很久。这段时间里,到底谁才是国家元首,谁行使着天子权柄?

    经仔细查问,找到了2个人。一个叫陈衍、一个叫张士良。都是太监,具体职务在御药院。御药院在北宋皇宫里很重要,当差的人地位很高,最高时它的主管在宫里当差,能遥领外界的团练使…团练使?和被贬的苏轼一个级别了…另外它负责皇帝的健康,只要有个头疼脑热的,御药院的太监们就会24小时守候,这就造成每一个最高领导人卧床不起时,御药院都和领袖零距离…。

向氏登场篇() 
陈衍就利用这个机会,

    当了好几个月“皇帝”每天大臣们奏章送进宫里,都由他接着,怎样处理随他心情。批好后,他会有选择地念给病重的高太皇太后听,高太皇太后有指示他记录,没指示他盖上御玺,就成了宋朝官方最高命令——圣旨。

    在这过程里,有时他会看到些特别的奏章,是催促高太皇太后还政的。这时他会把奏章狠狠扔到地上,咒骂一句“这个不忠不孝的人”种种行为显示他是高太皇太后的死党,无论如何都敌视宋哲宗,侵犯皇帝合法权力!

    张士良则是他帮凶,本文来源:,负责书录谕旨,登记在案…

    有人要问:这两人这么搞,会没人察觉吗?要在4年多后的今天,才由章惇揭露出来?答案是早就有人盯着他们了。宋哲宗刚刚亲政,就把他们发配到了大宋国土的最南端、靠海的雷州城…现在是章惇发现了他们的剩余价值,不利用一下实在太可惜了!

    怎样达到目的?是一很深的学问。陈、张2个太监,要他们配合,得用什么办法?章惇想了想,派人到南方先就地杀了陈衍!。…。

    这是个死硬派,对宋哲宗的仇、对高太皇太后的爱都达到了顶点,没法动摇他!杀了正好震慑张士良,让他知道拒绝的下场…

    陈衍被杀后,张士良被万里押解进京,扔进大牢!蔡京、安惇亲自出面,摆出一整套刑讯工具,鼎、镬、刀、锯俱全:老实交代当年所有机密,说得好?官复原职,还去御药院当官!不配合?马上体验逼供设备,保你不死不活!

    张士良吓坏了,他全都招了,很多没问世的第一手资料就此爆光,堪称‘女中尧舜’执政秘史…

    据张士良说。高太皇太后政治能力很白痴,绝大多数时刻里非常迟钝,大臣们汇报工作,别说立即反应过来。洞查秋毫,就连正常的理解都成问题。好在她有特长,不管对错,特别的能坚持,为达到目的,能和大臣们隔帘子吼半天,不赢不行、不死不休…所以还是能镇得住场子的!

    但长此以往不是办法?高太皇太后某天灵机一动,悄悄给陈衍派了个任务。从此陈衍和大臣们亲密来往,如和首相吕大防互赠礼物、和两制官苏轼请客吃饭,在交往中。陈衍可提前知道三省长官们第二天的工作内容,于是晚上报告高太皇太后,且给她出主意,明天怎样和宰执们说话…张士良还承认陈衍的确滥用皇帝御玺,哪怕高太皇太后弥留之际。都独揽大权,架空宋哲宗…。…。

    蔡京很高兴、章惇很高兴,这不是冤枉吧?狼子野心、罪大恶极!张士良,继续老实交代!高太皇太后临死都不放权,宁可放纵死太监、都压制亲孙子,她到底有什么用心?是不是曾密谋废除哲宗皇帝?

    旁边,鼎、镬、刀、锯火花四射。提醒张太监:这些东西是很可怕的唷!

    可惜失败了,张士良仰天大哭“太皇太后不可诬,天地神祗何可欺也”宁可去死,也不承认高太皇太后有谋废宋哲宗的事!

    蔡京傻眼了,他再想表现,再想通过立功走上升官发财的光明大道。也不能真的打死张士良?这是手边唯一人证了,打死无对证,全盘计划都会落空!

    事到如今,像真的没办法了?之前哪怕是弄虚作假、屈打成招,都有个罪证。现在没人指证高太皇太后。没控告,怎么定罪呢?…。

    别人没办法,

    不等于章惇就绝望,他心里只有结果没过程。他想做,就定要去做!他坚信自己是对的,历史必将用惨痛的事实来证明这一点…

    章惇把蔡卞叫来,两人私下商量了很久,写了篇文字。只能叫它是文字,因它绝对不是奏章,它的语气、用辞、命令格式等等一切的一切,都是最标准的宋朝官方最高指令——圣旨!。…。

    章惇不想在这事上再犹豫了,他决心一锤定音,哪怕宋哲宗本人还要迟疑都无效!章惇已写好了给高太皇太后定罪的诏书!宋哲宗?你只要明天上朝颁布就成!

    历史转折点就此到了宋哲宗手里。拿着这份诏书,本文来源:,他非常明白意味着什么!如真颁布出去,破坏神宗朝政局、打压新党、开历史倒车的旧党立即会万劫不复!只要宋朝还存在一天,哪怕后面出现了纯度达到99。99%的旧党思维皇帝,都没法给旧党翻案!除非他想背上不敬祖宗、忤逆不孝的罪名!不过那样,皇帝也就当到头了!

    宋哲宗本来可以终结这一切!他郁闷的早期生活、变得死气沉沉、经脉错乱的宋朝,都会因这道圣旨而获得释放和新生,哪怕到了南宋,都不敢有反对意见!

    千载一时的机遇!21周岁多的宋哲宗在烛光前犹豫不决,突然间阻力到了…

    宋神宗的皇后、宋哲宗名义上的嫡母向太后一路哭喊,脚上连鞋子都没,从太后寝宫冲进哲宗卧室!历史记载:这女人当晚已睡下了,可突然间知道这事,立即不顾一切跑来声泪俱下的哭诉“我天天随侍在太皇太后身边,她做了什么我都知道,那像正午的太阳一样明亮,如何现在有追废她的命令”说着痛不欲生,就差立即死了!。…。

    宋哲宗看着这“嫡母”很长时间不说话。他实在不想理会这女人!就是她,在高太皇太后指使下打压自己亲妈朱太妃,堂堂皇帝的亲生母亲,在儿子亲政后居然只是个嫔妃!这时她来哭,嘿嘿,哭死算了…以宋哲宗恩仇必报的性格,实在想趁机扔给她两个铜板,让她哭得更卖力些…

    可惜的是:在这紧要关头,一宋哲宗无法拒绝的人出面了!尘世间亿万生灵,只有这个人才能勉强他!

    宋哲宗的亲妈朱太妃闻讯也跑了过来,她也哭了“且上必行此,亦何有于我”皇上你定要这么做,是不想让我活了?

    宋哲宗一听就软了,他是个孝顺儿子,亲妈的眼泪打动了他,他没再往深里考虑。就把章惇送进来的诏书放在了烛火上面,当着两个“妈”的面烧了…后宫顿时一片欢腾、人人喜笑颜开,歌功颂德之声从四面八方传来。宋哲宗真是位难得的孝顺、理智、仁义、智慧的好官家啊!

    这一夜就这样过去。第二天早朝,章惇、蔡卞按计划请求宋哲宗颁布诏书。哲宗摇头。再请求,宋哲宗突然大怒,把身边的纸本扔在地上,怒吼了声“你们是不想朕再进英宗皇帝的神庙了吧”宋英宗是高太皇太后的丈夫、宋哲宗的爷爷。理论上如真的否决高太皇太后,还真是以孙灭祖,没脸去见爷爷!。…。

    百圣孝为先!这顶大帽子扣下来,章惇也没法了,只好郁闷地退了下去!至此,元祐旧党基本都打压成功了,只是在废掉高太皇太后这最关键环节上出了差错。导致功亏一篑!

    正规史书一致认定:以上的事,无论同文馆之狱对旧党大臣们的调查定罪,还是后面对高太皇太后的指责,都是章惇新党的刻意诬陷!所以旧党人是无罪的、高太皇太后更是清白的、章惇等人是卑劣的!…。

    是!我承认:这些都是诬陷,

    因没一个是有足够证据的铁案!

    不过:高太皇太后是不是真像向太后所说:如正午的太阳那样光明正大?开玩笑!哲宗太年青了。他本质还是个大男孩,没深切理解到政治有多邪恶、多龌龊。因他太善良,所以没看出来破绽!

    请问:章惇秘密写成的诏书有多机密?出于章惇之手、入赵煦之眼,为什么向太后那么快就知道了?

    唯一解释:宋哲宗身边一直有内奸,本文来源:,几乎随时可和高太皇太后残余势力勾通联系。甚至于敢在皇帝面前耍花招!。…。

    这是第一个可疑点,可说是很致命的,但对追废高太皇太后事件来说。还不足以影响全局!更重要的是第二疑点:向太后知道就算了,为什么一向对政治一窍不通、总扮演被欺负的可怜虫角色的朱太妃也瞬间就知道了?难道她也安排了眼线在儿子身边不成?

    回答:这完全是向太后一伙的招数!她清楚知道宋哲宗的软肋在哪!及时通知了朱太妃,真正做到一击必中!

    不出所料,宋哲宗退让了。千载一时的机遇被浪费!高太皇太后保住了,连带着向太后本人也安全了。所以不久后,向太后才能否决章惇、立赵佶为宋徽宗、而自己垂帘听政!旧党也得以重新复活!这一点不仅害得宋朝倒霉、整个汉民族集体倒霉。就连宋哲宗本人也身受其害!

    宋哲宗在临死前眼睁睁看着向太后当面弄鬼,可就是无可奈何!

    古语云“天与弗取,反受其咎”老天爷把机会放在你手心里,你偏要放弃,那么转眼就会受到报应。被敌人所毁灭!

    这都是后话,随着追废高太皇太后事件受阻,一时间搅动天地的同文馆之狱结束了,宋朝进入短暂的安静期,这段日子很短,1年后就到头了…。…。

    这一年是宋哲宗一生中最珍贵的快乐日子,烦恼、仇恨、憎恶等负面情绪基本没了,因外敌压服、内奸除去、新政渐复,所有他喜欢的都已达到,所有他仇视的都已去除…1年多后,他就驾崩了…

    3月16日,蔡京上奏:前日臣所辨验之物——段义所献确为一千多年来辗转相传的秦始皇传国玉玺!这是天授传国受命宝啊…

    元符元年(1098)6月1日,西夏再遣使求援于大辽,仍不果。

    10月,西夏经1年半的认真准备,发动了第二次平夏城之战!这一战,西夏人拿出了最后家底,在几次失败后,再次集结了30万大军,由小梁后、李乾顺亲征!粗略计算下:这种规模的战役,几年里西夏已至少发动了3次以上。就算游牧民族打仗成本小,考虑到西夏小国的底子,也快被搞崩溃了。那为什么这么不依不饶的定要打呢?

    一方面是平夏城位置实在太特殊。另一方面牵扯到西夏国内政权分配:梁氏想继续压倒嵬名氏、独霸西夏,必须要拿得出闪亮的成绩单,他们得像元祐时期那样,随时暴打宋朝,叫嚣东亚无敌才能过关。现在宋朝变硬了,怎么的也得重新压下去…为了这个,小梁后才一而再地亲自出马…只不过:这已是她此生最后一次的出征了…

    。

平夏前奏篇() 
越过边境线后,

    西夏兵团没四散出击,也没确定主攻点,而是远远吊在宋朝西北各路的中间地段,像是对每一点都保持了打击性。对于这一点,宋朝枢密院很重视,给章楶下令——密切注意敌情,确保境内每一处安全!

    反观章楶,他从第一刻起就把赌注都压在了平夏城上!在梁氏忙着诱敌时,章楶从容地调拨兵力,先确定平夏城主将,再各路征兵,组成攻击阵容。注意:不是救火队,而是攻击性的伏兵!

    这时就要说下章楶的平夏城计划了,本文来源:,它表面上看和之前永乐城计划的确很像,可在根本点上截然不同!永乐城是建成一大举进攻西夏本土的桥头堡,为之后一系列远征计划服务。所以在初期,配备的兵力虽不少,但都集中在城里,在外围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