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从陈桥到崖山- 第1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让西夏人很闹心,却不知章楶真正想做的是什么。他是集宋夏之战百多年间名将招数于一身的人!精研西北战事,几次最惨痛失败在他心里不断浮沉,他有个空前大胆的设想——把宋军史上损失最大的那个坑反挖给西夏人!

    这计划是经他个人深思熟虑、由宋朝上层批准的。为配合他,皇帝这次是把他调回的泾原路的首府渭州,而不是当年守边时的环庆路的庆州。泾原路地势更险要,有个得天独厚条件。西夏人想入侵。最佳途径只有一条——没烟峡。在这附近,章楶要修座超级军城,用来“东带兴灵、西趣天都,濒临葫芦河”

    这论调、这行为看着是不是眼熟?瞬间就让人回想起了永乐城…宋军空前大败、神宗皇帝彻底不眠、英年早逝。这是多惨痛的回忆,章楶怎还敢重蹈覆辙呢?

    这就是水平的体现!敢为人所不敢为的首要条件是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章楶有一能独立思考的脑子,他看到了永乐城之败里隐藏着巨大的潜在胜机。事实上。永乐城绝不仅仅只是宋军的噩梦,它本应是敌我双方共存的死穴!只看谁能在那时做到什么!谁做得好,就能让对手在城里或城外先流干鲜血!

    这想法很冒险,得有足够胆量才能想到它、得有更大的胆量才敢实施它!在这点上章楶是幸运的,他的同门兼同乡章惇是北宋史上胆子最大、性格最狠的一位首相。可以说这想法简直是为章惇量身定做的,就是要在当初倒下的地方爬起来,用西夏人最骄傲的战法玩死西夏人!牙眼相还,就如对旧党那样清算旧帐…

    为能顺利建起这座城,章楶做了两手准备。1他要求西北各路除我的泾原路外,鄜延、环庆、秦凤、熙河各路也集体开工,大修堡垒。把西夏人注意力转移走。事后统计:西北各路在此时段共修建寨堡50余所,步步紧逼西夏,几乎将对手的生存空间挤干挤尽;2抽调各路精兵:熙河军3万、秦凤军1万、环庆军1万,加上泾原军本路,共计8万,归他统一指挥,确保这座超级军城的顺利建成…

    8万人马,章楶没把它堆在建筑工地旁边单纯的防守,要做出攻击态势,把西夏人压制在边境以外,让他们提防、发抖、始终戒备着,等回过味来时,城早就盖完了…

    军事会议上,章楶反复强调了行动最高,也是唯一的准则——突前不许超过100里!即必须控制攻击范围。这一点,全军统帅、泾原路衿辖王文振没意见,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做。可一位猛人觉得很不爽,他的军队是特殊的。100里对他来说实在太小了,散步都不尽兴!熙河军团是西北军里最擅长穿插奔袭的部队,从第一代主帅王韶开始,就以比异族人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转移范围著称。这时熙河军将领苗授笑嘻嘻的说:从熙河开边开始,我军从没兵力集中到这程度。光是恐吓掩护不大合适吧?章大人,不如我们先攻击、后修城?

    章楶很严肃:先修城,没商量!

    …好!服从!苗授重复了下命令:是百里内外是吧?没问题!

    章楶更严肃,他玩的就是脑子,瞬间就听出了苗授的真实意思“按你说的,灵州城是不是也算百里之外?天都山、兴庆府也是吧”少打马虎眼…苗授彻底没话了,只好听命令了…

    8万大军出边塞,行军途中,每一位将军都在强大军阵中热血沸腾。走出边境。前哨探到敌军来袭!西夏紧急抽调了也约8万兵马,由嵬名阿埋、妹勒都逋率领,迎上来了!

    苗授向主帅王文振靠近,低声问:大帅,我们怎么办?

    王文振向周围看去。将军们的神色告诉了他同一个心声——迎战!

    翻开北宋西军高官们的履历,几乎每个人帐本上都血迹斑斑,谁都不是个良善人,作为主帅的王文振尤其如此,看到手下这种状态,他根本就没第二种选择——打!

    具体打法体现了他作为主帅的素质。请战最强烈的苗授先留住,毕竟熙河军对这片地形不熟。他派出的先头部队是章楶的直属嫡系折可适。折家军骁勇善战、土生土长,打头阵最适合!

    折可适带着折家军冲了出去,一路疾行,直奔没烟峡。这是敌我双方必争的地方,他没想着能抢先抵达,只想着天险为双方共有。打场公平的决战!如他所愿,宋夏先头部队在没烟峡遭遇,没多话,直接开打。折家军从上午打到中午,把西夏人击退。追出40多里,带着100多颗人头回来复命…

    王文振很满意,作为一老西北,他很清楚折家军刚才做到了什么。先锋对决,以西夏人的胶粘难缠,折家军战之能胜,把敌人赶出主战场,赢得干脆利落、非常漂亮。可惜不是每个人都这么想,熙河军苗授始终在撇嘴:忙活老半天,跑了身臭汗,只带回来100多颗脑袋,你的折家军比我的熙河军还牛吗?嘿嘿…他没跟任何人商量,瞒着主帅王文振,悄悄派出2000多熙河军,冲向了前面的没烟峡,相信很快就有巨大战果传回来!尤其是趁着西夏人刚刚战败,溃不成军的时候…

    苗授抱着这样的打算,成心给所有人一惊喜,所以一直压着这张超级底牌,没让任何人知道。时间分分秒秒过去,全军向前缓缓移动,他想要的消息却一直没传来。等他发觉不对时,已太晚了…

    熙河军的确是西北军团里的精英,苗授派出的更是精中选优的精兵,2000人全是骑兵。单是这份家当,就不是环庆、泾原等军里全都有的!

    这股骑兵快速隐蔽地接近西夏人,只要能保持住突然性,打击力度必然是毁灭性的。且打完就跑,敌人想追都来不及…

    可苗授低估了嵬名阿埋,这西夏的皇族战将很有李元昊的传统,打仗时诡谲百出,设下一个接一个陷阱。折可适刚才为什么只追出去40多里立即就往回赶?就是怕突然间遇到伏兵!

    而折家军躲过去的,熙河军正好撞上!

    狂奔中的熙河军被拦腰截成两段,首尾不能相顾,形势突然危急,不过大宋西军的精锐熙河军战士们却一点没慌,立即选择各自为战,尤其是被割裂开的前半段骑兵,他们顺势发力,向西夏人突击!遇到伏击又怎样?把所有敌人都劈开,他们有这把握!

    可惜的是,他们这时有个先天劣势——地形不明!没烟峡一带,顾名思义,既有悬崖、又多烟尘。这时战场上几千匹战马纵横飞驰,卷起的烟尘遮天蔽日,眼睛里满是敌人的熙河军看不到别的,也根本不去管战斗之外的东西,一点都不知西夏人正把他们引向一块绝地!一片隐蔽的悬崖…1000多名骑兵的脚下突然空了,全都掉了下去…

    精锐中的精锐这样窝囊地覆灭,消息传回,全军懊恼得想杀人。后方的主帅章楶尤其愤怒,他的命令被打了折扣,明明要你们控制范围,限制在100里之内的!

    愤怒中的章楶始终保持着清醒,他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筑城!这座城必须按计划筑出来,后面一系列安排才能逐步实施…

    前方部队回缩,保护住施工现场,前后共22天,4月21日,2座新城就出现在西北前线。一座是主城,原名石门,宋哲宗亲自赐名平夏城。一座小些,原名好水寨,宋哲宗亲自赐名灵平寨(平夏?平定西夏!灵平?平定灵州)

    平夏城,这座城建起之日、平夏城大捷之日,就是小梁后本人毙命、西夏国运天翻地覆之时!

    这是后话,在主客易位、优劣互换前,小梁后是不懂什么是后悔的。这时她只觉得好气又好笑,宋朝人为什么这样无聊呢?传说中最聪明、最智慧、最有文化的种族居然像个一根筋的白痴一样,总在同一个坑里爬进爬出?难道他们忘了永乐城是怎么变成20多万汉人集体公墓的了吗?没办法,只好让他们重新回忆一下…

    平夏城峻工后第5天,西夏发动了攻势。由嵬名阿埋、妹勒都逋亲自领军,共10多万人,全副武装外加实用型外挂,冲向了宋军阵地!这些外挂都是有针对性的,每个西夏大兵右手拿刀、左手铁锹、背后一大捆干草,随时准备杀人、填沟、拆城。

同文之狱篇() 
接近平夏城,

    他们先扔出干草,想像一下:不管宋军挖出的壕沟多深又宽,10多万捆干草扔下去是什么状况?至少某一个地段的沟瞬间被填平…

    两军接战,形势迅速向西夏人预料的方向发展,不管宋军有多英勇,人数比例放在那儿,哪怕章楶集结的8万大军都摆在第一线也不够瞧,对方第一次冲锋就用了十多万。没用多久,宋军第一条防线被冲破,全军被压向城门…

    危机到了,如就势躲进城去,永乐城的惨败就将重现:西夏人以绝对兵力屯兵城外,宋军只有死路一条!考虑到章楶之前已是集西北诸路联军出战了,不可能迅速组织到第二波救援队,本文来源:,怎么看都无法避免永乐城悲剧的重演…

    关键时刻,一个传奇出现,大宋百年西军中有2大传奇姓氏:一个姓种、另一个姓姚。姚家军,终于在平夏城之战中崭露头角!姚家军第二代、姚兕之子姚雄!

    姚雄在熙河军很有头脸,可惜和熙河军一起长年在境外作战,本土战绩很少,以至于谁都不知道他。这不要紧,狼行千里都吃肉,狠人到哪都搞得一身血,越到危急就越能制造传奇!。…。

    10多万西夏人冲上来,姚雄带着7000姚家军反攻过去!当他出现时,一群群西夏人已冲向城墙,正用铁锹拆城,局势已没法再恶劣,眼看城墙就要倒塌,全线崩溃…姚雄没管城墙,他冲向了壕沟,那里最初时被干草填平的一块地段是西夏人源源添加兵力的缺口,他要堵住这里,斩断西夏人的后援部队!

    没比这更关键的点、也没比这里更凶险的地段了!姚雄一下陷进西夏人的漩涡里,只有7000人,随时能被冲进来的敌军吞没,更何况正在攻城的西夏人随时能回身反扑。没人能明白他为什么选中了这一点?这明显是送死。转眼就完蛋,根本没价值!

    但就是在这样的必败绝境中,姚家军奠定了不朽的传奇地位!

    区区7000人,不仅挡住了前进的西夏援军。更把身后边反扑的攻城部队隔断,使他们首尾不能相顾,能互相看见,就是汇合不到一块…其他宋军如梦初醒,迅速加入战斗,可怜的西夏人,这条人工挖成的壕沟成了他们的噩梦,成了条不可逾越的天堑,让他们越来越绝望。随着时间流逝,双方都达到了极限。结果出来了,沟外边的西夏人狼狈退走,沟里边的被迫投降,投降人数是…3万!。…。

    7千降3万!姚雄一战成名,从此奠定了他传奇战将的声威!

    这次失败后。西夏人有些被打傻了。失败过,可没这样失败过!之前李元昊时期、宋神宗时期,宋军勇将层出不穷,可都是在绝境中宁死不屈,没见过姚雄这样的在绝境中把敌人逼向绝境!这简直没道理嘛…

    5月4日,四朝元老文彦博去世,终年92岁。

    平夏城之败后。郁闷中的西夏人想起了老上级——大辽国!

    小梁后很懂得怎样揣摩大人物心理,6月19日,她以一可怜无助的寡妇身份向上级哭诉:作为东亚地区传统上最牛的大佬,现在宋朝这样暴戾蛮横、杀人占地,您是不是得出面呢?很快,大辽国就给宋朝发了份正式国书。用词非常傲慢,充满了上位者的优越感:我亲爱的孙子、宋朝皇帝(辽道宗和宋英宗是兄弟,宋哲宗按辈份来说是孙子):你好。西夏是个主权国家,曾两次娶过辽国公主,是我的亲戚和下属。近来它写了很多报告。向我申诉说你们宋朝无故发兵,抢了土地、杀了百姓、毁了合同,这实在太让人遗憾了。现在我要求你撤兵、归还侵占的土地、毁掉私建的城堡…希望你都能答应。如不听话,小心我有别的举动……。。…。

    这份国书,

    宋哲宗看到了、章惇看到了,按传统,不管怎样都要有个礼貌得体的回复,谁让宋朝是礼仪衣冠之邦呢?可这次大辽国被彻头彻尾侮辱了,写了这么长一封信,连个屁的回应都没!以为你是谁啊?大爷没空理你!

    “一切敌人都是纸老虎”伟大领袖的话放在哪个时代里都靠谱。大辽国被忽视了,可忽视了又怎样?西夏人悲愤地发现:宋朝人真的变得很牛,元祐时期的窝囊废彻底不见了…连西夏人和契丹人联手都不怕了!

    还真就不怕了,本文来源:,而让西夏人加倍郁闷的是本应暴跳如雷、上马砍人的契丹人比谁都平静,被漠视后啥表示都没,宋辽之间非常平静…小梁后坐不住了,毕竟平夏城顶在他们喉咙上,这根刺必须拔掉!

    8月5日,王愍还发兵收复了银夏4州之一的宥州。

    其实,章惇不理辽国的国书是有原因的。因此时,他想要做的是一件更重要的事。要把精力投入到那个更大、更系统的打击计划里去!这计划起源于旧党的小内讧…

    在旧党庞大的人脉关系里充满了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派系网络。之前就有洛、朔、蜀3党的分裂,而就在一枝独大的朔党之中,都有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派系网络。其中有两条非常重要的主流一直很敌对——文彦博系、韩琦系。。…。

    这两人都是超级大佬,都有自己光辉事迹。只是文彦博显得更幸福些,他做得比韩琦少、收获比韩琦大,尤其官位保持得超级长久,韩琦都死很久了,他仍活跃在顶级官场里。这实在让韩琦系的官员们不爽,于是小报复开始…

    朔党党魁刘挚就是韩琦系的,他在执政期间带动整个朔党跟文彦博为难,导致文大佬以超级资历仅仅得到平章军国事这种近似荣誉头衔的虚职。等文彦博退休后,他再接再厉,打压文彦博儿子文及甫。及甫兄在老爹生前在京城当卫尉、光禄少卿,混得还行,老爹刚退休,立即被调到外地。在每天不断的担忧中,他想起了一好朋友,把满腔郁闷化成了一封信,寄了出去…

    该朋友叫刑恕…身为纵横新旧两党。唯恐天下不乱的持久型导火索,怎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呢?事隔多年,他仍保留着信的原件。上面写着:亲爱的刑哥,我老爹快不行了。我想了很久。进京当官的事没把握,和你相见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现在朝里,当权派妒贤嫉能、党羽众多,加上“粉昆”“司马昭”2人,其心已路人皆知,必会对皇上不利,实是让人忧虑…。…。

    此信重点在“粉昆”“司马昭”两词上…

    粉昆,粉指“粉侯”历代对驸马都尉的别称。在文及甫写信时,宋朝的粉侯是韩琦之子韩嘉彦。昆指“哥哥”。“粉昆”就特指韩嘉彦的哥哥,当时的知枢密院事韩忠彦。

    “司马昭”说的是元祐时期的大宰相吕大防。这人当首相时间太长了,外界说他独揽大权。

    前后联系起来,这封信里潜藏着一可怕内容。文及甫指证:吕大防为首,韩琦系的官员刘挚、韩忠彦等人为爪牙,他们有司马昭之心…即要对宋哲宗不利!

    这封信成了章惇全盘计划的基石。有了它,可给全体旧党首脑安上弑君造反的罪名、名正言顺的抄家灭族。说干就干!章惇迅速把最关键证人——文家二世祖文及甫抓进京城!…。

    8月,

    文少爷终于如愿以偿返京了,只是下榻之地不再是玉堂金马的堂皇大殿、而是摆满了刑具的同文馆。这地方在后来非常有名,因他在这里受审,整个过程被称为“同文馆之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