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大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诗鉴赏大典- 第3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奶净蜃邸。∪缙浞直硐殖錾俑径哉煞蛱逄胛⒌男那椋∈中蜗蟆4司湫础凹囊隆钡闹苯釉颉 !耙恍惺樾拧 欣帷保饩渫ü耙恍小庇搿扒小钡那苛叶哉铡。灾蕉糖槌ぁ!扒欣帷卑母星槟谌菁取∮猩詈竦亩靼钟星苛业陌г梗樾鞲丛印4司湫闯隽恕凹摹笔裁础。惶岷率潜苊庥胂戮渲馗础。煌薄。闯隽思囊率钡哪谛幕疃!昂骄摺碌轿蓿俊闭庖痪溆眯槟狻⑾胂蟮奈驶坝锲肭叭溆植煌谏俑拘哪恐蟹路鹧隙诤秃氯埽饩喝慕峁运芄亟粢稚乇硐殖隽松俑拘闹械牟傩摹 U庋恳痪渲卸伎梢曰桓銎普酆牛《加闪讲阋馑脊钩桑牟愦尉痛蟠蠓岣涣恕6恢志涫椒锤丛擞谩。谠擞弥杏致杂斜浠⒉淮舭澹」钩闪嘶鼗吠础 ⒁怀镜挠锲I鞫杂谑瑁”冉掀渌宀玫奈难ё髌肪哂懈笠庖濉K健扒槎谥卸⒂谘裕灾蛔愎枢堤局堤局蛔愎视栏柚保班堤尽薄ⅰ坝栏琛倍际侵赣蒙髟黾邮璧母腥玖ΑJ远嘤剿屑副椋筒荒蚜煳蛘庵忠怀镜挠锲诖耸砬樯系淖饔昧恕!
  构成此诗音韵美的另一特点是句中运用复字。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词的重复。但是,有意识地运用复字,有时能使诗句念起来朗朗上口、动人心弦,造成音乐的美感。如此诗后三句均有复字,而在运用中又有适当变化。第二句两个“妾”字接连出现,前一个“妾”字是第一层意思的结尾,后一个“妾”字则是第二层意思的起始,在全句中,它们是重复,但对相联的两层意思而言 ,它们又形成“顶针”修辞格, 念起来顺溜,有“累累如贯珠”之感,这使那具有跳跃性的前后两层意思通过和谐的音调过渡得十分自然。 
  而三、四两句重叠在第二、第六字上,这不但是每句中构成“句中对”的因素,而且又是整个一联诗句自然成对的构成因素,从而增加了诗的韵律感,有利于表达那种哀愁、缠绵的深情。 
  此外,第一人称的表现手法也值得提出。诗中的“妾”(古代女子自我称呼)当然并不等于作者自己。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 ,并完全用内心独白的表现手法, 通过寄衣前前后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从念夫,到秋风吹起而忧夫,寄衣时和泪修书,一直到寄衣后的挂念,生动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此诗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直接描写来表现主题,是运用得比较成功的。            
齐己诗鉴赏 
  生平简介 
  齐己,僧人,益阳人。晚唐著名诗人。存诗十卷。 
  早 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齐己诗鉴赏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意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并以此寄托自己的理想。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 
  首联即以对比的艺术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是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在严寒的季节里,万木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简直要枝干摧折了,而梅树却像独凝地下暖气于根茎,恢复了生机 。“冻欲折”说法略带夸张。然 而正是万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地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同时又照应了诗题“早梅”。 
  颈联“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虽然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 ,描写出十分奇特的景象。“一 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写出此梅不同寻常。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 ”,并称郑谷为“一字师”。这虽属传说, 但仍可说明“一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此联象是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雪掩孤村,苔枝缀玉,那景象能给人以丰富的美感。“昨夜”二字,又透露出诗人因突然发现这奇丽景象而产生的惊悦之情;肯定地说“昨夜”开,明昨日日间犹未见到,又暗点诗人的每日关心,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 
  颔联“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 。此联对仗精致工稳。“递”字,是说 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而“窥”字,是写梅花的素艳外貌,形象地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早梅时那种惊奇的情态。鸟犹如此,早梅给人们带来的诧异和惊喜就益发见于言外。以上三联的描写,由远及近,由虚而实。第一联虚拟,第二联突出“一枝”,第三联对“一枝”进行形象的刻画,写得很有层次。 
  尾联“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语义双关, 感慨深沉 。此联字面意不难理解 。然而咏物诗多有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 。“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 “望春”的含义。齐己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颇有雄心抱负 。然而科举失败 ,不为他人赏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正是 这种心境的写照。自己处于山村野外,只有“风”、“禽”作伴,但犹自“孤根独暖”,颇有点孤芳自赏的意味。又因其内怀“幽香”、外呈“素艳”,所以,他不甘于前村深雪“寂寞开无主”的境遇,而是满怀希望: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充满着自信心。 
  这首诗,语言清润平淡,毫无秾艳之气,雕琢之痕。诗人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品性,创造了一种高深的境界,隐匿着自己的影子,含蕴十分丰富。通观全篇,首联“孤根独暖”是“早”;颔联“一枝独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亦是因为梅开之“早”;尾联祷祝明春先发,仍然是“早”。 
  首尾一贯,处处扣题,别具一格。    
  剑 客  
  齐己  
  拔剑绕残尊, 
  哥终便出门。 
  西风满天雪, 
  何处报人恩? 
  勇死寻常事, 
  轻仇不足论, 
  翻嫌易水上, 
  细碎动离魂。 
  齐己诗鉴赏 
  这首诗的作者热情地塑造出一个襟怀嵚崎磊落,慷慨豪勇,报恩酬知己,不畏死难的剑客形象,借以寄托自己的人格理想 。真可谓志陵山岳,气吞江海, 撼人心魄。 
  开头两句凌空起笔,描写饯别的场面和剑客的出门。酒宴将散 ,剑客的豪兴借酒而发,遂拔剑起舞, 慷慨高歌 ,歌罢出门,扬长而去。“拔剑”二字点出 剑客的身分,一个“绕”字,隐写剑客且歌且舞的场面,十分生动传神。我们可以想见,酒酣之际,拔剑起舞,旁观者可以一睹剑客高超的剑术及风采;舞剑作歌,人们又可以从其歌词中了解其超凡脱俗的情怀,在情绪上深受感染;而剑客高歌方罢,不顾而去,态度是那样毅然决然,毫无留恋之态,表现出一副大丈夫的英雄气概,又该是何等令人赞叹。这里,“歌终”的“终”字和“便”字的衔接使用,极见功力。应该说仅此开头二句 ,剑客英雄豪迈的形象已跃然纸上。 三、四句描绘此剑客出门之后,踏上行途的景象。 
  “西风满天雪”,这是北方冬季的大自然特有的最雄浑壮丽的画图。诗人把剑客放到如此西风狂啸,漫天大雪纷飞的背景衬托之下,有力地烘托出剑客的英雄气质 。风雪茫茫,天地浩大,中有一人,持剑独立, 瞻视前路。。,那该是怎样的形象,如何的气度!更妙的是 ,作者还要对剑客问上一句“何处报人恩”, 意思是说,这样大的风雪,连道路都难以识别,你到哪里去替你的恩人寻仇找敌为他报仇,来报答他对你的知遇之恩呢?表面上这是对剑客的置难之词,却是赞扬他下定决心,不为风雪所阻,不辞艰苦,一定要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 
  接下“勇死寻常事,轻仇不足论”二句,正面议论;点出此剑客固然可以为酬知己而勇赴死难;但他也决不是那种气量狭窄,为睚眦之怨而轻生舍命的亡命徒。这里强调了剑客的有胆有识,襟怀开阔,使其思想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但这两句的妙处还不仅在于此,它又暗示了此剑客的外出“报人恩”,是一次重大的有意义的行为。 
  最后,全诗以“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作结,赞扬此剑客的豪气更在战国时代为燕太子丹去行刺秦王的荆轲之上。荆轲的勇敢事迹见于《史记·刺客列传 》,书中描写太子丹及其宾客在易岸送别荆轲的场面 ,历来脍炙人口:“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 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 还 !’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而此剑客却嫌荆轲的反复悲歌,感伤别离,感情未免过于细腻缠绵了,可见二人比较,自有高下之分。 
  齐己是一位僧人,这首诗写得这样豪壮刚猛,肝胆照人,可见他并未完全心归禅寂,超然物外。    
  秋夜听业上人弹琴 
  齐己  
  万物都寂寂, 
  堪闻弹正声。 
  人心尽如此, 
  天下自和平。 
  湘水泻寒碧, 
  古风吹太清。 
  往年庐岳奏, 
  今夕更分明。 
  齐己诗鉴赏 
  唐人咏听琴的诗很多,但像这首诗从裨补世道人心的角度立意的作品却并不多见 。所以沈德潜评曰: “太和之气 ,从来咏琴诗俱未写到 。”(《 唐诗别 裁》)。 
  首联开门见山 ,直接点题。“万物都寂寂”,写 秋夜之静,没有一点声息,显见是一个天气晴好无风的夜晚。“堪闻弹正声 ”,点出诗人听到业上人弹的 琴声。一个“堪”字,不仅突出了静中闻琴的听觉效果,而且也强调静夜有助于听琴者屏气入神,仔细品味弹琴人所弹的乐调的高下优劣,及其所表达的情志所在。接着的“弹正声”三字,就写出了诗人品味的结果。所谓“正声 ”,指声音纯正。“正声感人而顺 气应之。”(《荀子·乐论》)“姑洗生应钟,比于音,故为和。”(《淮南子·天文训》)所谓“顺气”,所谓“和”,都是指冲和纯正之气,可见纯正的乐调具有冲和纯正之气,使人听了身心能进入冲和纯正的境界。业上人弹出的即这种正声。 
  颔联就上面的意思发出议论:“ 人心尽如此,天下自和平。”世上之人,如果他们的心地都像业上人弹的琴声那样纯正,那么天下就不会再有烦扰和纷争,就会呈现清平的政治局面。这里,诗人首先是赞扬业上人能以纯正之心传纯正的琴声;其次也明显带有劝诫世人之意。唐末社会矛盾激化,兵连祸结,李唐王朝大厦将倾。诗人虽然身入空门,但从这首诗看,他并没有忘记世事,并且可以说其诗意正是对当时倾危的世道人心而下针砭的。诗人认为导致“天下和平”的途径在于个人心性的修持。 
  颈联正面描写琴声。诗人把听觉的感受诉诸视觉的形象:“湘水泻寒碧 ”,以秋季湘水的奔流及清澈 生寒,暗示琴声的流畅凄凉;十分形象。昔人俞伯牙弹琴 ,志在流水,他的知音者钟子期听了便赞扬说: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在这里,诗人同样进入了类似的音乐境界 。他特意拈出“湘水”来 ,则因湘水素以清澈著称 ,所谓“湘川清照五六丈”(《湘中 记 》),故而古代诗文中多称湘水为潇湘,“潇者,水 清深也。”(《水经注》)这样,才更符合“泻寒碧”的特点。“古风吹太清 ”,是说琴声明朗飘洒,像亘 古即有的天风飘过太空 。“古风”在这里又似有双关 之意。诗人似乎从琴声中听出上古淳朴清正的古调遗风 。作者在另一首诗中说:“此声含太古,谁听到无 心。”(《听赵师尊弹琴》)可以参证。 
  尾联回忆昔日与业上人在庐山相会,曾听到过他弹琴的事,赞颂业上人“今夕”所弹的“正声”听而“更分明”。这不仅是业上人琴技的更加精进,而且体现出他心性修持的更臻纯正之境。            
李洞诗鉴赏 
  生平简介 
  李洞,字才江,京兆人。苦吟作诗,诗风奇峭。 
  绣岭宫词 
  李洞  
  春日迟迟春草绿, 
  野棠开尽飘香玉。 
  绣岭宫前鹤发翁, 
  犹唱开元太平曲。 
  李洞诗鉴赏 
  李洞生活的晚唐时代社会危机日益深重,国势处于风雨飘摇的危机之中,而僖宗荒淫嬉戏,贪残昏朽,更甚于玄宗;这首诗表面是写唐玄宗的荒政误国,实是针对时政而发的 。《唐才子传》说李洞写诗“逼真 于岛(贾岛 ),新奇或过之”。此诗的新颖在于:诗 人写李唐的衰朽,不着一字,而以“绣岭”小景出之。 
  骊山是长安著名风景区,山上有华清宫,山脚有华清池。骊山两侧,为东西绣岭,广栽林木花卉,并置高台飞阁 ,是专供唐明皇及其后妃游幸玩乐之所。 “春日迟迟春草绿 ”,迟迟 ,描写阳春的舒缓,可推测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这句写游绣岭宫的季节、天气以及满眼新绿的景色 。在一般情况下,“春 草绿”应是一种宜人之色 ,但用于此刻的登绣岭宫, 便给人以“草遮回磴绝鸣鸾”之感,写的却是荒草萋萋的荒凉之境。如果说这句还只是通过对背景的联想才透出了“春草绿”的时代气息,那么,这“野棠开尽飘香玉”的时代气息就更其明显了。我们知道,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遂成开元盛世,后期迷于声色狗马,讨厌政事,酿成安史之乱。但这些具体过程及其前因后果是无法写到一首小诗中去的,诗人便抓住了绣岭野棠来叙述 ,使读者思而得之 ,手法新奇。唐玄宗精通音律,曾在京城“梨园”培训乐队(“梨园”因广栽梨树而得名)。玄宗临幸华清宫,乐队居绣岭,也曾想于此广栽梨树,但梨树必须由棠梨(俗名杜梨)嫁接方成;棠梨栽后,未及嫁接,安史之乱起;这些准备嫁接的母本,此后便到处漫生。“野棠”的“野”字 ,包含了诗人的多少感叹!“开尽”的“尽”字, 又道出了多少“芳树无人花自落 ”之慨!“飘香玉” 的“飘”字 ,又蕴藏着诗人多少惋惜之情 !原为御地之树,今为无主之林;原为笙管之地,今为无人之境;弟子散尽,香玉(棠梨花瓣)惊风;野、尽、飘三字,写出了多少令人感慨的意境!只迷声色,不理国政,梨未成,梦已绝,君主的荒淫享乐带来了多么深重的国灾民难! 
  尾联写出一位白发老人的举动:“ 绣岭宫前鹤发 翁,犹唱开元太平曲”。自玄宗的开元盛日,至僖宗的衰朽之朝,时历一个半世纪有余,活动在开元时代的人,自然一个也没有了。“犹唱”二字 ,表面似讥 老人爱翻陈年老历 ,唱得不合时宜,实则感慨深远。通过鹤发老人对太平盛世的缅怀,诗人寄寓自己对时政的深沉叹息。诗四句全是写景,但字字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命运无限关心的真挚感情。这种寄真情于字背,寓深义于眼前的艺术手法,含蓄蕴藉,颇得游刃骚雅之妙。            
卢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