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娶男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到古代娶男妻-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抬出腿来,却颇费力气。

    “唉……”刘朝明长叹一声,这么大的雪,贫穷人家该怎么办呢?

    虽说各家各户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到山上砍了不少柴备在家里,估计能用上好几天。但大雪持续了五天,天气又这么寒冷,使用的薪柴肯定要比平时多不少。

    山上的积雪这么厚,家里的薪柴如果用完了再去山上砍,估计到时候雪半化不化,又是冰又是雪的,怕是寸步难行。还是趁现在雪未融化,让人先清扫出一条小径比较好。

    想到这里,刘朝明让人穿厚些,去清整附近一座山中小路上的积雪。并且派人把自己的意思通知给附近的两个村,让他们也组织村民,到附近的山上清出一条小路来。到时候,谁家没柴了,想到山上打柴也容易些。

    刘朝明尽自己的所能,把想到的都提前做了布置。他的别院、李家村和安田村,算是安排得比较妥帖了。

    下午,随运送蔬菜的车队一起去了一趟京都的墨书,传回来的消息却让人不安。

    由于大雪封路,除了他们别院到京都的这条短距离的路还能行走外,其他几条直通京都的官道根本无法通行。尽管城中已经有官差组织士兵、百姓分头清扫积雪,但进度缓慢。尤其是过了今晚,明天再要清扫已经被冻住的积雪,肯定会更慢。

    又因为气温骤降,通往京都的河道也被彻底冻住。

    陆路、水路皆不通,原来供应京都粮铺的粮食根本无法运到京都,各粮铺只有一些存粮。粮价在雪下的第二天,就已经开始涨价了。如今一天一个价格,尽管这样,粮食仍然供不应求。

    有的粮铺在皇上出台抑价令后,无法涨价,就对外谎称粮食已经卖完了,而后偷偷摸摸地以高价位卖出。

    家贫屋破的人家,也多因破屋顶不堪大雪的压力,被大雪毁掉最后的容身之所,再加上粮价上涨,买不起粮,在又冷又饿的情况下,也是难逃一死。据说有一户人家全家都被冻死。

    那些原本就居无定所的乞丐,无家可归的百姓,就更别说了,几乎全都冻饿而死。

    走在大街上,时不时地就能看见被冻得僵硬的尸体。

    刘朝明、林锐驰听了,都心情沉重,久久没有说话。

    末了,刘朝明跟墨书说,火锅店暂时别开了,蔬菜铺多派些人手过去,防止有人强抢。

    至于“四季蔬”铺照常开张的原因,一是因为它只是蔬菜铺,能够充饥的还是粮食;二是大棚每天的产出不少,他自己一府是消化不了这许多蔬菜的,况且道路能够通行,他还和很多饭店、大的世家签了合约,不能无缘无故断掉供应。

    过了两天,京都的状况并未见好转,反而越来越差。

    尽管皇上开放库存的官粮,以较低的价格向京都的百姓售卖,设了粥棚向人们施粥,但京都百姓数量庞大,这些举措根本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多大问题。

    京都仍然有很多贫穷的人相继死去。

    刘朝明听到这个消息,终于坐不住了。他请来陆老师,把自己的想法跟林锐驰、陆老师说了一遍。

    陆老师点头称赞。

    林锐驰思索了一下,疑惑地问他:“你,真有这么多粮食?”

    “其实比这个还多。今年秋收的粮食根本没有往外卖,夏收的粮食只卖了一半。我其实就怕发生天灾*,所以粮食存得比较足。”这是刘朝明的真实想法,古代不比现代,现代发生天灾*,政府能够及时展开救援,交通又给力,根本不用担心吃饭的问题。

    但古代却不同,一旦发生灾难,交通不便是一个很大的掣肘,再加上官府救援不力、大肆贪污,灾难来了,指望官府可不行,到时还是要靠自己。而粮食是发生任何灾难的最大保障。所以,刘朝明自从穿到古代,来到别院以后,热衷置办田地,购买山头,组建安田村,教给他们在土地上种植一年两熟的粮食,才有了如今他庞大的存粮。因此,现在连林锐驰听了也有些惊讶。

    三人商量了一番怎么行事才更稳妥。

    刘朝明提议林锐驰通过三皇子面见当今皇上,进而向皇上进献粮食。

    林锐驰听了,却微微摇头,道,他正遭皇上忌讳,由他来出面不妥,再加上三皇子,更容易引起皇上猜疑。这事还是由刘朝明来做更为合适。他只是一个举人,没有深厚的背景,虽然与定远侯府有了瓜葛,但如今的定远侯世子是他的堂弟,不可能真正的借势给刘朝明。再通过姑母贤妃娘娘牵头,就会打消皇上许多的猜忌。

    听林锐驰这么一说,刘朝明不再推辞。

    其实一开始,他和林锐驰的想法一样,自己来做这件事更好,而且说不定他能从中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

    刚才提议由林锐驰来做,说实话,他还是有私心的,他想试探一下林锐驰,看看他是否是一个冒进、喜大好功的人。

    其结果让刘朝明很满意。

    贤妃娘娘自从雪停后,每天都会收到刘朝明送来的蔬菜,这在整个皇宫中也算是独一份。也因此,皇上这几天来她这里比较勤,还特别喜欢吃涮火锅。

    贤妃本来对这个刘朝明跟瑞平公主最初的态度一样,看了心里难受。如今,却因为这个人送来的火锅和蔬菜,引得皇上常常过来,心里由原来对刘朝明的不待见,转而变得复杂起来。

    这天,皇帝身边的太监高公公来传旨,说中午皇上会过来,让贤妃娘娘准备皇上爱吃的饭食。

    贤妃让人准备的就是这涮火锅。

    皇上这些天因为雪灾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很是烦闷。贤妃自然了解皇上正因此事而心情不佳。

    因此皇上过来后,贤妃小心伺候着皇上用餐,还让人把刘朝明进献的白酒端来,让皇上尝一尝。

    皇上喝了一口刘朝明酿的酒,也如其他人一样,很是称赞,赞刘朝明此人倒有些小聪明,屡屡能够推陈出新,弄出些新奇的食物,不错,不错。

    贤妃见皇上高兴,趁机进言,说刘朝明不光在吃食上能够另辟蹊径,还有办法为君分忧。

    皇上听了,脸色微敛,不动声色地问:“哦,他一介书生,能有什么好办法解决京都的雪灾?”

    贤妃装作没发现皇上的神色变化,盈盈一笑,说:“我哪知道,这小子派人送蔬菜的时候,让人跟臣妾说的。臣妾也觉得他太小,嘴上还没长毛呢,说话办事哪能靠得住?本来不打算跟皇上说,可刚才见皇上夸了这小子,又忍不住说了。皇上,您就当臣妾没说,想来这小子弄些新奇的吃食还行,国事民生这等大事,他怎么可能有好的法子?”

    贤妃避重就轻地说了一通。其实,连她也不相信,刘朝明能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缓解京都的雪灾带来的严重影响。不过,看在他又送蔬菜又送酒,还是自个儿侄子的侄婿份上,说不定这事还经了锐驰的同意。因此,贤妃替刘朝明把话传给了皇上。至于皇上会不会见他,那她就管不了了。

    皇上听贤妃没有刻意地引荐刘朝明,反而不像刚才那么抵触了。又想到自从见到这个刘朝明以来,刘朝明屡屡给他带来新奇的玩意,上次进献了一套晶润清透高脚杯,确实举国无双;这几天听说他盖了什么大棚,冬季也能吃上新鲜的蔬菜;现在喝的白酒,吃的火锅,还都是他倒腾出来的。说不定,这小子真有……

    想到这儿,皇上对贤妃说:“你派人传话给他,朕倒要好好瞧瞧,他有什么法子,能帮朕度过这次的雪灾?”

    贤妃笑着向皇上拜谢,不露声色地夸皇上:“皇上真是心系百姓,为了大越朝的百姓,连这么一个乡下小子的话都要传来听一听,咱们大越朝有皇上您这样的明君,何愁度不过这次的雪灾。”

    第二天上午,得到消息的刘朝明一早赶到皇宫。

    这次,他是第二次来皇宫。上次他跟林锐驰一起来,而这次是他单独觐见皇上。

第39章 。第二次进宫() 
和上次一样,刘朝明由一个小太监带路;跟着来到安神殿中。

    刘朝明拜见皇上之后;把自己写好的折子呈了上去。

    皇上看完折子,沉吟半晌,才说:“好一个‘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但是;让大家主动地捐物捐粮;你觉得可能吗?朕下的抑价令;大家也不过是表面遵守;私下里却各行其是。”

    “小生愿做第一人,为皇上、为国家出一份力!”刘朝明低头拱手,郑重地说。

    “哦?”皇上来了点儿兴趣,“你打算怎么做?”

    “小生甘愿捐粮五千石。在府门口设粥棚;捐衣物;帮助别院附近的村民安全地度过雪灾。”

    皇上看刘朝明的目光多了几分温和,赞道:“五千石的粮食可不少啊!你一个小小的举人能有此觉悟,可真难得呀!”

    “小生是皇上的甥婿,理应为皇上分忧。”刘朝明脸不红心不跳地平静说道。

    “……”好一个打蛇随棍上,皇上没理他这茬;又问;“虽然有你带头捐粮,但别人可不一定像你这样深明大义,为国为民。”

    “‘万事开头难’,‘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果皇上对我这第一个捐粮的人大加赏赐,其他人肯定会趋之若鹜。”

    皇上意味深长地看着刘朝明,说:“你觉得朕赏你什么好呢?”

    刘朝明没有丝毫怯意,神情坦坦荡荡,他缓慢而坚定地回答:“如果皇上真想把大家都动员起来,一起应对眼前的困难,恳请皇上赐臣以爵位。”

    “好大的胆子!”皇上的声音一下子变得严厉起来,他把手上的折子往案上一扔,“朕看你替朕分忧是假,向朕伸手要爵位才是真吧!”

    “皇上,”刘朝明毫无惧色,表情坦然地迎接皇上的目光,“小生为国、为君分忧是真,向皇上要爵位也是真。”

    皇上重重地哼了一声。

    只听刘朝明接着说:“如果小生在灾后仅靠捐粮就能获得封爵的天大恩赐,那么,其他人会怎么想呢?他们肯定会想,如果他们捐更多的粮食,帮助更多的百姓,皇上肯定会注意到他们,说不定也能赐他们一个爵位呢。”

    “你当朕的爵位是冬天的大白菜,满大街都是吗?!”皇上的声音里满含威严。

    “当然不是。爵位的赏赐是此人必须有大功劳才配受封。小生还要向皇上献上一年两熟制。一年在同一块田地中可以收获两次粮食,小生在自己的田地里已经种植成功。”刘朝明边说边看向皇上。

    “哦,这是真的?”皇上的语气似乎比刚才有所缓和。

    “小生不敢欺瞒皇上。”刘朝明抱拳道。

    “等度过灾情之后,朕就看看你说得是真是假。如果是假的,你可知欺君之罪意味着什么吗?”皇上严肃地问。

    “小生在自己的田地上,农作物已经连续两年一年两熟,绝不敢谎报。”

    “如果农作物一年两熟为真,倒也算得上大功一件。”皇上转回刚才的话题,问,“听你刚才所说,其他捐粮捐物的人,朕没必要赐封他们爵位了?”

    “自古以来,敢为天下先的第一人才是最为难能可贵的。”刘朝明成竹在胸地应对,“在赈灾中表现特别出众的人家,皇上不妨赐其匾额或下旨褒奖,这也是光宗耀祖的好事!其他人等,不管善有大小,在街头张贴‘慈善榜’,及时表扬他的善行;派人走街串巷,宣讲他的功劳;并由当地官府为其赐匾,封其‘至善人家’。”

    “朕的好甥婿,那你说朕封你一个什么爵位合适呢?”皇上的语气已经完全缓和下来,他端起案上的参茶来,慢慢地啜了一口。

    刘朝明见皇上放缓语气,他也不再那么郑重,而是嘻嘻一笑,说:“皇舅父,您贵为天下第一人,不知道小生的烦恼。小生举人的身份在爵爷……呃,您外甥的面前,根本就不够看。小生家实在是……唉,夫纲不振啊!您看,小生不仅捐了这么多石粮食,还献上一年两熟制,小生不是一个贪心的人,要不,比您外甥的爵位大一点儿,您封我一个伯爵怎么样?”刘朝明说完,露出讨好的笑。

    你他娘的还不贪心!皇上都想当场开骂了,他坐上帝位这么多年,还真没见过像刘朝明这样的人,你说他一心为私吧,他献晶润清透高脚杯,捐粮多达五千石,这都是事实;你说他一心为公吧,他娘的就敢狮子大张口,一介小民愣敢要正四品的伯爵……满朝文武大臣,有哪一个升得这么快?大越朝建国以来,有这样的人吗?

    想到这里,皇上气不顺,有意吊吊刘朝明,说:“你的方法朕再想想,你,跪安吧!”

    “啊?皇上,小生的主意绝对可行,您可别得了小生的主意不认……”刘朝明故意哀嚎一声,在皇上眼睛瞪过来之后,赶紧闭嘴,叩头走人。

    出了安神殿,刘朝明擦擦额头的汗,心说,为了向皇上要一个爵位,为了出头,为了能有一点儿他容易嘛。

    刘朝明按原路返回。他走到上次碰见七皇子的那颗大树下停了一会儿,心想,这几天如此寒冷,不知七皇子怎么样了?

    正想着,却见前方不远处的假山旁露出明黄一角。

    刘朝明心里一动,他快步走到假山旁,就见在太阳光能够照射到的地方,一个全身蜷成一团的小孩抱着膝盖,垂着头,孤零零地蹲在地上。看身形,正是他上次遇到的七皇子。

    刘朝明轻轻地喊了一声:“七皇子……”

    那团黄色的身影却一动不动,刘朝明忍不住再往前走了走,弯下腰又叫了一遍。

    七皇子终于动了,他费劲儿地抬起头,露出惨白的小脸,困难地抬起眼皮看着刘朝明。

    刘朝明看了心里一阵难过,他柔声问:“七皇子怎么又一个人在这儿呢?”

    “冷,晒太阳。”七皇子的声音有些嘶哑。而终于开口说话的七皇子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一出口,霎时引得刘朝明一阵心疼。他摸了摸七皇子的额头,额头烫得吓人。刘朝明顾不得许多,他一下子把七皇子抱了起来,想着七皇子再不医治,只怕性命不保。但抱起来之后,他却不知去哪儿。

    回七皇子住的地方?七皇子冷得宁肯在外面晒太阳取暖,也不回屋里,这说明什么?

    那怎么办?把七皇子放下来,当作没有看见,直接出宫?

    刘朝明做不到。

    他心急如焚,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去找贤妃娘娘,请她给七皇子请太医?贤妃娘娘肯吗?

    上次从林锐驰口中得知,这七皇子是跟着五皇子的娘……淑妃住在一起,交由淑妃抚养。贤妃肯为了七皇子得罪淑妃吗?况且附近连一个人都看不见,他哪里知道贤妃娘娘住在什么地方?他一个男人,不能也不敢随便去后宫呀!

    刘朝明急得原地直打转。再看七皇子,精神萎靡,全身无力,头软趴趴地靠在他的肩头,眼睛都睁不开了。

    刘朝明并非一个善良的不看情况,不分场合的人。在现代,要是遇到一个摔倒的老人,他还真不敢直接去扶。可这是在古代,他遇到的是一个小孩儿,还是这么一个弱小的、可怜的小孩儿,他真的无法做到视而不见。

    刘朝明一咬牙,抱着七皇子又按原路返回了安神殿。

    殿门口的太监拦住他,刘朝明别无他法,只好对小太监说:“刚才向皇上献计,有一件重要的事忘了说,烦请公公向皇上禀告一声。”说着,塞给小太监足足一锭银子。

    小太监迟疑地看了看他,最终进去禀告了。等了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