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风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凌风歌-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可有兴趣听我讲一个故事?”冷凌秋心思转换,见杨士奇主动提起,心道此事定与父亲有关,当下便道:“凌秋自当听从大人教诲。”说完便为杨士奇沏上茶来,认真听他细说。

    杨士奇双目微眯,盯着漂浮转动的茶叶,眼神迷离,似已陷入回忆之中,稍时之后,双目睁开,目露光华,一扫先前颓迷之色,道:“此事还须从四十年前说起,当年惠宗即位之初,一心削藩,燕王则以为国“靖难”之名,誓师出征。南京城陷之时,燕王见宫中奉天殿大火冲天,怕惠宗****,遂命人救火,但因火势太大,终究未能救出一人。火灭之时,灰烬之中遗骸已然难辨,却不知是何人之骨。燕王未能见到惠宗,自不死心,便令手下军士搜索全城。”

    冷凌秋听他娓娓道来,事隔经年,便似昨日之事,当知此事对他印象极深,遂问道:“不知惠宗下落如何,可有结果?”杨士奇微微摇头,接着道:“那些军士不眠不休,整整搜索三天三夜,也未见惠宗尸体,不过却在宫中发现一处密道。”“密道?”冷凌秋惊异道:“宫中若有密道,却是何人所为?莫非惠宗未卜先知,早已算到今日?”杨士奇道:“这密道并非惠宗所就,而是太祖所为。你可知晓太祖手下能人异士其多,而其中一人便是刘基。”冷凌秋道:“莫非是那‘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刘军师?”他早年在杨府之中,所阅经史子集其多,对一些杂书闲话也略有涉及,故此知晓。

    杨士奇见他知晓不少,微微点头道:“正是此人,这刘基通经史、晓天文,传闻有通天彻地之能,能卜前身后世之卦,太祖生前曾问过他‘天下后世之事若何’他便对太祖说道‘臣见都城虽巩固,防守严密。似觉无虞,只恐燕子飞来’,而这燕子,便是指燕王。”冷凌秋暗暗咂舌不已,这刘军师当真是神人,一语成谶。又听杨士奇道:“燕王一生南征北战,两次率师北征,曾招降蒙古乃儿不花,并曾生擒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身居其功,太祖也知此人桀骜,又见惠宗天资仁厚,只怕降不住他,故此才留下后着,挖了这一密道,以防不测。谁知刘伯温之卦,果真应验,这密道终究派上用场。”

    冷凌秋心道,原来如此,只是见杨士奇述说这一秘事,却不知有何用意,只想着他既然愿说此事,想必自有其道理,便问道:“那这惠宗后来从不出现人间,可是从此逍遥,遨游天下去了?”杨士奇微微一叹,道:“你想得也太简单了些,他原本是九五至尊,但经此一事,便成了一手无缚鸡之力的凡人,若无人相护,只怕连皇城都出不去。”冷凌秋知他定有后话,便不再说话,静静听他讲道:“太祖既能为他留下密道,当然也为他留下相随之人,这人曾为太常协律郎,与太祖乃是至交,虽名为君臣,但实为好友。一身武学修为当世无人可与之匹敌,他本为道士,道号‘龙阳子’。”

    冷凌秋听得“龙阳子”三字,却好像在哪里见过,他记性颇佳,只是今夜见得杨士奇,心神澎湃难平,是以怎么也想不起来。杨士奇见他双眉紧锁,似在沉思,便又继续说道:“这龙阳子有一俗姓,名为冷谦。”冷凌秋听到此处,便似夏夜中一道惊雷,直劈的他头晕目眩,又似那浪潮汹涌,将他卷入深海,几经浮沉,险些透不过气来,一双眼睛紧紧盯着杨士奇,喃喃道:“是我祖父?”怪不得杨士奇说这一大通,原来是为牵扯出我的家世来。

    杨士奇见他脸色苍白,身上汗水淋漓,知他突闻变故,尚未回神,便递过一杯茶来,冷凌秋木木然然接过,又木木然然喝下,却不知那茶究竟何味。只听杨士奇接着道:“你祖父接走惠宗之后,从此便不知所踪,二十年后,他的后人重现江湖,却惹得朱棣手下血衣楼率江湖豪强追杀,那人便是你爹。”冷凌秋听到此处,方知杨士奇不但认识我爹,只怕连我祖父也认得,怪不得我入杨府之时,对我视如己出,原来还有这些过往。

第三章:东南五虎() 
冷凌秋想起父亲乃是病故,这其中只怕还有隐情,今日既然杨士奇提起,自当问个明白,便道:“大人可愿把我爹之事,为我讲讲么?”杨士奇一声长叹:“你可还记得你是何时到我府上的?”冷凌秋回想当时情况,道:“我记得好像是五岁,到我六岁时,我爹娘已经不在了。”他想起曾经往事,爹娘恩爱,一家和睦,而现在孤身一人在外飘零,眼圈不由又红了起来。杨士奇缓缓道:“你爹师从你祖父,一身本领足可笑傲江湖,却甘心隐姓埋名,过这粗茶淡饭的平常日子,你可知是为了什么?”

    冷凌秋想起他说过曾被血衣楼追杀,便道:“定是那朱棣想知道惠宗下落,他找不到我祖父,便找上了我爹。”杨士奇嘿嘿一声道:“只怪你爹那时太过张狂,仗着功夫了得,便连皇帝禁军也不放在眼中,那朱棣又怎能轻易便放过他?血衣楼势力虽大,却也对你爹无可奈何,只是。。。。。。”说完叹息一声:“坏就坏在那个时候他碰上了你娘。”冷凌秋奇道:“这又关我娘何事?”杨士奇道:“你爹乃是痴情之人,血衣楼众人见拿你爹毫无办法,便盯上了你娘,以你娘做要挟,你爹怕她有个三长两短,便从此退隐江湖。”冷凌秋那时年幼,只道爹娘都是平常人家,那知今日听得杨士奇一番叙说,才知爹娘以前都是江湖上成名人物,想起爹娘的音容笑貌,是那样祥和安宁。那时他已有五六岁,早已晓事,却从未见过爹娘在他面前用武,今日却说他是江湖上顶尖的高手,这反差太大,导致他心中仍旧无法相信这是真的。

    只是杨士奇说的有理有据,却不容他质疑,那时他只知爹爹重病,而娘亲在不久之后也相随而去。现在想来,这生病是假,被人暗算才是真,想到此处,不禁咬牙切齿道:“大人可知是谁伤了我爹娘?”杨士奇见他双眉倒竖,面含恨意,轻轻拍了拍他肩膀,道:“此事你爹曾告诫于我,万万不能让你知晓,只怕你日后找人寻仇,就此种下苦果,但见今日情景,便是你不找别人,只怕别人也会找上你来。”冷凌秋道:“这又是为何?”杨士奇苦笑道:“凡是见过你爹之人,一见你便能猜出你的身份,不因有它,只因你和你爹实在太像,简直便是一个模子所刻一般,你如是想你爹了,当可照下镜子便能见他样貌。”冷凌秋见他说得好笑,嘴角往上咧了咧,却一点也笑不出来,说道:“那时你见我懂事,只怕我瞧出端倪,便在我爹娘去世后,装着好心,把我带进杨府,可是这样?”杨士奇见他一猜便着,默认点了点头。

    冷凌秋道:“原来如此,大人还真是用心良苦,只是大人还没回我,我爹究竟是怎么死的?”杨士奇见他对此事追根究底,只得道:“你爹乃是为情而死。”冷凌秋“嚯”地站起,道:“大人休要诳我,他定是被血衣楼所害。”说完眼冒怒火,一脸愤恨,杨士奇见他怒生心头,连连摇头道:“你爹本领奇高,便是朱棣用禁军围困于他,他也能突围而去,那血衣楼又怎是他对手?乃是你娘,当年中了‘忘情蛊毒’所致。”

    “‘忘情蛊毒’?这又是什么?”冷凌秋玄香谷从医之后,阅遍医书,对毒虫毒草自然也所知甚多,却从未听过这‘忘情蛊’。更也不知是何门何派所有。却听杨士奇轻叹一声:“这忘情蛊是以曲木断肠花配以你爹娘结环之发焚烧成灰所炼成,一中此毒,若遇喜欢之人相互动情时,便痛不欲生,此毒无药可解,除非情人身死,否则终身不出体内。乃是百花宫的独门奇毒。”冷凌秋想起那日姬水瑶望着自己的眼神,似不舍又悔恨,似幽怨而长情。顿时明白一切。恨恨道:“姬水瑶这恶毒泼妇,我今生定不就此罢休,总有一日,也要让你尝尝这痛不欲生的滋味。”

    杨士奇淡然道:“那时她还年轻,又号称‘武林第一美人’自是心高气傲,遇见你爹后,见你爹俊朗飘逸,潇洒翩然,便为他气度所折服,自此对你爹情根深种,那知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你爹偏偏喜欢了你娘,是以耿耿于怀,终于犯下大错,悔恨终身。”冷凌秋想起爹娘情深,泪水又情不自禁滑落下来。杨士奇又道:“那日血衣楼率众围攻你爹,逼他说出惠宗下落,你爹自然不依,就此动上了手,你娘关切你爹安危,稍一动情便引发蛊毒,你爹激战之时,那容分心,便被人偷了空隙,身受重伤。自此一病不起。后来你祖父回来,本欲救你爹性命,但见你娘如此痛苦,便不愿救治,好让你娘从此解脱,几日之后,便撒手人寰,你爹走后,你娘更是悲恸欲绝,肝肠寸断,一月之后,终受不得如此煎熬,便以身殉情。从此双双离世。”

    冷凌秋此时终于明白此事来龙去脉,而杨士奇所说更非虚言。那日太湖水寨,便听闻有英雄独战血衣楼,当时只佩服此人胆色,没想到这如此了得之人便是他父亲。少林之中,普智说起曾遇一仙人要以‘凌虚奇术’救治儿子,那人便是我祖父,这两次所听,与今日杨士奇所说一一印证,当知此事千真万确。他想起那日曾问普智这‘龙阳子’究竟何人,顿时灵光乍现,想起一事。原来方才无论如何也想不起的事情,终于浮现眼前,这龙阳子三字,正是那《农耕伐渔图》上所注。

    没想到这血衣楼誓死抢夺的《农耕伐渔图》却是出自祖父之手。便向杨士奇问道:“大人可听说过《农耕伐渔图》么?”杨士奇一听,原本平淡无神的双目瞬间透出光华,只听他道:“你怎会知道这《农耕伐渔图》?莫非你也是为此而来?”冷凌秋听他语气与刚才截然不同,有些莫明,只道:“我并非为此而来,只是血衣楼抢夺此物,我便是从这画中见到我祖父手笔,所以才向大人请教。”杨士奇道:“你从何处得知此图?”

    冷凌秋便将太湖之事和少林普智之话,原原本本说了,杨士奇见他说的顺畅通达,不似作伪,长松一口气道:“我道人人皆为这画而来,原是如此,老夫倒是多心了。”冷凌秋见他脸色有异,便问道:“莫非这画中真有个秘密吗?”杨士奇轻轻笑道:“何止是大秘密,这简直是人人梦寐以求的大宝贝。这王振老贼便为此事一直与我作对。”冷凌秋听他如此说,倒想起那日遇见成不空的情景,老偷儿当时的神色便如今日杨士奇一般,这倒真勾起冷凌秋的好奇,不过见杨士奇刚才紧张神色,他倒是不敢再问。

    却听得杨士奇道:“此事说来话长,便是另一个故事,你可愿意听?”冷凌秋正求之不得,怎会不愿意听,他一见杨士奇肯讲,自然不愿错过这大好时机,当下说道:“愿再受大人教诲,当洗耳恭听。”杨士奇悠悠道:“这事又得从太祖说起了。太祖皇帝当年带兵席卷天下,驱逐胡虏于漠北,登基之后却有一憾事,一直耿耿于怀,便是没有传国玉玺。”说完喝口茶水,脸露遗憾。

    要知这传国玉玺乃国之重器,若无此符印,从受命于天来说,君权之位有非正统之嫌,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皆非正统传承。太祖皇帝草莽出生,曾为世人所诟病,此玉玺对他来讲,的确意义非凡。冷凌秋也知传国玺,但那是从书上所见,今日听杨士奇亲口讲起,方知已下落不明。

    这时又听杨士奇道:“太祖曾遣徐达入漠北,穷追猛打远遁之残元势力,其主要目的便是索取传国玉玺,然最终还是无功而返。只是他终不死心,后来又派出‘东南五虎’于世间找寻。”徐达乃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官至右丞相,封魏国公。这个冷凌秋到曾听说,那‘东南五虎’是谁却不得而知,不由问道:“不知这‘东南五虎’都是何人,太祖怎会派他们找寻?”杨士奇道:“你年纪尚轻,没曾听过倒也说的过去,这‘东南五虎’都是江湖豪侠,曾随高祖一同起义,武艺非凡,战场之上,更是所向披靡,而你祖父便是五虎之首。”冷凌秋心道:怎又是我祖父?没想到我祖父一生倒有这许多传奇往事。只可惜我却从未见他一面。

    杨士奇见他不语,又接着道:“你祖父冷谦,与太湖韩成、陆角邓通、临江一尘、少林天觉并称‘东南五虎’。这五人都是江湖义士,身手又好,悄然找寻时,当可不动声色,不耗兵马,在民间寻访,其机会更是大很多。”冷凌秋想起那《农耕伐渔图》中皆是山水,便道:“这五人定是没有找到,不然怎会就此下落不明。”杨士奇哈哈笑道:“若是没找到,这《农耕伐渔图》却用来做什么?”

    冷凌秋一惊,想起那图中曲线异常,定是另有玄机,忙道:“莫非。。。。。。”杨士奇见他心思敏捷,反应奇快,微微一笑道:“正是,只是这五人找到之时,燕王朱棣已带兵入京,这五人都是忠义之人,而朱棣做出这种谋逆之举,又岂能让人信服。于是五人决定,朱棣尚在一日,便终生不得吐露此事。”冷凌秋心道:怪不得连普智都不知晓这图画来历,原来这画中藏有这等硕大秘密。

    杨士奇接着道:“后来你祖父怕此事泄露,便将藏哪宝物之地画出,一尘道人剑法最是了得,一剑劈为四份,分为四人保管,这画是你祖父所就,又加上要带惠帝出宫,是以他便无图,改为其余四人所得。”冷凌秋此刻已是恍然大悟,道:“怪不得这血衣楼一出江湖便拿太湖水寨开刀,原来是为了这幅画。”杨士奇又道:“韩成乃太湖水寨之人,天觉是少林方丈,邓通又创立翎羽山庄,一尘则是铁剑门掌门。那王振费尽心思,便是想从我口中逼出此图来历,哼,想得天真,便是我死了,也不会让他得逞。”

    冷凌秋奇道:“这四人各霸一方,互不来往,不知大人和那王振又是从何知晓此事?”杨士奇满脸得意之色,笑道:“僮儿固然聪明,一语切中要害,可你怎忘了,我和你爹乃忘年至交?”冷凌秋一听,顿时暗骂自己,怎会想不到这一点。那杨士奇又道:“王振那厮却是从翎羽山庄口中知晓。”冷凌秋顿时想起那日老偷儿所说话语,道:“翎羽山庄庄主邓百川和王振早已串通一气,说不定太湖水寨一事,便是他主谋。”

    冷凌秋道:“这王振费尽心思,重新召集朱棣所创的血衣楼,便是想找回这传国玉玺。不知他有何目的?”杨士奇笑道:“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这老贼对我穷追猛打,便是知晓老夫早已看穿他的把戏。”冷凌秋见他虽未明说,但已知缘由,顿时张口结舌,道:“莫非。。。莫非。。。。他想位登九五,想造反么?”

第四章:情由心灭() 
杨士奇嘿嘿一笑道:“这阉狗虽说狗胆包天,但若是造反,只怕他还没这个胆量。”冷凌秋疑惑不已,问道:“那他既然不敢造反,又找这传国玉玺何用?”杨士奇笑道:“原说你聪明,定能猜透他心思,我今日便放任你大胆猜测,只怕也想不出来,这王振权势熏天,独掌朝野,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又为阉人,自然也不为女色所动,你且仔细想想,他究竟是为了什么?”冷凌秋冥思苦想,却怎么也想不出来,只得放弃道:“晚辈无能,确实想不出他所为何来。”杨士奇哈哈笑道:“这也怪不得你,便是老夫也觉此事好笑,哈哈哈哈。。。咳咳。。。。”他还未说完,便先自顾自的笑了起来。

    冷凌秋见杨士奇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