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生斜长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横生斜长集-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词呢? 
     柳亚子终于渐渐想通了,转变为白话诗的热烈拥护者。在给吕志伊的信 
中,他说:“文学是善于变化的东西,由四言而变为五、七言,由五、七言 
的古体变而为律诗,变而为词,再变而为曲,那末现在的由有韵诗变为无韵 
诗,也是自然变化的原则。”又说:“时下的新诗,也许有浅薄无聊的作品, 
总不能归罪于新诗的本身呀!”你看,柳亚子很懂得区分新事物及与新事物 
同时出现的弊端呢!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人们常常满足于按老套子生活。因此做改革派难, 
一辈子做改革派尤难。在近代史上,往日的改革派成为后来的“新顽固”者 
大不乏人。就拿康有为来说吧!戊戌变法期间,一百零三天之内,促使光绪 
皇帝连发改革诏谕一百余件,真可谓领导时代新潮流。然而,曾几何时,却 
堕落为保皇派,什么改革都反对,连民国废跪拜也抗议,说是不跪不拜,留 
此膝盖何用。真是发昏得可以!柳亚子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一辈子不当“新顽 
固”,永远随时代潮流而动,前进不止。 
     据说,商汤曾在自己的浴盘 (洗脸盆)上铸文,辞曰:“苟日新,日日 
新,又日新。”这段铭文出于商汤还是出于秦、汉时期儒家的伪托,尚待考 
证。不过,我认为,这种“日新”不已的思想却应该视之为我们民族文化的 
精粹。 

…  41…

                                  跋胡适、陈寅恪墨迹 

        1931年9月19日,胡适应陈寅恪之请,为之题唐景崧先生遗墨: 

             南天民主国,回首一伤神。 

             黑虎今何在?黄龙亦已陈。 

             几枝无用笔,半打有心人, 

             毕竟天难补,滔滔四十春! 

  9月23日,陈寅恪复函胡适,对他的题诗表示感谢,函云: 

             适之先生讲席:昨归自清华,读赐题唐公墨迹诗,感谢感谢!以四十春悠久之岁月,至今 

         日仅赢得一“不抵抗”主义,诵尊作,现竟不知涕泗之何从也!专此敬叩著安! 

                                                                                   弟寅恪上 

                                                                                 九月二十三 

  上述诗与函墨迹,均见于胡适日记。 
        唐景崧 (1841—1903),字维卿,广西灌阳县人。同治四年(1865年) 
  进士,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吏部主事等职。中法战争时慷慨请缨,出关援 
  越抗法,因功被清政府升二品秩,加赏花翎。光绪十三年 (1887年),任福 
  建台湾道员,后升台湾省巡抚。 
        光绪二十一年 (1895年),中日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订立《马 
  关条约》,规定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人民纷起反对,爱国士绅丘逢甲等 
  决定自主抗日,成立“台湾民主国”,推唐景崧为“大总统”,以蓝地黄虎 
  为旗,建元“永清”,以示永远臣属清朝之义。唐景崧在致清廷电中表示: 
   “台湾士民,义不臣倭;虽为岛国,永戴圣清。”又发表文告称:“仍恭奉 

                                                     ① 
  正朔,遥作屏藩,气脉相通,无异中土。”6月2日,清政府派出李经芳与 
   日本签署“台湾交接文据”,日军向台湾发动进攻,唐景崧命文武官员限期 
  内渡,自身逃回厦门。日军旋即占领台湾。 
        唐景崧内渡后闲居桂林。光绪二十八年冬病逝。著有《请缨日记》、《寄 
  闲吟馆诗存》等。 
        1928年,陈寅恪与唐景崧的孙女唐筼结婚。1931年,胡适任北京大学教 
  授,陈寅恪则任清华大学中文、历史两系合聘教授。二人同为中央研究院理 
  事、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编译委员会成员,学术上时相切磋。当年5月, 
  胡适请陈寅恪为其所藏《降魔变文》卷子作跋,陈寅恪因亦有请胡适为唐景 
  崧遗墨题词之举。 
        日本帝国主义长期蓄谋侵占我国东北。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 
  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诬称系中国军队所为,借此突然 
  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和沈阳城,史称“九一八事变”。当时,南京国民政府 

                                                                                 ① 
  奉行对日妥协政策,蒋介石电令张学良“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结果, 
  十万东北军不战而退。日军于19日晨占领沈阳等二十座城市,不久,东三省 
  全部沦陷。 
        胡适于19日晨得悉有关消息,午刻见到《晨报》号外,确证此事,并知 

                             ②                                           ③ 
   “中国军队不曾抵抗”。他忧愤填膺,“什么事也不能做”,于是翻读唐 

① 中国史学会主编《中日战争》(六),上海人民出版社版,第145 页。 

① 《西安事变资料》第1 辑,人民出版社,1980 年版第1 页。 

② 《胡适日记》,1931 年9 月19 日。 

…  42…

  景崧遗墨,见到其中有“一枝无用笔,投去又收回”之句,感慨万端,因此 
  挥笔题写了上述律诗。 
        当日,胡适在日记中写道: 

             此事之来,久在意中。八月初与在君 (指丁文江——笔者)都顾虑到此一着。中日战后, 

        至今快四十年了,依然是这一个国家,事事落在人后,怎得不受人侵略! 

  胡适的这页日记可以作为他的诗的注脚。 
        陈寅恪同样对东北事变感到巨大震惊。他有一友人刘宏度自沈阳来北 
  平,二人偕游北海天王堂,陈寅恪赋诗云: 

             曼殊佛土已成尘,犹觅须弥劫后春(天王堂前有石牌坊,镌须弥春三字)。辽海鹤归浑似 

        梦,玉滦龙去总伤神(耶律铸《双滨醉隐集》有“龙飞东海玉滦春”之句)。空文自古无长策, 

        大患吾今有此身。欲著辨亡还搁笔,众生颠倒向谁陈! 

             —— 《辛未九一八事变后刘宏度自沈阳来北平,既相见后偕游北海天王堂》 

  晋朝的陆机,曾经写过一篇《辨亡论》,探讨东吴兴亡之由;陈寅恪也想写 
  一篇,但最终只能“搁笔”。全诗抚时感事,苍凉凄切,和他复胡适函中表 
  现出来的思想感情一脉相通。 

③ 《胡适致周作人》,《胡适来往书信选》(中),中华书局1979 年版,第83 页。 

…  43…

                          胡适撰写的一篇白话碑文 

     旧时的碑文讲究古朴典雅,大都用文言文写作。1934年,胡适应傅作义 
将军之邀,为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写了一篇碑文,用白话,并且分段,加标点, 
开创了碑文写作的新风气。 
     1933年1月,日本侵略军攻占山海关。3月,占领热河,中国军队展开 
了英勇的长城抗战。4月末,傅作义所部华北军第七军团第五十九军奉令开 
到北平附近,在怀柔西北山地构筑阵地。5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密云,进逼 
通县,北平危急。22日夜,黄郛奉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汪精卫指示,与日 
方谈判停战。23日晨4时,黄郛接受日方条件。也就在同时,日本侵略者决 
定给予傅军以“彻底打击”,出动主力第八师团向傅部发动进攻。此时友邻 
部队早已撤退,傅军身处危境,但仍然英勇抵抗,“人人具必死之心,有全 
连被敌炮和飞机集中炸死五分之四,而阵地屹然未动的:有袒臂跳出战壕, 
肉搏杀敌的;有携带十几个手掷弹,伏在外壕里,一人独力杀敌人几十的”。 
总计此役五十九军官兵共战死367人。当时草草掩埋。9月,怀柔日军撤退, 
傅作义派人置办棺木,到作战地带,寻得遗骸203具,全数运回归绥 (今呼 
和浩特),公葬于城北大青山南麓,建立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并且辟为公园, 
 “以唤起爱国观念,继续奋斗,收复河山”。 
     有墓,不可无碑。1934年3月,傅作义致函胡适,请他撰写碑文,胡适 
慨然应允。5月,碑文写成,除叙述傅部英勇抗敌事迹外,胡适还用白话写 
了四句铭文: 

          这里长眠的是二百零三个中国好男子! 

          他们把他们的生命献给了他们的祖国。 

          我们和我们的子孙来这里凭吊敬礼的, 

          要想想我们应该用什么报答他们的血。 

傅作义对碑文很满意,但胡适在其中直书:“五月二十一、二两日,北平以 
北的中央军队都奉命退到故都附近集中。二十二日夜,中央政府电令北平政 
务整理委员长黄郛开始与敌方商议停战。”傅作义担心会刺激有关方面和人 
士,托人委婉要求胡适删除“明书黄郛姓名并友军退却之句”。胡适得知后, 
仅删去“中央政府电令”等字,仍然保留了黄郛的名字和“友军”撤退的事 
实。 
     碑文定稿,书写的任务落到了钱玄同身上,7月,钱玄同冒着酷热写好 
碑文。8月,胡适将钱书碑文交《学文》月刊影印发表时特意写了《后记》, 
中云:“碑版文字用白话,这未必是第一次:但白话的碑文用全副新式标点 
符号写刻,恐怕这是第一次。” 
     又过了两个月,公墓举行揭幕典礼。由于公墓安葬的是抗日战死英雄, 
碑文的作者、书写者都是名家,因此成为一时盛事。 
     但是,死难的烈士们并没有风光多久。1935年6月,日本帝国主义加紧 
侵略华北地区,并且蛮横地要求南京国民政府取缔全国一切反日团体及活 
动。同月10日,国民政府发布《睦邻敦交令》,规定“对于友邦,务敦睦谊, 
不得有排斥及挑拨恶感之言论行为”。随后,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 
打电报给傅作义,要求消灭一切抗日的标志,尤其是阵亡将士公墓。傅不得 
已,将塔上的“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的“抗日”二字改成“长城”二字,胡 
适所撰碑文则被蒙上一层沙石,另刻“精灵在兹”四个大字。全国各地送来 

…  44…

的匾、联、铭、赞,凡有“刺激性”的,一一迁毁。7月初,胡适到绥远旅 
行,由傅作义陪同,去大青山视察公墓状况,发现已经面目全非,胡适非常 
生气,当日在日记中写了一段话:“我曾说:‘这碑不久会被日本毁灭的。’ 
但我不曾想到日本人还不曾占据绥远,我的碑已被 ‘埋葬’了。” 
     同日,胡适还写了一首诗:“雾散云开自有时,暂时埋没不须悲。青山 
待我重来日,大写青山第二碑。” 
     尽管当时阴霾密布,但胡适相当乐观,并且准备重写碑文。然而,抗战 
胜利了,胡适没有再到绥远,似乎也没有重写碑文。 

…  45…

                                战士的美学追求 
                      ——读柳亚子诗 《为人题词集》 

     1937年,柳亚子在为人题词集时,写过一首诗: 

          慷慨悲歌又此时,词场青兕是吾师。 

          裁红量碧都无取,要铸屠鲸■虎词。 

这首诗,表现了柳亚子高昂的爱国主义热情,道出了他的美学追求,也概括 
了他自身诗词创作的特点。 
     青兕,指南宋词人辛弃疾,因为他勇武有力,曾被人认为前身是一头青 
兕,故云。柳亚子对辛弃疾的倾慕由来已久。还在1909年11月,他与陈去 
病等人组织文学团体南社时,就曾在苏州成立会上说过:“南宋的词家除了 
李清照是女子外,论男性只有辛幼安是可儿,梦窗七宝楼台,拆下来不成片 
段,何足道哉!”柳亚子的这段话惹恼了崇拜梦窗词的庞树柏与蔡守,彼此 
激烈争辩。朱少屏支持柳亚子的观点,成立会后,柳亚子写了一首诗赠给朱 
少屏,诗云: 

          南宋词人谁健者?瓣香同拜幼安来。文场跋扈嗟侬独,风气沦亡要汝开。紫色蛙声都闰位, 

      铜琶铁板此真才。别裁伪体吾曹事,下酒何辞醉百杯! 

          —— 《酒酣,梁任为余言,南宋词人以稼轩为第一,余子不足道也。余甚佩之。当世词流 

      议论多与余见相左,因成此示梁任》 

     诗中,柳亚子重申了对辛弃疾及其作品的倾慕,并与朱少屏相约,共同 
以辛词为楷模,开创一代风气。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与袁世凯议和,柳亚 
子当时在上海《天铎报》工作,曾以青兕为笔名,写过不少激烈的反对议和 
的文字。他在答复论敌时公开声称:“青兕,即某也;和议,某始终不赞成。” 
柳亚子之所以如此倾慕辛弃疾,一方面由于他是爱国词人,在“南共北,正 
分裂”的年代,他的词抒写了中国人民统一河山、收复失地的强烈感情,同 
时也因为,他的词,上承苏轼,以铁板铜琶的宏大鞺鞈之声,将词的境界开 
拓到了空前的地步。 
     生活美是多样的,人们对美的追求也是多样的。高山大海,屠鲸刺虎, 
显示出一种动人心魄的壮美;鸟语莺歌,花红草绿,显示出一种怡人神志的 
优美。两种美都可以是艺术表现的对象。但是,在反对压迫、争取解放的火 
热斗争中,在两军相对、生死相搏的战场上,显然更需要壮美。柳亚子为人 
题词集时,卢沟桥的炮声刚刚响过不久,北平、天津,已经相继沦陷,日本 
帝国主义妄想三个月内征服中国,正在疯狂进攻上海。在这一时刻,柳亚子 
大力赞扬辛弃疾,表示无取于吟花咏草、“裁红量碧”之作,主张“慷慨悲 
歌”,写作“屠鲸虎”的壮词,正是为了鼓励作家们投入神圣的抗日战争, 
以自己的作品唤起并鼓舞中国人民奋起杀敌,保卫国家,保卫民族。 
     从年轻时起,柳亚子就极为重视作品的思想性,反对卑微狭小的自我表 
现,也反对批风抹月的流连光景之词。他说过:“至于旧体诗,我认为是我 
的政治宣传品,也是我的武器。”说诗是他的“政治宣传品”,有谦虚的成 
分在内,因为他的诗情丰意盛,豪放激烈,在艺术上是相当考究的;说诗是 
他的“武器”,则确是事实。柳亚子一生大约写过五千余首诗词,就内容看, 
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清朝政府,反对袁世凯和北洋军阀,反对蒋介石的独裁 
统治,无不和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斗争步伐一致,称之为“屠鲸■虎” 
的战刀,是当之无愧的。 

…  46…

     战士,有战士的情怀,也有战士的美学追求。柳亚子一生为中国人民的 
解放事业奋斗,是一位坚毅刚强、忠贞不二的战士。“要铸屠鲸■虎词”, 
着重表现力量的美、勇敢的美、奋斗的美、献身的美,这正是一个战士的美 
学追求。 

…  47…

读鲁篇 

…  48…

                                        释“挤加纳于 
                                  清风,责三矢于牛入” 

        1910年12月,鲁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期间,曾经给许寿裳写过一封 
  信,中云:“学生之哄,不无可原。我辈之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