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召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召虎- 第1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率且览!

    而最能战的典韦和赵云兵马,今日数次出击,已经是疲军,不能久恃。

    至于徐荣,手下的士兵大半是招揽的凉州人,虽然大多是徐荣曾经统领过的,但毕竟是凉州人,很难保证在阵前不发生什么变故。

    大战已经持续了一整日,凉州兵的伤亡应该超过五千人,而自己手下也有千数,这个比例还是自己不断轮换伤员的结果,反之凉州兵几乎是不计生死。

    伤亡五比一,算是很好了,但站了整日,自己手下的士兵都极为疲惫,前期伤亡已经令他心疼,而如果继续战下去,那损失将会数倍增长,而凉州人还不断有援兵从长安来。

    中军之中,李儒建议道:“主公,可将左冯翊守兵调去攻打长安,如此,李傕、郭汜必然不会再从长安调兵,更会分兵回援。”

    张辽沉吟了下,摇头道:“不成,左冯翊是我等在关中的根本,不容有失,若是守兵离开,李傕、郭汜趁虚直入,则损失不可估量。”

    李儒抚须道:“左冯翊对主公重要,但长安对李傕、郭汜更为重要,他们必不会舍弃长安而进攻左冯翊。”

    张辽沉吟片刻,还是否决了这个建议。

    不可否认,李儒的这个建议绝对是妙计,但张辽冒不起这个险,眼下荀彧、杜畿等精英都在左冯翊,还有那么多百姓,是他在关中的民心根本,纵然战场辛苦一些,也绝不容左冯翊有失。

    李儒又道:“或许,还可令文和在长安……”

    张辽忙道:“不成,师父的安危不容有失,若是他被李傕郭汜怀疑而杀害,那我就万死莫辞、愧疚终生了。”

    他知道,贾诩的职务虽然高,但他的厉害只有李傕、郭汜等将领知道,在凉州兵里的影响却远远不如李傕、郭汜等人,李儒的意思明显是让贾诩策动叛乱,但张辽却不敢置贾诩于危险之中,万一失去了贾诩,纵然打败了李傕与郭汜,也是完全得不偿失。

    这时,郭嘉在一旁建议道:“今日已是黄昏,不如派赵子龙与徐荣二位将军带领骑兵暗中迂回,明日进攻长安,当可收奇效,令李傕、郭汜生后顾之忧。”

    荀攸道:“可令人散播谣言,凉州马腾、韩遂叛军向东,意图攻打长安,抢夺天子,李傕、郭汜必回。”

    李儒又道:“还可传言吕布带兵从武关赶回……”

    “好!”张辽当即拍板道:“就依三位军师所言!”

    天黑之后,双方休战,李傕、郭汜退回二十里,背靠霸水之畔,依托几处里坊扎营,李傕令郭汜、樊稠和张济在营中坐镇,他自己则赶回长安,防止天子之处有变。

    当夜,张辽又在李儒的建议下,派出两支数百人骑兵,在敌营附近擂鼓,令敌人无法安歇。郭汜几次出击,数百骑兵都是远远逃开,郭汜退回,他们继续骚扰。

    郭汜同样派人前来骚扰,张辽只令一小部分士兵警戒,其余的全部休息。

    第二日,李傕从长安赶回,与郭汜不顾士兵疲惫,再次发兵向东,猛攻张辽。

第四百二十六章 妙计败敌() 
第二日一早,李傕与郭汜便催动兵马,誓要再战,而张辽又退了里许,到了一处更窄的地方。

    李傕与郭汜只以为张辽不支了,不由大喜,立时发起最猛烈的攻击,但甫一接战,他们便发现,张辽的兵马竟然只有不到一万了,而且昨日强悍的那支步兵和骑兵都不见了,连徐荣也不见了。

    二人当即一边猛攻,一边小心翼翼,防范来自侧翼或背后的偷袭。

    但打了一个时辰,也没有遭到任何伏击,而张辽那些兵马始终没有出现。

    李傕与郭汜更是疑惑,他们早已领教过张辽的强势,不认为他会退却。大战之时,张辽的兵马本就少,那些兵马消失的太诡异,令他们心中有些不安。

    而就在这时,长安方向突然驰来一骑,急报:长安被袭!更有有传言,张辽勾结马腾与韩遂,又早联络吕布,准备谋取长安,张辽更许了夺取天子后,封马腾征西将军、韩遂镇西将军之职。此前抢马,皆是连环之计,就是为了引他们出城,是调虎离山之计!

    李傕、郭汜闻言,不由大骇。

    李傕失声道:“某昨夜在长安尚且无事,怎会……”

    郭汜却勃然大怒道:“某知张辽为何今日兵马如此之少,此必是去攻打长安了!我等当速速返回!此贼真是狡诈!”

    李傕一听,也立时相信了,不过他看了一眼张辽军阵,又有些迟疑:“难不成那些战马便不要了?”

    樊稠本就不愿意与张辽对攻,急忙大声道:“当务之急,是保住长安与天子,只要天子在手,战马何愁不有?若是丢了天子,再被众军围攻,我等休矣!”

    一旁张济忙道:“正是如此,不可迟疑!”

    李傕闻言,当即不再犹豫,立时吩咐道:“如此,我等便留下一万兵马断后,带大军速速返回。”

    郭汜大声道:“留那么多兵马作甚,长安事大,此处留五千足矣!”

    张济道:“不错,五千人够了,还可留些士兵在四处里坊中烧起炊烟,擂鼓举旗,伪作我等大军还在,迷惑张辽。”

    “此计甚好。”李傕立时依照张济之言安排下去,又看向樊稠:“樊校尉便留下来吧,本将军相信汝不会背了凉州。”

    樊稠面色不虞,哼道:“李将军倒是多心。”

    李傕却还是不放心,又命自己的侄子李暹留了下来,自然是监督樊稠的。

    半个时辰后,李傕、郭汜与张济带着三万多大军悄然返回长安,只留下樊稠和李暹防御张辽。

    骊山高地上,张辽看到李傕郭汜的攻势明显弱了下来,不由看向身边荀攸、郭嘉和李儒,呵呵笑道:“围魏救赵之计成矣。”

    昨日无论荀攸、郭嘉还是李儒,提出的计策都是临机应变想出来的,只是有个大方向,具体并不完善,到了夜间,三大谋士与张辽合谋,将整个计策丰富完善,环环相扣。

    张辽相信,李傕、郭汜这次不死也要脱层皮。

    李傕、郭汜与张济带着兵马,一路疾奔长安,急如星火。

    沿途中不时有士兵来报长安情况,有数支骑兵在长安城外邀战。

    李傕、郭汜等人更不敢迟疑加快了行军速度。

    不想在霸陵境内,接近霸水之时,道旁陡然射出一片箭雨,疾奔的李傕郭汜兵马登时惨叫着倒下一片,人仰马翻,一下子被放倒了上千人。

    “有埋伏!”郭汜肩头中了一箭,厉声大吼。

    李傕被亲卫挡住箭支,没有受伤,但亲卫却死了数百人,他目眦欲裂,厉声大喝:“冲过去,杀!”

    几乎同时,道旁也冲出一支兵马,领头的赫然正是典韦,带着五千猛虎士,猛虎士的身后,是郭成的两千神射营,方才的箭雨正是他们所放。

    李傕、郭汜看到典韦这支强兵出现,不由大骇,冲在前面的二人慌忙退入中军,催动步兵顶上去,又命令骑兵冲过去,以三万多对七千,他们并不畏惧。

    但没想到刚接战,身后东南方向陡然传来如雷的马蹄声,又冲来一支骑兵,领头的赫然是赵云。

    这正是三个谋士给张辽出的计策,也正是标准的围魏救赵、围点打援之计,不过其中的算计自然不少,妙的是围魏也是假的,只是派徐荣和赵带将骑兵到各门一转,伪作数支骑兵攻城,又令暗影在长安城传播消息,令长安城的凉州守军惊惶之下向李傕和郭汜传讯。

    而后徐荣留下继续伪作攻城,而赵云则领骁骑营回军,迂回在霸桥之南设伏。

    至于典韦,直接就在霸水之畔设伏。

    这个计策最妙的是三大谋士因势利导,将在长安附近的马腾、韩遂,还有吕布牵扯进来,张辽又在骊山阵前明示减兵,令李傕、郭汜等人对他分兵合谋攻打长安深信不疑,只因为长安和天子太重要,只要掌控的长安和天子,就有了一切资本,所以李傕和郭汜根本没想到张辽的目标从来就不是天子,而是他们。

    霸水之畔,大战惨烈,李傕、郭汜和张济猝不及防之下,被前后夹击,而且是张辽麾下最精锐的两支兵马夹击,损失惨重。

    典韦和赵云几次冲击中军,虽然在亲卫的重重防护下没有伤及李傕、郭汜和张济几个主将,但却斩杀小将领无数,令凉州兵大乱。

    战斗了一个时辰,赵云和典韦撤去,凉州兵一时之间竟然不敢追击。

    李傕、郭汜和张济收拢兵马,三万兵马竟然折损了六千有余,这一个时辰的激战中,典韦猛虎士的勇猛加上赵云骑兵的纵横来去,还有神射营一波波箭雨,凉州人的损失竟然比昨日还要大。

    郭汜受伤,李傕几度陷于凶险,而张济更是险些死于典韦戟下。

    他们又气又恨,却也无奈,又心生恐惧,心中怀疑张辽是诈攻长安、围点打援之计,却又不敢冒险,毕竟传言中还有马腾、韩遂和吕布,不止张辽一方,他们只怕长安出事,不敢停留,也无暇追击典韦和赵云,又疾奔长安。

    不想冲过灞桥不远,又遭遇张燕领兵二道伏击,这次是后军遇伏,因为前军已过,所以后军又是猝不及防,折损了不少兵马。

    李傕、郭汜看到张燕兵少,大怒之下便要回攻,不想身后马蹄声再起,回头看去,却是赵云的骑兵又追了过来,还有典韦的步兵在后。

    张济对典韦已经心生恐惧,丝毫没有回兵的意思,带着兵马直奔长安,许多凉州兵见状,立时跟着逃走。

    李傕、郭汜见状,也急忙跟上,两万兵马惶惶而逃,唯恐落后。

    没想到靠近长安之时,再次遭到了徐荣的骑兵袭击,又折损了不少兵马,三万兵马,数十里路,到了长安城外时,竟然只余下了一半,其余的不是伤亡,就是溃逃,令李傕与郭汜大恨。

    他们回到城中后,立时派人去西面打探马腾、韩遂的消息,又派人急召樊稠和李暹退回长安。

    一路的惊险,令他们再也没有勇气去骊山攻打张辽了,他们感到智谋的缺失,明明兵强马壮,却败得如此彻底,根本料不到张辽的手段。

    与此同时,右扶风王宏与宋翼奉诏来到长安城,李傕与郭汜二话不说,将二人收押,与王允父子、司隶校尉黄琬及其党羽全部斩首,弃尸于市。

    王允身死,没有人敢收尸,唯有故吏平陵令京兆赵戬弃官收而葬之,至于与王允同谋的士孙瑞,因为王允当初独占功劳,士孙瑞也很低调,不做任何宣扬,故而很少有人知道士孙瑞在诛杀董卓中的谋划,他反而躲过了一劫。

第四百二十七章 离间() 
骊山之畔,张辽感受到凉州人攻势的懈怠,看着对面的樊字将旗,嘴角露出一抹笑意,看向身旁荀攸、郭嘉和李儒三人,道:“樊稠,故旧也,前日长安之战便虚以应付,今日之战又可轻松矣。”

    李儒抚须道:“既是故旧,可收为己用。”

    张辽沉吟了下,摇摇头:“时机似乎有些不对,眼下与凉州人对战,樊稠与我也不过故旧之情,要他背叛凉州人,怕是很难。”

    郭嘉笑道:“倒也不难。”

    荀攸点了点头。

    李儒道:“正是如此。”

    郭嘉摸着下巴笑道:“不若我三人将计策写在纸上,与主公一观如何?”

    李儒附和,荀攸性子稳重一些,本不以为然,不想张辽却大笑道:“如此甚妙,愿得三位军师高见。”

    很快,三人写上三张纸条,张辽接过一看,上面都是两个字:离间。

    张辽示与三人,郭嘉和李儒大笑,荀攸也不由露出微笑,三人对视一眼,颇有一种相得之感。

    他们三人虽然同在张辽手下,但不同于历史上袁绍手下的审配、逢纪和许攸等人内斗,一者张辽看似年轻和气,但自有一股威严,是沙场历练出来的,行事更是干脆利索,有话直说,不同于袁绍的那种优柔寡断、外宽内忌的仁和。二者三人也都不是强势不容人之人,荀攸自然不必说,出身名门,性情温良恭俭。郭嘉向来洒脱,不与人争。唯一一个不在意善恶之分的李儒,却也是一心为主之人,能够顾全大局,他认为对张辽好的,就会全力支持,此前在董卓手下便是如此,如今到了对他有恩的张辽手下,更是如此。

    “离间?”张辽看向三人:“如何离间?”

    郭嘉呵呵一笑,道:“樊稠是将军故旧,前日在长安怠战,李傕、郭汜岂能不知,今日既然留他在此,必然派有亲信监军。”

    李儒点头道:“正是如此,李傕、郭汜此前不过董公军中校尉,二人皆非有智之人,凉州人素来寡义,又不过是因势聚合,岂能相互信任,必然会派监军。”

    张辽点了点头,二人一点,他便明白了,只要有监军,那么离间之计就有很多办法了。

    ……

    中午,寒雨稍歇,张辽罢战,堂而皇之的让士兵开灶做饭,樊稠那边见状,也立时收了兵,同样做饭。

    午后,张辽没有开战,樊稠那边同样如此。

    樊稠大营中,李傕的侄子李暹面色不虞的看着樊稠:“樊中郎,为何不攻打张辽?”

    樊稠性格一向直爽,看到李暹这个后辈喋喋质问,登时大为不满,斥道:“某为中郎,统兵作战,何由汝一后辈指摘!”

    李暹面色阴沉:“吾叔父令吾监军,樊中郎如此不为,不顾大局,难道不怕吾叔父知晓。”

    樊稠哼道:“如今主力离去,我等在此,不过是稳住张辽,何须苦苦作战,何况我等兵力不占优势,鲁莽作战只会暴露虚实,到时张文远若是猛攻,我等岂能应对?必然大败!倒不如等李、郭二位将军回长安探明情况,若还要战,则会派来援兵,若不战,我等则要寻机退却。”

    李暹闻言,不由语塞,他素来知道樊稠作战勇猛,深得将士拥戴,但不知道他还有如此见解,细细想来,倒也正是如此。

    但李暹却与张辽有断指之恨,不甘的辩驳道:“若是避战,反倒令张辽怀疑,只有猛攻,才能稳住张辽。”

    樊稠眼睛一瞪,斥道:“啰嗦什么,连日作战,将士疲惫不堪,若再盲目战下去,损失必然惨重,战可,不战也可,难道偏偏要害了将士的性命不成!”

    李暹面色涨红,就在这时,外面突然有士兵来报:“禀中郎,敌将张辽邀将军阵前饮酒。”

    樊稠一愣,不由看了眼李暹,李暹只是冷笑:“却不知樊中郎敢不敢去?”

    樊稠大笑道:“为何不敢,但去便是。”

    两军阵前,一张桌台,两个木墩,桌台上摆着饭菜,正是张辽军中刚刚所做。

    张辽坐在一个木墩上,身边只有史阿护卫,看到樊稠同样带着一个人大步过来,当即起身相迎,大笑道:“樊兄别来无恙。”

    樊稠没想到张辽如此热情,也不由大笑道:“岂能无恙,张都尉这些日子可打得俺损兵折将。”

    张辽也不由失笑,拍了拍樊稠肩膀,邀他坐下,又看向樊稠身边的青年将领怨恨的看着他,不由问了句:“樊兄,不知此人是?”

    樊稠一愣,随即大笑:“好个张都尉,人家对汝恨之入骨,汝倒是忘得干净,果然是气量。”

    张辽一怔,又打量那个青年将领,感到面相有些熟悉,但一时还真想不起来,那青年将领面色涨红,咬牙道:“张辽,莫非忘了西园断指之恨乎?”

    张辽一下子想起来了,看他怨恨的样子,不屑的哼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