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皇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皇戚- 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军队出城一日,将要走进一处不知名山林中时,前方气氛便微妙起来。作为大军先前的关羽遣斥侯来报,前方两侧林中,似有敌踪。伏泉不敢怠慢,便命全军戒备,集中精神,慢下速度,缓缓结阵而行。

    行不多时,果然便有小股蛮人呼喝怪叫着在两侧树林出现,然后弩矢、羽箭、竹矛便不要钱似的,一阵阵的如雨抛下。每次蛮人忽然的在大军左右闪现出来,汉军军阵便不由的出现一阵骚动,幸好有军将随后约束众军,不然说不得汉军会就此大乱。

    蛮人如此出现十数次,大军走走停停,这才安然过了山林,伏泉看着后方此时早已没了人影的山林之地,嘴角翘起一丝微笑。看来阆中的蛮兵部队不会太多,不然这些蛮人为何要用“游击战”呢?还不是为了拖延自己行军的速度?

    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未如张辽、徐晃之备详也。

    摘选自《三国志》

第二百零二章 施计诱蛮伏杀之() 
一路北行,蛮人依旧断断续续的派出小股部队,不断骚扰汉军,弄得汉军大军行动非常不便。伏泉越发确定这些蛮人只怕就是来打探消息,探查汉军虚实,拖延汉军行进的。

    汉军若行进,小股蛮人就不停骚扰,汉军若派人来迎战,他们就逃跑,想驱逐他们也驱逐不了,就像牛皮糖一样缠着汉军,真是难缠。

    又一次驱散了前来骚扰的蛮军,伏泉眼看天色已尽日落,观察了周围地形后,命大军在东北一处空旷地点扎营。

    夜晚,月明星稀,汉军大营中帐里,伏泉手握一本《左传》细细阅读。为将者不可不知书,匹夫之勇无足尚也,后世范仲淹曾赠狄青《左传》一书,并告诫狄青的这句话,伏泉穿越前便一直十分赞同,他认为良将和猛将的区别便是在此。

    换句话说,优秀的将帅去除其本身的先天性的优越条件外,便是他对于战争的理解和感悟,而理解和感悟除了一次次大战中吸取经验教育,慢慢成长以外,便是从书本中汲取知识了,前人整理的战争经验无比宝贵,天生的名将一定有,但没有后天的学习只会浪费他的才华。

    帐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接着便见王谋从外而来,一番行礼后,便听他道:“蛮人这般袭扰,必然有诈,中郎当戒备之。”

    伏泉一愣,放下《左传》笑道:“元泰多虑,蛮人多乃粗鲁勇夫,今吾两万余大军云集,彼辈精兵未至,蛮军兵少,有何惧之?”

    王谋听后连忙回道:“中郎切不可轻敌,蜀地多山,蛮人自幼长于山林之间,过山林小道如履平地。其若有一部不走大路,而从山间小路行走,避开吾军耳目,敢问中郎,如何知晓敌军未至?”

    “这……”伏泉眉头紧锁,王谋此言真是提醒了自己,若是这帮蛮人并不是拖延自己,而是为了监督自己,等待自己军队露出马脚,再突然袭击,这并非不是不可能的。

    一时间,伏泉只觉得自己背后冷汗迭出,一股不安的气息涌上心头。端正了态度,连忙起身向王谋行礼,然后问道:“泉一时不察,险些酿成大错,请先生指教。”

    “中郎且听谋一言,余有一策,可知蛮人所图。明日中郎当如此,吾军以疲军诱之,若蛮人真有所图,则如此为之……”

    两人商谈完毕,伏泉随即招来帐外亲兵,令其传令众将集结。夜幕深深,汉军大营突然一阵骚动,各部将帅都被紧急召集去往中军大帐,之后众人在伏泉的中军大帐里商谈良久,一场军事会议这才结束。

    翌日清晨,汉军大营里,嘹亮的号角声响遍了军营,一队队汉军兵卒在各部司马的带领下,继续进发。

    大军以军队最快的速度,一路疾行,伏泉命军队完全不管沿途侵袭的小股蛮人,只要不是近身接战,一律无视。一日行军,行了快一百里,军中卒士叫苦连天,边骂边走,等得扎营,天色已黑,士卒们已经是疲惫不堪,一个个的甲卸了,武器随手扔到一边,躺在辎重上直喘粗气,有军官拿脚来踢,也是懒懒的一动也不动。

    望着东北方越来越近的阆中,伏泉回身遥望四周寂静的山林,眼中露出一抹讥笑,心中思索万分。

    这夜,汉军营地与往日的嘈杂不同,精疲力尽的兵卒再也没有闲心嬉闹,纷纷回营休息,就连被派出四处巡查的兵卒,也是一脸疲惫,半点精神都没有。汉军大营的这一切,都被黑夜里,营地外的无数双眼睛看在眼里。

    半夜,营中灯火俱寂,汉军营地里呼噜声震天,懒散的巡逻兵卒也看不到人影了,整个大营一副戒备放松的样子。

    营外,黑夜里突然窜出无数人影,一支蛮军已经悄悄趁着夜色摸了过来。到了一箭之地,蛮人头领看了看寂然无声的大营,把手一挥,喊道:“杀!杀光汉人!”

    顷刻间,黑潮涌动,无数蛮兵奔到营前,大声怪喝道:“杀!杀!杀……”只是等他们奔入营中四下纵火,打算大开杀戒的时候,才忽然发现不对,汉人营地这怎么这么安静?就算和猪头一样全睡死了,他们这么多人杀了进来,动静这么大,汉人起码也该有点反应才是?

    “龚世伯,汉人狡诈,是不是中计了?”罗战连忙跑到一位中年长者面前说道,他前番被伏泉击败败逃,便带残军向北直奔葭萌准备和那里的蛮人汇合,路上也顺道劫掠了梓潼的一些地方。

    这次听到伏泉要带人攻阆中,想到了他在阆中的亲属家眷,罗战心中万分焦急,便火速带人赶回阆中,而在路上遇到了同样带兵回援的龚苏,便和龚苏一路同行回阆中,这次夜里袭汉人营地只是半路他们看汉人似乎小觑蛮人,便打算趁其不备,劫他们营地。

    龚苏四处观望,忽然大惊,一种危险的感觉自心底窜起,那是他在山林中与野兽搏斗才有感觉,随即对身边的罗战道:“事有反常……”他刚想大呼一声“撤”,便听周围一通鼓响,号角不断,汉军营寨四周突然亮起了无数火把,接着无数的箭雨弩矢便向着蛮兵军队落了下来。

    顿时营中无数蛮兵惨叫连连,死伤一片,他们多数都没有甲胄护体,又密密麻麻的拥挤在汉军营寨里,此刻完全成了活靶子,根本不需要瞄准,黑夜里无数的箭矢快速的夺取他们的性命。

    望着身边部下勇士一个个倒地,龚苏目眦欲裂,拿着虎纹长矛胡乱挥舞,边挡箭边喊道:“汉人阴险,事不可为,不要恋战,撤!”

    话音落下,无数蛮族勇士立即转身逃离,往营门冲去,而在他们前方,关羽、黄忠正带着伏泉中军的四千精兵陈兵以待,他们将是此番设计伏击最重要的一环。

    仲淹尝以《左氏春狄》授公,以谓:“为将者不可不知书,匹夫之勇无足尚也。”公于是自春秋、战国,至于秦、汉以来成败之迹概而能通。

    摘选自《狄武襄公神道碑》

第二百零三章 莫要负隅顽抗() 
大营外汉军快速赶到,堵在营寨门口,令蛮军措手不及。令手下兵卒快速准备一番防御器械后,关、黄二人持戟而立,身后四千精兵手持兵戈,列阵以待,烈烈寒风中,透着一股沉寂的嗜血,蛮人若想逃离此地,不付出代价是不可能的。

    “盾兵上前,长矛兵后之,其余人等列于两侧阻击溃散蛮军。”

    遥望前方汹涌而来的蛮军,关、黄二人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了两人的决定,大声命令着属下四千兵卒。

    对面,蛮军七千余人愤怒呐喊着,四周快速射来的箭矢不断吞噬着他们的生命,此时蛮人阵型已乱,手中木盾护得了前面,护不了后面,遭受打击颇大,不撤离汉军大营,他们唯有死路一条。

    先撤到后面的一队蛮人冲到汉军营门处,发现营门前不知何时已被堆满了鹿角拒马,简单凌乱的堆放在面前,牢牢的阻断了蛮人逃跑的路线,前面又有数千汉人列阵以待,脸色顿时大变。

    带人撤退的罗战眼见这一幕,咬牙切齿,汉人真是太狡猾了,自己清理这些鹿角拒马不知要多久,前面又派人堵截,要知道他们现在多撤退一刻,就会有更多的蛮人死亡,可是此刻他们能如何,不按照汉人的意愿,他们可能都会被空气里的乱箭乱矢射成刺猬。命众部曲把这些砍断推开,罗战方才带人冲出营。

    “杀!破了汉人阵型,吾等才有活路。”罗战大喊道,他身先士卒,带着蛮人向关、黄二人所率军队冲来,他深知若不能及时突破汉人包围圈,自己这七千余蛮军将尽数葬送此地。

    黄忠冷眉注视前方重来的罗战,大喝道:“蛮夷小儿,受死!”说完挥戟便向罗战袭来,破空之声凛然而出,对面罗战眼神一凝,连忙举剑硬抗。

    只是,轻巧的短兵器终究与沉重长兵器相斗会吃亏很多,罗战衣袍被划出一道伤口,虎纹长剑抵挡了那凌厉一击的大戟,硬生生将长戟挪开,剑身都在不住的颤抖,发出“嗡嗡”的声响,眼看是脆弱之极。不过,即使如此,罗战也不能后退,因为后退他肯定就死,只见他大喝一声,再次奔向黄忠。

    “哼!螳臂当车,竖子再吃某一戟!”黄忠眼露不屑,他看到罗战吃了他一戟后,竟然还要再攻,当即又是一戟挥去,这一次罗战却没有那么好运了,只见他用来抵挡大戟,为自己躲避黄忠这一击的长剑,应声而断,接着那大戟的余威带着一道劲风杀向了罗战,“嘭”的一声,罗战被击倒在地,死活不知。

    “罗战!”蛮军后方的龚苏眼看罗战倒下,肝胆欲裂,挥动着虎纹长矛大喊道:“杀!杀光汉人!”此刻已然顾不得查询罗战生死了,先灭了眼前汉军,逃离包围才是正途。

    随着蛮军疯狂涌入、关、黄二人所帅四千精兵顿时压力大增,人在临死赶到危机时都会爆发出巨大的活命意识,更何况是这些自幼长于山林之间的蛮人。不过,除了关、黄那四千兵马外,其余汉军却是不管蛮人如何反扑。

    一方面,蛮军并没有向他们进攻,几乎毫无压力,另一方面,他们深知,在如今这个包围圈里,只要不断的杀伤蛮人的有生力量,这一战他们肯定会赢。虽然他们个人勇力可能不及这些在山林里可与野兽相搏斗的蛮人,但是他们的战争意识和直觉都在,怎能不知现在场中形势该如何应对。

    此刻的蛮人如同待宰的羔羊,突袭不成反被埋伏,时间短暂,蛮军即使想结阵防御都没时间,一眼望去,毫无阵型可言。汉军只需要不断拼命的射出箭矢,也不要讲究精准,只要范围覆盖蛮军便可。

    汉军用汹涌的箭矢一步一步逼迫着蛮人的行进空间,将蛮兵完全挤压在关羽、黄忠所帅兵马之前。直到数轮之后,弓手力歇,臂膀一点力气也无,弓箭才停了下来,只有射击时间较长的弩矢在不时攒射,不过效果已不如刚才那般明显了。

    这时汉军大营里,蛮人倒地者已有两、三千数,剩下的几千人也多数带伤,他们不要命得向着关羽、黄忠二人所率军队猛攻,寻求活命。

    不过,关、黄二人手下四千兵马,毕竟是从四郡国兵马选来的精锐,又被狠狠操练了一段时间,纵然近身相接不如蛮军,但现在用堂堂正正的严密阵型,防御毫无章法进攻的蛮军,这些郡兵精锐再如何也可以坚守得住蛮人进攻。须臾之间,前番不断给汉军致命打击的蛮人不再如往常般神勇无敌,他们前有来敌,后有弩矢,即使弩矢无眼也伤及到了和蛮军纠缠的汉人,但最终还是被包围的蛮人伤亡更重。

    冷兵器时代,两支军队交战,抛开其他因素,类似权谋、奇计,双方都以乱战为主等因素,最终决定胜负的就是军队的阵型不乱,士兵靠着坚强的意志力和果决的执行力,完美的团结配合起来,将所有来犯之敌全部阻挡。

    眼见身边族人倒下者越来越多,龚苏心胆俱裂,不停骂着汉人卑鄙无耻,大致瞧了一眼自己部族勇士,十停中已然去了一半,脸色悲愤不已。但此时不是他感伤的时候,只见他喊道:“结阵!结阵!用弩射死汉人。”

    龚苏这时的命令已然迟了,不说场中情势不能,便是他的下属蛮人,此刻慌乱,将他们的散漫本性暴露了出来。虽然龚苏命令下了,但是响应者寥寥无几,更多的蛮人都想着与汉军肉搏,冲出包围圈,人性的自私在这一刻充分的暴露出来。

    未几,蛮人后方鼓声隆隆响起,无数汉兵突然出现,举着长矛杀了过来,遇见蛮人便刺,几个对付一个,不一会,遭受前后夹击的蛮人又倒下无数人,眼看形势已然明了了。

    “降者不杀!莫要负隅顽抗……”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摘选自《庄子·人间世》

    “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摘选自《孟子·尽心下》

第二百零四章 困兽犹斗 况人乎() 
汉军大营,形势突然间向汉军倒戈,一片大好。似乎数不清的叫喊声团团围住犹如困兽的蛮人。

    “放下兵刃,降者不杀!”

    “降者不杀!”

    “降者不杀!”

    ……

    先是一声,然后两声,接着无数声,周围汉军兵卒一齐大喝,仿佛四野之中炸起了一道道惊雷,充斥着四周。

    被围困的蛮军此时出现了混乱,一部分蛮人不知如何是好,手中兵器摇摆不定,该放下还是继续战斗,他们面面相觑希望从同伴脸上找到答案。

    随着周围的叫喊着愈演愈烈,终于有蛮人受不住那无形的压力,扔下了手中的兵器,有一就有二,只听到连续“嗡嗡”的声音,那是兵器掉在地上发出的声响,越来越多的蛮兵眼看无望,出路越来越少,开始选择了投降。

    人都是从众心理占大多数的,真正能一直坚持自己心中想法,一点儿也不动摇的人太少太少。很快,场上能战斗的蛮兵有一半多都选择了投降,他们丝毫不顾及自己首领那愤怒的脸色,多数人都是为了生存而活着,他们之所以反抗汉朝,参加叛乱,也是因为吏治败坏,他们生活不下去才铤而走险反抗,如今被汉军包围,既然有投降的机会免遭杀戮,当然选择此时对他们来说最有利的生存方式。

    眼看着周围自己族人投降的越来越多,龚苏怒视他们,却骂不出来,人都有选择活的权利,龚苏又能如何强求他们呢?

    “大兄,大事不济,吾等降乎?”身边龚苏一族弟跑来问话道,他叫龚荣,看他模样,此刻若不是龚苏是他族兄,他降了会对不起龚苏的话,说不定他早就降了。

    “汝……”龚苏看着族弟大怒,可是嘴中却说不出一个字来,他本想斩了自己这族弟,自己带人冲杀,可是转身望向自己身旁已过半数投降的族人,脸色铁青不已。便是自己那剩下的半数人,恐怕也是因为自己面子,大多数人才到现在也没投降,不然此刻还能坚持的也不知道还有多少。

    战争最难以逆转的莫过于绝望,龚苏看了眼身后那些相识的族人,看到他们投降的人脸上的一股羞愧,看到没投降的人脸上的迷茫,整个蛮军都充斥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绝望,兵无战心,莫过于此。最终龚苏轻叹了一句,谓左右道:“若怕死,尔等了汉人吧……”

    龚苏语音透着浓浓的落寞,令人不舍,他虽说比话,但并未当下兵器,可是在性命攸关的时候,他人却不会顾及他如何坚持。只见剩下的一批蛮人,又有大多数在龚苏话语落下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